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中華修古籍》: 守藏百代,與時舒卷
卷軸鋪陳,落筆云煙,墨跡氤氳,尨眉皓發(fā)的老學究整日沉浸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之中,不問世事,專心學問,這可能是普通人對古籍出版與修復工作的第一印象。古籍工作似乎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在時間的綿延之下顯得尤為高深莫測,卻對于中華歷史與文脈的賡續(xù)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連載于七貓中文網(wǎng)的《我為中華修古籍》從一個并沒有深厚專業(yè)知識與學問背景的普通“打工人”左佑佑的視角出發(fā),敘寫她誤打誤撞進入古籍行業(yè)之后,在種種意外坎坷與機遇挑戰(zhàn)中磨練自己,不斷追尋史學研究的真諦,最終促成中國流失文物回歸的故事,表達出“以一燈傳諸燈,終至天下皆明”的精神追求。作者黑白狐貍在描繪古籍工作之余,用“段子”式的故事串聯(lián)起生活、工作中的辛酸與苦難,以風趣、松弛甚至點綴著謬妄色彩的語言風格,托舉起了沉重艱澀的史學典籍研究。如作者所言,《我為中華修古籍》用“輕盈到近乎荒誕的方式”解構掉了“沉重的、尖銳的、粗糲的、無可奈何的古籍工作”。
古籍文化只有“火”起來才能“活”起來
縱覽全文,網(wǎng)感十足、活潑外向的左佑佑游離在華夏書林古籍中心矜持自傲的一眾知識分子之外,不像是一個能夠從事古籍工作的專業(yè)研究者:她沒有出彩的學歷與廣博的人脈,更沒有足夠深厚的史學底蘊,也從未受過專業(yè)訓練,甚至連面試機會都源于誤拿簡歷的烏龍事件。在工作中,她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艱深晦澀的史料典籍與重復困難的整理工作,更是古籍修復與出版工作與時代、與社會脫節(jié)的無奈現(xiàn)狀。
書籍滯銷、經(jīng)費不足、薪資微薄、原件損耗、材料散逸、項目經(jīng)手多人卻毫無進展……這些已經(jīng)是古籍工作中再常見不過的問題。見微知著,見端知末,古籍工作遇到的種種困難實際上都指向其背后真正潛藏著的危機——屈指可數(shù)的古籍讀者。如果古籍在未來的某一天除了研究者之外再無讀者,生命力必將逐漸衰微,而其中深藏的精神氣質與義理辭章更無從傳承。
面對繁難的挑戰(zhàn),左佑佑并沒有沉溺于自卑和彷徨:“人生不應該被狹隘地量化……我來這個世界上一遭,人生百年,我總想做點什么,我希望我死去的時候,回顧一生,做的每件事情,都是發(fā)自內心。如果能留下點什么,就更好了?!痹趯偶ぷ鞯囊磺粺崆橹?,左佑佑憑借自己出色的文案策劃能力與堅持不懈的韌性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將鮮活的時代氣息與博大精深的古籍相融合:她將滯銷的古籍釋義書籍重新包裝設計,使之華麗“變身”為中小學生的課外文言文讀本;她協(xié)調各方,策劃直播活動,邀請學界大咖分享經(jīng)驗、答疑解惑,推廣古籍;她精心設計宣傳語,拍攝短視頻,運營科普賬號,真正讓古籍文化走入年輕人的話語體系中……
古代典籍是中華文化之根脈,是歷史智慧的結晶,但古籍更是現(xiàn)代中國人生活的文化背景,在無形之中塑造著我們的精神品格?!段覟橹腥A修古籍》展示的是最為“接地氣”的文化觀念——以古籍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只有“火”起來才能“活”起來。
史學就是人學
柳詒徴先生有言:“史學之大用,從普適的角度說,乃在幫助人類認識自身”?!段覟橹腥A修古籍》的故事也生發(fā)在這樣的立場上。作品以古籍中心追討海外流失文物信陵缶的過程為主線,從史料的幽微之處溯回百年前禍亂交興時局下的歷史真實,闡釋著作者“史學就是人學”的基本立場:歷史不僅由人創(chuàng)造,更由人解讀。作品設計了左佑佑和歷史研究學者卡勒布博士的幾次探討,呈現(xiàn)出相異觀點的交鋒對峙,也拋擲出一個史料研究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研究者的立場究竟能否擺脫時代、民族、政治觀念的束縛,走向超越限制的客觀和公正?
對此,作者借主角左佑佑之口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民族的歷史由億億萬萬的人民大眾的選擇構成,因此,不能脫離民族情感來孤立看待”,“是人就有偏愛”。在抱持著民族視角的同時,如何避免自己滑落至偏見的桎梏,怎樣在民族情感和史實闡釋的拉鋸中確證自己的立場才是研究者們需要關注的課題。
“史學就是人學”,歷史從來都不是溫柔的,史料沉默無言,字里行間卻掩映著千百萬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與億萬人民的生死存亡,冷峻而又真切。在歷史的變動不居與無情混亂之中,唯有人性恒常不變,支撐起千年的光陰,而不論“人”之好壞、尊卑、優(yōu)劣。在作品的最后,作者將視點回落到百年之前的民國,揭開了信陵缶流落海外的真相,將革命前輩誓死阻攔軍火入國門、最終人船俱亡的故事娓娓道來,并與百年后中方在法庭中追討文物時的步步緊逼相映照,抒寫著中華人民從未改變的剛直與正義。
《我為中華修古籍》中,以左佑佑、柏辛樹為代表的古籍工作者們用“雜役”般謙卑的姿態(tài)守護、傳承著源遠流長的中華典籍,努力讓中華典籍從無人問津的“館舍一隅”走向大眾,走向無垠的大千世界。拂去歷史的封塵,他們自覺肩負起“守夜人”的職責,守候如同長夜曠野般浩瀚無邊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