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與陳亮“鵝湖之會”
中國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鵝湖之會”,第一次是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夏季,朱熹與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進行辯論,這是中國思想史上程朱理學(xué)與陸王心學(xué)的一次交鋒。第二次是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季,辛棄疾與陳亮鵝湖相會,瓢泉共酌,攜手同游,縱論國是。他們肝膽相照、壯懷激烈,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為商討北伐而心潮澎湃。別后兩人又詩詞唱和,曾作《賀新郎》同韻詞多首反復(fù)贈答,成為文壇佳話,其錚錚之音、拳拳之情,相互輝映、激蕩千載。
陳亮(1143—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思想家、文學(xué)家。公元1188年秋,陳亮寫信約辛棄疾、朱熹在鵝湖相會,共同商討可能出現(xiàn)的北伐局面以及應(yīng)對之策。當(dāng)年冬天,陳亮從家鄉(xiāng)永康出發(fā),頂風(fēng)冒雪,跋涉八百余里,前往信州會見辛棄疾。當(dāng)時,辛棄疾正在病中,頗為消沉,陳亮的到來讓他振奮不已。他曾這樣形容兩人相見的情景:“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fā),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dāng)時、只有西窗月?!毙翖壖才c陳亮都是劍膽琴心之人,他們都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又都有極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因而志趣相投,有許多共同語言。辛棄疾久歷行伍,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和地理知識,是陳亮所希冀聽聞的;而陳亮身上所洋溢的理想主義的熱情、愈挫愈勇的堅韌以及對于古今用兵方略的熟稔,是辛棄疾在其他人身上難以感受到的。因此,兩人扺掌而談,縱論時局,謀劃兵事,被無奈現(xiàn)實所冷卻的熱血再度沸騰起來。唯一失望的是,朱熹并未赴約,兩人難免遺憾。盤桓十日,互訴衷曲,之后陳亮辭別摯友,“飄然東歸”。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才剛剛分別,辛棄疾就心生不舍,倍感失落,于是抄近路去追陳亮。這段經(jīng)歷在其《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前小序中有細致的描寫:“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fù)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睈澣恢?,辛棄疾獨飲方村,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是夜,聞鄰人吹笛,悲不堪聞,這又加劇了辛棄疾的離情別意,于是他寫下《賀新郎》以抒胸臆。該詞寫陳亮的神貌風(fēng)采酷似陶淵明、諸葛亮,讓人不忍匆匆離別,故而前去追趕,只可惜“天寒不渡,水深冰合”,終是錯過。惜別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心有戚戚。英雄豪杰,心有靈犀,在寫下這首詞五天之后,陳亮就寫信來跟辛棄疾索詞。辛棄疾于是把這首《賀新郎》寄給陳亮,陳亮很快又寄回和章《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詞中寫道“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并祈愿“但莫使、伯牙弦絕”,兩人的知己之情、相契之意,可謂至真至純。辛棄疾收到和詞后,再和《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寫道:“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丛囀?,補天裂?!标惲恋迷~后再和兩首,《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及《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安慰辛棄疾道:“男兒何用傷離別。況古來、幾番際會,風(fēng)從云合?!币磺徽媲椋瑤追?,真可謂肝膽皆冰雪、表里俱澄澈,辛陳二人的友誼在詩詞中得到進一步升華。數(shù)首《賀新郎》氣魄宏大、慷慨雄壯、音節(jié)鏗鏘、豪放蒼涼,寫盡好男兒的英雄本色與忠肝義膽。即使個人顛沛流離,但使命意識和愛國信念須臾未曾放下,因而成為流傳千古的愛國篇章。除了《賀新郎》組詞之外,在辛棄疾與陳亮的唱和詩詞中,最負盛名的當(dāng)數(shù)《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知音之交,激發(fā)神來之筆,其間金戈之聲、凜然之氣、愛國之情,唯有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比肩。
辛棄疾與陳亮之間的深厚友情建立在二人共同的理想抱負與人生感悟上。辛棄疾一生都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他立志抗金、收復(fù)故土,曾有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的驚人壯舉,也曾寫過《美芹十論》這樣縱橫捭闔、內(nèi)容詳備的軍事篇章。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有謀、滿腔熱血的英雄卻壯志難酬。辛棄疾南歸之后,南宋朝廷安于現(xiàn)狀,對他時用時棄,他奔走沙場、北定中原的夢想漸漸成空。辛棄疾報國無門,滿腔悲憤,遂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中寫道:“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磺还掠?,無處可付,這是一種深刻的悲愴、一種深沉的孤獨,然而真的沒有一個人能懂他嗎?有,這個人就是陳亮。陳亮所作的《念奴嬌·登多景樓》中寫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情感何其相似!陳亮的志向就是北伐中原,一雪靖康之恥。他上書《中興五論》,痛陳“為和而和”之弊,指明恢復(fù)河山、振興家國的歷史責(zé)任。雖然陳亮有“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的抱負,但在當(dāng)時的大環(huán)境中,他的一生也注定是一首悲歌,幾次入獄,歷盡坎坷。北伐中原的堅定志向和壯志難酬的人生境遇,讓二人有惺惺相惜、得遇知己之感。陳亮曾為辛棄疾寫過《辛稼軒畫像贊》,說他“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寥寥數(shù)語,直抵風(fēng)骨,將辛棄疾英氣勃發(fā)、頂天立地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才是真正的知己。
紹熙四年(1193年)五月,時年50歲的陳亮參加禮部進士考試,被宋光宗趙惇親擢為第一名,并被授予僉書建康府判官廳公事一職。陳亮蹉跎半生,終有機會一展抱負,他在給宋光宗的謝恩詩中說:“復(fù)仇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發(fā)蒼?!钡觳患倌?,就在其高中狀元后不幸染疴,未及赴任,即于次年年初遺憾離世。得知噩耗,辛棄疾極為悲痛,寫下了情真意切、悲傷彌漫的《祭陳同甫文》,悼念這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今而后,欲與同甫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可復(fù)得耶?”鵝湖相會的場景,歷歷在目,而摯友已逝,慷慨悲歌,終成絕響。
鉛山鵝湖之會,辛棄疾與陳亮縱論國是、暢敘衷情,他們以詩詞唱和、長歌相酬,在“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的疲弱世風(fēng)中,以踔厲奮發(fā)的豪邁之情奏出南宋詞壇的最強音,留下了多篇激蕩愛國之情的名篇佳作?!对~苑叢談》中記載清人黃梨莊的一段論述:“辛稼軒當(dāng)弱宋末造,負管樂之才,不能盡展其用,一腔忠憤,無處發(fā)泄。觀其與陳同甫扺掌談?wù)?,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無聊之氣,一寄之于詞?!毙翖壖才c陳亮都是以恢復(fù)中原為念的愛國志士,他們平生之愿雖未獲實現(xiàn),然而一生向光而行,矢志不渝,彼此激蕩,終成并世雙璧。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這種愛國精神和偉大友誼愈發(fā)純凈堅韌、熠熠生輝,給人滋養(yǎng)、予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