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人愛題壁
近期熱映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為唐詩又帶了一波新流量。影片主角高適、李白之所以如此有人氣,和他們詩作的廣泛傳播是分不開的。
今天的詩人可以在報紙、雜志、新媒體上刊登作品,在唐宋時期,李白、高適和蘇東坡們又是如何發(fā)表自己的大作呢?其實,唐宋也有詩刊、詩報,只不過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而是遍布全國的亭臺樓閣、驛站館舍、僧寺道觀的墻壁。
在這些墻壁上,不僅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歌,還有詩歌背后的逸聞趣事。
詩人爭相題詩壁上
唐宋是詩詞的鼎盛時期,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下至市井百姓、販夫走卒,無不視吟詩誦詞為風雅。僅《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22000多位,詩作48900余首;《全宋詞》收錄的詞人也有1330多位,詞作約20000首。詩人詞人這么多,詩歌公開發(fā)表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這時候,公共場所的墻壁,就很自然地承擔起了“詩刊”的功能。詩人們在這里題寫(發(fā)表)詩作,往來的旅人們駐足觀摩,儼然是一處處“公共閱報欄”。尤其是交通輻輳、人員往來眾多的地方,更是詩人們爭相投稿的地方。
在墻壁上發(fā)表詩作,唐宋時期盛極一時。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轄境內(nèi)的秭歸縣有個神女祠,來往的游客眾多,詩人們紛紛在墻壁上題詩,幾年間達到了一千多首;唐代的范攄(shū)記錄了“三鄉(xiāng)之詠”:在三鄉(xiāng)驛這個地方,有一位女子在墻壁上題寫了一首感嘆自己曲折身世的詩,從此路過的文人雅士也紛紛題詩相和,數(shù)量多得“不能遍錄”。當時,參與題詩的人群很廣泛,不僅有一般的詩人,甚至連帝王也不能免俗,唐玄宗就曾在三鄉(xiāng)驛樓上留下了《望女幾山》詩。
墻壁的空間,就像雜志的版面,總有填滿的時候。為了給詩人們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當時還發(fā)明了“詩板”,或稱“詩牌”。一塊詩板,就是一塊平整的木板,將詩句題寫或刻寫在上面,然后掛于墻壁或棟梁上。詩板的流行始于唐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簽》有這樣的記載:“或問:‘詩板始何時?’余曰:‘名賢題詠,人愛重,為設板。如(唐代)道林寺宋杜兩公詩,初只題壁,后卻易為板是也。’”當時很多寺廟道觀、風景名勝內(nèi),都擺有詩板,供游客題詩。如果做個類比,墻壁相當于報紙雜志的正頁,而詩板就是附頁,可以根據(jù)需要擴版。
《長安三萬里》重點呈現(xiàn)的《黃鶴樓》一詩,在唐代時,這首詩就是以“詩板”的形式發(fā)表在黃鶴樓上?!拔羧艘殉它S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贝揞椀倪@首詩自寫出來后就被刻寫在詩板上,懸掛在黃鶴樓上,供游客欣賞,以至于有“唐人七言律詩第一”的美譽。李白讀到這首詩后,也深為震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連自恃有才的李白,也不敢在同一個“版面”上發(fā)表續(xù)貂之作。李白只好順江而下,在南京的鳳凰臺上題寫了《登金陵鳳凰臺》,與崔顥遙相呼應。
不只是風景名勝,鄉(xiāng)野僻靜之地,也有詩板懸掛,詩歌已經(jīng)成為唐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宋代詩人劉克莊的《后村詩話》里,有“清泉詩板”的故事:信州一處道路旁,有清泉一灣,泉水豐沛,灌溉了周圍大片土地。泉邊曾立有詩板一面,寫著“炎炎亭午暑如焚,恰恨都無一點云。六月騎驢來到此,幾乎渴殺老參軍”的詩句,相傳是宋初隱士潘逍遙所作,這首隨性的詩,看上去也符合他的性格。
李白被邀題詩還有“稿費”
唐宋人寫詩的熱情很高,公共場所的墻壁“版面”資源慢慢不夠用了。很多詩壇新秀,在“投稿”之后,心情非常忐忑,盼望自己的詩作能有幸被選中,制成詩板懸掛起來。南宋紹熙年間,有個叫周端臣的詩人,訪問西湖附近的龍井時,拜謁三賢像,閱讀舊碑,感慨之余寫了一首長詩。正好山寺的主人請他喝茶,周端臣就把寫在紙上的詩恭恭敬敬地留給了他,希望“他日能為我揭詩板于壁間,使示來者”。也就是說,他希望主人能把他的詩刻在詩板上,掛在山寺墻壁,來游玩的人吟誦傳抄,自己可借此博得文名。
沒有名氣的詩人還會被“拒稿”。宋代詩人強至記錄了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在渭南以西二十里,有一座叫梁田的佛寺。強至有一天造訪這里,寺廟的負責人名叫守遂,帶領他登上閣樓參觀。強至看了很久,有些感想,提出要在墻壁上題一首詩。沒想到守遂急忙勸阻:“不是我不讓你題,實在是這里的地方官有命令,一般人不允許在墻壁上題詩。”
強至聽了很受傷,他轉(zhuǎn)眼一看,旁邊不是就有韓縝(當時的高官)題寫的詩板嗎,墨跡還很新鮮呢。守遂看他疑惑,就說:“沒錯,韓縝大人的確到過這里,這詩板是地方官請他題寫的?!睆娭辽罡腥饲榈睦渑瑢懥艘皇灼哐月稍?,感嘆道:“濡毫忽聽山僧語,題柱須防縣令嗔。只道衣冠專世態(tài),炎涼也屬不毛人?!?/p>
著名的詩人就不一樣了,“編輯”們會主動約稿。馮贄在《云仙雜記》中記載了李白被約稿的故事:一天,李白到長安附近的慈恩寺游玩,寺廟的僧人將他作為上賓熱情招待。休息的時候,僧人捧出了用吳膠粉刷過的精致水松詩板,請他題新詩一首。
另一位唐朝詩人鄭仁表,在當時有些名氣,但恃才傲物,認為“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鄭仁表”。有一次,他在旅行中途經(jīng)滄浪峽,在驛路的長亭休息。亭吏知道他的文名,就像現(xiàn)在的追星族索要簽名一樣,也拿了一塊詩板,請求鄭仁表題詩。鄭仁表拗不過“地頭蛇”,只好勉為其難寫了一首,不忘揶揄一把亭吏:“分陜東西路正長,行人名利火燃湯。路傍著榜滄浪峽,真是將閑攪撩忙?!币馑际钦f自己長途奔波勞累,正想休息一下,你干嘛來打擾我?
名人題詩還有稿費。李白為慈恩寺題詩之后,僧人就贈送了“玄沙缽、綠英梅、檀香筆、格蘭縑、紫瓊霜”等看上去很名貴的禮物,作為詩仙的“潤筆費”??上У氖?,慈恩寺付了高額稿費得到的這首詩,最后沒有流傳下來。
題壁詩可長期“置頂”
唐宋時期的墻壁和詩板,具備報紙雜志的功能,同時還具備如今“新媒體”才有的功能:
一是重要的詩詞作為“頭條”,可以長期“置頂”。報紙雜志的頭條,僅這一期有效。但名人的重要詩作,在唐宋時,卻會長期“置頂”保留。長沙岳麓書院旁有座道林寺,寺內(nèi)有個“四絕堂”,四壁分懸著杜甫、宋之問、沈傳師、裴休四位大家的詩作。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間,袁浩建四絕堂于寺中,幾十年后,詩人齊己訪問這里時,仍可憑吊這四塊詩牌,并且留下了“宋杜詩題在,風騷到此真。獨來終日看,一為拂秋塵”的感懷詩句。
南宋學者黃震,記錄了這樣一件事:1269年冬,他和朋友同登三峰樓,在樓上看到了詩人李光138年前題寫的《三峰樓詩》詩板,這么多年過去了,不少字跡已經(jīng)漫漶不可辨別。為了保留前人詩跡,黃震立刻找人照原樣刻了新詩板,并與舊詩板并排懸掛在樓上,算是“重新置頂”了。
二是“粉絲們”還可以留言跟帖。王安石游覽開封的西太一宮時,在墻壁上題寫了《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后來,蘇東坡祭祀西太一宮,見到了王安石的舊作,有感而作《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隨同蘇東坡的黃庭堅也寫下了《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這和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跟帖是一樣的。
三是已經(jīng)發(fā)表的詩作,可以“撤回”。成書于唐末五代的《唐摭言》記載:“李建州,嘗游明州磁溪縣西湖題詩。后黎卿為明州牧,李時為都官員外,托與打詩板,附行綱軍將入京。”說的是李建州曾在明州做官,回京后,覺得自己之前題寫的詩板仍懸掛在磁溪縣西湖畔,有些不妥。于是委托他的朋友,將詩板拆下,捎回京中。
李建州可以反悔,名氣更大的公眾人物王安石則沒法“撤回”。他青年時曾作《題金陵此君亭》詩,有“誰憐直節(jié)生來瘦,自許高才老更剛”的詩句,別人都認為寫得很好,但他自己覺得是少年幼稚之作,還有可修改之處。晚年,他和弟弟王安國在“此君亭”閑坐,抬頭又看到了自己的那面詩板,不禁對安國說:“少時作此,題榜一傳,不可追改,大抵少年題詩,可以為戒?!?/p>
米芾癡迷書法“偷”詩板
由于墻壁和詩板的不可復制,它還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特別是名家手寫的,兼有文學、書法的雙重價值,難免被一些人惦記,其中甚至包括米芾這樣的大家。《鐵圍山叢談》記述,唐代詩人沈傳師曾在長沙道林寺題有《道林詩》詩板,字大如手掌,寫得非常好。米芾發(fā)跡前,乘船路過此地,慕名向寺僧借來沈傳師的詩板墨寶,看后愛不釋手。一天晚上,他竟趁人不備,把詩板抱上船溜走了。當?shù)毓俑s緊派人快步追趕,好不容易才把詩板從米芾處追了回來。
如果說米芾是出于對書法的癡迷才“偷”詩板,那么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的“蘇東坡題詩被偷案”,就純粹是為謀財了。蘇東坡北歸,路過韶州月華寺,正遇到寺廟建法堂,僧人請求他題詩懸于房梁。蘇東坡欣然提筆,寫下了“天子萬年,永作神主。斂時五福,數(shù)錫庶民。地獄天宮,同為凈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的詩句,這個消息不翼而飛,附近的盜賊也知道了,一天晚上他們聯(lián)手偷走了右梁上的題字。
此外,唐宋人還相信,詩歌一旦正式發(fā)表,就有了神秘的力量。《古今詩話》里說,劉山甫在北歸途中,將舟??吭诙赐ズ前逗蟀l(fā)現(xiàn)有座北方毗沙門天王廟祠。他前去拜謁,發(fā)現(xiàn)廟宇已經(jīng)破敗不堪,于是在詩板上題了“壞墻風雨幾經(jīng)春,草色盈庭一座塵。自是神通無感應,盛衰何得卻由人”。這天晚上,他夢到一個神仙責怪他說:“我,是南岳神,你為什么題詩侮辱我!”接著湖上風波大作,幾乎把劉山甫的船掀翻。劉山甫醒來,猜想可能是詩牌“不敬”惹的禍,趕緊撤去。這樣的故事今天看來荒誕,但正是喜愛詩歌的唐宋人所津津樂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