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圓桌對話: 你的“文化基因”動了沒?
主持人:
許 瑩:《文藝報》藝術評論部編輯
對話嘉賓:
謝君偉:《長安三萬里》導演
鄒 靖:《長安三萬里》導演
王一川: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評協副主席、
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教授
彭 敏:中國作協《詩刊》雜志社編輯部副主任、
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冠軍
情景交融讓唐詩“自然而然”
許 瑩:首先想請鄒靖導演介紹一下,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創(chuàng)作源起與創(chuàng)作周期。全片故事構思時是“先有的詩后有的人”還是“先有的人再有的詩”?為什么挑選這48首古詩入片?
鄒 靖:《長安三萬里》是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開篇之作,“新文化系列”的宗旨是要去挖掘中國文化中那些最閃耀的部分。我們認為一個關于大唐、詩人和詩詞的故事,非常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高度。我們希望能展現出盛唐風貌,展現出那種天朝氣韻,展現出詩人們波瀾壯闊的人生,和詩詞藝術所蘊含的無窮魅力。
《長安三萬里》從最初的創(chuàng)意誕生,到電影完全制作完成,大約經歷了三年的時間,其中片中最華彩也是最具挑戰(zhàn)的“將進酒”段落,就花費了整個團隊將近兩年的時間制作。
關于故事中是“先有的詩后有的人”還是“先有的人再有的詩”的問題,其實整個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并沒有絕對的先后。在某些段落,我們覺得一定要表現某一首詩,比如《將進酒》,那我們就會設計合理的情節(jié)和當時人物的狀態(tài),以使故事的發(fā)展能夠讓這首詩自然地被吟誦出來。而在另一些段落,比如孟浩然家外面的情景,是先有的這段情節(jié),然后我們覺得此處比較適合放進《春曉》這首詩,于是就讓高適和李白在感慨景色中,自然地念出來了。所以整體上,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關鍵點在于,詩的出現要自然,不能為了念而念。
詩歌是深埋于每一個中國人骨血中的文化基因,我們在詩的環(huán)境中長大,成人后,我們會進入不同的領域,走上各自不同的人生,在某些時候,那些詩歌也許被我們淡忘了?!堕L安三萬里》在篩選詩歌的機制上,首要一點就是耳熟能詳,我們選了很多人都熟悉或有印象的“名篇名句”,就是為了喚醒每一個中國人關于“詩的記憶”。 在影片結尾的長卷中,我們特意選取了不同方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中國人去吟誦這些詩篇,其目的就是想要在那一刻用詩詞連接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民族會被這些詩詞凝聚在一起,而這種凝聚是跨接時間和空間的。
許 瑩:故人已矣,文脈千載??赐耆液芎闷?,哪首詩會是你們的“心頭好”呢?
王一川:談不上哪一首最好,因為都好,都彼此不可替代。它們其實是各有其個性和風采,正是它們的個性化存在才共同支撐起盛唐詩歌氣象。只是就這部動畫片中的藝術形象表現力來看,黃河之濱吟誦《將進酒》和結尾遇赦后朗誦《早發(fā)白帝城》兩處,詩歌形式及其內容與動畫形象之間的相互交融效果尤其令人驚艷!
彭 敏:太難抉擇,我先選《上李邕》吧。李白一生自比大鵬,即便經歷了長久的蹭蹬,在世俗世界到處碰壁終無所成,臨終時,仍然不改自我期許——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而從《上李邕》當中我們清晰地看到,大鵬圖騰在青年時代便已深植于李白的血液之中,李白睥睨天下的精神人格得到了極致的呈現。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何其雄壯!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何其自信!這種飄逸豪邁、磅礴萬物的氣勢與詩風,似乎是李白與生俱來的天分與才性,他天馬行空、變化莫測的寫作方式,也無意于遵守任何既定的規(guī)范和格式。在后世,杜甫、李商隱、白居易等都有很多徒子徒孫、千秋傳人,但李白卻不可學,不能學,無法從技術層面去復刻他的詩歌魅力,他的人格面貌、靈魂質地和詩歌風格,都是那么的獨一無二。
許 瑩: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作詩本乎情、景?!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薄堕L安三萬里》要想把唐詩表現到位,情和景的營造與搭建自然是其最關鍵的兩個抓手,我們也不妨先從片中的情和景談起。從“景”來看,該片在還原大唐山河風貌等方面下了哪些功夫?從“情”來看,該片又是如何用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外化詩人內心情感的?
謝君偉:從景來看,我們跟隨李白、高適等眾詩人的腳步,去走他們走過的路,去看他們看過的景,進行了很多地方的實地采風。我們去了西安,仔細研究了長安城的沙盤圖,西安城坊與坊之間的布局,明德門的具體構造和關于西安的種種細節(jié),最終我們呈現出了繁華宏偉的長安。我們去了松潘,看到了依山而建的這座古城,才有了我們現在險峻的瀘水關。我們去了黃龍,登上海拔4000米之上,看著黃河九曲十八彎,我們才有了《將進酒》中銀河的靈感來源。同時對于不能實地去采風的地方,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文字、圖片研究,呈現出了遼闊的塞北、溫柔的揚州、殘破的梁園廢墟等。并且我們對畫面的構圖、色彩、燈光進行了藝術處理,做了一些留白,讓三維畫面呈現出一種東方意境,以此去展現唐朝的壯美。
從情來看,我們去感受詩人們詩中所蘊含的精神。在潼關,我們登上城墻感受著哥舒翰口中吟出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年輕的他駐守邊關,敵人不敢跨過邊關一步,而現實的他身體已經老邁,他知道只要守在潼關,長安就能得救,可是他不得不出關迎擊,這是一場必輸的戰(zhàn)斗,他不關心自己的生死,只在乎長安的安危。如此的無奈,如此的不甘,我們把這種情景展現給觀眾,讓觀眾體會哥舒翰的心境。我們更把李白40歲左右寫的《將進酒》用動畫電影這一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這其中充滿了李白的自由、灑脫、浪漫、豪邁和悲苦,隨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聲音,李白灑酒成水,仙鶴沖出,帶著詩人們,也帶著觀眾翱翔在李白的精神世界中,看到了銀河黃河海天相接,和天上宮闕中的先賢們撞杯飲酒,飛向天邊,最終落在了現實的萬古愁的李白臉上。我們想讓觀眾通過我們的展現體會到李白的情感,體會李白充滿矛盾的一生。
我們用此景此情,構建出了唐代的萬里壯美江山,我們塑造出了這些詩人們人生中的失意與得意。
別樣視角“察人觀史”
許 瑩:《長安三萬里》巧妙采用高適的視角來展現李白。僅從作者意圖來看,誰是這部片子的真正主角?為什么要這樣選擇?
鄒 靖:如果單從戲劇角度上看,這部電影是以高適的視角去講的,以他的人生經歷貫穿了所有故事發(fā)展,所以他應該是第一主角。但李白和高適的很多人生側影是交匯的,在故事當中兩個人物一直相互影響著往前走。同時因為李白太具有存在感和熟知度,他的光芒很強,所以這部電影也會呈現出一種雙主角的感覺。
我們之所以選擇高適作為主視角,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我們不想單純塑造一個“李白傳”的電影,我們希望《長安三萬里》能有一種遼闊、厚重的史詩感,能夠展現更多元素,所以我們找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視角去觀察李白。而第二個原因是我們想讓觀眾能夠更好進入故事。高適很像每一個普通人,堅毅不屈,一路走來,終成大器。在高適的人生旅途中,他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他成長,逐漸變得完整,影片最后,高適其實集合了這些角色的影子。同時高適如巖石一般堅毅的性格,使他和李白在一起的時候,會碰撞出對比很強的戲劇效果。歷史上對高適的評價也頗高,舊唐書里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綜上所述,我們最終選擇了以高適的視角進入這個波瀾壯闊的故事。
許 瑩:觀眾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彭 敏:表面上,高適占據了最多的篇幅,但對我來說李白才是真正的主角,并且不動聲色地主導了全片的劇情走向和精神氣韻。很多觀眾花錢買票,恐怕也都是沖著李白去的,而制作方對此顯然也洞若觀火。一個最顯著的例證就是,李白《將進酒》全詩的視覺呈現成為全片最大的高潮和名場面,而高適代表作《燕歌行》僅僅呈現了前面四句,我眼淚正要掉下來時就戛然而止,這是我對這部電影深感遺憾的地方。此外,影片中傾注巨大筆墨和心力著重呈現的,往往也是李白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高適常常像個工具人,只提供一個觀察的視角。就連高適抗擊吐蕃大軍所出的奇計,完全和李白八竿子打不著,也被敘述為高適受到了李白的啟發(fā),所以我認為影片的主角是李白,只不過影片采用側面描寫的方式,選中了高適作為觀察的視角。
許 瑩:片中李白與高適這一組人物關系展現了“中國人靈魂的兩面”。表面看來,儒和道是對立的,但實際上二者又是相互補充和協調的,儒道互補的雙重人格從某種意義上也造就了中國歷代士人的常規(guī)心理: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悲歌慷慨與憤世嫉俗、身在山林卻心存魏闕。您對此怎么看?
王一川: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的是,同《舊唐書》等可靠史書記載比較,影片相對抬高和美化了高適,例如《舊唐書》就說高適“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特別是他最后的云山城妙計破敵之策,就是虛構出來的。
唐代詩人中確實可以一般地區(qū)分出所謂“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兩種人生態(tài)度來,高適與杜甫可以分別列為其中的代表。在我看來,李白是一個例外的存在:他是一位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天才詩人,生來就是“天馬行空”般的存在。同李白這位難以理喻的“天才”相比,高適和杜甫都是可理解的“人才”。
彭 敏:李白和高適一樣都是要兼濟天下的。李白自己說得很清楚:“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兼濟”與“獨善”、“魏闕”與“山林”、“仕”與“隱”的矛盾常常發(fā)生在仕進無門、云途受阻之時,或者是官場的瘴癘污濁與詩人的天性發(fā)生激烈沖突之時。李白一生都熱衷于功名仕進、發(fā)奮作為,即便他曾經隱居山林,其實也是在走“終南捷徑”,通過隱居養(yǎng)望,來獲得統(tǒng)治者的征辟拔擢。李白一生并沒有體驗過真正的政治生活,故而我們無從知道他是否會和陶淵明一樣“不堪吏職”,但我們通常都認為,李白并不具備“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政治素質,他的自我認知和真實稟賦之間存在著深深的錯位。
許 瑩:影片塑造了一批冠絕古今的文人騷客群像,除李白、高適之外,還有李龜年、杜甫、賀知章、王維、王昌齡、常建、岑參、張旭、李邕等,還虛構了像裴十二這樣的女性人物。想請您從專業(yè)角度分析一下,片中群像人物關系的搭建,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平衡得怎么樣?
彭 敏:如果要講歷史真實,那么李白和高適不是相識于初出茅廬的青年時代,而是在飽經滄桑的中年才遇見彼此,高適也不會是李白最好的朋友(李白最好的朋友很可能是《將進酒》里的“丹丘生”——元丹丘),并且他們的友誼最后沒能經受住安史之亂的考驗,身陷囹圄的李白寫詩向身居高位的高適求救,后者選擇了已讀不回。但我個人以為,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過分拘泥于歷史真實,歷史真實往往是瑣碎平庸、枯燥乏味的,抖落歷史真實的枷鎖,保留東鱗西爪的真實,然后大刀闊斧去虛構和改造,這是很多創(chuàng)作者非常自然的選擇,如此一來,作品的深度、可看性才得到堅實的保障。但有一點不可隨便逾越:中國人最重道德判斷,所以藝術創(chuàng)造不可輕易改變歷史人物的道德屬性,不可顛倒黑白,混淆忠奸,否則觀眾很容易用腳投票。
“文心涵濡”的堅實一步
許 瑩:《長安三萬里》是一個全齡向的動畫:孩子們收獲“我會背詩”的成就感、青年人得到“職場艱難”的共鳴、中老年觀眾獲得“歷經滄?!钡母形颉衲晔钇跈n的黑馬影片事實上都很好地實現了與觀眾的“共情”,也包括憑借野草精神攀登屬于自己人生高峰的《八角籠中》、愛我者予我深海牢籠的《消失的她》。動畫創(chuàng)作如何更好打通同觀眾的共情命脈,又該注意哪些問題?
王一川:《長安三萬里》是此前若干年來中國式動畫片領域的一次集大成式創(chuàng)作,特別是在總結《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動畫片創(chuàng)作成就基礎上,將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引向了當前人們高度關注的中華文明史高峰氣象的動畫構型上,為后來者提供了一種值得師法和跨越的典范性作品。它給未來動畫片創(chuàng)作的一點重要啟迪在于,既要有新穎而動人的動畫造型,也就是要以動畫片本身的藝術成就感動人心;又要在其中寄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蘊藉,給觀眾帶來心靈的共情和提升。這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是跛腳的藝術或不平衡的藝術。這讓我想到已故美學家李澤厚先生的觀點:人的審美能力有三個層級:最低層的是“悅耳悅目”,稍高級的是“悅心悅意”,最高的是“悅志悅神”?,F在不少作品只滿足人的最低層審美需要,大多數都無法抵達稍高層,而能夠攀登最高層的則特別稀少?!堕L安三萬里》可以說已經跨越最低層而抵達稍高層了,還展現出未來攀登最高層的潛力,值得重視和期待。
許 瑩:您曾提出“文心涵濡”的理念,指的正是依托中國古典“文”及“文心”傳統(tǒng)以及相關的人生境界論傳統(tǒng),吸納以古典“心學”為代表的中國古典人生智慧資源,形成以中國特有的“文心”為核心的美育文脈傳承。您認為這部電影在“文心涵濡”方面做得如何?
王一川:我對這部影片的美學成就是持美中有不足的評價態(tài)度:雖然存在抑李揚高的偏頗以及高李敘事與唐詩吟誦之間的不平衡,但能夠運用動畫造型手段去詮釋唐代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甚至讓48首唐詩都縱情鑲嵌入動畫故事整體中、喚起觀眾的唐詩吟誦沖動,從全民美育角度看,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大眾美育和公共美育效果。記得我去看電影的時候,現場另有三對母子一道觀看,其中有一個男孩就激動地跟著影片吟唱起《將進酒》。這個場面是感人的,我不僅沒有感覺到不合適或不舒服,反而感覺到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美育奇觀!所以,我想有保留地說,這部影片在我自己標舉的“文心涵濡”方面已經邁出有力的步伐,成為一個值得重視和師法的典范作品了。
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影視作品乃至所有門類的文藝作品,都能夠盡力開掘本門類的表現力特長,以符合藝術規(guī)律的方式,致力于“文心涵濡”的追求,在涵養(yǎng)年輕人的“文心”方面作出新建樹。從這個角度看,《長安三萬里》雖然有不足,但總體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這樣的成功之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許 瑩:追光動畫重點打造了新傳說、新神榜、新文化三大產品線,《長安三萬里》正是“新文化”的第一部。在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池春水”方面,您有哪些心得體會?未來還會有哪些新作品、新舉措?
謝君偉:《長安三萬里》是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第一部作品,新文化系列是以歷史中廣為尊崇的閃光人物和經典作品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我們用動畫電影的形式,向觀眾講述這些閃光的人物故事,從而對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經典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熱愛。
我們希望《長安三萬里》是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唐詩是融入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我們用48首耳熟能詳的詩句串聯起整個影片,讓大家一聽到這些詩,就能喚起對詩詞的記憶。同時,我們更加立體地展現了這些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詩人們,讓瀟灑的李白,耿直的高適,頑皮可愛、缺了一顆門牙的小杜甫,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地出現在觀眾面前。我們更加用動畫電影充滿天馬行空想象力的視覺語言呈現了詩中意境,讓觀眾能夠置身詩詞世界之中。
此外,我們認為一定要結合當下的時代精神。觀眾看《長安三萬里》,看的是這些詩人們的人生,也是在看自己的人生,這些偉大詩人們在歷史洪流中的抉擇對我們的人生有著指引作用。只有把文化瑰寶和時代精神相結合,這個作品才能傳播得更加久遠,才會更加富有生命力。
追光動畫“新傳說”“新神榜”“新文化”三個系列會齊頭并進,2024年《白蛇:浮生》會與觀眾見面,而另外兩個系列作品也在持續(xù)開發(fā)中,追光動畫會不斷地把更多結合傳統(tǒng)文化和當下時代精神的作品呈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