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中國社會的一盞明燈” ——《向導》周報創(chuàng)刊紀事
《向導》周報總發(fā)行處舊址照片,位于老西門蘭發(fā)里3號(1960年前后)
《向導》周報創(chuàng)刊號
在中國共產(chǎn)黨報刊史上,最早的黨報也是第一份中共中央機關報,當屬1922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向導》周報?!断驅А分軋蠼?jīng)歷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大革命興起和失敗的整個過程,歷時近五年,成為大革命時期國內最有影響的刊物之一。
共產(chǎn)國際支持,陳獨秀籌辦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成立后,十分重視報刊宣傳工作。1922年8月的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西湖會議”,決定在北京創(chuàng)辦《遠東日報》,專門宣傳國民革命。但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認為,中共能力不足,當時也不應該辦這樣大的機關報,而且很容易引起敵人的注意,只應辦一個周報。中共中央接受了馬林的建議,決定創(chuàng)辦《向導》周報,作為中央的政治機關報刊。中央還決定,由蔡和森擔任主編,負責籌辦工作。
在《向導》的創(chuàng)刊過程中,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高度重視,參與了《向導》籌辦的具體工作。在《向導》出版前夕,陳獨秀派李達去與摯友、亞東圖書館經(jīng)理汪原放商量《向導》的排印方式,并書寫了刊名“向導”二字,主持了《向導》辦刊方針的制定,撰寫《本刊宣言》。
1922年9月13日,《向導》周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每星期三出版,十六開四版,以政論、時評為主。1923年,黨中央對黨團報刊進行分工,規(guī)定《新青年》季刊是“學理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宣傳機關”,《前鋒》月刊是“中國及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的研究宣傳機關”,《向導》是“國內外時事的批評宣傳機關”。1923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黨所創(chuàng)辦的《前鋒》月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導》周報三種刊物中,“《向導》在社會上稍有影響”。
《向導》周報經(jīng)費非常困難,常以“本報啟事”“敬告本報讀者”的名義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向讀者進行“募捐”。一些黨員干部也大力捐助。如中央執(zhí)委高君宇便將自己生活費的大半拿出來作為報紙活動經(jīng)費,而他自己卻節(jié)衣縮食。與募捐相比,共產(chǎn)國際的經(jīng)費是最主要的來源。1923年6月,陳獨秀在黨的“三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的經(jīng)費,幾乎完全是我們從共產(chǎn)國際得到的。黨員繳納的黨費很少。今年我們從共產(chǎn)國際得到的約有1.5萬?!庇捎诮?jīng)費問題,《向導》在1924年之前的發(fā)行量沒有增加。主編蔡和森曾向共產(chǎn)國際代表維經(jīng)斯基和蘇俄派駐國民黨的政治顧問鮑羅廷反映過,但并未得到根本解決,每年仍只給200元左右。蔡和森感慨地說:“出版《向導》的全部問題,現(xiàn)在不在于政治上的鎮(zhèn)壓,因為現(xiàn)在中國沒有一種力量,無論是帝國主義或是軍閥,能夠封閉《向導》,問題只在于經(jīng)費。”
陳獨秀和毛澤東極力“推銷”
《向導》主要是通過郵局發(fā)行,也利用一些進步書店作為發(fā)行和零售渠道。上海書店、廣州新青年社書店等書店,也都銷售《向導》周報。為了加強對黨報黨刊的管理和指導,1923年10月,中共中央成立了教育宣傳委員會,下設編輯部、函授部、通訊部、印行部、圖書館五部,印行部每月上報《向導》等報刊的發(fā)行收入情況。1924年5月,中央成立出版部,敦促各地注意擴展黨報銷路,尋找“不出費或廉價登《向導》廣告之出版物”。
1924年9月25日,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和中央局秘書毛澤東聯(lián)名簽署了一則通知,直截了當?shù)匾簏h組織、黨員定購和推銷《向導》:“凡屬本黨黨員,不但有購閱本黨中央機關報的義務,并有努力向黨外推銷的義務?!秉h中央還發(fā)動所有黨員、團員推銷黨的刊物,并要求各支部書記擔負起督促的責任,“每支部書記必使各黨員訂閱并擔任推銷,至少每人須購閱一份”,如果個人因經(jīng)濟困難不能購閱,還必須要經(jīng)過支部會議的許可才行。
《向導》《中國青年》都印了可張貼的推銷廣告,黨團員負責將其在各地張貼。中央組織部曾指示各地黨組織:“為推銷《向導》起見,中局已擬印一種顏色廣告,不日可寄各地,各地接到此項廣告時,應責成C.P.(共產(chǎn)黨)、C.Y.(共青團)同志分送當?shù)貢仭鴶?,及前往各學校閱書室張貼,至要!”黨中央要求各級組織和黨員都要肩負起責任,并且規(guī)定了硬性任務,即每一個黨員必須推銷5份以上《向導》。同時,每一個支部還要負責推銷3份以上的《新青年》和《中國工人》。到1926年7月北伐前夕,《向導》銷量達到了5萬份,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即使在江西贛州這樣的內地小城,一個書鋪每期能代售《向導》七八十份,《中國青年》五六十份。
首倡“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
《向導》周報創(chuàng)辦初期人員緊張,陳獨秀、蔡和森、高君宇、瞿秋白、彭述之等領導人兼任編輯和主要撰稿人。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彭述之、李大釗、羅章龍、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張國燾、高君宇、鄭超麟以及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等,都為《向導》寫過文章。陳、蔡、彭、瞿4位中央主要領導人,成為《向導》4位最主要的作者。
在《向導》創(chuàng)刊后,陸續(xù)開設了“時事短評”“中國一周”“世界一周”“讀者之聲”“各地通信”和“寸鐵”等欄目?!断驅А诽岢珮銓崉尤说奈娘L,反對離開問題而談主義,文章大都短小精悍,生動活潑,針砭時政,入木三分,具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一些標題很吸引人,如《吳佩孚真會揀擇便宜貨》《好個救國的妙計》《何東的狐貍尾巴現(xiàn)出來了!》《死不覺悟的外交系》《法西斯的禍水已經(jīng)來了》《請看帝國主義的橫暴》等,都讓讀者一目了然。
1926年《向導匯刊》第4集出版時,其廣告詞寫道:“本報自4年前出版至今,一向便是全國最急(激)進的刊物?!备深A彰顯自己“最急(激)進”,顯示出《向導》在大革命時期的巨大影響?!断驅А反罅π麚P“國民革命”,并賦予了它以新的含義,在大革命中發(fā)揮了喚起并團結民眾的重大作用。《向導》首次提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暗蹏髁x”和“軍閥”都是外來名詞,一開始被人視為“海外奇談”?!断驅А穲猿掷碚撔麄鞑桓阃ㄋ谆?,“《向導》既然擔起指導中國革命理論和策略的責任,自不能兼顧通俗化……”經(jīng)過兩年多持之以恒的宣傳,《向導》終于使“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深入人心,廣為人知。
“紙老虎”的概念也是經(jīng)《向導》的宣傳而家喻戶曉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前,國民黨內存在著嚴重的恐帝思想,蔡和森認為這是“民族衰亡的預兆”,必須徹底揭露帝國主義外強中干的虛弱本質。1922年9月20日,蔡和森在《向導》第2期上發(fā)表《武力統(tǒng)一與聯(lián)省自論——軍閥專政與軍閥割據(jù)》一文,用“紙老虎”一詞來批評一些只知空發(fā)議論貌似強大的政治家或政論家。1924年10月,蔡和森在《向導》第88期發(fā)表《商團擊敗后廣州政府的地位》一文,說英帝國主義支持的商團是“反革命的紙老虎,經(jīng)十五日那一日的惡戰(zhàn)便完全戳穿了”?!断驅А愤€大力宣傳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使得它成為1927年最流行的口號。
讀者投票選出的全國周刊第一名
《向導》周報是在租界的印刷廠秘密印刷發(fā)行的,多次遭到租界當局的查封?!断驅А繁黄炔粩噙w移地址,并采取各種偽裝手法,掩人耳目,以繼續(xù)出版發(fā)行。1922年10月,《向導》在上海僅僅出版了四、五期的時候,租界工部局就查封了《向導》。
北洋政府對《向導》同樣采取了封殺的態(tài)度,郵局常沒收《向導》,借此削弱其社會影響。在北京辦報時期,報社把印刷廠設在偏僻的小巷,并以承攬市民活計為掩護。他們還經(jīng)常搬遷編輯部,來和敵人“周旋”“捉迷藏”。
1923年4月,《向導》隨中共中央南遷廣州,后又遷至杭州出版,不久又遷回上海英租界內的上海大學編輯出版。1927年4月,《向導》周報隨黨中央遷到武漢。7月15日,汪精衛(wèi)叛變革命。7月18日,《向導》出版了最后一期——第201期。此后,《向導》周報宣布???。
《向導》周報在近5年的時間里,發(fā)行量最多時達10萬余份,共出版了201期;刊發(fā)了國內外政論、時評700余篇,各地通信近120篇,各種文告宣言近60件,國內外讀者來信110余件,總計320萬字以上?!断驅А肥侵袊伯a(chǎn)黨早期報刊中持續(xù)最久、出版較正常的機關刊物,也是當時中國報刊界影響最大的刊物之一。1923年12月,在北京大學成立25周年紀念日舉辦的民意測驗中,《向導》周報獲得各界讀者愛讀票220票,名列全國周刊第一名。
讀者贊揚《向導》的創(chuàng)辦是中國“兩千年來歷史上破天荒的榮譽作業(yè)”,稱贊《向導》是當時中國新聞界中“真敢替受壓迫的工農階級呼冤而確能指示民眾以革命大路的”唯一報紙,把《向導》看作是“黑暗的中國社會的一盞明燈”。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