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塋地青長在——梁啟超墓園探訪記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至今仍是無數(shù)學子表達自強心聲之時的首選佳作。梁啟超出生于1873年,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今年正值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筆者探訪位于國家植物園北園的梁啟超墓園,了解更多有關(guān)梁啟超墓的珍貴軼事。
生前常到香山游覽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縣茶坑村人。梁啟超自幼聰慧,兩三歲開始識字,四五歲便讀“四書”,閱《詩經(jīng)》。他12歲第一次參加科舉,17歲中舉人。在不斷求學求知的路上,青年梁啟超與康有為相識,自此師從康有為,并在之后與康有為、陳千秋等人共同創(chuàng)建“萬木草堂”。
萬木草堂成為維新變法培養(yǎng)人才的大本營,也是梁啟超構(gòu)筑學術(shù)和事業(yè)基礎(chǔ)的大本營。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書寫了譽滿天下的《少年中國說》?!拔逅摹边\動爆發(fā)后,梁啟超作為五四運動主要推動者,在青年人身上找尋到救亡圖存的星星之火。他此后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地講學,在教育上桃李滿天下。梁啟超晚年時著書立說,學術(shù)上成就斐然,可謂于學無所不窺、于論無所不及,成為一代文化宗師。
梁啟超平生著述達1400多萬字,平均每年寫作39萬字之多,這不僅是常人所難,甚至不少杰出人物都難做到。梁啟超的君子之風、愛國大義,深深影響了9個子女,他們個個出類拔萃,成功締造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傳奇。
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終年57歲。同年9月9日舉行公祭活動后,葬于香山。
梁啟超生前將墓址選在香山,與他的生活經(jīng)歷和思維方式有關(guān)。梁啟超晚年著書立說,執(zhí)教于清華國學研究院,治學之余常赴香山一帶飽覽煙云山色。1922年夏,梁啟超在翠微山養(yǎng)病,寫有“癸玄長夏、秋居翠微山之秘魔巖,每晨盡開軒窗納山氣,在時鳥繁聲中作書課一小時以為?!薄A簡⒊c熊希齡、周肇祥交情甚篤。熊希齡在香山雙清別墅創(chuàng)辦香山慈幼院。櫻桃溝退谷為周肇祥所購買,民間稱其為“周家花園”。香山紅葉賞秋時節(jié),梁啟超常來拜謁。他還曾在櫻桃溝內(nèi)“鹿巖精舍”大門外南側(cè)崖壁上,刻下“‘退谷’梁啟超補題”楷書字樣。至今“退谷”石刻字跡清晰,保留完整。
1924年,梁啟超夫人李蕙仙患乳腺癌病重期間,梁啟超在給其二弟梁啟勛的信中寫道:“昨周養(yǎng)庵來言,在臥佛寺附近看得墳地五處,請弟與彼約一時日先去一看,認為可用者,或逕下些定錢,將來我一自看乃購可耳?!蓖?月,李夫人病逝后,梁啟超將東溝村這塊山地買下營造墳塋。
據(jù)《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以下簡稱為《年譜》)中與子女家書記載,此園地及主墓穴位為1925年梁啟超親自選定。李夫人下葬后,梁啟超在《祭梁夫人文》中寫:“碧云兮自飛,玉泉兮常溜。臥佛兮一臥千年,夢里欠伸兮微笑。郁郁兮佳城,融融兮隧道,我虛兮其左,君宅兮其右……”此外,梁啟超在給子女的信中曾寫明:“壙內(nèi)雙冢,你媽媽居右,我居左。雙冢中間隔以一墻,墻厚二尺馀,即由所謂新灰煉石者制成。墻上通一窗,丁方尺許。今日下葬后,便用浮磚將窗堵塞。二叔(按:即主持墓園修建工程的梁啟超二弟梁啟勛)說到將來我也到了,便將那窗的磚打開,只用紅綢蒙在窗上……第二次葬時,舊冢一切不勞驚動,這是再好不過了?!?/p>
1929年,梁啟超病逝于協(xié)和醫(yī)院后,梁啟勛等家屬用汽車將他的遺體運至宣武門外,并暫時停靈于城墻下的廣惠寺東寓房內(nèi)。之后花一千二百元買了一副上好棺材,豈料和三年前李蕙仙所用形制完全相同。原來那個棺材鋪,曾經(jīng)用上等木料精工制作兩副棺材,其一在1925年被梁啟超買去裝殮李夫人,剩下的一副卻一直未有人買,如今又為梁啟超所用,極為巧合。
據(jù)《年譜》載,墓地建設(shè)分前后兩個階段進行。首先購地、筑橋,浚井與壙內(nèi)布置,由梁啟超二弟梁啟勛負責;第二階段是墓園外部工程即墓表、墓旁別墅和墓頂工程,由梁啟超長子梁思成負責。1928年8月,梁思成從美國留學有成回國。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梁啟超墓園1925年8月破土,1931年10月竣工立碑。
梁思成精心設(shè)計墓園
梁啟超墓園由其長子梁思成親自設(shè)計,位于現(xiàn)國家植物園北園東北部的銀杏松柏區(qū)內(nèi)。墓園分東西兩部分,占地總面積約1.8公頃。東為墓地,西為附屬林地。整個墓園背倚壽安山,北高南低,東西寬90米左右,南北長100米左右,開南、北、西三門,松柏遍植園內(nèi)。
梁思成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環(huán)境,在尊重父親遺愿的基礎(chǔ)上,將墓園設(shè)計為山林環(huán)境中對偉大父親的敬仰紀念之地、永生不老父母與摯愛子女兄弟的家庭聚會之所,同時可展示出紀念人物的道德品行和學問思想。梁思成為其父梁啟超設(shè)計的墓園,成為處女之作,可謂一處堪稱經(jīng)典的建筑與環(huán)境設(shè)計精品。
梁啟超與夫人李蕙仙的合葬墓位于墓園內(nèi)北墻平臺上,為整個墓園的主墓。墓地坐北朝南,一條長長磚砌甬道由墓臺沿南北軸線延伸至墓園南門。墓為長方形,墓碑呈“凸”字形。墓碑正面鐫刻十四個大字“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莊、思懿、思寧,媳林徽因、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墓碑兩側(cè)雕有仿艾奧尼克樣式的卷云紋,與八角石亭的雕飾相互呼應。碑體前近一米高的獻臺,兩側(cè)各有一段帶北魏侍女雕飾的直角形襯墻。
合葬墓墓碑上沒有碑文,也無墓主生平和生卒年月,這是有一定緣由的。據(jù)《年譜》記載,梁啟超生前囑咐,“打算做一篇小小的墓志銘,自作自寫,埋在壙中”。李夫人安葬后梁啟超又言:“此次未立墓志銘,固由時間匆促,實則可以暫不立,將來行第二次葬禮時,可立一小碑于墓門前之小院子,題新會某某暨夫人某氏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年月日,各享壽若干歲,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余贊善浮辭悉不用,碑頂能刻一佛像尤妙?!?929年,梁思成設(shè)計墓園時,基本遵從了父親遺愿“不用贊善浮辭”和“碑頂刻佛像”,但“碑陰記父母籍貫、生卒時間及享壽歲數(shù)”未作。
合葬墓墓后“雙松”(兩株高大的白皮松),與墓前“雙木”(半球冠形灌木錦熟黃楊)及墓體周圍灌木相互呼應,就像家長大人與孩子們環(huán)膝相繞。這種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是梁思成的手筆。在合葬墓的西側(cè)有株獨柏,這也是梁思成設(shè)計中的有意為之。梁啟超生前曾在給子女們的信中寫有“墓門前小院子”,意在表達此墓臺是北方合院中尋常可見的植樹庭院。梁思成用心設(shè)計,使父親的生前所托得以實現(xiàn),同時又表露了自己期望父母“尚在人世”的夙愿。
中軸主甬路西側(cè)對向八角石亭東門洞有一條甬路,它的南側(cè)為梁啟超的三個子女墓。梁思禮墓在東側(cè),長方形碑體上雕刻有火箭和導彈圖案,以紀念梁思禮先生在航天領(lǐng)域的終身成就;梁思忠墓居中,梁思忠是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參加了1932年的淞滬抗戰(zhàn),去世時只有25歲;梁思莊墓在西側(cè),碑座為八冊巨書石雕,意為梁思莊是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1978年2月24日,經(jīng)梁啟超后人簽字同意后,梁啟超墓地無償移交給植物園。移交的內(nèi)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類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1座、未立碑石及碑座2套、圍墻380米。
如今的梁啟超墓園,樹木大小老幼疏密有致,樹冠高懸連綿,使此地成為濃蔭蔽日的清朗幽靜之地。實地探尋梁啟超墓園,內(nèi)心會涌動出令人難以言表之情。梁啟超的家國情懷,對祖國的摯愛和救國的使命感,都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