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和他的白鵝
抗戰(zhàn)勝利的前3年間,豐子愷曾在重慶沙坪壩廟灣自建的小屋居住。
小屋非常簡陋,一共60多平方米,隔成了3個(gè)房間。每間又分成前后兩室,共得6室。中央一間的前室大些,但也不到16平方米,算是食堂兼客廳;后室是家人的臥室,只有5平方米多。西邊一間是廚房及工友室。東邊一間的后室也是家人的臥室,前室便是豐子愷的書房兼臥房。
那3年,豐子愷坐臥和寫作都在這10平方米內(nèi)。墻是竹制的,單薄得很,夏天東墻上被曬得燙手。
豐子愷對外絕少往來,每日只是讀書作畫,飲酒閑談而已。在抗戰(zhàn)期間,在荒村里,這幸福就伴隨著一種苦悶——岑寂。為了避免岑寂,豐子愷在讀書、作畫之余,在院子里種豆、種菜,養(yǎng)鴿、養(yǎng)鵝。其中,鵝留給豐子愷的印象最深。因?yàn)樗心敲待嫶蟮纳眢w,那么雪白的顏色,那么雄壯的聲音,那么軒昂的態(tài)度,那么高傲的脾氣,和那么可笑的行為。在這荒涼岑寂的環(huán)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gè)焦點(diǎn)。
饒有意味的是,這鵝原是豐子愷的姓夏的鄰居送給他的,后來豐子愷又把它送給了住在小龍坎的一個(gè)朋友。
白鵝,在烽火連天、黑云壓城的艱難歲月,給了豐子愷以些許的慰藉與溫暖,給枯寂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