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春風同坐 秋月同輝
有時候覺得從樓宇烈先生身上,很能領(lǐng)略出孔子的風范,每一堂答疑課,總是分擔著大家對現(xiàn)實人生的困惑,傳道,授業(yè),解惑,誨人不倦,好學不倦,不知老之將至。樓先生的弟子們各種研究方向都有,有的志在儒家的禮樂,有的志在佛家的止觀,也有人喜歡修真的道家,還有人讀完博士之后去拍電影,去考中醫(yī)師,還有很多出家人,海內(nèi)外的學子們,先生都鼓勵,給人信心,給人希望。
2011年國慶節(jié)之后,我從廣州,經(jīng)過蘇州,半夜十一點到北京,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創(chuàng)辦少兒刊物,當時人教社報刊社想要做一本少兒閱讀刊物,找到了幾千里之外的我,經(jīng)過一系列調(diào)研,考慮到少兒閱讀與人生成長的關(guān)系,我提出了刊物定位:國學。于是去北大請樓宇烈先生當顧問,先生一口應(yīng)承,并給予鼓勵:“人教社來辦這個刊物,一定能辦好?!?/p>
第一次帶著樣刊去見先生,請先生吃飯,討論刊物的定位和版面呈現(xiàn),當時北大哲學系的李四龍老師,北京師范大學的徐文明老師,后來去人民日報的肖偉光,還有臺灣的威維師兄,都在現(xiàn)場。飯后,走過靜園四院,老哲學系門口,我很自然地鞠了一躬,和先生道別,先生卻在這個時候跟大家說:“她在做功德?!蔽夷睦锔蚁胛易鍪裁垂Φ?! 先生卻用這樣的方式鼓勵著我這個人生地不熟空降到北京的后學。這是先生給我的第一次鼓勵,每次想起來總覺得誠惶誠恐,也覺得感動感恩。這個方式不大像北大哲學系哲學泰斗的方式,倒有點像古代的有德長者,總是隨喜大家,稱贊他人,遇到年輕的后學,還拍拍肩膀,摸摸頭發(fā),就像對待小童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從心理學的角度,每一個心念的發(fā)出,最先受益或者受損的一定是自己,其次才是別人。佛家的七佛通偈也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毕壬ㄈ遽尩乐T子,在身語意的修煉上,可謂是“善用其心”的高手?!吧朴闷湫摹背3R搀w現(xiàn)在沉默中。
臺灣有位享譽海內(nèi)外的曾先生,來北大和樓先生對話。名為對話,但基本上都是曾先生懇切地在說,老人家一輩子鉆研傳統(tǒng)文化,拳拳情深,句句殷重。樓先生坦然地坐著,笑瞇瞇地,看著曾先生,聽曾先生講,但當時的我,對道理,對觀念,還有強大的執(zhí)著心,從學術(shù)的角度去聽,曾先生的很多觀點尚屬民哲,是接引人的方便之語,并未從“法的空性”上去理解一切法的本質(zhì),心理上產(chǎn)生了一種微妙的排斥:這不是學術(shù)界所認可的學術(shù),只是讓人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好感和信心的一己之得。但樓先生并沒有反駁曾先生,而是神態(tài)安詳而又自然地聆聽曾先生的心得,像現(xiàn)場其他人一樣,一直到最后,絲毫沒有打斷曾先生的話,這種安忍的定力給我極大的震動,似乎觀念的對錯已經(jīng)不在樓先生的考察之內(nèi),又似乎對方所說的就是真理。
散了場,我實在忍不住,問樓先生:“先生,請問您如何能超越法執(zhí)?”先生輕輕地道:“我總得讓人家說話?。 毕壬浅W匀坏睾蛯Ψ轿帐?,道別,目送對方上車,就像平時送每一位來訪者一樣。對話之后,我有幸送先生回府。上車之后,先生慈和地問道:“你覺得哪些觀念有問題呢?”就像他平時問學生們一樣,鼓勵大家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陳述清楚。我忽然領(lǐng)略到《論語》里子貢和夫子的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span>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先生首先談的是心性上如何超越執(zhí)取的問題,然后才是具體的學術(shù)問題,先生先用簡單的日常應(yīng)對使我超越小我的執(zhí)著,然后用最尋常的教學手段,在一問一答之中,讓我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察,闡述發(fā)現(xiàn)的學術(shù)問題,而且體會到師生互動的微妙情境。
樓先生理解每一個門生,也盡量去理解每一個遇到的人,讓他們無拘無束地自由表達。恕道不就是推己及人,理解和寬容嗎? 無比之恕,先生就是這樣為人師表行為世范,可以說,先生用自己的行為注解了《論語》的另一章: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span>
樓先生有一枚“快樂老人”的印。怎樣做到“快樂”二字呢? 先生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四看”,并從中得到真實的受益。所謂“六然”: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自處和處人,無事有事,得意失意的總綱都清清楚楚,應(yīng)物待人也就朗然快然。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要達觀、豁達,超凡脫俗。對待別人要和氣,與人為善,和藹相親。無事時要清澈淡泊,寧靜致遠。處事時有決斷力,不優(yōu)柔寡斷、拖泥帶水。得意時以平常心看待,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失意時泰然處之,不灰心喪志,輕裝奮進,這是一種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八目础眲t是: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艱巨之事,要勇于面對,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擔當。順逆之際,要看心懷夠不夠豁達,能不能承受得起。碰到好事或者令人惱怒的事,得失之際,要看能不能寵辱不驚。碰到去留的問題,就要看能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該去就去,該留就留。把這“六然四看”做好,人生也就安平泰坦了。今年清明節(jié)之后,我和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的顧漫老師、中國藝術(shù)研究中心的蒲宏凌老師、來社科院參訪的陳婕老師一起去看望先生和師母,顧老師善把脈,陽過之后的樓先生,雖然已經(jīng)九十高齡,竟然六脈皆平,是中醫(yī)的“平命人”。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樓先生的快樂之法不止一個層次。哲學上,樓先生很重視哲理養(yǎng)生,六然四看,就是樓先生的儒家養(yǎng)生觀念,儒家的禮樂之道也是先生的養(yǎng)生之法。生活中,先生也總是想方設(shè)法讓大家感受到快樂之可能。先生成立“國藝苑”方便愛好古琴的人一起學琴,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動地在北大帶領(lǐng)大家唱昆曲,還請如山法師留在中國弘揚古琴,樓門的很多學子都善琴,善昆曲,吳慶前師兄還專門研究禮樂……每年的中秋節(jié),先生身體康健的話,幾乎都會攢一臺中秋節(jié)晚會,老少同臺,鮮花月餅,好茶好香,師母帶著大家拜月神娘娘,猜燈謎,唱昆曲,彈琴……先生非常認真地告訴大家:“今天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十方的供養(yǎng)?!毕M蠹也灰?。除了教學,師生同游,樓先生連喝茶也會發(fā)明一個專門的茶禮:無我感恩茶。
以道統(tǒng)藝,由藝臻道,是先生的道藝觀。中國文化本質(zhì)上是求道的文化。文藝、武藝、技藝,先生都賞識,先生不止一次為中醫(yī)吶喊,也不止一次為技藝撐腰:“我們可以從藝入手,通過藝,可視的、可聽的、可觸摸的具體的藝(入手),如果了解了它,喜愛了它,然后把它放到我們整體文化當中去,我們就可以領(lǐng)會道所包含的藝在什么地方? 光講道那是空的,你體會不到,如果我們要恢復、要振興、要繼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從藝入手?!毕壬砸患褐ΡA袅朔浅鹘y(tǒng)的中國文化,也帶領(lǐng)樓門的全體師生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中國文化,星星之火,不絕于縷,樓先生曾經(jīng)形容:
聲調(diào)動人的語言,偉大獨特的文字。美麗多樣的書法,意味深長的文章。
歌舞宣導,書畫凝神。每年的中秋節(jié)晚會和國藝苑匯報演出,昆曲、古琴、書法都是最常態(tài)的表達,先生每年都會上臺打板,一起唱《粉蝶兒》:
天淡云閑,列長空數(shù)行新雁。御園中秋色斕斑:柳添黃,蘋減綠,紅蓮脫瓣。一抹雕闌,噴清香桂花初綻。
快樂老人,下學上達。我們常常從樓先生和弟子們相處的狀態(tài)領(lǐng)略到孔顏樂處的真實不虛。
敬天法祖、守禮盡倫、知足惜福、感恩圖報。這是先生給兒子的教導。我也有幸得了一份,兩張。一張宣紙毛筆,蓋著先生的??;另一張則是巴掌大的小紙片,在先生的昆曲課上,休息的時間,先生隨手寫在紙片上,特別在天字的旁邊打了一個括弧,寫上“地”,字跡極為瀟灑,沒有蓋章,我拿回來,用相框框住,每日都會看一看。天地,先祖,倫理,本位,先生早已刻入骨髓,也因為銘心刻骨,定見便有了定力,凡事皆如禮如儀,法住法位。我們討論中國歷史上最善于“中道”的人,常常覺得孔子才得“時中”,但在建華師兄的眼里,樓先生便是“時中”的典范??墒窃谒幧剿卵葜v的途中,我們問先生:“您覺得您最信奉什么?”我們覺得先生很像維摩詰大居士,況且又是在藥山寺演講,以為先生理所當然會宣稱自己信奉佛家,不料,先生像禪師一樣截斷了眾流,他出乎意料地說:“我可能還是道家更多一點?!彼缒晷a屵^王弼注的《道德經(jīng)》,生活中也總是順其自然,一派天真。
最有趣的是先生看人的眼光也很天真,幾乎都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有一次在課堂上,談到中國畫的形與神的時候,他突然跟大家說:“有一次在飛機上,看到中國夢娃,我還想起素聞來?!毕壬囊馑际悄莻€穿著中國傳統(tǒng)的紅衣服、蘑菇頭、胖乎乎的中國夢娃神似素聞。
春風同坐,秋月同輝,則是我領(lǐng)略到的先生之神。這些年,為了學先生,我除了在崇賢書院教經(jīng)典,寫文章,每年還辦蘭亭雅集、壽蘇雅集,經(jīng)常寫字和人結(jié)緣,見到先生的時候,我也拿出一些字讓先生抽,先生抽到“有誰?”哈哈,有誰? 在先生和師母那兒,確然沒有半點壽者相和眾生相,也正因為沒有這些外相,先生和師母才永遠都是我們這些有緣人的善緣、福緣、智慧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