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文章中所見史料輯評
孫犁先生文章中,常能見到一些有價值的史料和掌故,很多是他的親歷親聞。還能從文章中看出孫犁不凡的史識。下面抄錄數(shù)則并略加點評。
1.書香門第之不同
孫犁寫道:“清朝一部筆記里說:到有藏書的人家去,看到誰家的書嶄新,插架整齊,他家的子弟,一定是不讀書,沒有學問的??吹秸l家的書零亂破敗,散放各處,這家的子弟,才是真正讀書的人。”(《老荒集·愛書續(xù)談》,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版,第59、60頁)
評曰:這條史料反映了清代書香門第的讀書景況。前者是藏書而不讀,后者是讀書種子。其實讀書種子的書也有碼放得很整齊的。孫犁的書就插架很整齊,讀過的書多觸手如新。
2.宦官里的人才
孫犁寫道:“我曾見明刊本《太平廣記》十余冊……猶豫未買,遂為會文堂主人買去,失之交臂,后頗悔之。會文堂在夫子廟街,主人為清朝一宦官,時常挾一青包袱,往來于早市冷攤,精于版本之學?!保▽O犁《買太平廣記記》,同上,234頁)
評曰:清朝滅亡后,大批宦官風流云散,各謀生計。此宦官經(jīng)營舊書業(yè),精于版本學,是宦官中的有學問者。沒想到宦官中竟有如此人才。宦官制度在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個會文堂主人的行跡,可謂宦官史的一紙末頁,孫犁能目睹之,也算是一種“眼福”。
3.書史五厄
古人談書史,言及書之毀滅,常言“四厄”,孫犁認為實為“五厄”,云:“古有四端:水火兵蟲(鼠)。除此,又有抄家一厄,古之抄,進入官府;近之抄,毀于紅衛(wèi)兵。四厄改為五厄,即水火兵蟲紅?!保ā肚K集·理書三記》,同上,276頁)
評曰:厄者,災難也。孫犁將“紅”補為第五厄,乃卓識也。紅衛(wèi)兵抄家,視書為毒草,焚燒、撕扯、踐踏、毀滅而后快,不似古之抄家,視書為財產,書籍因之可以保留下來。
4.老爺死了好凄涼
關于明清以來的官場,產生過很多諺語,描摹了宦情、官場風貌,是很好的史料。孫犁在《悼曼晴》一文里記了這樣一條諺語:“舊日北京,官場有俗語:‘太太死了客滿堂,老爺死了好凄涼?!保▽O犁《如云集》,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頁)
評曰:太太死后,人們?yōu)榕墓賳T老爺?shù)鸟R屁,紛紛到老爺家吊唁,致使賓客滿堂;而老爺死后,無馬屁可拍了,也就無須吊唁了,老爺家便凄涼得很。此俗諺反映了官場的人情冷暖,反映了官場關系網(wǎng)的一個側面。
5.紀昀“投其所好”
紀昀被乾隆任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孫犁記下了一條有關史料:紀昀在精心校對《四庫全書》的時候,“故意留一兩處漏校的地方,這些漏校,都放在容易發(fā)現(xiàn)之處。把書繕寫清楚之后,上呈御覽?;实酆苋菀拙桶l(fā)見了這種錯處,于是得意洋洋地下一道諭旨:對總纂官加以申斥,并且罰俸!”(《秀露集·關于紀昀的通信》,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版,第307頁)
評曰:乾隆的性格是自高自大,虛榮心強,紀昀便投其所好,滿足他的虛榮心。伴君如伴虎和琢磨怎樣應付君王,是封建臣子的日常心態(tài),紀昀便琢磨出了應付乾隆的妙招。挨訓、罰俸都是小事,保住性命才是首務。所以就要動心思,發(fā)明對付君王的秘訣。這是封建專制制度的特有產品。
6.刀筆風味
孫犁寫道:“清朝官書的語言很厲害,有刀筆風味。比如朝廷申飭下屬,常用‘是何居心,不可細問’這句話,這一句話,就常常能使一些達官貴人,瀕于自殺的絕境?!保▽O犁《澹定集·讀作品記》,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頁)
評曰:辛辣老到陰鷙的筆法,謂之刀筆風味,也可叫師爺筆法。清代曾文字獄盛行,且紹興師爺遍天下,這影響到了官書文字,故有“是何居心,不可細問”這類語言。孫犁看過明清檔案及《宦海指南》《入幕須知》一類書,故了解這類語言及其厲害之處。
7.民國車夫(車把式)生活一瞥
民國社會上有句公認的俗語:“車喝兒進店(大車店),給個知縣也不干!”孫犁說:“確實如此,車夫把車喝住,把鞭子往車座上一插,便什么也不管,徑到柜房,洗臉,喝茶,吃飯去了。一切由店伙代勞。酒飯錢,牲口草料錢,自然是從乘客的飯錢中代付了。……”(孫犁《晚華集點保定舊事》,同上,第42頁)
評曰:這是孫犁坐大車之后的記錄,是普通民眾生活之一斑。孫犁注意保留當時所見的社會生活材料,延及今日,成為寶貴的社會史料。這類史料正史不記,孫犁記之,遂成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一類史料也。
8.日寇殺學生
孫犁在《新年懸舊照》一文中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人一到村莊,對于學生,特別注意,凡是留有學生頭,穿西式褲的人,見到就殺?!保ā冻邼杉?,同上,第59頁)又在《讀畫論記》一文中說:“當時,日寇鐵蹄所至,知識分子生存甚難?!保ā肚K集》,同上,第159頁)
評曰:這是兩條驚心動魄的史料。想想看,當學生,穿學生服,留學生頭,竟有生命危險,這是什么樣的鬼蜮世界! 日本人為何要殺學生? 因為學生是知識分子,有文化,有頭腦,最易有民族思想,有反抗意識,最不甘心做亡國奴,所以最受日寇的仇恨,最易引發(fā)日寇的鏟除殺戮意識。學生、知識分子又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消滅了這些文化載體和傳播者,就等于滅亡了中華文化,就可以加速滅亡中國。學生,知識分子,是中國人中多么寶貴的一個群體!
9.地主兒子的話
抗日時期,黨在農村實行地主減租減息政策,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合理負擔政策,地主是什么態(tài)度和表現(xiàn)? 一般寫抗戰(zhàn)的書上極少涉及這個問題。孫犁《秀露集·鄉(xiāng)里舊聞·度春荒》提供了一條史料:“地主富農,占有大部分土地,雖然對這種政策,心里有些不滿,他們還是積極經(jīng)營的??谷掌陂g,我曾住在一家地主家里,他家的大兒子對我說:‘你們在前方努力抗日,我們在后方努力碾米。’”(《秀露集》,同上,第42頁)一是贊成支持八路軍抗日,二是努力搞好經(jīng)濟。這應是絕大多數(shù)地富對抗戰(zhàn)的基本態(tài)度。
評曰:孫犁是親歷者,他的話是可靠的。地富的這種態(tài)度,歸根結底是我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勝利。地富也是炎黃子孫,絕大多數(shù)是抗日分子或同情抗日分子,當漢奸的終歸是少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