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黃海歷史 講述滄桑巨變
我是一個農(nóng)家子弟,小時候過著“開門見山”的生活,然而從36歲那年開始,我的生活卻變成了“臨窗見?!?。因為我到了距家鄉(xiāng)100公里的日照市,在黃海之濱工作。
黃海,古人稱之為“東海”,我的父老鄉(xiāng)親至今還是這么叫。我從小對“東?!奔认蛲志次?,到它身邊后更是驚嘆于它的博大與美麗。那時我剛從山東大學作家班畢業(yè),已經(jīng)決定終生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面對大海心血來潮,打算寫點海洋文學作品。我曾在日照第一海水養(yǎng)殖總場掛職半年,每日里濤聲滿耳;我曾去漁業(yè)重鎮(zhèn)嵐山頭采訪多日,還跟著漁民出海打魚??墒钱斘覍懞r,卻提筆心虛,覺得大海深不見底,我不了解的事物太多太多,遠不如寫土地上的故事,每一個字詞落到紙上都踏踏實實。所以,身處海邊卻寫鄉(xiāng)土,成為我持續(xù)多年的創(chuàng)作姿態(tài)。
然而,黃海畢竟在我身邊,那無垠的蔚藍天天在刺激著我的感官,耳聞目睹的黃海故事也漸漸儲滿我的心間。因為各種機緣,我一次次去黃海邊的那些城市,一次次乘船跨越膠州灣和渤海海峽,一次次乘坐飛機飛過黃海上空。2008年秋天,我和一些日照書畫家去韓國平澤市做藝術(shù)交流,來回均坐船,單程18個小時。秋天的海風格外清爽,大海也特別藍,我久久坐在甲板上,思接千載。想到黃海的滄桑巨變,想到水中的億萬生靈,想到千萬年來人類靠海吃海,想到黃海對于沿海文化乃至中原文明的影響,想到東北亞幾國的文化交融,想到中華民族的許多光榮與屈辱都寫在黃海上,我不由心潮澎湃,淚濕眼窩。我第一次感覺到,黃海與中華民族息息相關(guān),與我息息相關(guān)。想到這里時,我們乘坐的船正在黃海中央,四顧皆藍。可以說,在那一刻,我被黃海喚醒,我的題材取向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我決定,下一步開始創(chuàng)作與海有關(guān)的故事,慢慢地再更全面地寫一寫黃海。于是,我寫了中篇小說《下一波潮水》、中篇紀實文學《晃晃悠悠船老大》,接著又寫了長篇小說《人類世》與《經(jīng)山海》。
“航道”已經(jīng)開通,那就“乘風破浪”繼續(xù)寫吧!從2020年開始,我又醞釀、構(gòu)思另一部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于2021年春天動筆。當我寫出10萬字時,山東文藝出版社向我約稿,讓我為他們寫一部長篇紀實文學《黃海傳》。我意識到,他們給了我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用紀實手法寫黃海,恰好契合了我當年在黃海中央做出的決定。我就停下正在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先寫這部紀實文學。
雖然被海風吹拂了30年,熟悉了海的味道,但是要把黃海寫深寫透,卻不容易。一個突出的困難是,為海洋作傳,沒有可以參考的范本。近年來有好多作家為人物作傳,為城市與江河作傳,但少有人為海洋作傳。黃海,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幾億年前,它的面積有40萬平方公里,我?guī)状卧诤_呠P躇徘徊,望洋興嘆。我想,億萬年來,黃海沉淀了多少歷史,生發(fā)出多少故事!我就當一個“老漁夫”,耐心鉤沉,辛勤打撈,再把“漁獲”展示給讀者,請他們慢慢聆聽吧。
我一頭扎進了資料的汪洋大海。大量網(wǎng)購,大量下載,或快速瀏覽,或精讀細研。資料太多太多,讓我眼花繚亂;我有時廢寢忘食,累得頭暈目眩。捕獲了一條“魚”,再去研究這條“魚”的前世今生;發(fā)現(xiàn)了一種“蝦”,還要鑒定它價值幾何,值不值得提及?!棒~蝦滿艙”了,又忙著分門別類,考慮該放在《黃海傳》這個大展柜的哪一架、哪一格。
為了把這部書寫好,更重要的是走進現(xiàn)實,面對真正的黃海,獲得真情實感和一手信息。2022年5月,我從日照南下,沿海邊走到長江口,又在8月北上,越過渤海海峽,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黃海沿岸做采訪。我看了黃海與東海泱泱交匯,看了黃海與渤海聯(lián)袂揚波,還看了鴨綠江口的海面被國境線一分為二。一路上,有無數(shù)古跡入眼,有無數(shù)故事入心。在鴨綠江口,我遙望被夕陽映紅的海域,聽說9年前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艘沉船,正是當年鄧世昌任管帶的“致遠”艦。英雄殉國,忠骨無存,只有一些標記著“致遠”的餐盤、方形舷窗、魚雷引信等遺跡述說著熱血忠魂的故事。我站在那里感慨不已,心潮難平。
采訪過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黃海的滄桑之變。譬如,青島有著名的中國水準零點景區(qū),這里標記的水準零點是我國的高程之母,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8848.86米,就是以此為基準計算出來的。這個起算面自1987年以來一直沒變,然而旁邊的海平面已經(jīng)比它高出一些。不只黃海,世界其他地方的海平面也有上漲。我還發(fā)現(xiàn),短短幾十年間,黃海西岸在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城市變大變美,幾個大港的吞吐量躍居世界前列,橋梁、隧道與攔海大壩讓天塹變?yōu)橥ㄍ?,海濱旅游景點多如繁星,海上的“大風車”送清潔能源上岸,海洋牧場在彌補著前些年過度捕撈造成的后果。尤其是,以我在青島國家深?;毓芾碇行膮⒂^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深海一號”科考船為代表,蓬勃發(fā)展的中國海洋科技正讓黃海以“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的形態(tài)呈現(xiàn)……一圈走下來,我這個“老漁夫”收獲頗豐。
素材盡管豐富,還須用思想之光照亮。我努力學習海洋文明理論,學習與海洋有關(guān)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將黃海放在地球史上審視,放在世界大格局中考量,既客觀記載史實,又表達出我的觀點。“亙古滄溟”“藍海帆影”“風云激蕩”“巨變種種”,古往今來四大章,30萬字,我努力描繪黃海的方方面面,講述一個個浸染著“海味兒”的故事。
終于,《黃海傳》出版了。我自己非??粗剡@本書,認為它在我的生命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黃海波涌萬古,亙久存在,我這個匆匆過客能為它作傳,何其榮幸!
(作者系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