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不只是幽默大師
東方朔是古代知識分子里非常獨特的一種人。司馬遷將東方朔的生平事跡放在《史記·滑稽列傳》里,后世總有人認(rèn)為東方朔不過是插科打諢式的角色,不能算是讀書人。然而,東方朔確實是有真才實學(xué)的,不論是他揮毫寫下的文字,還是在朝堂內(nèi)外的傳奇人生,都幾乎是歷史上的“獨一份”。后人難以復(fù)刻,這也讓解讀東方朔的人格與心理變得相當(dāng)困難。
后世最懂東方朔的文人很可能是李白。他在《玉壺吟》里直言:“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崩畎罪L(fēng)流倜儻、不拘小節(jié),對于那種謹(jǐn)小慎微、千人一面的讀書人,并沒有太強的認(rèn)同感。反而是東方朔看似乖戾古怪、實則有大智慧的性格,讓李白十分欣賞。
東方朔到底有什么本領(lǐng),能讓詩仙李白贊不絕口?
詼諧一笑可忘憂
與歷史上很多大人物的出身類似,東方朔也是寒門背景,雖然得不到家族關(guān)系的助力,卻天生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對世事人情也很有洞察力。但是,東方朔從小就很想走一條與他人不同的路,或許他早就意識到,按部就班沒有出路,劍走偏鋒反而有可能混出名堂。
目前可知的所有史料,都將東方朔的發(fā)跡,指向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主動向漢武帝上交自薦書。對于此事,《史記》一句話帶過,“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漢書》則非常詳細地記錄了東方朔自薦的內(nèi)容:“臣朔少失父母,長養(yǎng)兄嫂。年十三學(xué)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xué)擊劍。十六學(xué)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xué)孫吳兵法,戰(zhàn)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p>
從自薦書來看,東方朔可謂非常自戀,他說自己少年天才,不僅讀詩書,還懂兵法,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自比孟賁、鮑叔牙等名臣良將。在古代,若出身貴族,這樣自夸,或許還有人信,但當(dāng)時的東方朔并沒有名流為自己背書。而且,東方朔的自薦書,絕不止上述內(nèi)容,肯定還寫了很多很多文字。因為司馬遷明確在《史記》里告訴我們,東方朔的自薦書,竟然寫在三千片竹簡上,需要兩個人才能背得動這些竹簡,以至于漢武帝花費三個月的時間才看完。
此處的細節(jié)很值得玩味。顯然,不可能一口氣讀完三千片竹簡,漢武帝閱讀東方朔自薦書的時間,應(yīng)該是前前后后有三個月,是斷斷續(xù)續(xù)的閱讀狀態(tài)。從認(rèn)知心理來說,東方朔在此用了一個小伎倆,先通過海量的信息、夸張的言辭引起漢武帝的關(guān)注,能引起大人物的興趣就已經(jīng)是成功的第一步了。再者,漢武帝就像“追劇”一樣,利用閑暇時間來讀東方朔的“大作”,也會在閱讀期間形成長期的記憶,打上情感烙印。
果然,漢武帝對東方朔表示了贊賞,但不可能立刻委以重任,便讓他在公車署做了公車令,等待召見。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大概是太忙了,直接忘了這件事,東方朔拿著微薄的薪水,做著無趣的工作,便不自覺地抱怨起來。
有一次,東方朔故意嚇唬幾個給漢武帝養(yǎng)馬的侏儒,說他們根本沒用,皇帝要殺了他們,應(yīng)該趕緊去皇帝身邊謝罪。這當(dāng)然是東方朔的小伎倆,就是為了能有面見漢武帝的機會。果然,漢武帝從那幾個侏儒口中,明白了東方朔的意思,便召見了他。東方朔自然是先致歉,再拍馬屁,讓漢武帝心情平復(fù)下來之后,又說自己比侏儒個子高得多,卻拿著一樣的薪水,總不能一直餓著,如果得不到皇帝重用,還不如回家,也不白白浪費京城的糧食。東方朔一番巧妙的言辭,逗得漢武帝哈哈大笑,他不僅沒懲罰東方朔,反而喜歡上了他的機敏才智,也對他更加看重了。
此后,東方朔類似的“操作”還有多次。幾乎每一次,都是在危急時刻,東方朔用看似“莽撞”實則輕盈的手段,化解了矛盾和尷尬。在這其中,東方朔經(jīng)常說點幽默話,搞點樂子,讓漢武帝在憤怒的時候,可以平復(fù)情緒,在發(fā)愁的時候,可以放松心情。時間一長,漢武帝就越來越離不開東方朔了。
東方朔察言觀色的能力,得到了時人和后世的一致認(rèn)可?!稘h書》有言:“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短短一句話,卻說出了一個很清晰的邏輯關(guān)系。東方朔看似詼諧幽默,其實是在察言觀色,而且正是因為有這層“保護色”,他才能直言進諫,并且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反之,缺了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東方朔都可能被漢武帝棄用,得不到重視,甚至引來殺身之禍。畢竟,歷史上因為直言進諫而被皇帝罷官、殺死的大臣,實在太多了,漢武帝又是個猜忌之心很強的皇帝,東方朔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論做學(xué)問和帶兵打仗,東方朔都不是第一流人才,但他能將三教九流融為一體并為我所用的本事,卻是天下一絕。這也是后世將東方朔神化甚至認(rèn)為他能通仙道的原因,以至于在《西游記》里,東方朔已是天上的神仙,與孫悟空還有一段故事。東方朔近乎神仙的本事,說到底,其實并非表面上的插科打諢,而是能夠向漢武帝提供情緒價值,這才是他幾十年不倒的根本原因。
諫言背后的情緒價值
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人,不太可能是高自尊和高敏感的人格,只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才有可能讓對方感受不到自己的攻擊性,反而可以獲得愉悅感。值得深究的是,東方朔的情緒價值,并非是自我主體性的匱乏,更不是自卑,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圓潤和成熟。東方朔不需要通過外界來“證明”自己的尊嚴(yán)和地位,看似降低“身段”來迎合別人,其實是一種真正的自信。
而且,東方朔還通過表面上的狂放不羈來“掩蓋”內(nèi)心的強大,讓漢武帝感受不到任何威脅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很多大臣喜歡直言進諫,讓漢武帝難以接受,即便對方說得很對,也會大發(fā)雷霆,很多忠臣良將長期處于“伴君如伴虎”的狀態(tài)里,反而不如東方朔顯得灑脫。
古代讀書人不乏清高孤傲者,東方朔當(dāng)然也很狂,但他的狂放不羈,不是為了顯示什么“格調(diào)”,而是為了自保。長期以來,東方朔刻意給人留下一種特立獨行乃至瘋瘋癲癲的形象,反而讓他在刀光劍影的武帝一朝幸存下來。
當(dāng)然在漢武帝時代,東方朔也經(jīng)歷了多次考驗,其中最兇險的一次,是他在醉酒之后,竟然在皇宮大殿里小便。漢武帝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本來東方朔難逃死罪,但漢武帝考慮之后,只是將他貶為庶人。不久之后,東方朔又借著其他幽默進諫的機會,再次得到漢武帝的重用,繼續(xù)在朝廷做官了。
還有一次,漢武帝想侵占百姓土地來修建上林苑,供自己狩獵、享樂。東方朔見狀,趕忙進諫。如果他真的是個只會溜須拍馬、粉飾太平的佞臣,他完全可以裝聾作啞,沒必要故意惹麻煩。但是,東方朔面對天下大事,德行向來很好,他投書自薦的初衷,也是為了能進入朝廷,為百姓和國家做些好事。因此,只要漢武帝出現(xiàn)昏君苗頭的時候,東方朔都會盡量勸諫。最終的結(jié)果或許是不如意的,漢武帝還是一意孤行,但東方朔在關(guān)鍵時刻站出來了:
“臣聞謙遜靜愨,天表之應(yīng),應(yīng)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之應(yīng),應(yīng)之以異。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高也;弋獵之處,恐其不廣也。如天不為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為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上林雖小,臣尚以為大也……夫殷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dāng)萬死,不勝大愿,愿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不可不省……”
在《諫除上林苑》里,東方朔引經(jīng)據(jù)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誡漢武帝不要大興土木,應(yīng)該體恤民力,保護良田。東方朔與那些直言相勸的大臣不同,他的諫言將自己的姿態(tài)放得很低,并且完全是從保護漢武帝利益的角度去闡釋,從保護百姓到保障皇權(quán)……這個邏輯不僅清晰,而且讓人更容易接受。盡管漢武帝并沒有完全聽勸,但東方朔也沒有被懲罰,還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
東方朔看似狂放的言辭,背后其實都是斟字酌句的智慧。忠臣、能臣可以在漢武帝身邊長期生存,其實非常不容易。從司馬遷等人的記述來看,似乎有點不理解東方朔,覺得他只不過是皇帝身邊插科打諢的角色。其實,東方朔也在用自己的特殊方式來規(guī)勸皇帝。
東方朔與司馬遷可以代表兩種迥異的古代文人的性格。司馬遷內(nèi)心嚴(yán)肅,有一種慷慨悲歌的英雄感,東方朔幽默,從沒想過做什么英雄,在表面上扮丑角,卻是有大智慧。后世的李白很崇拜東方朔,其實他們是一類人,都是活得很通透的人,不像屈原、司馬遷那么苦悶,心中郁結(jié)不得抒發(fā)。當(dāng)然,這兩種類型談不上孰高孰低,也有個人境遇的影響。
古代知識分子由于飽讀詩書,又胸懷大志,往往有強烈的自我主體性,展示“自我”很容易,但降低“自我”來展示“他者”,卻往往很難。對于東方朔這種“異類”,喜歡也好,厭惡也罷,其實都不妨抱著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少一些來自內(nèi)心偏見的“我執(zhí)”,多一些站在他者視角上的理解。或許,東方朔在面對外界質(zhì)疑時,根本就沒想過辯解,也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東方朔的內(nèi)心越來越通透了,他變得愈發(fā)灑脫,更加從容。真正活出自我的人,正是如此。
東方朔在臨終之時,反而一改過去的幽默滑稽,突然變得嚴(yán)肅起來。他十分認(rèn)真地告誡漢武帝,希望他能遠離小人和讒言,如果任由讒言橫行,也會惹得天下不得安寧。漢武帝都驚詫了,想不到東方朔竟然說話這么嚴(yán)肅?;蛟S,連漢武帝在“享受”東方朔提供的情緒價值的時候,都沒想清楚他的人格底色到底是什么樣的——這個問題,不能去想,一旦想了,東方朔那一身插科打諢的“保護色”,也就失效了。東方朔終于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表現(xiàn)出最真實的一面,也佐證了之前那些“玩世不恭”與“詼諧幽默”的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