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詩的起源與發(fā)展
中秋節(jié)(仲秋節(jié)),又稱秋夕、八月節(jié)、八月半、月夕、月節(jié),在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它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幾大節(jié)日相比,起源較晚。在唐宋以前,古人所稱的“ 秋節(jié)”是在“ 秋分”,秋分在八月十五前后,遇閏月則在八月初。據(jù)唐人韓鄂《歲華紀(jì)麗》卷三“ 八月”條記載,秋分日,帝王要祀月于西郊,稱為“ 仲商秋節(jié)”。這一天對庶人中的老人要授幾杖,以示養(yǎng)老、敬老之意。秋分祀月即是祭月,也就是拜月。這可能是遠(yuǎn)古月神崇拜的一種遺風(fēng),漢魏六朝時期民間還保存著祀月、拜月的古風(fēng),但中秋節(jié)還未形成。南朝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里,就沒有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的記載。這一時期,除拜月之外,文人還喜在秋夕玩月(賞月)?!妒勒f新語·文學(xué)》注引檀道鸞《續(xù)晉陽秋》曰:
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絕麗。曾為《詠史詩》,是其風(fēng)情所寄。少孤而貧,以運租為業(yè)。鎮(zhèn)西謝尚時鎮(zhèn)牛渚,乘秋佳風(fēng)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虎在運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非尚所曾聞,遂往聽之。乃遣問訊,答曰: “ 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勝致,即遣要迎,談話申旦。自此名譽日茂。
東晉的賞“ 秋佳風(fēng)月”,不一定在秋分,當(dāng)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時。到了唐代,玩月、拜月已十分盛行,如李端《拜新月》: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細(xì)語人不聞,北風(fēng)吹裙帶。
《全唐詩·雜曲歌辭》還收有吉中孚妻張氏的《拜新月》歌辭,詩中有“ 眾女拜新月”的句子。最初的祭月、拜月也不一定在八月十五,但到了唐代,從皇帝到貴族都喜在八月十五夜“ 玩月”,并蔚然成風(fēng)。歐陽詹在京城與鄉(xiāng)人宴集,并作《玩月序》:
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兔圓。
八月十五賞月的習(xí)俗到宋代時則演變成了中秋節(jié)。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曰:
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中秋夜,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nèi)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如云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 中秋”也記載了八月十五夜從皇室到民間的節(jié)慶活動:“ 此夕浙江放‘ 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shù)十萬盞,浮滿水面,爛若繁星,有足觀者?!辈⑶?,唐代已有的“ 胡餅”此時成了祝捷食品,改稱“ 月餅”,這是一種皮薄內(nèi)厚的圓餅。北宋蘇軾《留別廉守》詩即曰:“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薄段淞峙f事》卷六“ 蒸作從食”中已正式載錄“ 月餅”這一食品了。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卷二十“ 熙朝樂事”亦云:“ 八月十五日謂之‘ 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tuán)圓之義?!?/p>
歌詠中秋之月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于唐代。唐代詠中秋月的詩人不下五六十人,著名的如杜甫、令狐楚、戎昱、韓愈、權(quán)德輿、王建、劉禹錫、白居易、元稹、張祜、許渾、韓偓、皮日休等,均有此類詩作,但詩中還未見“ 中秋節(jié)”字樣,多是中秋夜玩月、對月感懷之類,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曰: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zhuǎn)蓬行地遠(yuǎn),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這類詩有長篇古體,如韓愈《中秋夜贈張功曹》《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等;也有近體詩,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為絕句,而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半云開然后玩月因書一時之景寄呈樂天》則是五律: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
影透衣香潤,光凝歌黛愁。斜暉猶可玩,移宴上西樓。
唐人還愛邀親朋好友共同賞月,如白居易《華陽觀中秋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
華陽洞里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宋代詠中秋之月的詩在數(shù)量上已超過唐代,但命題也多為賞月、對月感懷之類,且古體詩作品更多了,如蘇轍《中秋見月寄子瞻》、蘇軾的和詩《和黃門韻》以及《中秋月三首》等。其他像黃庭堅《和世弼中秋月詠懷》《和舍弟中秋月》、蘇舜欽《依韻和伯鎮(zhèn)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李新《次韻八月十七玩月》等,可見八月十五友人相聚賞月在宋代已蔚然成風(fēng),賞月飲酒唱和,自是文人之樂事。雖然命題中未見“ 中秋節(jié)”字樣,但在詩中可窺到宋人已逐漸將八月十五視為“ 佳節(jié)”了。如司馬光《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樓值雨待月久不見》就說:“ 經(jīng)歲待佳節(jié),無如陰霾何?!标悗煹馈妒逡乖隆芬舱f:“ 向老逢清節(jié),歸懷托素暉”。八月十五之夜,文人士子往往宴集賞月,如歐陽修《中秋日池亭宴集呈席上諸公》即云:
尊俎逢佳節(jié),簪纓奉宴居。林光拂衣冷,云影入池虛。
酒色風(fēng)前綠,蓮香水上疏。飛談交玉塵,聽曲躍文魚。
粉萚春苞解,紅榴夏實初。睢園多美物,能賦謝相如。
在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北宋汴京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如:
何人蟻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
唐宋以后,詠中秋之詩歷代不絕,漸成一體。元代郝經(jīng)、許衡、虞集、范梈、薩都剌等都有詠中秋的詩。像虞集的《八月十五日傷感》:
宮車曉送出神州,點點霜華入敝裘。
無復(fù)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淚灑清秋。
苑中苜蓿煙光合,塞外葡萄露氣浮。
最憶御前催草詔,承恩回首幾星周。
明清時期的詩人歌詠中秋,承繼的依然是唐宋傳統(tǒng),其內(nèi)容亦不出借月感懷、吟詠牛郎織女戀情或詠中秋情景等范疇。如明代王冕《中秋次韻答恢太虛》:
江湖漂泊久,發(fā)白不知年。
世遠(yuǎn)人何在?天空月自圓。
山河清有影,草木凈無煙。
誰恤蒼生苦,移憂到酒邊。
湯顯祖作《天竺中秋》:
江樓無燭露凄清,風(fēng)動瑯玕笑語明。
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
在清人的中秋詩中,劉震的《中秋月食》和馬位的《中秋夜》較獨特,劉詩寫中秋遇月食,馬詩則寫中秋之夜詩人忽發(fā)奇想,欲向月神祈求長生之藥。不妨看馬詩:
清風(fēng)掃云去無跡,碧空高掛銀蟾光。
鼎焚雞舌向天拜,虱臣欲乞長生方。
彩霞縹緲現(xiàn)金闕,鸞簫鳳吹音瑯瑯。
結(jié)璘授我兩丸藥,乃是兔搗千年之玄霜。
調(diào)以華池漱神漿,金波透入丹田涼。
吳剛斧聲聽不見,桂花壓露凝秋香。
中秋詩從宋代開始,又增添了中秋詞一類。元時散曲興盛,故又有中秋曲,明清及近代均有中秋詞曲之佳作。據(jù)統(tǒng)計,兩宋中秋詞約四十首,膾炙人口之作當(dāng)屬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與蘇軾媲美的還有辛棄疾的《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成鉤?
蘇軾中秋詞是賞月而懷人,詞意纏綿,又寄托人生感慨,曾感動無數(shù)讀者。而辛詞一反常態(tài),是送月,輕松幽默,想象出奇,好似妙悟月亮圍繞地球旋轉(zhuǎn)一般。金元詞人詠中秋的也多見,像吳激《木蘭花慢·中秋》、蔡松年《水調(diào)歌頭·閏八月望夕》、元好問《婆羅門引·望月》等,但以海陵王完顏亮《鵲橋仙·待月》獨具特色: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fā),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虬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xì)看、嫦娥體態(tài)。
其詞具有一種粗豪氣息,一副無法無天的蠻霸之態(tài),染上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色彩。
元代中秋詞人也不少,著名的有白樸、王惲、張之翰、姚燧、趙孟、張玉娘、張埜等,不妨以白樸《念奴嬌·中秋效李敬齋體每句用月字》為例:
一輪月好,正人間、八月涼生襟袖。萬古山河、歸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飄蕩,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誰念消瘦。 今夕乘月登樓,天低月近,對月能無酒?把酒長歌邀月飲,明月正堪為友。月向人圓,月和人醉,月是承平舊。年年賞月,愿人如月長久。
明清中秋詞除少數(shù)詠牛女愛情,往往有詠中秋而抒發(fā)個人相思的愁苦及身世之不遇,還有暗喻家國離亂之苦的作品。如明代張草《河滿子·中秋》、清黃仲則《春風(fēng)裊娜·中秋夜使院對月》《踏莎行·十六夜憶內(nèi)》、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以及近代鄭文焯《漢宮春·庚子閏中秋》等,試看鄭文焯的詞:
明月誰家,甚今年今夕,多事重圓。移盤夜辭漢闕,貯淚銅仙。珠簾畫棟,倒寒波、空影如煙?;陻嗵?,長門燭暗,數(shù)聲驚雁蠻弦。 還見山河殘影,恁磨成桂斧,補恨無天。凄涼鏡塵頓掩,云里嬋娟。東華故事,祝團(tuán)、歸夢空懸。凝望久,蓬壺翠水,西流好送槎還。
至于元代詠中秋的散曲作品,體裁上以短歌小令最多,如張養(yǎng)浩【中呂普天樂】(中秋)、喬吉【雙調(diào)水仙子】(中秋后一日山亭賞桂花時雨稍晴)、張可久【黃鐘人月圓】(中秋書事)等??磸埧删谩军S鐘人月圓】(中秋書事):
西風(fēng)吹得閑云去,飛出爛銀盤。桐陰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團(tuán)團(tuán)。 鴻都人遠(yuǎn),霓裳露冷,鶴羽天寬。文生何處,瓊臺夜永,誰駕青鸞?
明清兩代,則以套曲來詠中秋的較多,但也有小令,數(shù)量超過元人,像湯式【北中呂·山坡羊】(中秋對月無酒)、解縉【北雙調(diào)·落梅風(fēng)】(中秋不見月)、陳鐸【北雙調(diào)·水仙子】(中秋四首)、楊廷和【北中呂·朝天子】(中秋將近風(fēng)雨連朝)以及《中秋見月》等。有名的套曲如康?!灸媳毕伞魏咸住浚ㄖ星铮ⅰ颈痹秸{(diào)·斗鵪鶉】(中秋)、王寅【北南呂·一枝花】(中秋舟宿睦州)、陳所聞有兩套【南仙呂·八聲甘州】(一為《中秋詠桂而為人祝壽》,一為《中秋同齊王孫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施紹莘【南商調(diào)·臨江仙】(中秋)等。明代的中秋曲,內(nèi)容約有兩方面:一是描繪中秋賞月情景,二是借中秋而述懷。如丁惟恕【南商調(diào)·集賢賓】(中秋有懷):
凄涼情況,暗傷秋望。淅瀝瀝竹底風(fēng)來,冷清清松梢月上,這秋懷怎當(dāng)?眉頭不放,欄桿獨倚,淚汪汪。懷思迢遞人千里,愁聽翱翔雁幾行。
中秋套曲描寫賞月的,像卜世臣《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閣》:
【南仙呂·上馬踢】金天霽爽開,虛谷馳清籟。林端晚照微,碧空霞散彩。路入三泉,額外添瀟灑。試上古臺,縱目雄奇,蟾魄憑欄待。
【月兒高】隨影初篩,霎侵斗牛界。萬里長煙凈,鴻悲瀨。宋玉愁深,秋光卻難買,把一塊生公石,做了風(fēng)流寨。
【蠻江令】足擁行多礙,聲喧語不解。狡童和艷女,浪謔饒情態(tài),兩兩攜手,拂塵坐青苔。耳畔紅牙伎,對壘通宵賽。
【涼草蛩】舉卮才暢懷,露涼蟲韻改。東方白,曉星在,且收拾琴樽返棹哉。黑甜聊快,等月印山塘,還呼酒伴重來!
明代還有幾首無名氏的套曲,似是供官府中秋賞月宴集演唱的用曲或是歌伎所唱之曲,比較有意思的是其中多有歌頌之辭。如:
【清江引】吾皇圣德天地長,四海皆歸向。一統(tǒng)錦江山,萬載長興旺。慶中秋,玳筵常宴賞。
清代的中秋散曲與明代相同,如沈自晉【南南呂·懶畫眉】(中秋深夜候月自飲)、毛瑩【南中呂·好事近】(中秋同美人集虎丘紀(jì)興)、蔣士銓【南仙呂入雙調(diào)·忒忒令】(中秋對月)、劉清韻【南仙呂入雙調(diào)·步步嬌】(中秋對月遣懷)等,均為套曲,著名的像石蘊玉【南仙呂·皂羅袍】(中秋玩月):
今夕秋光美滿,似明珠一粒嵌在青天。團(tuán)皓魄向人園。此中想象嫦娥現(xiàn)。神仙洞府,清虛廣寒。風(fēng)騷主客,歡娛夜筵,恁良宵不覺流年換。
寫得比較好的還有蔣士銓的套曲【南仙呂入雙調(diào)·忒忒令】(中秋對月) 等。但到了近代,中秋散曲則很少了,這說明中秋詩體漸趨衰亡了。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