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再談“借書一癡”的錯案
在7月19日《文匯報》上看到劉錚先生的《錢鍾書和借癡齋藏書》一文,得到不少新的知識。文中對“借書一癡”作了一點考證,介紹了宋代人的解釋,認為是從“借書一瓻”傳訛而來。不過“借書一瓻”的說法只見于宋代以后的文獻,而“借書一癡”的說法早見于唐人的《資暇集》和《酉陽雜俎》。筆者曾寫過一篇《“借書一癡”與古籍整理的課題》,首刊于《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1996年1期,事后經(jīng)過一次修訂,兩次附記,最后收于《月無望齋文選》(中華書局2018年9月1版),總算做了最后的結論。這里不想炒冷飯,只把結論和基本書證按先后次序簡單地說明如下:
一、最早的是晉代人杜預,寫信給他兒子說:“書無借人,古人云:借書一嗤,還書二嗤?!蹦铣阂笫|《小說》說:“杜預書告兒:古詩:有書借人為可嗤,借書送還亦可嗤?!保ㄒ姟额愓f》卷49)《海錄碎事》卷8、《記纂淵?!肪?6引殷蕓《小說》文字略異。按:更早的文獻是南齊人齊善的《玉府新書》,詳見下。
二、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卷4《貶誤》說:“今人云:借書還書,等為二癡。據(jù)杜荊州書告耽云:知汝頗欲念學,今因還車致副書,可按錄受之,當別置一宅中,勿復以借人。古諺云:‘有書借人為癡,借人書送還為癡’也?!鄙酝砝羁镂摹顿Y暇集》卷下說:“借借(上子亦反,下子夜反)書籍,俗曰借一癡,借二癡,索三癡,還四癡。又按《玉府新書》:杜元凱遺其子書曰:書勿借人。古人云:借書一嗤,還書二嗤(嗤,笑也)。后人更生其詞至三四,因訛為癡。”按:《玉府新書》原作《王府新書》,今據(jù)吳企明先生校本。詳見《文學遺產(chǎn)》2010年6期,秦樺林《〈玉府新書〉的作者》一文。
三、宋人曾慥《高齋漫錄》說:“俗語云:借書與人一癡,借得復還為一癡。嘗力辯此語。以為有無相通,義也;貸而必還,禮也。尚何癡!后果見王樂道從錢穆父借書一帖云:《出師頌》書函中最妙絕,古語云:借書一瓻,還書一瓻。欲兩尊奉獻,以不受例外物,因不敢陳。續(xù)后又見《集韻》‘瓻’字下注,乃云:古者借書,以是盛酒。是知非‘癡’字也。……疑‘癡’字輕薄子妄改也?!彼未渌说谋孀C,大多同此,劉錚先生文中已有引述,就不再引了。按:曾慥編的《類說》引殷蕓《小說》作“嗤”,不知他何以竟忘了。最早的文獻是杜預的話,《資暇集》引作“借書一嗤”。
筆者的初稿網(wǎng)上可以見到,但未經(jīng)訂補,請以本文為準。愿今后的藏書家,都能像周節(jié)之先生那樣,自己買了書來不及讀,就借給正需要的人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