李贄:從《焚書》到《續(xù)焚書》
原標題:從《焚書》《續(xù)焚書》看李贄的政治思想
李贄(1527—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李贄一生著述頗豐,其重要著作有《焚書》《藏書》《續(xù)焚書》《續(xù)藏書》《史綱評要》等。其中,《焚書》與《續(xù)焚書》集中表現(xiàn)了李贄的政治思想,是李贄的重要著作。
《焚書》亦稱《李氏焚書》,包括書信、雜文、札記、詩詞等共6卷。《續(xù)焚書》為《焚書》的續(xù)編,共5卷,是李贄死后由其門人汪本鈳編輯,收錄了著者的書信、序、說、論、讀史札記、雜文、詩詞等。李贄在《焚書·自序》中說,《焚書》“則答知己書問,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言當焚而棄之,不可留也”?!斗贂酚纱说妹?。又說,“夫欲焚者,謂其逆人之耳也;欲刻者,謂其入人之心也”。故明知將遭焚毀,也要刊行于世。
“童心”
“童心說”是李贄政治思想的核心與靈魂,也是其邏輯起點。如果說程朱理學的核心范疇是“天理”、陸王心學的核心范疇是“良知”,那么李贄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疇就是“童心”。他的全部思想,都是從“童心”這個起點出發(fā),從“童心”這個核心向四周輻射?!锻恼f》是《焚書》卷三的一篇雜論,李贄對“童心”所作的最簡潔的規(guī)定是“童心即真心”“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鮮明地提出了“復童心、做真人”的主張?!巴诱?,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實則是人的個性和主體價值的自覺。如果喪失了這種自覺的“本心”,那么,人就失去了個體價值,人就不再能以一個真實的主體而存在?!叭羰s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p>
在《童心說》中,李贄從“童心”出發(fā),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倫理。在李贄看來,封建倫理不敢正視人的“童心”——毫無掩飾的現(xiàn)實人性,反而極力障蔽人的“童心”,把“童心”看作阻礙人成為圣賢的最大障礙加以排除,“于是發(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合于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到處充斥著道學的假文章,所以李贄慨嘆道:“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
李贄的時代,正是八股文風泛濫的時代。李贄認為,“童心”即“真心”應該是文章的直接本源。他說:“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睋Q句話說,即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實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則其文無所不真。不管什么時代,不拘何種體裁,都顯示出作者的精神風貌,都是真有價值的?!霸姾伪毓胚x,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yè),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他主張廣讀諸書,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歷史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且書本知識、讀書內容也是日漸其新、日益發(fā)展豐富的。所以,只要出于“童心”的作品,不分時代和文體,都應該是讀書的內容。他甚至認為“東國之秘語,西方之至文,《離騷》、班、馬之篇,陶、謝、柳、杜之詩,下至稗官小說,宋元名人之曲”,“申韓之書”等,“肌臂理分,時出新意”。且“攄其胸中之獨見”,都可益人益智。只有這樣讀書,才能夠不受一經(jīng)一說的約束與專斷,避免由于學術上的狹隘性而造成喪失“童心”。
“至人之治,因乎人者也”
針對明王朝的腐敗政治,李贄對傳統(tǒng)政治體制的弊端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的政治理想。李贄的政治思想,滿懷著對明王朝日益加深的經(jīng)濟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的深層憂患意識。他在《續(xù)焚書》第一卷《西征奏議后語》說:“蓋天下之平久矣,今者非但所用非所養(yǎng),所養(yǎng)非所用已也。自嘉、隆以來,余目擊留都之變矣,繼又聞有閩海之變,繼又聞有錢塘兵民之變,以及鄖陽之變矣……非但西夏足憂也?!崩钯椫鲝堃匀嗣竦母l砗蛧业母粡姙檎蔚淖罡咴瓌t,認為政治家與思想家之間應該有一種同情的理解和理性的相互寬容,主張“英君非能臣不使”,提倡任用真正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英雄豪杰之士;反對“本諸身”的“君子之治”,李贄理想的“至人之治”則是“因乎人者也”,順乎自然,順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他認為從政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加以引導,因為人的心性是不同的。只有“順其性不拂其能”“恒順于民”,才能把社會治理好。
專制制度的實質是蔑視人、踐踏人、把人不當人,李贄對此有深刻認識。《焚書》卷一《答耿中丞》指出:“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貪暴者擾之,而‘仁者’害之也?!收摺煜轮捕鴥?yōu)之,而汲汲焉欲貽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禮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體,而人始大失所矣?!彼浴巴摹彼哂械膶⒁磺小奥勔姷览怼睉抑闷饋淼闹碧奖驹吹哪抗鈦砜创鐣?。
李贄在《焚書》卷一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故舉衣與飯,而世間種種自然在其中?!崩钯椛钍堋瓣柮鲗W”支流“泰州學派”影響,且以“異端”自居?!斗贂贰独m(xù)焚書》的鋒芒指向束縛人們思想的程朱理學,提出大膽的懷疑和公開的批判。詩文多抨擊前七子、后七子復古之主張,認為《西廂記》《水滸傳》就是“古今至文”。
《焚書》對于當時社會中假道學也進行了揭露,李贄痛恨維護封建禮教的假道學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衛(wèi)道士、偽君子,認為他們實際上都是“讀書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顯”,反倒不如“市井小夫”與“力田作者”實實在在,干啥說啥。
“英君非能臣不使”
面對明王朝日益加深的民族與政治經(jīng)濟危機,李贄在《焚書》卷二《書晉川翁壽卷后》提出一個問題:“今天下多事如此,將何以輔佐圣上,擇才圖治?”總結中國歷史上興亡治亂的經(jīng)驗教訓,他鮮明提出了“國家用人,惟用其才”“英君非能臣不使”的政治主張。
面對讀書人只知以道學腐談謀取高官、士大夫們只知空談道德而無治國用兵的真才實學的局面,李贄在《焚書》卷四《因紀往事》中憤慨寫道:“嗟乎!平居無事,只解打恭作揖,終日匡坐,同于泥塑,以為雜念不起,便是真實大圣大賢人矣。其稍學奸詐者,又攙入良知講席,以陰博高官,一旦有警,則面面相覷,絕無人色,甚至互相推委,以為能明哲。蓋因國家專用此等輩,故臨時無人可用,又棄置此等輩有才有膽有識之者而不錄,又從而彌縫禁錮之,以為必亂天下,則雖欲不作賊,其勢自不可爾?!痹诶钯椏磥?,中國人中何嘗缺乏人才,何嘗沒有安邦濟世的英雄豪杰,只是這些人全部不合乎道學家的用人標準。
“天下無一人不生知”
雖然孟子早就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主張,但在歷代統(tǒng)治者中均未成為一種政治實踐。而李贄大膽提出“天之立君,本以為民”的主張。
對封建統(tǒng)治者魚肉人民的行為,李贄在《焚書》中借評點《水滸傳》表達不滿。他借漢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話傳說,指斥當權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則吞人畜,小不遺魚蝦”。
李贄政治思想的顯著特點,是將儒家的民本思想與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相互結合,探究利國利民的治國之道,由此提出人人平等的主張。在《焚書》開卷第一篇《答周西言》開篇便是:“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崩钯椪J為,按照萬物一體的原理,社會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貴賤的區(qū)別。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貴的地方;侯王貴族并不高貴,也有其卑賤的地方。
“士貴為己,務自適”
李贄終生為爭取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爭,在《焚書》卷三《夫婦論》中針鋒相對地把天地萬物比喻為夫婦生孩子,指出萬物是由天地所生,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由此便否定了程朱理學認為“理”“太極”是萬物本原的說法。他主張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為是非。從承認人的私欲出發(fā),《焚書》指出人性不止一種,要尊重人的個性。
李贄主張婚姻自由,反對歧視婦女,對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婦女,李贄給以深深的同情,他大聲疾呼,為婦女鳴不平。李贄批判了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的說法。當有人說“婦女見短,不堪學道”的時候,他駁斥說,人們的見識是由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的,并不是先天帶來的。李贄在《焚書·答以女人學道為短見書》中說:“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
《焚書》問世后,遭明清兩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禁毀,先后數(shù)次被禁毀,但仍流行不絕,民間盜印、假托者不絕。門人汪本鈳說:“(卓吾)一死而書益?zhèn)鳎嬷亍瓭u至今日,坊間一切戲劇淫謔刻本批點,動曰卓吾先生?!薄斗贂贰独m(xù)焚書》以其強烈地反對道學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縛,追求個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了近代啟蒙思想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