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記》中的“茅盾在新疆”
1939年3月11日,著名作家茅盾等人乘汽車經(jīng)過鄯善、吐魯番,翻越天山,來到迪化,開啟了他為時一年多的新疆生活。在新疆,茅盾一身數(shù)職,忘我工作。他擔任新疆學院教育系主任,繁忙的授課和寫作之余,還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演出,創(chuàng)辦刊物;隨后他又兼任新成立的新疆文化協(xié)會委員長和中蘇文化協(xié)會新疆分會會長,為新疆的文化發(fā)展建言獻策,盡心盡力。
茅盾蒞臨新疆之際,恰是盛世才主政之時。盛貌似民主開明,實則專制獨斷;新疆看似百廢俱興,實則逆流涌動,暗藏殺機。茅盾在新疆,一方面深度參與到新疆學院的教學活動和新疆的文化建設(shè)之中,另方面自然也身不由己卷入到波瀾詭譎的政治危局之中。因此,“茅盾在新疆”這一話題,不僅關(guān)涉文學文化,也與政治、教育、民族等問題密不可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學界對“茅盾在新疆”這一話題的研究已相當充分,主要集中在史實梳考和貢獻凸顯上①。這些研究以及《茅盾年譜》《茅盾傳》所依據(jù)的史料基礎(chǔ),多為茅盾當時發(fā)表的文章以及茅盾本人和相關(guān)人士的回憶錄。但因為對盛世才的真面目有所體察,茅盾在新疆十分謹慎,發(fā)表的文章并不多;加之年代久遠,各種回憶不夠詳盡甚或頗多舛誤,這就使得“茅盾在新疆”這一話題雖然仍有研究的空間卻很難得到拓展。
但《生活日記》的發(fā)現(xiàn)使“茅盾在新疆”有了進一步深化和細化的可能?!渡钊沼洝窞樾陆髮W校史館館藏,新疆大學的前身為新疆學院。《生活日記》的作者彼時為新疆學院學生,日記的時間從1939年2月19日-1940年4月2日,恰與茅盾在新疆的時間大致重合。他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他的學習和生活,記錄了杜重遠、張仲實、茅盾等人在新疆學院的一些活動?!渡钊沼洝窞樽髡呔毩晫懽鞫鴪猿謺鴮懙?,真實地記錄了他每日的學習生活和所思所想,目前未見發(fā)表,也沒有整理出版,上面還留著他的老師時任新疆學院院長的杜重遠的簡短評語,其歷史價值和可信度毋庸置疑?!渡钊沼洝窡o疑對研究當時新疆的高等教育,杜重遠、張仲實、茅盾等人的生平具有重要價值。但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與茅盾親密接觸的學生,他記下了茅盾初來新疆學院的情景,記下了茅盾為他們上課的情況,也記下了他們?nèi)绾卧诿┒艿闹笇聞?chuàng)作《新新疆進行曲》,這無疑為“茅盾在新疆”留下了珍貴的史料,為確定其相關(guān)史實、填補相關(guān)空白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一、《生活日記》的作者是誰?
在日記封面上,作者赫然寫了“生活日記”四個大字,并寫下了如下詩句:“過去的生活在我的心上刻下一個烙印/悲哀,苦痛……流離,失所/我覺得人生只有和前途斗爭/因此,/我記述以往的生活,/鍛煉我的斗爭能力/把這些生活/寫在紙上/記在心中/只有這樣/后來才有/光明,快樂,幸福的/生活!”詩句旁邊標注了日記的起止日期“1939年2月19日至1940年4月2日”。不難看出,《生活日記》是作者整理以往的日記后所命名,并有感而發(fā)寫下詩句。在詩歌下面,作者標注了姓名,但因字跡潦草,無法辨識。
《生活日記》雖然記載了作者的各種生活事跡,卻很難找到關(guān)于其身份的相關(guān)信息,只有4月30日的日記有所透露:“八點鐘睡夠了,自己也起來了,剛下到地上,搖鈴的老頭走過來很和氣的說:‘喬先生,剛才有人來找你,沒有找見’。”這說明《生活日記》的作者姓喬。在3月23日的日記中,作者記述了茅盾指導他們創(chuàng)作《新新疆進行曲》的過程:“昨天決定的是叫我們每人想一個故事,到今天每個人都說出來,采取最好的,可是十四個人中只有三個發(fā)言,并且他們的故事也是四六不成材。最后還是由茅先生把他所想的故事說出來,共有四幕。完了后,又分配人寫,三個人一組,寫一幕,好了后由茅先生再改一次就算成功。我和張志遠……是一組是寫第三幕——四一二革命后的情形?!庇纱丝梢?,《生活日記》的作者參與了《新新疆進行曲》劇本的寫作,和張志遠一起創(chuàng)作第三幕?!缎滦陆M行曲》的劇本刊登在《新芒月刊》第一期上,注明整理者為茅盾,執(zhí)筆者應該是按幕的次序標注,第三幕的執(zhí)筆者為張志遠、喬國仁、郭鴻志。由此,我們可以初步斷定,《生活日記》的作者為喬國仁。
查閱喬國仁相關(guān)生平資料可知②,喬國仁(1920-1942),甘肅臨夏人,1930年隨祖母到迪化,1937年考入新疆學院高中班,1939年9月進入新疆學院語文系學習。1939年3月在茅盾指導下創(chuàng)作《新新疆進行曲》。其生平與《生活日記》所記完全吻合,尤其是日記中多次寫到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可為印證之細節(jié)。據(jù)朱楊貴《愛國進步青年的優(yōu)秀代表——喬國仁烈士傳略》,喬國仁筆名“寒默”,以此仔細辨識《生活日記》封面上的姓名,恰是“寒默”二字,由此可確定《生活日記》作者為喬國仁無疑。
茅盾在《新疆風雨》中深情回憶:“在新疆學院教書,很快就有幾名愛好文學的同學找上門來。他們都是政治經(jīng)濟系的學生,有趙普林(趙明)、喬國仁、黨固,年齡都不過二十左右。他們熱情,求知欲旺盛,而且思想進步,這是出乎我意料的。我未曾想到文化閉塞的新疆會有這樣思想活躍的青年。黨固是學生會主席,是個組織者和煽動家,喬國仁是文藝上的多面手,音樂、繪畫、演戲、創(chuàng)作都來得,趙普林則是個筆桿子,他在我的支持下辦起了新疆學院的第一份校刊《新芒》,并擔任主編。他們又在我的鼓勵下,集體創(chuàng)作了一個劇本——報告劇《新新疆進行曲》,這是我到新疆后參加的第一項文藝活動,我花了不少時間為劇本潤色?!雹勖┒芩浴皢虈适俏乃嚿系亩嗝媸?,音樂、繪畫、演戲、創(chuàng)作都來得”均可在《生活日記》中得到驗證。
喬國仁1941年8月30日被盛世才逮捕,1942年被殺害。1985年12月2日,新疆自治區(qū)政府批準追認喬國仁為革命烈士。
二、“茅盾在新疆”的細節(jié)呈現(xiàn)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類,日記具有強烈的個體性。因此,《生活日記》為我們觀察“茅盾在新疆”提供了一個個人化的視角,不僅展示出大量茅盾在新疆的生動的歷史細節(jié),也從學生的視角呈現(xiàn)出作為“師者”的茅盾形象。
從《生活日記》可以看出,在茅盾到達迪化前,新疆學院就做了迎接的準備。在3月7日的日記中,喬國仁寫到他們正在準備排演一出戲,在歡迎茅盾和張仲實的晚會上演出。在3月8日的日記中,喬國仁表達了他對茅盾來新疆的熱烈期待:“自從寒假開始以后我對于文學感到了一種興趣!在初中時我也很愛她,但是沒有現(xiàn)在這樣深!我把許多的時間都花費在看小說和文學作品的書里,想從那里面找一點關(guān)于文學智識的秘密,但是總不得要領(lǐng)。還是少不了得人指點,我現(xiàn)在希望茅盾先生馬上就來,給我們愛好文學而不得要領(lǐng)的人以正確的指示!”3月11日,茅盾到達迪化。3月14日,茅盾、張仲實在杜重遠陪同下去新疆學院和學生們見面,茅盾在《新疆風雨》中回憶道:“我們到達迪化的第三天,杜重遠就陪我們?nèi)W院與同學們見了面?!雹堋渡钊沼洝访枋隽藛虈实谝淮我姷矫┒荞雎犆┒苤v話時的場景,詳細描述了茅盾的樣貌以及自己激動的心情。在3月13、14日合記的日記中,喬國仁寫道:“十一點半鐘的樣子,同學們都集合在禮堂里等待著看一看中國文化界的巨將——茅盾先生及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學大家——張仲實先生。一陣很響的鼓掌聲,第一個迎來的是茅盾先生,后面是仲實先生,院長和教務(wù)長隨之后迎來。……院長報告完了后就唱歌——歡迎歌。接著第一個是茅盾先生講話,他講話的時間很短,可是特別的有勁而且有意思!在他講話的時候我才算是認識了他:不高的個兒,中國式的棉長袍子長長的護著他的身體,臉很瘦,并且氣色也不很好,這大概一方面是因為走了很遠的路的緣故!但主要的大概是因為腦力用的太多吧!頭發(fā)不很短,近視眼鏡里發(fā)出來的是他那兩個銳敏光閃的眼睛??雌饋砥鋵嵅]有什么奇怪,他也和我們一樣,坐在椅子上常低著頭,好像是一個八十歲的老先生。但是,他在講話的時候,特別的帶勁,他的一言一行都帶著一個很深的文學意味!誰還知道他的腦子里到底是怎么樣!——其實在外表上看來,他的頭也沒有多么大,裝不了多少腦量??!可是到底他的腦子里裝著許多事情,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p>
《生活日記》也從個人角度記述了全疆召開歡迎茅盾、張仲實大會的時間、地點和場景,在3月20日的日記中,喬國仁記下不少難得的細節(jié):“八點鐘吃完早飯,就要到西大樓去開會——是全疆關(guān)于歡迎沈、張兩位作家的大會。很快的就到了督署。我以為,我們來的最早;相反,誰知道一上大樓梯,迎門一看,督辦主席早已在臺上面坐著等。各機關(guān)的首領(lǐng)們也去了。下面除了最后一排的可以看得見身體外,一直到前面只有黑黝黝的頭疊著頭,好像夏天街上賣的西瓜似的,一排排的很整齊。不多一會就聽見外面的軍樂隊的婉轉(zhuǎn)的樂聲,沈張兩先生來了。督辦和主席也上前面去握手。接著主席宣布開會了,由各機關(guān)的各法團……的代表們把歡迎詞致完以后,由沈張二位先生致答辭。他們兩位講話的時候,臺下的聽眾都很起勁,完了又是很熱烈的掌聲?!?/p>
更為難得的是,喬國仁還在日記中記述了作為教師的茅盾的授課情況,茅盾不僅開設(shè)世界史課程,還上文藝課和國文課。喬國仁描寫了3月17日茅盾來新疆后第一次上課的情況:“早晨兩點鐘是茅盾先生講的世界史,是和教育系合上的,因為茅盾先生才從萬里路上跋涉,一天時間太少,雖然今天已到我們的學校里上課來了,但是從他的話里看出來他還是沒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材料;他很細心,講了兩點鐘的功課,就叫同學們發(fā)表一點意見,看他這樣講怎樣?……他對我們太客氣了!同學們聽到了他的這些客氣話,都沒有人抬頭,實在,我們有什么說的?從前那里能夠得到中國的文學家給我們當先生?同學們對他的材料和教授法都很滿意,都聚精會神的聽了兩個鐘?!痹?月21日的日記中,喬國仁簡述了茅盾給他們上文藝課的情況:“白天有兩點鐘是文藝,是茅盾先生的課。他先給我們講文藝史料,思潮,不過最主要的決定在技巧方面,不過前面的兩個是附帶的說一說。”4月18日,茅盾和張仲實參加“四月革命”紀念的總結(jié)會,在會上指導學生們?nèi)绾螌W習:“他們兩個的意見主要的是:1.發(fā)展自動學習。2、自己的文化生活要有修養(yǎng)。3、不要死讀書。4、要幫助學校坐建設(shè)工作?!?月11日,茅盾給學生上國文課:“下午上了一節(jié)國文,是茅先生給同學改國文,由他的言語和同學們的文章字面看起來,我們的國文程度還缺的很,所以我的日記更應當向前繼續(xù)。”茅盾不僅上課,還參加指導學生的文藝小組:“今天吃完早飯,開了個文藝小組會,由沈、高二先生參加指導。”由以上的日記可以看出,作為教師的茅盾授課不僅認真,而且十分開明;他講文藝重視創(chuàng)作的技巧;他面對面給學生批改作文;他熱心學生活動,積極指導學生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這無不彰顯出作為一位文學大家的“師者”風范。
三、史實的增補與修正
日記這一特殊文類還具有鮮明的時間屬性,日記內(nèi)容和時間構(gòu)成了明顯的對應關(guān)系,因此日記史料不僅可以提供“史實”,也可以為相應的“史實”確定時間?!渡钊沼洝酚涗浟瞬簧倜┒茉谛陆幕顒?,這些記述一方面可以增補“茅盾在新疆”的相關(guān)史實,為年譜和傳記的撰寫提供更多更準確的史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修正過去史實梳考中的錯訛之處。
《生活日記》記錄了茅盾在新疆參加過的一些重要事件,如3月20日出席全疆歡迎茅盾、張仲實大會,茅盾出席并致答辭;9月28日晚茅盾參加新疆文化協(xié)會戲劇委員會茶話會,會議八點多開始,張仲實、杜重遠等均出席,茅盾和他們討論了“雙十節(jié)”公演的問題……這些史實都是各種《茅盾年譜》和傳記以及茅盾的回憶錄所失記的。茅盾在回憶錄《新疆風雨》中,回憶他1939年4月12日以“首長”的身份參加“四月革命”六周年慶祝大會,而《生活日記》則記錄了茅盾4月17日還參加了這個慶祝會的結(jié)束會,并和張仲實“最后給這個會一個批評”。
《生活日記》還詳細記錄了茅盾指導喬國仁等學生創(chuàng)作《新新疆進行曲》的方法和過程?!缎滦陆M行曲》為紀念新疆“四月革命”而作,茅盾在《為〈新新疆進行曲〉的公演告親愛的觀眾》中說:“偉大的四月革命,必將永遠是文藝工作者向往的題材。這光輝燦爛的‘民族的史詩’必須以多種多樣文藝的形式來表現(xiàn)。當此四月革命六周年之際,我們不揣棉薄,——同時亦為熱忱所鼓舞,敬以此淺薄的習作《新新疆進行曲》三幕報告劇,貢獻給親愛的同胞們……”⑤《新新疆進行曲》劇本共四幕,上演的時候因為時間關(guān)系壓縮為三幕,在迪化各處演出后引起較大反響。在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劇本時,茅盾采取了集體創(chuàng)作的方式,先由大家提供素材和故事,最后選出好的加工成劇本。據(jù)3月22日的日記記載,茅盾召集大家開座談會,大家分組報告關(guān)于四月革命的史料,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報告完。大家“討論的結(jié)果是由茅先生,同學們和今天特別請來的兩位先生——劉、于,都各自回去想一個故事,到明天茅先生上課時找一個時間談?wù)?,由大家的材料中選出最好的”。第二天的3月23日,到大家都報告自己想的故事的時候,“十四個人中只有三個發(fā)言,并且他們的故事也是四六不成材。最后還是由茅先生把他所想的故事說出來,共有四幕。完了后,又分配人寫,三個人一組,寫一幕,好了后由茅先生再改一次就算成功”。到了3月24日,喬國仁忐忑不安地提交了劇本。3月30日,他收到了茅盾改好的劇本。由此可見,《新新疆進行曲》的故事與場次設(shè)置均來自茅盾,他還親自修改了同學們提交的劇本。
《生活日記》還可以和茅盾的回憶錄相參照,校正茅盾回憶中存在的錯誤。茅盾在《新疆風雨》中回憶他在1939年的“‘五四’紀念活動中做了兩次演講”,其中一次是5月9日在新疆學院講《‘五四’運動之檢討》⑥。后來的學者編寫《茅盾年譜》多直接采用此說。但據(jù)《生活日記》記載,茅盾是在5月4日當天做的報告:“‘五四’,這光榮偉大的紀念日……學校里并沒有放假,不過晚上開了一個晚會?!胰ネ砹?,……沒一會,茅盾先生的報告——五四,完結(jié)了。”不僅茅盾關(guān)于時間的回憶有誤,《‘五四’運動之檢討》實際上發(fā)表在《新芒月刊》第1卷第1期上,但被茅盾誤記為發(fā)表在《新藝》上⑦。
1939年10月19日是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疆學院舉行了紀念會。據(jù)茅盾回憶錄:“十月十九日,新疆學院召開了魯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會,我在會上講了話。后來我又在《反帝戰(zhàn)線》上寫了題為《在抗戰(zhàn)中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⑧唐金海編《茅盾年譜》直接采用茅盾的回憶:“新疆學院召開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會,在會上講了話。”⑨而李標晶編《茅盾年譜》則如此記述:“新疆學院召開魯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會,在會上演講《在抗戰(zhàn)中紀念魯迅先生》”⑩明顯可以看出,李標晶的年譜有誤,茅盾的回憶錄很清楚地表明他的講話和后來發(fā)表的文章并非一回事。那茅盾在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會上講了什么?茅盾在此時會如何評價魯迅?《生活日記》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記錄。在日記中,喬國仁記下了紀念會開始的時間是“下午四時”,“沈雁冰先生第一個報告”,因為茅盾所講的“關(guān)于魯迅平生的可貴的行動和特點,這對青年的修養(yǎng)上是有很大作用的,特意記在下面,一使自己一方面紀念死者,另一方面鼓勵活著的我自己!”喬國仁將茅盾的報告總結(jié)為四點:“1.魯迅先生對大事小事都很注意,并細心的去觀察,在他的心底沒有根本了解這個人或社會,大事小事,他是不說一句話,不下斷語的。2.先生對求學問真是誰都比不了,他什么書都看,所以他的學問很廣博。3.無論大事小事都很注意,一點也不放松,不知道這件事就去問人。4.無論做什么事都很認真!無論大事小事都是認真的耐煩的去作,人們都說魯迅先生的文章深刻,的確他的文字很深刻!但文字是很大眾化!說他文章的深刻是含意很深,這是因為他有了以上的那些學問!”可以看出,茅盾的報告內(nèi)容與《在抗戰(zhàn)中紀念魯迅先生》截然不同,主要聚焦魯迅做事做學問的態(tài)度,同時也指出了魯迅的文字“很深刻”卻又“很大眾化”,這無疑是茅盾基于現(xiàn)實語境對魯迅所做的闡釋。
總之,《生活日記》的發(fā)現(xiàn)、整理和研究,對我們更全面更細致更深入了解“茅盾在新疆”的史實和茅盾的歷史貢獻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日記類文獻研究提供方法論意義上的參考。當然,《生活日記》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它關(guān)涉一代進步青年的成長史和心靈史,也真實地記下了茅盾、杜重遠、張仲實等師長傾情投身教育和文化事業(yè)的不朽事跡,對研究新疆教育史、文化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①相關(guān)研究情況參見李躍力:《茅盾在西北:從史實梳考到深度闡釋》,《文藝報》2023年1月20日。
②據(jù)蒲開夫等編《新疆百科知識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97頁;朱楊貴:《愛國進步青年的優(yōu)秀代表——喬國仁烈士傳略》,見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烏魯木齊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烏魯木齊文史資料》第13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8年,第108-119頁。
③ 茅盾:《新疆風雨(上)》,《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3期。
④ 茅盾:《新疆風雨(上)》,《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3期。
⑤ 茅盾:《為〈新新疆進行曲〉的公演告親愛的觀眾》,《新疆日報》1939年5月26日。
⑥ 茅盾:《新疆風雨(上)》,《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3期。
⑦ 茅盾:《新疆風雨(上)》,《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3期。
⑧茅盾:《新疆風雨(下)》,《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4期。
⑨ 唐金海:《茅盾年譜》,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6年,第565頁。
⑩李標晶:《茅盾年譜》,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