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壽 智者文—— 束沛德:懷念三位可敬的老兄
9月22日是著名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任溶溶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上海舉辦了“從我的小時候說起——任溶溶生平和作品陳列展”,展覽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許多故事。我多么想去看看他,再與他親切地對對話,聆聽他關于兒童文學的真知灼見,感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任溶溶先生是在九十九歲高齡與世長辭的。由任溶溶先生,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去世的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現(xiàn)代文學學者、魯迅研究專家王景山先生和人民日報文藝部原主任、著名編輯家、散文家、詩人袁鷹先生,他倆也是以九十九歲高齡謝世的。短短一年里,我先后痛失三位可敬的老兄、老友,心中的哀傷與惋惜難以抑制,但又為他們的長壽和卓越成就感到欣慰。他們怎能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還能在各自的業(yè)務領域做出如此杰出的業(yè)績,其中究竟有什么奧秘呢?
我不由得想起前些年每當我去看望著名作家、老領導張光年時,一步入客廳,迎面看到墻上懸掛的藝術家羅工柳所寫大氣瀟灑的四個字——勤奮延年。這不正是袁鷹、任溶溶、王景山長壽又卓越的奧秘嗎!
2003年10月,第六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從左至右依次為束沛德、浦漫汀、蔣風、任溶溶。
束沛德與王景山在北戴河
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金炳華、袁鷹、束沛德。
他們仨并非職業(yè)作家,袁鷹、任溶溶是編輯,王景山是教授,然而他們都在業(yè)余時間堅持創(chuàng)作、翻譯和研究。任溶溶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翻譯兒童文學作品了,直到九十四五歲、日夜靠呼吸機過日子,他依然沒放下手中的筆,自得其樂地寫散文,在《新民晚報》《文學報》等報刊上發(fā)表。正因如此,才會有著作等身的《任溶溶譯文集》(20卷)和《任溶溶文集》(8卷)。他翻譯的《木偶奇遇記》《比得·潘》《古麗雅的道路》《夏洛的網(wǎng)》《長襪子皮皮》《安徒生童話全集》等,他創(chuàng)作的《沒頭腦和不高興》《一個天才的雜技演員》等,都是大、小讀者愛不釋手、傳之久遠的經(jīng)典作品。
袁鷹畢生從事新聞工作,長期編輯報紙副刊,他為《人民日報》的“大地”副刊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廣泛聯(lián)系老中青作者,刊發(fā)了不少有口皆碑的作品。哪怕工作再忙,他也堅持寫作,退休后繼續(xù)“爬格子”,這樣才會先后出版六十多本散文集、詩集、兒童文學集。我手邊的《袁鷹散文六十篇》《秋風背影》《風云側(cè)記——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的歲月》《師友風華錄》《江山風雨》《袁鷹自述》等,抒寫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也記敘了當代文壇的一些要事、要人,具有珍貴的存史價值。
王景山的本職工作是教書,不過他讀高中時,就開始雜文寫作了。他在大學執(zhí)教鞭、站講臺超過半個世紀,開設過“中國現(xiàn)代文學”“魯迅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比較研究”“臺灣文學概述”“臺灣詩歌選講”等課程。他是一個有心人,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動筆,結合教學與研究,先后撰寫、主編了《魯迅書信考釋》《魯迅仍然活著》《魯迅五書心讀》《魯迅名作鑒賞辭典》《臺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辭典》,在魯迅研究和海外華文作家研究方面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他業(yè)余從事雜文、隨筆寫作,我的書柜里就有他題贈的《旅人隨筆》《多管閑事集》《孤獨的戰(zhàn)士》等。
數(shù)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嘔心瀝血,寫作成了習慣,成了他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闹匾糠?;一天不動腦、不動筆,就像丟了什么似的。這促使他們成為“身筆雙健”的優(yōu)秀勞動者。
眼里有孩子,心中有未來,傾情關注青少年的成長,是他們仨長壽又卓越的另一個奧秘。任溶溶說:“為孩子寫作是我一生最快活的事情?!痹谒男哪恐?,孩子是“巨人”。年屆古稀時,他送給我一本選集,書名是《給我的巨人朋友》;收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jīng)典書系”的詩集,書名則是《給巨人的書》。任溶溶一直呼吁提高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質(zhì)量,提高青年作家的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yǎng),期盼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有意思、有文學性,“能真正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好作品、大作品。他還特別重視兒童文學的組織工作,不止一次勸誡我“千萬勿淡出兒童文苑”,繼續(xù)為兒童文學的發(fā)展、繁榮鼓勁、加油。
袁鷹自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開始寫兒童詩,部分作品發(fā)表在上?!缎律倌陥蟆飞稀纳鲜兰o五十年代初出版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丁丁游歷北京城》,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出版《小紅軍長征記》,他始終把“為祖國的未來歌唱”放在心坎上;《寄到湯姆斯河去的詩》《時光老人的禮物》《劉文學》等,都是有特色、有影響的精品佳作。他曾滿懷深情地表示:同孩子們、少先隊員們相處的日子,是最值得留戀的美好時光。在向二十一世紀的大進軍途中,要繼續(xù)當一名鼓手,為孩子們歌唱。
雖然王景山不從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但他同樣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他研究魯迅,用心、用情撰寫《魯迅五書心讀》(“五書”即《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編》),向青少年傳遞魯迅精神,宣傳魯迅思想,普及魯迅作品。他密切關注青少年的閱讀和成長,八十八歲時,還把《魯迅五書心讀》修訂再版,將其視做“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微薄的努力”。眼里有孩子——這是多么高尚、多么可貴的精神品格??!
我與他們仨交往多年,深感他們都是坦誠寬厚、謙遜平和的仁者;俗話說“仁者壽”,他們便是最確切、最生動的證明。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和王景山都在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作委員會(下稱創(chuàng)委會)工作,為了集中介紹第二次文代會后短篇創(chuàng)作的新成果,中國作協(xié)責成創(chuàng)委會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選兒童文學、詩、短篇小說、散文特寫、獨幕劇五種年度選。第一次編選的是1953年9月至1955年12月的作品。當創(chuàng)委會收到出版社的編選費后,為每位工作人員購買了一套精裝本的《魯迅全集》,同在一個辦公室的王景山對我說:“要認真讀、用心讀,感受魯迅的精神,獲得和魯迅精神上的共鳴?!彼烧f是我學習魯迅的啟蒙老師。我和王景山還是芳草地作協(xié)宿舍的鄰居,兩家人住連在一起的兩間套房。記得我結婚時,王景山主動移走書柜,打開通向他家的門,以接待來賓。等賓朋散去,他又以老大哥的真誠,善意地告訴我婚后應當注意些什么。這樣的關愛,真稱得上手足情深!王蒙在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與王景山共過事,在他眼里,王景山是“謙謙君子”“說話做事鋒芒不多,而他的善善惡惡之心,也還是火熱的”。確實,王景山是懷揣仁愛之心、樂于助人的仁人君子,是正直不阿的知識分子。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就與袁鷹相識了——1953年9月全國文協(xié)(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改組為中國作協(xié)的那次代表大會,他是記者,我是大會主席團秘書。后來,他經(jīng)常參加創(chuàng)委會兒童文學組、詩歌組的活動,我作為創(chuàng)委會秘書,不止一次見到他,但沒有機會深入交流。真正與袁鷹相交、相知,是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6年我和他同時擔任中國作協(xié)主席團委員后,每次開主席團會,我們會在飯后邊走邊聊或者在房間里徹夜長談,那真是海闊天空,推心置腹。袁鷹是散文大家,他認為“散文的靈魂是真情實感”“散文的美學品格就在于以情感人”,散文需要真情、需要深情。對我的散文,他有長說長,有短說短。他稱贊我抒寫鄉(xiāng)情、親情的散文,如《相見時難別亦難》《難得大團聚》等,真摯動人;對我寫作協(xié)往事、師友風采的文章,則認為有存史價值,但有的篇章筆墨尚未放開,需要更多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從他的言談中,我還真切地感受到他具有反思精神,他總是捫心自問:“在《人民日報》工作那么多年,是不是真正當好人民代言人,為人民說話了?”他也談到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自己寫過不少錯誤的文章,為此感到愧對人民父母,欠了一筆債。
盡管我與任溶溶分處兩地,但不時有書信往來,他一直是親筆寫信,再讓兒子用掃描儀掃描后,通過電子郵箱發(fā)給我。他不止一次稱贊我做兒童文學的組織工作,是個“內(nèi)行領導”;對我說自己是在文學界“跑龍?zhí)住薄按螂s”的,則直率地批評我“太書生氣”。任溶溶是一個豁達爽朗、風趣幽默的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和他一起參加《未來》的編委會,同住一間房,他告訴我因為他曾把女兒的名字任溶溶當成自己的筆名,出于對女兒的愛,也就喜歡上這個筆名,不斷用這個筆名發(fā)表作品。這樣,家里就有了兩個任溶溶——一個“大任溶溶”,一個“小任溶溶”,平日里接電話、收信、接待客人時,引來不少麻煩,鬧出不少笑話?!按笕稳苋堋迸d趣廣泛,喜歡看電影、聽京戲,又是美食家,他勸我“趁身體好到處走走,多找樂子”。自稱“老小孩”“老頑童”的他,特別愿意和孩子一起玩,童心未泯!
在我看來,勤奮耕耘、赤子之心、仁愛之心,是袁鷹、任溶溶、王景山共同具有的精神品格,也是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奧秘所在。他們仨向我們揮手告別了,而且漸行漸遠,但他們彌足珍貴的精神和文字,永遠活在我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