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里的綠浪
庫布其沙漠的綠色早已為世人熟知,然而當我進入沙海腹地的時候,還是被它無垠的綠浪驚到了。庫布其的綠色和很多生態(tài)群落的綠色有本質的不同。比如,大興安嶺的綠是濃稠滴翠的,是多變層疊的;草原的綠色是細密而廣袤的,是柔美而溫情的……庫布其的綠色則是沙漠上生長出來的綠色,是沙丘、湖泊與綠植交互襯托的彩練,兼?zhèn)渖城鸬狞S、湖泊的藍和植被的綠,粗獷而豪邁。這黃藍綠中間,又點綴著許許多多零星盛開的小花,那是檸條、花棒、羊柴、四翅濱藜等灌木開出的花朵,給粗獷無垠的沙海綴上了閃爍的星眼,賦予沙海靈動的柔情。
一
穿沙公路如一條巨龍,游動在沙海中,將茫茫沙漠分隔兩方。道路兩邊的護路林帶如兩條翠綠的長廊,不斷掠過我們的車窗。探出車窗眺望,漫漫沙丘上挺立著無邊的綠植,將沙丘覆壓在綠色屏障之下。沙丘并不高大,幾乎所有的丘頂都有平緩的沙丘脊線,而丘頂之間的丘間低地,卻綠意蔥蘢,植被茂盛。我讓司機放慢車速,緩緩前行,好讓這一幅綠意盎然的畫卷如清泉流入我的心胸,滌蕩我的思緒。
司機李挺其實是一名治沙技術主管,是個庫布其“百科通”。據(jù)他介紹,眼前漫野綠植是借助庫布其治沙科技“喬灌草181立體化生態(tài)模式”發(fā)展而來的。這是一種經過實踐證明了的科學有效的生態(tài)治沙模式,即以灌木為主體,喬木、草本植物為補充的立體化生態(tài)治沙模式。喬木擋風防沙、灌木抗旱固沙、草本固氮改土,三者混交共生,取長補短,其比例為灌木80%,喬木與草本各占10%。這種模式,充分考慮了3種植物生長期的需水特性。根據(jù)實踐經驗,喬木生長需水量最大,不適宜在庫布其沙漠中大面積種植。而灌木大多為沙旱生針葉植物,需水量和蒸騰量較小,所以在沙漠綠植中應占主角。草本植物作為經濟價值的補充和沙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構成要素,在植綠過程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種植被高中低巧妙搭配,成為庫布其治沙經驗中最有科技含量的模式之一。
說起庫布其治沙模式,李挺如數(shù)家珍?!皫觳计淠J健弊钪匾膬热菔恰罢咝灾С种鲗?、企業(yè)產業(yè)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技術持續(xù)化創(chuàng)新和生態(tài)成果共建共享”。這段話讓我頗感喜悅,因為我發(fā)現(xiàn)“庫布其模式”在原先的“四輪驅動”上增加了一個“生態(tài)成果共建共享”。這說明庫布其生態(tài)治沙,是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提煉和豐富完善著其內涵精神,并沒有一成不變地死守“功勞簿”,在已有的闡述中“畫地為牢”,而是在時代要求的召喚下,不斷地銳意創(chuàng)新,以實踐經驗來反哺治沙模式,讓其不斷發(fā)展完善。這是一條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也是一條求新求變的理論探索之路。這條路上,庫布其人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也收獲了大自然無可比擬的“綠富同興”的恩惠。我心悅然,為別離多時的庫布其有這樣突飛猛進的變化而激情涌動,眼前一拂而過的綠植,似乎張開了臂膀向我撲來,要給我一個結實的擁抱。
李挺非常健談,一路駕車一路不停地傾吐著他對庫布其的感情。
2014年大學畢業(yè)后,李挺作為一名測繪員加入了一家治沙環(huán)保企業(yè),投入庫布其治沙事業(yè)中。很多治沙項目的前期工作都需要以測繪數(shù)據(jù)為基礎,這是個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叵肽切┠?,他們在無邊的沙海中進行測繪工作,一走一整天,甚至是連續(xù)多天都會待在沙漠里。帶的水和干糧消耗光了,沒有給養(yǎng)補充,人就得挨餓、干渴,還得忍受30多攝氏度的高溫。這種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一般人根本無法忍受。李挺說,當年和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留下來堅持測繪工作的現(xiàn)在只有他一個,其他人都去大城市尋找自己新的生活目標了。
那你為什么能堅持下來呢?難道你不怵沙漠的艱苦環(huán)境嗎?我問李挺。
李挺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庫布其人,天然地就深愛這片沙漠,也因為父親的治沙夢想,這才堅持下來了。李挺徒步完成了庫布其沙漠治理工程240余萬畝面積的數(shù)據(jù)收集,為治理庫布其沙漠提供了翔實的基礎資料和可靠依據(jù)。他也是所在企業(yè)里最早掌握無人機測繪技術的工程師,從一名測繪員一步步成長為治沙技術主管。李挺不僅走遍庫布其沙漠,還考察踏訪了烏蘭布和沙漠、阿拉善沙漠、騰格里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完成100多萬畝沙地的測繪工作。
李挺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生活,他一個人留在沙漠,聚少離多,生活多有不便。但一看到眼前的這片沙海綠蔭,他的心情就不一樣了,什么煩惱都會忘掉。他知道,自己的奮斗已經完全融于治沙事業(yè)中了,庫布其已經成為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
在一個“光伏+”綜合產業(yè)示范園里,李挺把車停了下來,他的同事、治沙多年的趙興旺已在光伏治沙展廳前迎接我們了。
趙興旺是一位70后,圓臉大眼,樸實寬厚,他帶我們登上了“光伏+”治沙綜合項目瞭望臺。站在瞭望臺上,展眼四望,高大的樟子松林與灌木叢連成了綠色林海,起伏于沙丘之上。沙丘成為林海中明黃色的點綴,其間10萬畝光伏板在陽光下浮動著耀眼的藍波。這是庫布其治沙的又一種詩意呈現(xiàn)。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迎著陽光靜靜地橫臥在鋼柱支架上,遠遠可見藍板之上豎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字,表達著庫布其人“治沙播綠,綠富同興”的信心和激情。
光伏藍板的支架高低不一,有的高達3米,也有矮一些的,分別用于不同的種養(yǎng)模式。板下可以養(yǎng)羊、雞、鴨、鵝和種草種藥材,還可利用一種叫“四翅濱藜”的灌木,在板下沙層接種肉蓯蓉,并可以實現(xiàn)機械化作業(yè)。趙興旺興致勃勃地說,板上雙層發(fā)電、板下雙層生態(tài)、板間雙層養(yǎng)殖的“三雙”立體生態(tài)光伏治沙模式,是庫布其治沙模式新的實踐探索。
走進光伏藍海的中間走廊,我們看到了雞、鴨、鵝等家禽正悠閑地在綠草叢中覓食。新建成的鋼絲圍欄,閃著明亮的光澤。在光伏藍板下走了一個來回,我們深深感受到,“庫布其模式”正在創(chuàng)造著敢為人先的業(yè)績。
走出光伏藍海走廊,我回頭發(fā)現(xiàn)右側的藍板隨著太陽光在自動旋轉。趙興旺說,這是新開發(fā)的追光藍板,這種藍板如向日葵一般,始終追著太陽光旋轉,增加了光照時間和受光面積,發(fā)電量自然就提高了。經過解釋,我豁然開朗了,原來這里的“黑科技”還真不少。
返回前,我們與趙興旺告別。天空飄浮的云朵如絲綿般輕柔舒展,如駿馬般自由奔馳。庫布其在黃藍綠的交織中,宛如一幅繽紛的畫卷。
三
庫布其的檸條、花棒、羊柴3種比較常見的灌木正在花期,沙丘綠谷點綴著粉色、黃色的小花。
李挺說,檸條花期即將過去,花棒、羊柴花期正當其時。因干旱缺水的自然條件,庫布其的花朵都比較小。過去這些地方都是滿地黃沙,沙丘移動起來像一頭兇猛的巨象,霎時間就來到眼前。在沙海里行走,必須把自己包裹成“粽子”才能應對風沙的突變。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起風了,沙子就飛揚起來,刮得天昏地暗,讓人無法忍受。像眼前沙丘上這么多綠色,以前真都不敢想象。庫布其人深受沙害之苦,治沙成為沙區(qū)群眾的共同夢想。200多支民工聯(lián)隊,在治沙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植樹方法,發(fā)明了諸如“微創(chuàng)植樹法”“削峰填谷風向數(shù)據(jù)植樹法”“甘草平移治沙技術”等眾多的植樹治沙方法。如今,庫布其的治沙技術延續(xù)著“遵循沙漠生態(tài)自然規(guī)律”的邏輯,在種質資源、生物肥料、生態(tài)綠化、產業(yè)開發(fā)等多方面持續(xù)創(chuàng)新,形成各種完備的生態(tài)發(fā)展體系和治沙興業(yè)策略。
車到沙峰綠谷,我們下了車。這是一處刻意留下的沙丘,高約50米,海拔1074米。這個名字取“風削沙峰,林添綠谷”之意,為庫布其治沙留下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標志性沙臺,也是庫布其沙海瞭望臺。沙峰下,有石板階梯通向峰頂,沿途種滿了各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混生一處,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態(tài)群落。喬木有樟子松、梭梭、胡楊、云杉、山桃、楊樹、祁連圓柏等;灌木有沙柳、檸條、沙棘、羊柴、花棒、四翅濱藜等,還有兩種沙漠中稀有的常綠灌木沙冬青(闊葉)與沙地柏(針葉);草本植物有甘草、黃芪、苦豆子、肉蓯蓉等。這些綠植高低錯落,互為依賴,深深扎根于沙地之中,演繹生命倔強生長的奇觀。
登上沙峰,站立丘頂,放眼望去,庫布其綠海盡收眼底。四面極其空曠,漫野的沙柳、梭梭、檸條、樟子松等喬灌植物往遠處鋪展,綠色如海,隨著沙丘起伏而呈現(xiàn)浪涌波翻的奇境。天地一片蒼茫,沙丘的黃與植被的綠混搭間夾,遠望如無邊的綠錦勾勒了金色的條紋。近處沙柳環(huán)繞瞭望臺,羊柴、檸條等眾多灌木藏身沙谷,鎖住沙龍飛揚。風削平了沙丘頂部,沙子隨之落入谷底,沙谷逐漸被填滿,沙海逐漸平坦起來,因此沙子流動性大大減弱,為飛播造林提供了便利條件。
走下沙峰綠谷,李挺發(fā)現(xiàn)路邊有枯萎的梭梭,于是蹲下身子仔細觀察梭梭的根葉,研究著枯萎的原因。我不明就里,以為他怕枯萎的梭梭不太美觀,要拔除它。經過李挺解釋,我才知道這一棵棵綠草,抗旱性并不一樣,有的弱株枯萎得快,但它帶有沙漠生物學的科研價值。把枯萎原因研究透徹,才能保證沙漠綠植旺盛生長。
綠染庫布其。這一棵棵草木,這一片片綠洲,蓬勃著生機,孕育著希望。我相信,庫布其的綠色一定會更加濃翠、更加蔥蘢、更加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