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空中的跨越和鏈接——羅偉章報告文學《涼山敘事》的一種解讀
內容提要:羅偉章的報告文學《涼山敘事》,通過對被彝族人視為大地中心的昭覺縣的前世今生的真實敘寫和審美觀照,真實地表達了昭覺縣乃至整個涼山地區(qū)在扶貧攻堅這場偉大戰(zhàn)略中所呈現的歷史巨變和嶄新面貌,并深刻地揭示了造成這種歷史巨變的社會根源。在藝術表現上,這部報告文學則以現實敘事、歷史敘事、文化敘事融為一體的敘事方式,多角度、多層級、散狀式、立體化地展示了昭覺縣乃至整個涼山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歷史存在、文化內蘊及現實變化,有力凸顯出扶貧攻堅這場偉大戰(zhàn)略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關鍵詞:羅偉章 《涼山敘事》 報告文學 扶貧攻堅 歷史巨變
對于四川當代著名作家羅偉章而言,2022年無疑是一個豐收之年。先是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他的報告文學《下莊村的道路》,緊接著四川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另一部報告文學《涼山敘事》。這兩部報告文學出版的時間,僅僅只有兩個月之隔。與《下莊村的道路》相比較,《涼山敘事》通過對眾多人物的深入采訪、對社會場景的充分展示、對歷史深層的打量、對文化向度的有力透視,逐一敘寫了涼山地區(qū)昭覺縣的前世今生。在藝術表達上,則以現實敘事、歷史敘事、文化敘事融為一體的敘事方法,多角度、多層級、散狀式、立體化地表達對被彝族人視為大地中心的昭覺縣的真實理解、深刻認知和審美關注。從這個意義講,《涼山敘事》這部報告文學所傳遞的是更為深邃的思想蘊含和藝術趣味。
這部報告文學一開篇,便用一則寓言展示出昭覺縣在彝族人心中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據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勒俄特依》記載:彝族人的祖先支格阿爾走到彝族集聚區(qū)域的四方邊界上,他拿出手中的弓箭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射出,以此來測定哪里是大地的中心。他從東西兩個方向射出的箭,均落在一個名叫久拖木姑的地方,從南北兩個方向射出的箭,同樣落在久拖木姑這個地方。于是,他就把久拖木姑視為是大地的中心。久拖木姑位于今天涼山州昭覺縣境內,因而昭覺這個地方理所當然地成為大地的中心。既然昭覺縣是大地的中心,那么它在歷史或文化向度中是怎樣的?在現實或社會向度中又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便一下子呈現在作家和讀者的面前,更呈現在昭覺縣成千上萬的彝族同胞面前。顯而易見,作家是從現實存在或社會向度作為切入點的,并通過對自然形態(tài)的雪夜、社會形態(tài)的街景、文化形態(tài)的新聞報道這三幅畫面的具體描寫來進行。這三幅畫面又似這部報告文學的引子,作家的真正目的是借助這個引子,導引出更加廣闊、更為深層、更顯復雜的生存或現實的系列圖景。在這樣的圖景中,既有對彝族的歷史文明、燦爛文化的概要敘寫,又有作家對于這種歷史與文明的主觀思想;既有對彝族人擁有的文化禁忌、圖騰崇拜的深入透視,又有對彝族人的心理素質、性格特征的深層分析;既有對彝族人身處于的自然環(huán)境與現實境遇的真實描寫,又有對彝族人具有的生活習俗、生命觀念的講述;既有對彝族人販毒吸毒史、患艾滋病史的描寫,也有對彝族人的文化教育、知識素養(yǎng)的審美聚焦。通過對這一系列圖景的不同視角、多元向度、散狀方式、立體形態(tài)的有力展示,不僅給廣大讀者以強烈的印象和深沉的思考,而且傳遞出作家對以昭覺為中心的彝族人聚集地的精神燭照和審美表述。
昭覺縣赫赫有名的企業(yè)家阿爾拉莫說:“我們彝族不是最先進的民族,但我們是最神秘的民族。”1對于這位企業(yè)家的說法,作家在初始表現出半信半疑的心理,后來經過對大量歷史文獻資料的搜尋和查證,方才知曉這位企業(yè)家之說極具其真實程度。在作家看來,這種神秘首先來源于彝族祖先對彝文的創(chuàng)建。著名彝族學者且薩烏牛在他的《彝族古代文明史》一書里,就曾經這樣指出:彝族大約具有一萬年的歷史,彝文的歷史至少也在九千年之上。古文字學專家劉志一也指出,世界上發(fā)明最早的文字之一,是長江中游地區(qū)的古彝文,這種文字最初主要用于巫術祭祀活動,隨后慢慢向世俗轉化,遂成為王權統(tǒng)治的工具。鐘鳴在2009年8月10日《南方周末》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稱,中國奴隸社會的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統(tǒng)治者為彝族人,彝文是夏朝的官方文字,隨著夏朝走向覆滅,彝族才逐步被驅趕到中國西南的大山深處,如今被稱為刻符或圖譜的許多銘文,像成都金沙遺址、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其大多數亦是源自于彝文。2011年8月,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間收藏精品展”會上,有人拿出來自五千年前的龜馱碑三十六字碑文請與辨認,彝族學者老板薩龍一下子就辨認出來,指出它是一種古彝文,這些文字的意思是:“要坐詞神船,去找?guī)焱寥恕?他的這番破譯,得到了眾多古文字學家的公認。接著作家又將他的筆觸伸向海外,進一步書寫彝族人歷史上的第二個神秘。有日本學者在研究水稻史的基礎上,對彝族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了深層剖析,認為無論是在語言表述、服飾設計上,還是在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上,中國的彝人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導致了日本人風靡一時的尋根熱;美國學者赫爾德里奇卡的研究成果表明: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習慣,與中國的彝人極為相似。由此認為,今天的印第安人,是一萬年前越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的中國彝人。正是在這個基點上,作家對彝族的文化禁忌、生活習俗、生命觀念及其在當下現實社會中的生存境遇展開了深入探索。
以文化敘事、歷史敘事的藝術手段,來表達作家對彝族人的文化禁忌和圖騰崇拜的深層透視,是這部報告文學里一個重要的思想內容。就彝族人具有的文化禁忌而論,可以說種類繁多且較為復雜,諸如:在男女訂婚儀式上,對宰殺的豬和羊,忌諱其沒有膽汁或是脾臟暗黑東西;在除夕日的家宴上,忌諱食用白毛和棕紅色的老母豬肉;對于沒有滿月的嬰兒,忌諱其與患有狐臭的人相撞,更忌諱用胖、重、漂亮一類的詞匯來形容嬰兒;當拉著一只羊到堂屋里準備宰殺時,這只羊卻突然發(fā)出叫聲,則表示忌諱食用;在他人家里做客的時候,忌諱坐在堆放東西和睡鋪的下方或上方,等等。在作家的理性認知與判斷中,認為有些禁忌存在著合理合情的成分,但大多數禁忌有如粗細不一的韁繩,捆綁得人們動彈不得,不需進行批判和修正,因為這些禁忌確實落伍了,這也是導致彝族人陷于深度貧困的原因之一。就彝族人具有的圖騰崇拜而論,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上,彝族人曾先后崇拜過祖先、火、虎、鷹、索瑪花……崇拜祖先,是因為其肉身和生命是祖先賦予的;崇拜虎,是因為其在叢林中不可撼動的地位;崇拜鷹,是因為其為天上的王者,又能夠幫助人獲取生活資料;崇拜索瑪花,則不僅僅因為它是至高無上的神性之花,還因為它關系到一段民族的生存史。但是最終,彝族人選擇了將火視為自己主要的崇拜對象。因為在彝族人看來,火是由人的祖靈變來的,具有深不可測的神圣力量,這是第一個原因。新娘嫁到新郎家時,新娘必須跨過新郎家門檻邊的火堆或火把,這是第二個原因。原因之三,則是那些身體完整、靈魂潔凈的死者,才有資格通過火葬升天。與此同時,火還見證了彝族從游牧生活到水上生活再到農牧生活的歷史變遷。今天的彝族火把節(jié),之所能夠抵達盛況空前的高度,能夠成為彝族人巨大的精神活力,莫不與上述的三個原因及其三度的歷史變遷有著深刻的關聯。正是通過這樣的文化敘事和歷史敘事,令廣大讀者得以窺見彝族人的歷史變遷及其在精神層面上具有的信仰之力。
運用現實敘事的方式,對彝族人處于的自然環(huán)境與現實境遇進行真實的描述,是這部報告文學里又一思想內容。通過對這一思想內容的表述,再現了彝族人身處的自然環(huán)境的艱巨和現實境遇的艱難?!按鬀錾降牡匦危驹诠鹊淄呱?,山頂仿佛尖削如刀,其實爬上去后,是一個大平臺,平臺上再望,遠處又是高山,再爬上去,又是一個平臺。平臺即草甸……”3昭覺正好位于大涼山腹地或中心。這樣一種自然環(huán)境,它的確是有著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的山水風光,但由于土地面積十分有限,彝族的村民們只能在狹小的土地上種植蕎麥、玉米、土豆這樣的農作物,或是栽種一些瓜果蔬菜之類的東西。由此可見,廣大的彝族民眾都生活在一個環(huán)境艱巨的條件之下。自然環(huán)境是如此,那么現實境遇又是怎樣的呢?在此,筆者仍然引用作家對它的一段真實描寫:“昭覺縣鄉(xiāng)下的老房子,多為土坯房,低矮,無窗,彎腰進去,若是生客,兩眼一抹黑,不辨東西,且聞到煙熏火燎的氣息和濃烈的牲畜味兒;房是通屋,靠壁一個鍋莊(火塘),左側欄里養(yǎng)著雞鴨牛羊?!?這是極其典型的人畜混居。構成如此境況的原因是彝族人相信:如果不和人住在一起,聞不到人的氣味和鍋莊的煙火味兒,牲畜就無法長得壯碩。由是可知,身處大山里的昭覺彝人的現實境遇是何等的艱難。在作家看來,昭覺彝人具有的現實境遇的艱難,一是因為經濟基礎很差,二是因為思想觀念落后。作家認為,意圖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唯有加大幫扶和支持的力度,并且要改造彝族人舊有的思想觀念。
采取歷史敘事、文化敘事、現實敘事相融合的敘事方式,對彝族人具有的生活習俗、生命觀念的真實敘寫,是這部報告文學力圖表達的另一個思想內容。生活習俗是一個地區(qū)或一個民族,在長期而瑣碎的生活中逐步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它具有自然、連續(xù)和超穩(wěn)固性的特點,這是因為深隱于其背后的,是人們對世俗生活深度的心理、情感和思想認同,意圖改變這樣一種認同,無疑面臨著很大的難度。在這部報告文學里,作家就深刻地揭示出這一點。在本文里,筆者僅僅以彝族人對于飲酒的嗜好為例,來說明其在生活習俗上具有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中華民族悠遠而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彝族是最早誕生的少數民族,同時也是最喜歡飲酒作樂的一個民族。早在遠古的殷商時代,彝族的祖先就展露出對酒的喜好與激情,這從出土的文物中多為酒器,便能夠得到很好的證明。班固的《后漢書·西南夷傳》,曾有這樣的記載:說彝族人不僅“豪帥放縱”,而且長于及時行樂。在彝族的創(chuàng)世史詩《勒俄特依》一書中,也有著如此精彩的描繪:“為了開天辟地事,請來仙子共商量。九天商量到深夜,宰了九條商量牛;九夜商量到天明,喝了九罐商量酒?!?在經書《六祖史》里,對彝族人喝酒的歷史場面與情狀,更是有著過之而無不及的夸張表達:“制酒盛壺中,敬獻各方神。天神見酒樂,地神見酒喜,松柏見酒青,鴻雁見酒鳴,日月見酒明,天地見酒亮?!?歷史上的彝族人在飲酒作樂方面,顯示出如此瘋狂的狀態(tài),那么在現實社會中的彝族人又將如何呢?因為有了諺語、史詩、經書的支持,現實生活中的彝族人就把飲酒當作是生活的必需品,視為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因而,無論是在廣大的鄉(xiāng)村,還是在小小的昭覺縣城,飲酒便成為彝族人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在這部報告文學里,正是通過對彝族人嗜酒如命的真實寫照,為讀者揭示了他們具有的生活習俗、生存觀念的本質。
以現實敘事的方式,對彝族人的販毒吸毒史、患艾滋病史進行藝術表達,是這部報告文學第四個方面的思想內容。對這一思想內容的敘事性表述,幾乎貫穿于第十章《切膚之痛》和第十一章《淵面之下》的篇幅之中。在《切膚之痛》這章的開篇,作家便這樣指出:毒品是大涼山彝族聚居區(qū)的老大難問題。把它看成一個老大難問題,這是富有歷史依據的,因為早在民國時期,大涼山的黑彝便深受川西高原上土司的影響,開始大面積地種植鴉片,且把鴉片稱譽為“黑彝的糖”。新中國成立以后,對涼山毒品從限制到禁絕,其成效也是較為顯著的。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大涼山買賣毒品的現象再度活躍起來。據說是有人到云南去,率先接觸到毒品,看見它有著比黃金還要昂貴的身價,便覺得擁有它是一件非常有臉面的事。見錢眼開是人的本性,再兼涼山地廣人稀,警力又嚴重不足,它便很快成為毒品的“黃金通道”。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大涼山便擁有了一支規(guī)??涨?、浩浩蕩蕩的販毒大軍,這支大軍不僅販毒,而且還親自參與吸毒,并傳播至他們的一家老小。正因為如此,這個群體中的絕大數人皆患上了艾滋病。這便是《淵面之下》為我們敘寫的內容。在這一篇章里,作家通過對兩個艾滋病家庭的采訪,為我們展現這些家庭的悲慘場面或命運結局。第一個家庭只有四口人:兩個姐姐和兩個弟弟。他們的父母死于2018年的春天,皆是因為艾滋病而亡,兩個弟弟也是艾滋病患者,他們都屬于母嬰傳播。大弟弟六歲,一副神情憂郁的樣子。第二個家庭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均是艾滋病患者。兩人剛從北方打工回來,都很瘦弱,尤其是男人更為瘦削,還縮著脖子,一副很怕冷的模樣。接著,作家又以一個親眼目睹的場景,來描繪艾滋病群體的慘狀:去打針服藥的艾滋病人,有如趕集市一般,特別是七八歲十來歲的孩子,他們打一針,書包還沒有挎上肩,便朝著學校飛奔而去。通過這樣的現實敘事,既表達了作家對于那些販毒吸毒者的無比憤慨之情,對于身患艾滋病的人們深表同情的憐憫之心,又令廣大讀者真實地看見了毒品給個體的生活與人生、給黎民百姓的家庭、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從而進一步提高對于毒品的自我防御與堅決抵抗能力。
對昭覺乃至整個涼山地區(qū)教育條件落后、教育基礎薄弱、教育環(huán)境貧瘠的審美聚焦,真實地再現其令人堪憂的教育現狀,是這部報告文學第五個方面的思想內容。從敘事方式或敘事技巧的角度看,它仍然是一種對現實敘事的運用。為了表現昭覺乃至整個涼山地區(qū)學校教育的貧瘠與落后,作家主要從兩個向度來展開,即歷史向度和現實向度。從歷史向度上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昭覺,在晚清的宣統(tǒng)時代,曾經舉辦過形式意義上的初等教育——名為學校教育,實乃宗教傳播。到了民國年間,僅僅辦過學制只有一年的學校。正規(guī)教育的興起,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事。直到目前,昭覺人均受教育的程度只有四年多一點。既然昭覺如此,那么整個涼山的情況又如何呢?從現存的文獻史料上看,涼山幾乎沒有創(chuàng)辦過正規(guī)的學校,《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志》的第三編“科舉教育”中提及的所謂官學,其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土司家支(家族),土司送自己的孩子進儒學或國子監(jiān),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朝廷的壓力,因為朝廷對應襲子弟具有強制的規(guī)定:不入學者就不允許承襲。這樣的學習效果幾乎等于零。清朝的乾隆年間,涼山曾有過一座書院,但由于彝族內部的階層固化嚴重,從而導致進去學習的人寥寥無幾。即便是到了現在,涼山州下面的幾個深度貧困縣,人均受教育的程度仍然不容樂觀。從現實向度上看,作家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頗具幽默的故事或笑話。說一個彝人去西昌辦事,順便帶了一只雞去賣,因為先是不好意思,便用擦爾瓦將雞嚴嚴實實地罩住,致使雞蔫頭耷腦的。一個買主前來,看見雞是這副模樣,便說這是一只瘟雞,言畢旋即轉身離去。賣主聽見瘟雞兩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后來再有人問,這個彝人就很是氣派地說:“瘟雞!瘟雞!”結果可想而知。作家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后認為,根本的癥結出在絕大多數彝族人不懂漢語,而學校老師在上課時卻是使用漢語教學,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挫,發(fā)生厭學或棄學的現象便在所難免。由此可見,昭覺縣學校教育現狀之一斑。
這部報告文學畢竟是以表現昭覺縣乃至整個涼山州脫貧攻堅思想內容為主的紀實作品,因此,如何改變這一地區(qū)人們陳舊的生活觀念與落后的生存環(huán)境,如何徹底禁絕販毒吸毒事件的頻繁發(fā)生,如何提升學校教育的教學質量等,就成為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略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作家在這部報告文學作品中竭力表現出廣大扶貧干部不畏艱難、不怕辛苦、迎難而上、勇于擔當的思想情懷和精神風采,有力塑造了一個個在扶貧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典型形象,細致描繪了一件件發(fā)生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催人淚下、感人心魄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一幅幅匆匆忙忙又井然有序的工作畫面和勞作場景,深刻揭示了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略的思想主旨和時代意義,并由此彰顯出這部報告文學所富有的審美價值。
在整個昭覺縣的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作家接觸最多的是處于第一線的扶貧工作人員,在對這群人進行不間斷的采訪中,作家發(fā)現這些人都體現出一個共同的思想認知和精神指向:要想贏得涼山扶貧攻堅這場戰(zhàn)略的勝利,必須對廣大彝族民眾進行移風易俗的教育,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需要移什么樣的風、什么樣的俗?這是對彝族人落后的生活習俗、生命觀念的關涉,也是對其具有的陳腐的生活觀、人生觀的喻指。為此,作家將其筆觸直指在昭覺轟轟烈烈開展的五項革命——紅白事宜革命、生活用能革命、餐飲習俗革命、廁所文化革命、個人衛(wèi)生革命,并把個人衛(wèi)生革命又細化為五項,稱為深刻的“五洗革命”運動,即洗臉、洗手、洗腳、洗澡、洗衣服。說它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并非作家的夸大之辭,而是有其事實依據。往昔的彝族人,特別是生活在鄉(xiāng)村里的彝人,幾近百分之百的人都存在著五不洗的現象,臉是一張黑臉,手是一雙黑手,腳是一雙黑腳,再兼身上穿的擦瓦爾是黑色的,家里的床單被蓋是黑色的,房頂上的瓦是黑色的,真可謂是生活在一片黑色之中。彝族人為何有著五不洗現象發(fā)生?一是生活禁忌里有說法,認為洗臉的人心地不善良,洗腳會使蕎麥的收成不好,洗手會使人兩手空空,洗澡會洗掉一身運氣,洗衣服則會失去依賴或依靠;二是認知上的局限,彝族人都普遍認為水是一種有害的液體;三是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涼山屬于高海拔地區(qū),群峰綿延,高峻陡峭,山上山下的風都生猛且迅疾,水溫也常常在零度以下,洗了臉就特別容易引發(fā)皴裂之痛,與面部的疼痛相比,彝人情愿選擇臟。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扶貧干部都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洗臉和洗手,并采用“土洋”結合的辦法,叫那些年輕的彝人學會洗臉洗手,土辦法是:凡到愛心驛站領取東西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要把臉湊過來、把手伸出來、把衣襟扯起來、把領子翻過來,讓扶貧干部檢查;洋辦法則是向彝人廣泛宣傳病從口入的道理。歷經數月的規(guī)定和整治,成效已然十分明顯。
對于餐飲習俗方面的革命,作家為我們具體地描寫了諸多實例,并通過對這些實例的深入分析,揭示新的餐飲習慣帶給廣大彝人的各種好處。在此,筆者僅以其中的兩個實例來加以說明。彝族人殺豬,歷來都不燙毛、不刮毛,而是用蕨草來燒毛,彝族人以為,用蕨草燒過的豬肉,吃起來特別香,又因為豬毛跟沾在土豆上的泥一樣,能夠幫助清理肚子里的臟東西,令人的大腸小腸都通暢起來。所以每到彝族年前夕,必有居住在山里的彝人背著蕨草到城里來燒豬肉,而那些搬遷到城里居住的彝人,也悄無聲息地從山里面拿回蕨草。如此這般,把鄉(xiāng)村弄得個烏煙瘴氣不說,還不同程度地對縣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污染。見此情形的副州長蔣明清,便滿臉露出憤慨之情,并大聲地予以指斥:“我們老彝胞,兩三百斤的豬都用草草燒,毛樁樁留起多長,看到就惡心!為啥子不去燙了刮毛呢?”7在作家看來,既然是關于餐飲習俗方面的革命,首先就在于當地領導要轉變觀念,蔣明清的這種做法無疑值得稱道。吃坨坨肉是彝族人的傳統(tǒng),就是把大塊的豬肉丟進鍋里進行烹煮,煮好后各人拿一塊吃。這是彝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但這種傳統(tǒng)到底有多么強的生命力,是否可以換成另一種吃法,徹底改變這樣的生活陋習,這是一件未可知曉的事情。作為時任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黨委書記的阿皮幾體,決定進行一次有意識的嘗試。一天晚上,阿皮幾體帶著村社干部走進一家漢人開的館子,他不點坨坨肉,點的是青椒炒肉絲。在座的干部們吃完一份,便連連稱道咋這么好吃,直到要了五六回才得以告罄。晚餐結束以后,阿皮幾體告訴在座的干部:今晚吃飯一共花了2400元。阿皮幾體的話,令在座的干部大吃一驚,以為這頓飯起碼得花費上萬元。通過這頓晚餐,阿皮幾體從中得到深刻的啟示:不點坨坨肉,點青椒炒肉絲,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餐飲習俗,令大家吃得高興愉快,而且還節(jié)約了錢。在作家看來,這的確是一次對傳統(tǒng)餐飲習俗的革命。毫無疑問,這樣的革命富有顛覆性的意義,它的影響是悠遠而深刻的。
這部報告文學的第四章《第二性》,是作家針對彝族婦女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困境所進行的描述或討論,其中所涉及的紅白事宜革命方面的內容,主要分布于《蒙塵的思想》《陰影人生》《女人的事》這三節(jié)之中?!叭魏我环N習俗,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否則無法維持下去。然而,世間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習俗,如果我們把人類從古到今的習俗羅列出來,絕大部分都會令我們瞠目結舌。未來的日子里,給彩禮的習俗恐怕同樣會令人瞠目結舌?!?這與其說是作家對中國人的生活習俗生發(fā)的感慨,不若說是他對中國社會里各種彩禮現象的深思,這其中自然包括彝族男青年在婚前付出的昂貴彩禮錢。在彝族人嫁女兒之前,向男方索要的彩禮錢通常在二三十萬以上,如果女孩讀過小學、中學或大學,價格也隨之往上攀升,如果女孩有幸得了火把節(jié)選美的“金索瑪”獎,那么彩禮將達到一二百萬之上。在女方家里看來,收彩禮是天經地義,因為女兒是我們辛辛苦苦養(yǎng)大的。正因為如此,彝族男人把嫁過來的女人始終當作一種買賣關系,認為既然是買來的女人,除了在家里生孩子,就是下地辛勤勞作,干各種雜活重活;男人則在家里喝酒、吃燒烤、打牌。這些彝族女人,既沒有稱心如意、甜蜜有加的愛情,也沒有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甚至沒有心情憂郁、愁眉苦臉的權利。從另一個角度看,彝族男女的婚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支的轄制,如果有一方不滿意想離婚,家支會集體出動加以干涉或阻止;如果誰提出離婚,需要賠償對方雙倍甚至三倍以上的彩禮錢。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前行,特別是在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后,在昭覺縣的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紛紛展現出許多令人欣喜的新景觀和新氣象:在青年男女戀愛方面,兩人談得攏就談,談不攏就友好分手;在夫妻生活方面,互相尊重,彼此關愛,真誠擁抱;在工作方面,男女一視同仁,實行同工同酬。與此同時,彝族人在收受彩禮方面大幅收斂,家支干預婚姻的情況也在逐日遞減。這無疑是作家希望看到的新景觀新氣象。正是源于作家的這番細致描寫與精心敘事、深入議論與理性透析,才令廣大讀者得見彝族青年男女、夫妻之間,在舊式婚姻中的艱難掙扎和對新式婚戀生活的無限向往,彰顯出紅白事宜革命的本質意義。
對于販毒吸毒現象的全面禁絕,以及由此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這部報告文學深切關注的另一個焦點。作家對之的藝術表達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切入:一是建立系統(tǒng)化的禁毒組織,進一步完善禁毒方案和措施并積極落實;二是在整個彝族地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經濟活動,大力興辦各種各樣的農業(yè)生產基地或工廠企業(yè),來吸引販毒吸毒人員的眼球,以轉移其生活趣味或人生意向。因而,通過作家描寫和敘事的筆觸,我們看見了一些重要會議場景和禁毒工作轟轟烈烈開展的畫面。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涼山時的指示精神,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決定:“今后三年,抽調省公安廳和18個市(州)公安局業(yè)務骨干對口支援涼山州禁毒緝毒工作?!?2019年10月31日,涼山召開禁毒協會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涼山州禁毒協會章程》,選舉了理事會、監(jiān)事會、會長等,隆重出席大會的國家禁毒辦副主任李憲輝在會上發(fā)言時指出:從2018年以來,涼山州的各級黨政部門和群團組織,圍繞毒品治理三年攻堅目標規(guī)劃,推動新時代禁毒人民戰(zhàn)爭向縱深發(fā)展,探索出了很多新路子新方法,諸如“1+15+N”綠色家園、“2+3+X”戒毒康復工程、“索瑪花”康復工程,等等。緊接著涼山州也召開禁毒委大會,強調要牢固樹立“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刻不止”的思想。在這個基點上,作家對這些戒毒康復工程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解釋?!?+15+N”工程:1是指涼山綠色家園——強制隔離戒毒所;15是指除鹽源、木里兩縣以外,其余15個縣級小型綠色家園;N是指各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戒毒康復工作站?!?+3+X”工程:2是對吸毒人員進行兩年時間的強制戒毒;3是對吸毒人員進行三年時間的健康恢復;X開展一年一個循環(huán)的戒毒學習教育。接著作家又對鄉(xiāng)鎮(zhèn)村這三級組織在禁毒工作中使用的具體辦法進行了描述。比如連坐法:以村為單位,五戶人家編為一組,彼此監(jiān)督,只要一人沾毒,五家人享有的扶貧優(yōu)惠政策一律取消。又比如連建法: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與衛(wèi)生院、村委會實行連建,派專人負責到點,先把干部的工資扣掉一部分,干得好年終予以兩三倍的獎勵,干得不好扣掉的部分便充公。與此同時,在各個鄉(xiāng)鎮(zhèn)村社興辦花椒生產基地、羊肚菌生產基地、繡品生產廠等,盡力招納那些正在戒毒康復的人員。這些辦法與舉措的實施,使進入昭覺的毒品數量大大減少,販毒吸毒的人員數量也成倍遞減。通過作家這三個維度的描述和敘事,不僅使讀者對昭覺縣開展的轟轟烈烈禁毒工作有了直觀的體驗與認知,而且展現出在這項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戰(zhàn)果。
除上述內容外,這部報告文學也對昭覺縣當下的學校教育現狀予以了藝術表達。為了更為形象更加生動地說明問題,作家選擇了其中非常典型的“一村一幼”教育工程,作為審美聚焦的例證,再現了該縣學校教育現狀的顯著變化。所謂的“一村一幼”,是指每一個村都辦一所幼兒園,大力開展“大手牽小手”與“小手牽大手”實踐性教學。“大手牽小手”活動,即幼兒園的老師教彝族兒童學說普通話;“小手牽大手”活動,即這些彝族兒童學會了普通話后,再去教各自的父母或親人。對于這項活動,各級政府財政在經費上提供支持,各個家支協助政府督辦。第二步是在全縣實施“控輟保學”,明文規(guī)定適齡的彝族少年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凡不執(zhí)行的都視為是違法行為。為了彌補教師短缺的情況,四川省教育廳表示,優(yōu)先滿足涼山州公費師范生和特崗教師招錄招聘需要。在作家看來,這是一種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落后現狀的方式,因為它立足當下、思想長遠,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教育丁曉原曾這樣指出:“作為時代文體的報告文學,我所特別看重的是它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對于時代主題的演繹。這是說,報告文學并不只是通常所言的‘輕騎兵’,被動地照相似的再現社會表象化的存在。報告文學作為一種知識分子的寫作方式,作家能突進至生活的前沿,以具有思考品格的作品,參與時代思想的建設?!?0由此而言,《涼山敘事》這部報告文學正是以自己的方式對時代主題主動而積極地介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報告文學是對時代思想建設的深度參與,是對當代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深沉思索,展現出作家的思考品格和勘探能力。從藝術角度看,這部報告文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對敘事策略的有意識選擇和對敘事手法的成功運用。眾所周知,敘事策略就是對敘事方法的籌謀、遴選及運用,它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有效切入,用以表達思想內容和主題意蘊。在這部報告文學中,作家采用的敘事策略就是將現實敘事、歷史敘事、文化敘事融為一體,并通過時間與空間的跨越、歷史與現實的鏈接、人物與場景的交織、訪談與交流的融合,展現出涼山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因而,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報告文學力作。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羅偉章:《涼山敘事》,四川文藝出版社2022年版,第10、12、46、27、108、109、99、100、224頁。
⑩丁曉原:《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作家出版社2011版,第142頁。
[作者單位:孔明玉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 馮 源 四川工業(yè)科技學院教育學院]
[本期責編:鐘 媛]
[網絡編輯:陳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