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2023年第6期|巴音博羅:在香巖寺聽風
一
去年五月,正是春暖花開之際,為了完成一部關于當代藝術(shù)的書稿,我一個人去了香巖寺小住。
那時我還在魯迅美術(shù)學院掛職,腦子里整天思考的都是杜尚、博伊斯、沃霍爾和賈科梅蒂。這些年,隨著我對當代藝術(shù)的了解愈加深入,我覺得有必要把我對這些當代藝術(shù)各流派及大咖們的思考用文字記述下來。然居住于大都市中心的我的家也太過嘈雜了,我需要一個僻靜清幽的環(huán)境濾一濾蟲蛀煙熏的心,我更需要將我思緒的一葉扁舟系在這片波瀾不驚的湖畔。就這樣經(jīng)一位友人引薦,我踽踽獨行來到了千年古剎———香巖寺。
香巖寺乃一座遼東名寺,集人文與自然景觀于一身,是千朵蓮花山五大禪林之一。沿著曲折盤旋的繞山公路,我來到一處群山環(huán)抱的幽碧之中。進了山門,眼前突現(xiàn)一座巍峨古寺,遠遠望去,宛如一架古琴熏風沐香置于案頭,與那周遭的山勢渾然一體且又層次分明,反倒忽然有一種豁然開闊之感。香巖寺的住持叫道清,生得眉清目秀鼻峰挺拔,渾身透著一股聰慧明朗之氣。他對我很是熱情,把我安排在香巖寺后庭的一個客房之中。那時正值五月中旬,滿山遍野的花兒燦爛灼目。院子里還種了兩處花圃,都是姿態(tài)綽約的芍藥花,微風中雪白的碗口大的花瓣開得正盛。一陣陣花香傳來,使我不禁打了個噴嚏。
我坐在長條木案前鋪排開稿紙,開始冥思默想起來,耳畔卻傳來庭院里紛披縱橫的樹枝間的簌簌聲,也有成群的烏鴉喜鵲在后山的松林間跳躍、啼喚,還有山的陰涼一陣陣襲來,讓人渾身有說不出的舒爽。
二
就這樣我開始了一小段奇特的客居古寺的寫作生涯。早晨,我是被一陣緊似一陣的鳥叫聲喚醒的。洗漱之后去下面的齋堂隨大家一起用齋飯,做飯大師傅的手藝很好,雖是家常便飯卻還舒適可口。一塊兒用餐的出家人極少交談,只管埋頭默默咀嚼,我也不便四處亂看,屏息靜氣把眼前的飯食吃好。道清師傅是不與我們一塊兒用餐的,他一個人在他的房間里吃飯。有時會有南來北往的香客們前來進香,道清師傅就在他的客房里接待。那是一處極其清雅干凈的客房,后室還有一類似書房的僻靜之處,壁上掛著一些水墨書畫,都是當?shù)孛髁粝碌哪E。道清師傅也喜歡書畫,我見過他畫的竹石,很有板橋遺風。
我的寫作一開始進行得并不順,我寫得很艱難,但幾天過后,心境一點點地安靜下來,文字才開始有了靈性,思緒也如山澗里的泉水一樣活泛起來,有時三兩天就能完成一章:關于印象派、關于表現(xiàn)主義、關于抽象、物派和超現(xiàn)實主義以及原生藝術(shù)等等……我在這里面沉浸下去又浮升起來,我覺得我像極了窗外那只不停聒噪的黑衣烏鴉,心中似乎有總也說不盡的落寞和憤懣。
我住在這樣一個古老的寺廟里,卻要去思考著極其前衛(wèi)和先鋒的后現(xiàn)代藝術(shù),這情景是不是很有趣兒?就像眼前的這架名叫千朵蓮花山的大山,和小小的古寺相比,到底是山因寺廟而有了仙氣,還是寺廟被大山環(huán)抱而有了超然物外的靈性?我是一時半會兒想不明白了。
院子里的窗臺前還有一只一庹多長的舊木魚兒,紅色的油漆已斑駁不堪,沒事時我總在仔細端詳著它。我想,這說盡了話之后又沉靜下來的法器。似乎特別能代表我此刻的心境,類似于賈科梅蒂雕塑中的那種孤獨。
我去香巖寺時那里正在整修,從遠方請來的師傅整日蹲在腳手架上描龍畫鳳,筑墻繕瓦。有時我和他們閑談,才知道這工作的嚴謹和難度。一道大漆下面往往要經(jīng)過好多遍的基礎手工。我撿了一只拆下來的屋脊上的舊物件———一種類似于獅子似的小獸,卻天生長了一副淡淡的笑模樣。我常常盯著它看,覺得那笑容里面似乎隱藏著說不盡的蒼涼和神秘。
三
據(jù)《遼陽縣志》記載,香巖寺所以有這個寺名,是因為每當春夏時分,滿山遍野的花兒熏香了崖壁的緣故。當然,除了自然景觀原因之外,香巖寺還有另外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那是一個類似于清代神話小說《鏡花緣》里的故事。傳說武則天在寒冬臘月給百花仙子下圣旨,讓百花反季盛開,牡丹仙子不服,所以被武則天貶到了洛陽。只不過在香巖寺的傳說里,又增加了一位丁香仙子,因受牡丹仙子的牽連被貶到了荒涼的遼東,她孤獨一人來到了這千朵蓮花山美麗的南溝安了家。自那以后整個溝桶子就長起一片又一片野丁香。山花爛漫,香氣彌漫了整個石崖和寺廟,從此人們也把這個寺廟叫香巖寺了。
香巖寺是千山寺廟群中最早的寺廟之一,傳說始建于隋唐,但是據(jù)史籍考證,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元代皇慶年間。后來寺廟遭遇山洪沖擊,屢建屢頹,明代正德年間方移至現(xiàn)在這個地址。光緒十年相繼又擴建,逐步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香巖寺的寺門口立了很多古代有關古寺的石碑,記述著香巖寺歷經(jīng)的滄桑歲月。從香巖寺的后門出去蜿蜒向上,一直可上行至整個千朵蓮花山的最高峰———仙人臺。
四
當然香巖寺最有名的還是它第二進院落里也就是大雄寶殿前那棵1300多年的老松,名叫蟠龍松,松高約有十二米左右,主干圍起來約有三米,整個冠幅可以達到二十余米,幾乎覆蓋了整個闊大的院落。其枝干虬曲盤桓,奇特怪異,如披金屬甲胄,放眼望去,宛如數(shù)條巨龍旋騰飛升,故此得名蟠龍松。據(jù)有關史籍記載,說殿前的這棵蟠龍松的松枝伸長及大殿,而又盤旋上升,乃是佛的手指使然。《遼陽縣志》也記載:寺院內(nèi)有古松一株,老干拿空,蒼皮皺若龍鱗,盤屈結(jié)蓋,蔭遮滿院,蓋三四百年前物也。有古人在《古松》中寫道:“殿前秀古松,枝干拿空起。清風朗月霄,蒼勁舒可喜。聲飛萬壑濤,陰鋪一庭水?!比缃衿錂M枝主干也被一些仿木的水泥柱擎起,主干周圍也安裝有花崗巖的欄桿了。
我閑暇時常常安坐于古松的臺階前,獨自在那兒觀望。古松氣勢磅礴,陰涼一日。站在古松附近,總覺得有清氣襲來,心境清明。伴隨著陣陣木魚聲和誦經(jīng)聲,以及松下香爐中的縷縷青煙,我不禁涌起遼遠的遐思:人的生命其實真的不過是滄海一粟,快得如白駒過隙,和這株古松比起來,人的生命其實是多么短暫??!
五
今天晚上,借助明澈的月光,我開始全面梳理馬塞爾·杜尚的藝術(shù)生涯。這個玩世不恭的家伙,敢于嘲諷藝術(shù)權(quán)威并向古代傳統(tǒng)和經(jīng)典撒尿的瘋子,確實是一個沒大沒小滿腦子臭主意的“壞孩子”。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胡鬧”———有想法有品位的胡鬧!
而這個勇于把胡鬧的東西搬進美術(shù)館的人,卻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shù)家,是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守護神。因為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宗旨就是反藝術(shù),就是反叛,杜尚就是藝術(shù)史上最大牌的藝術(shù)叛徒之一。
搞笑的是,如此這般的惡搞與戲弄竟得到達達們的大聲歡呼。因為此時達達的宣言即是:“達達:廢止邏輯的達達,廢止記憶的達達,廢止考古學的達達,廢止預示的達達,廢止未來的達達,對本能自由絕對遵從的達達……而所有怪誕和不和諧的交匯,此即生命?!?/p>
此后,杜尚的聲望大大增加。總之,藝術(shù)史上還沒人能像杜尚那樣成功地把握了自己絕對自由的人。杜尚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方式,也改變了二戰(zhàn)后西方藝術(shù)發(fā)展的歷程,還使藝術(shù)與非藝術(shù)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在杜尚看來,藝術(shù)并不特別或者說崇高,生活本身遠遠大于藝術(shù),他感興趣的是如何能生活得更有趣,如何擺脫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各種束縛。
我們可以說寂靜,并置身于浪尖之上
我們可以把神話從日常生活中抽離——
紙上發(fā)動的風暴止息于一本正經(jīng)的嘴
和腫脹發(fā)炎的嘴。而馬塞爾·杜尚只談論他人
因為他人即自己!
——巴音博羅《杜尚和他的玩笑》
安迪·沃霍爾曾說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人人都可以出名15分鐘。
我只要出名一秒鐘即可。
六
夜晚降臨了,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整個香巖寺后院的客房里,四下里漆黑一片,除了夜鳥的寂寂低語和不厭其煩的蟲鳴聲,還有山風掠過溝壑間的那種呼嘯聲,真是萬籟俱寂呀!我的隔壁就是盛裝舊雕像的一間庫房。那里有兩個天神一樣的泥塑舊雕塑就擺放在那里。此外還有懸崖的陰影重重地壓迫過來,我感到窒息和恐懼。耳畔忽然聽得一陣隱隱約約的誦經(jīng)聲,又讓我驚嚇不小。我哆哆嗦嗦縮在被窩里,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直到滿滿的困意襲來,我終于艱難地睡著了。第二天清晨起床時我才知道,原來昨晚發(fā)出的誦經(jīng)聲是擱置在后窗下的一只用太陽能驅(qū)動的音箱傳出的。我把這個仍在發(fā)聲的音箱放到遠一些的地方,但是誦經(jīng)聲仍然會隱隱傳來,直到幾天后慢慢習慣了,才會安然而臥。
白天,除了偶爾出去散散步或者吃齋飯,我全天都在工作室里寫作。整整半月,幾乎足不出戶。有幾次山下來了朋友或香客,道清師傅會讓人喊我同去喝茶吃飯。中午的陽光特別明凈豁亮,每一次出門我都會瞇起眼睛。以手遮擋那刺目的光線。這使我想起卡夫卡,卡夫卡的《地洞》或《變形記》。也許我也具有卡夫卡式的性格,像一只小老鼠躲在地洞里,整日耽于幻想。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在山里時間就像靜止一般,人也像一塊石頭———一塊會呼吸的灰色的石頭。偶爾有進山的旅友從我的窗前經(jīng)過,他們甚至都不看我,他們也把我當成了渺茫的景觀吧。而我只埋頭于文字寫作,我只看見他們移動的甩動的腳掌,仿佛一陣風,過去就過去了。終于有一天,我也決定出去走走,我一個人出了山門,慢慢地沿著陡峭的林間小徑向寺廟后面走去。那兒是去整個千朵蓮花山的最高峰———仙人臺的一條近路,但是我不想去仙人臺,我只走到了半山腰就停下了。后來我又向南走了一小會兒,在一座山前停下,那兒有一處古老的石塔,叫雪庵塔,建于元代,是為元代那個有名的高僧雪庵建造的,也是雪庵的埋骨之處。塔基由條石鋪成,共分三級,至塔尖有三米高,那花崗巖整體造成的橢圓形塔尖,竟是由一整塊石頭雕成的。立于塔身之上,塔前有一圓孔,中有石臼,出水不竭,內(nèi)有石球,以手探之,可轉(zhuǎn)而不可出。塔曾經(jīng)被推倒,后又重新修復,如今石球已遺失。這座塔是千山群塔中現(xiàn)存造型最奇特的一座古塔。
以前我曾暗暗羨慕過出家人圓寂后的情景,將肉身寄托于一座美麗的石塔是一件多么讓人遐想的事情啊。我不喜歡墳墓,我喜歡這樣的石塔,喜歡這樣充滿藝術(shù)靈性與建筑美學混搭的石塔。我很想像八大或者石濤那樣青燈為伴野逸自在的生活。當然在現(xiàn)代社會,這只能是一種奢望而已。
七
而在我看來,博伊斯首先是個裝神弄鬼的巫師,是個大腦受傷的病人,是個玩弄雕蟲小技的騙子、雜耍藝人,是用某種拙劣手段玩弄大眾的小丑、瘋子、藝術(shù)痞子、街頭混混,抑或他什么也不是,他就是博伊斯本身,一個渾身散發(fā)著魔法力量和夢幻色澤的怪胎,一個故弄玄虛贏得尊重和盲信的半人半神的曠世天才!
說起博伊斯給世人的印象,不外乎有這么幾件:一是他說了這么一句自相矛盾的話:人人都是藝術(shù)家。二是他弄了這么幾件驚世駭俗的作品:《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釋繪畫》,博伊斯曾說過:藝術(shù)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動物和土地連結(jié)為一體時,才可能有出路。
1965年,在杜塞爾多夫的一家畫廊里,博伊斯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頭上涂滿蜂蜜并粘上金箔,抱著一只死了的野兔,來回踱步,喃喃自語。并不時跨過畫廊中央的一棵死去的圣誕樹,他在這個過程中顯得非常莊重和投入,好像他懷抱的是一個活著的幽靈,是他的親人,是他自己,是全世界!抑或什么也不是!他懷抱的,就是一只真實的死去多時的兔子———它有柔順的皮毛,長長的耳朵和短而粗的尾巴,它的男人正在變成藝術(shù)家,變成大名鼎鼎的騙子,經(jīng)典中活靈活現(xiàn)的說謊者!
據(jù)說表演時,他用蜂蜜和金粉為自己敷上了一個面具。黃金在西方是智慧和純粹的象征,并且代表了源自太陽的力量;而蜂蜜在古德國及古印度則一直被視為一種獲得重生的媒介,鋼與氈的鞋底分別象征著堅硬的理性和精神的溫暖,兔子上千年來在歐洲文化中代表的是一種收獲的富足,以及一種延續(xù)不斷的繁衍生息的力量。
當然,這是那些無聊的藝術(shù)史學家和藝術(shù)批評家們的說法,至于博伊斯是否也如此認為,那就不得而知了。
八
關于雪庵,據(jù)說他俗姓為金,生卒年份早已不可考證了,據(jù)說是遼代千山一個著名的和尚,至今在千山地區(qū)還流傳許多關于他的趣聞軼事,據(jù)說他行伍出身,后來因為誤傷妻兒而出家。據(jù)《遼陽縣志》記載,雪庵是香巖寺得道高僧,也相傳雪庵原是軍人,家住鞍山西溝,有關他的故事是這樣的:他當兵十載,某年某日回到老家已經(jīng)是半夜了,他將馬拴到門外,悄悄地進入自家的院子想給家人一個驚喜,借著微弱的月光,透過窗戶向里望去,卻見妻子與一陌生男子相擁共寢。雪庵極其憤怒,手持利刃翻窗而入,將妻子和那男子一起殺害了。一片血腥之中才想起點燈查看,結(jié)果這時才發(fā)現(xiàn),那少年并非一個男孩,而是他的女兒。雪庵悔恨交加痛苦不已,因此出家苦修去了。他先去了夕陽寺,后又躲避到了香巖寺,一生苦修終于得道。
據(jù)當?shù)孛耖g傳說,他在香巖寺苦修時也先后去過遼西的醫(yī)巫閭山以及長白山、鴨綠江等等。他自稱僧號為雪庵,所以當?shù)厝硕脊芩醒┾掷献?。還有人說他曾在遼陽的廣佑寺任過寺院的住持,多年之后又重新返回千朵蓮花山的香巖寺,終年在山崖上一塊名叫練魔石的巨石上打坐,不吃也不睡,最后他就在此圓寂了。至今香巖寺的北山上仍存有一個天然的石洞,現(xiàn)巨石砌筑的洞門上面雕刻有“雪庵洞府”四個大字,是明代所建,如今已成為關于這個傳奇和尚的紀念性的遺跡了。
香巖寺除了大雄寶殿外,還建有西方接引殿、地藏殿供奉的西方三圣和地藏菩薩。雖然寺院是明代延續(xù)的,但格局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是古代的遺留還是現(xiàn)代復建都恪守古建筑規(guī)制,精工細作,盡顯古建筑傳統(tǒng)風范。
香巖寺周圍群峰佇立,溪水潺潺,綠蔭覆蓋,曲徑通幽,自然與人文景觀和諧相應,秀美如詩。廟里的楹聯(lián)說:山環(huán)水繞無非我佛妙相,蒼松古柏皆是如來真身。
當然除了雪庵塔之外,香巖寺還有兩塔。出了寺門往東北和西南方向,在兩座山峰上各建有一塔,被稱為雙峰塔。我常去的就是東面半山腰上的那北塔。它是六面九級實心密檐磚結(jié)構(gòu),高約二十余米,虛彌座每面雕有樂舞俑及花紋,基座上面的是轉(zhuǎn)角,補以磚雕做斗拱承載塔身。塔的六個角雕仿木蓮花柱,崖下有柱頭。塔身南北兩面有佛龕,龕內(nèi)有坐佛,佛的上面呢,還雕有寶蓋,兩側(cè)都有輕盈活潑的飛天,那是佛教中乾達婆和緊那羅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后來,乾達婆和緊那羅合為一體,化為飛天形象。塔頂為寶瓶式,據(jù)考證此塔為遼代所建。
九
許多時候?qū)懤哿耍揖蜁粋€人跑到北塔上居高向下遙望,有時會看見院內(nèi)大樹下坐著的一個老僧人。有幾次我看見他獨自坐在那冥思遐想,寺廟的后院里也種了許多菜蔬,我看見那個幫工人在菜地里忙活著,而老僧人坐在邊上一動不動地望著。有時也會看見一兩個尼姑出出進進,她們就住在離我客房不遠的廂房里。平日里除了誦經(jīng)作早晚課,總是深居簡出的。那兩位比丘尼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高個兒尼姑總是很客氣,見了面也常常打招呼。我不知說什么好,只是禮貌地合掌致意。
這些天太陽很好。太陽暖暖地照著院子。院子里的芍藥花靜靜地開著,空氣中總有不知名的小蟲子小飛蠅亂糟糟一團團地盤旋。我漸漸也熟悉了僧人們的早課和晚課的誦經(jīng)聲,我對那種抑揚頓挫的念經(jīng)的調(diào)子總能心領神會,并且能被那肅穆崇高的情調(diào)和氛圍所感染。我覺得在一種神秘的念誦河流之中,似乎有一種神性的東西存在著。那是什么呢?是感念、召喚,抑或只是一種內(nèi)心的祈禱和慰安。
十
我出生那年賈科梅蒂死了。我四十歲
才認出自己。而賈科梅蒂是三十歲
賈科梅蒂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存在主義雕塑大師?!稇腋〉那颉穭?chuàng)作于1930年,現(xiàn)藏于巴黎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是由木頭和鐵絲做成的一件半抽象作品。整個作品僅由幾根鐵絲搭成的框架與一個固定于框架中的平臺,以及靜置在平臺上的一塊半月形的木頭和帶有凹槽的垂吊的球構(gòu)成。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達利將這件作品解釋為“無法滿足的欲望與持續(xù)不斷的追求”的完美呈現(xiàn)。他還將作品中的半月形看作男性的陽具,將帶凹槽的球看作女性的生殖器,由此推斷此作有陰陽和圓缺的象征意義。這也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關于性欲與陽物中心所構(gòu)建的認同觀相契合。
這又使我想起中國的陰陽說,以及著名的太極圖示,但賈科梅蒂在這件作品中所暗指的更多是趨向于人的潛意識行為所產(chǎn)生的事物的不確定性。即便是如達利所言的男女或雌雄交配,模糊及不確定性是性愛的本質(zhì),由此亦可延伸至宇宙觀,對未來的恐慌與懼怕一直是人類自身無法克服的心理映像。而在《懸浮的球》中所暗示的性欲禁錮、閹割想象、自我與他者的冷漠、夢境與現(xiàn)實的沖突、凝視與被凝視的靜謐卻是游離于作品之外的精神性的波動。這就如達利的超現(xiàn)實主義經(jīng)典電影《安達魯?shù)墓贰芬粯樱瑢⑹聦嵟c回憶,本我與他者的界限完全打破,并用戲劇性的場景,將一個觀者完全陌生的神秘境界引導向精神冥想的世界中去了。
至于1934年完成的《手持隱而不見的空物》不僅是賈科梅蒂的一件重要作品,也是他思考和挖掘“空”這一深奧理念的發(fā)軔之作??詹煌谝酝诮趟囆g(shù)所追求的描繪亡魂、死者的影子以及對一種不可見事物的失落與哀傷,而作為雕塑家的賈科梅蒂,則是想借助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形式,將他一直感興趣的人們不可見的東西重新呈現(xiàn)出來,比如虛空,比如死亡的真實面目等等。這也許與他父親的突然去世有關。1933年夏天他父親逝世時,作為家中長子的賈科梅蒂便決定替父親制作一個紀念墓碑,借以寄托哀思?!妒殖蛛[而不見的空物》便是他獻給父親的作品。
其實這個類似女祭司的人物形象很像非洲或大洋洲土著民族的一些原始雕像,女體外表光滑,做屈膝狀,雙掌向前空空一握。有學者認為該女子捧的是逝者的亡魂,也有專家認為是象征死神的骷髏頭,其實如果你聯(lián)想到賈科梅蒂此后的創(chuàng)作,再細探索他幽暗的內(nèi)心,你就會意識到賈科梅蒂所要表達的就是虛空,并且僅僅是虛空。這也是他對生命的初始認知。
十一
忽一日,大約是下午三四點鐘時光,我忽然被店外的一種喧鬧聲所驚動。起身開門出外打探。見道清師傅正陪著另外幾名高僧來到寺內(nèi),他們正在說些什么,然后就進了大雄寶殿。不久,忽然傳來一陣陣激昂高亢的誦經(jīng)聲,比賽似的,此起彼伏,好似一種繁復的樂隊的曲調(diào)。又像江湖之水一浪接一浪疊疊推送!我從沒聽過如此美妙悅耳的誦經(jīng),我覺得那領頭的聲音格外婉轉(zhuǎn)好聽。我閉上雙眼默默地聆聽了好一會兒,終于忍不住走了出去。當我來到殿外的臺階上時,已有許多僧眾伸長脖子向里窺探。啊,我頭一次看見那么多和尚和尼姑表情嚴肅地通力合誦,交響樂一般把這段經(jīng)文演繹到了云端的高處。我這才想起那外來的高僧一定是很了不得的身份。我看見寺內(nèi)的眾僧人對他都畢恭畢敬,眼中滿是敬仰,我也屏住呼吸不敢弄出半點聲響。就這樣過了許久,那誦經(jīng)聲才終于慢慢靜了下來。我看見道清師傅陪著那幾位高僧出了大雄寶殿,去了其他客房,但我一個人還是跌坐在臺階上,遭了雷擊一樣久久不能動彈。
巴音博羅,國家一級作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至今發(fā)表文學作品400萬字。著有詩集《悲愴四重奏》《龍的紀年》,油畫散文合集《藝術(shù)是歷史的鄉(xiāng)愁》,小說集《鼠年月光》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