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瞿秋白的上海往事
魯迅的朋友圈中,有一位特殊友人——瞿秋白。魯迅是著名作家,瞿秋白是共產(chǎn)黨領袖,他們交往的時間并不長,從1932年5月第一次見面,到1935年6月瞿秋白犧牲,相互往來只有3年時間。
1930年5月至1933年3月,魯迅寓居在北四川路底的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2079-2099號北川公寓)A三樓一處居所。公寓前梧桐陰翳,公寓后面是多倫路,馬路對面轉角是內(nèi)山書店。雖然緊鄰日軍統(tǒng)治據(jù)點,不是很安全,但魯迅一家在這里安靜地生活與工作。
1931年初,瞿秋白因肺病發(fā)作,被黨中央批準留在上海養(yǎng)病。這年的5月初,黨中央機關遭到破壞,瞿秋白在茅盾家避難。適時,左聯(lián)黨團書記馮雪峰來到茅盾家,送來了左聯(lián)機關刊物《前哨》。瞿秋白一口氣讀完《前哨》上魯迅的文章《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當讀到“我們要十分哀悼和銘記,紀念我們的戰(zhàn)死者,也就是要牢記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的歷史的第一頁”結語時,瞿秋白不禁拍案叫絕:“寫得好,究竟是魯迅!”
后來,馮雪峰來到魯迅家,把瞿秋白的情況向魯迅做了介紹,魯迅聽后也很振奮,他說:“這是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的《莫斯科通訊》,我看過,他翻譯的文章耐看?!?931年秋,翻譯家、散文家曹靖華從蘇聯(lián)寄給魯迅《鐵流》譯稿,魯迅發(fā)現(xiàn)序文沒有翻譯,感到很遺憾。他立即想起了瞿秋白,便委托馮雪峰請瞿秋白翻譯。瞿秋白接到序文后,很快譯完。不久,魯迅又將俄國作家的劇本《解放了的董吉柯德》轉交瞿秋白翻譯。譯完后,先在《北斗》刊載,后又出版單行本。魯迅則補譯《作者傳略》,并在《后記》中稱贊這篇譯文:“注解詳明,是一部極可信任的本子。”
1931年9月,魯迅將日文版《毀滅》轉譯成中文,并特意讓瞿秋白對照俄文本校讀。校讀完畢后,瞿秋白不揣冒昧,給魯迅去了一封長信,以“敬愛的同志”相稱,他還在信中表達了相見恨晚的感情:“我們是這樣親密的人,沒有見面的時候就這樣親密的人。這種感覺,使我對于你說話的時候,像和對自己說話一樣,和自己商量一樣。”魯迅給瞿秋白回信,也以“敬愛的同志”相稱。魯迅和瞿秋白——文字唱和許久,彼此均心靈契合,都急切地盼望著能早日會面。
1932年5月,經(jīng)馮雪峰引薦,魯迅在寓所第一次見到了瞿秋白。他們一見如故,傾心而談,話緣投機,至晚始別,由此開啟了一段忘年之交。這以后,魯迅在日記和函件中,常提到瞿秋白的筆名,如“何凝”“維寧”“維它”“文尹”等,瞿秋白親切稱呼魯迅為“大先生”。
魯迅寓居在拉摩斯公寓期間,就兩次接待了來此避難的瞿秋白夫婦。1932年11月,瞿秋白所在的紫霞路黨中央秘密機關暴露,必須立即轉移,深夜實在無處可去,夫婦倆第一個便想到了魯迅先生。那時,恰巧魯迅去北平看望生病的母親,許廣平熱情地“收容”了他們。
此后,1933年2月,瞿秋白夫婦再次來到拉摩斯公寓魯迅家避難。這次適逢英國大文豪蕭伯納來到上海發(fā)表演講。魯迅和瞿秋白都想把這些文章輯錄成冊,以紀念中國文壇上的這件大事。他們很快投入工作,先由許廣平到報攤上將相關的文章全部搜羅來,然后和楊之華共同剪貼,再由魯迅和瞿秋白編輯,魯迅作序,瞿秋白寫卷首語,由野草書屋出版,書名為《蕭伯納在上海》。魯迅將所得稿費全部資助給瞿秋白。
瞿秋白比魯迅小18歲,但是共同的精神氣質(zhì)和價值取向讓他們引為知己。1934年新年伊始,瞿秋白奉命赴江西瑞金。臨行前,他向魯迅辭行,這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龍巖長汀縣英勇就義,年僅36歲。消息傳來,魯迅悲痛異常。此時的魯迅已是體弱多病,但他強支病體,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搜集了亡友六十多萬字的譯文,并囑托內(nèi)山書店將書稿寄到日本,印成兩冊《海上述林》?!逗I鲜隽帧肥囚斞妇庉嫷淖詈笠徊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