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槍手”溫庭筠 是如何把自己前途作沒的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的陽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春闈考試如期舉行。
考前十五分鐘,一位嬉皮笑臉的考生高調(diào)走進考場,立馬引起了主考官沈詢的警覺。這位考生不僅很老,而且很丑。說實話,這張老臉,對考官們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了——此人正是五十多歲的溫庭筠。
這些年來,溫庭筠年年出現(xiàn)在考場,是出了名的“釘子戶”。自個屢考不中,竟當(dāng)起了槍手,專幫別人作弊,故意擾亂考場秩序,著實令人頭大。
沈詢監(jiān)考那是出了名的嚴(yán),這次更加不敢馬虎,溫庭筠自然成了他的重點監(jiān)控對象。沈詢特意給溫庭筠調(diào)換座位,安排“隔離專席”,讓他在簾子下考試。
但你絕對想不到,即使如此嚴(yán)密防范,提前交卷離場的溫庭筠還是在監(jiān)考官的眼皮下,通過暗語、手勢、表情等肢體動作,成功“幫助”了八個人一舉中第。然而他仍同往年一樣,名落孫山。這樣的結(jié)果,早在溫庭筠的意料之中,畢竟,他也只是來當(dāng)槍手的嘛!
其實,溫庭筠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成為一名槍手,他也曾向往過仕途。溫庭筠的父親早早去世,家里孩子又多,幸得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幫忙,不僅把溫庭筠接到自己家里,還讓他與其子段成式結(jié)伴共讀。
溫庭筠讀書很刻苦,且有著極高的天賦,從鄉(xiāng)試開始,他就一直成績突出,表現(xiàn)不凡。就在這個時候,視他如己出的段叔叔去世了,溫庭筠不得不提前告別段成式,北上長安,踏上科舉之路。
初來乍到,溫庭筠卻發(fā)現(xiàn)自己才子的名號,早已盛傳京城。
唐朝進士科要考詩賦,考生要按照試題所出的韻,押八個韻,且有時間限制。“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八韻賦成,驚破試官之膽。”這副對聯(lián),很好地說明了這種考試的緊張刺激與難度之高。
三條燭燒盡,大多數(shù)人根本寫不完八韻賦。但溫庭筠偏有一種一騎絕塵的本領(lǐng)。他不慌不忙,甚至都不打草稿,儀態(tài)悠閑地將手往袖子里叉,一叉手即成一韻,八叉手即能完篇,然后交卷走人——因此,人贈綽號“溫八叉”。
按理說,溫庭筠如此這般的頂級學(xué)霸和考場之神,科舉對他來說,應(yīng)該是輕而易舉,也必定前程似錦。他自己這么想,大家更這么想,于是,認(rèn)識的不認(rèn)識的,一時間紛紛上門和他結(jié)交,往他身上押寶。
果然,溫庭筠初試名列第二。于是,胸有成竹的溫庭筠,同那些仰慕他的紈绔子弟流連在酒館與賭場之間,縱酒放賭,好不愜意。
但誰也沒料到,溫庭筠翻車了。原因不是別的,因為喝酒喝大了,禮部復(fù)試那一天,溫庭筠忘了去參加考試……
聽說這事后,誰都忍不住扼腕嘆息,可溫庭筠本人卻一臉的無所謂。不就是一次考試嗎?哥有的是才華,明年接著來。可溫庭筠并不知道,這曾是他離中第最近的一次機會。
不以為然的溫庭筠,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依然我行我素,整日和那些無賴子們混在一起,飲酒賭博,很快便落下了個“士行塵雜,不修邊幅”的壞名聲。這讓當(dāng)?shù)勒呓o溫庭筠貼上了不能“臨民”與“不堪重用”的標(biāo)簽,因此也就埋下了累年不能中第的伏筆。
后來,好不容易搭上當(dāng)朝宰相那條船,卻因為自己的放蕩不羈得罪了宰相令狐绹,把自己僅剩的小路堵成了死胡同。溫庭筠越走越遠(yuǎn),仕途也越來越渺茫。
溫庭筠的才華自不待言,但終其一生,在科舉仕途上抑郁不得志,與他個人的性格有很大關(guān)系,恃才傲物、狂放不羈,用現(xiàn)在人的說法,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真是性格決定了命運。特別是當(dāng)考場“槍替”,冒天下之大不韙,其坎坷命運,可以說正是他自己一步步“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