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yè)英雄郭萬剛
我致敬這樣的人,他們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大眾,為了國家的長遠發(fā)展!
——題記
綠色是生命的原色和本質。是地球家園的捍衛(wèi)者,是生命母親的保護色。在我的家鄉(xiāng)古浪土門,有這樣一個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片赤忱熱土的綠色,為了國家生態(tài)建設和家園的長遠發(fā)展!
這世上所有的歲月靜好,是因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這家園所有的山清水秀,是因有人為我們遮風擋雨……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尊尚英雄是人類一種最深沉的情感。我們崇尚英雄,是為了傳承;我們銘記英雄,是為了更好前行。
“再也不能讓黑沙暴把人吹走!”
1983年,八步沙六老漢之一,時年63歲的郭明朝生了重病,進不了沙漠,他央求兒子郭萬剛頂替去治沙。當時,31歲的郭萬剛正在土門供銷社上班,算是端著金飯碗,且一直有著經商的宏大夢想,最初很不情愿去。但拗不過老人的再三哀求,于是勉勉強強接過父親手中的鐵锨。
后來,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治沙初見成效??粗鴺淠緷u漸長大,與樹木有了感情,就舍不得走了。當初不想來、后來又沒舍得走的郭萬剛,在八步沙一干就是幾十年。
第一次結識國家勞動模范郭萬剛場長,還是20世紀90年代。當年縣作協(xié)組織了一次采訪八步沙林場的活動,當時人比較多,但因和石銀山是姑舅兄弟,事情上見過幾面,郭場長禮節(jié)性的點頭示意,算是打了招呼。那次,算是初步結識了那個干練、直率、務實的郭萬剛。
那場突如其來的黑沙暴席卷了古浪大地,漫天的黃沙裹挾著砂石把白天變成了黑夜。那天當看見一臉灰塵,穿著像盔甲一樣的衣服的郭萬剛終于回家了(那是雨雪夾帶著泥沙的“饋贈”)。心揪了大半夜的妻子,滿臉驚訝,眼淚汪汪地說:“我以為你回不來了,莊子上的人說,有好幾個娃娃都被風暴刮走了……”。
郭萬剛聽后,沉默了一下,說:“若我們連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這個地方怎么能生存呢?”次日,聽新聞他們才知道,這場黑沙暴奪走了河西20多條鮮活生命?;貓霾亢?,他召集大伙兒做出了一個決定: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要治沙!就算是豁出性命,也要把沙給治?。?/p>
也就是從那時起,郭萬剛堅定了治沙信念,“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再也不能讓黑沙暴把人吹走!”在八步沙林場職工眼中,郭萬剛是為了治沙能豁出去的“拼命三郎”。因而,大伙也愿意死心塌地地跟著他造林治沙。2000年冬天,郭萬剛被大伙推舉為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上任伊始,他就動員組織150多人的治沙隊伍,挺進騰格里沙漠南緣,對八步沙最后2萬畝沙漠進行治理。經過3個春秋的連續(xù)苦干,完成了2萬畝的治沙任務,共栽植檸條、沙棗、花棒、梭梭、白榆等各類灌木360萬株。
為了腳下土地的綠色,為了把沙漠制住,他和八步沙的風沙較上了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氣神,帶領八步沙治沙人,將汗水灑在沙中,用風沙染白頭發(fā)。為了守護家園的綠色,他們從八步沙、黑崗沙、麻黃塘一路向騰格里沙漠深處的五道溝、六道溝、十道溝挺進,讓越來越多的沙漠披上了綠裝。
2017年,縣文聯(lián)又組織了一次防沙治沙事跡采風活動,縣上專門派了輛考斯特轎車,拉著作協(xié)20多位成員,開展了為期兩天的防沙治沙采風活動。我和文友楊先分配的任務是重點采寫場長郭萬剛。我們和郭場長促膝長談了整整一天。第一次我們從他口中聽到了八步沙原先叫跋步沙。意為人走到此處,難以跋涉之意,并不是僅僅有八步之遙的距離。后來,人們以訛傳訛成了八步沙。
“當年我們真是困難。吃的都是自己從家里帶,喝的都是驢車拉來……說實話,我們取得了些成績,是黨和政府政策好,是土門和周邊地區(qū)甚至全縣人民努力的結果!”
多樸質、多坦蕩、多淳樸的話語!后來,將這次的采訪結果,寫成了紀實性報告文學《三代人的綠色夢》,刊登于2018年的《西涼文學防沙治沙??飞稀T俸髞?,參加省林業(yè)廳舉辦的防沙治沙征文活動,取得了優(yōu)秀獎。該文還被《人文甘肅(五)》全文刊載(甘肅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八步沙林場被中宣部樹立為“時代楷?!焙?,縣委宣傳部接到省上緊急通知,要求迅速抽調精兵強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最快速度,寫出古浪八步沙林場郭萬剛等人先進事跡的演講稿初稿。剛巧,市上治沙先進代表演講團要在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做首場演講,為取經和實地感受,縣委宣傳部立即讓我們坐車趕赴到武威。
我正巧在林場采風,順便坐了郭場長的“專車”。一路上,老人家說了幾句話。他說:有個“孥(壞)毛病”,開完會或是出外辦事,再遲也要到林場場部辦公室的床上休息。否則會輾轉難眠……活語不多,但道出了他幾十年如一日,早把林場當作家了。見他有些乏困,遂讓老人閉目養(yǎng)神。我知道,他操的心太多、太多。
到了賓館,正巧趕上吃午飯。他把我?guī)Ыo市上指定的用餐房間,吩咐服務員把我招待好,他則利用午餐時間,和客人談點事,并讓司機幫他買一頂灰色的牛吃水鴨舌帽,說帽子舊了,感覺不大好。衣服則半新不舊,剛剛好。并且非常細致地給我說:中午就在賓館午休一會兒(剛巧和涼州區(qū)治沙英雄王銀吉一個房間),下午赴學校演講。
吃了簡單而實惠的兩肉菜和一碗臊子面,到房間里,抓緊時間午休了半個多小時。郭場長已然打電話說趕快下樓,他們在賓館停車場等候。坐電梯到負一層,迅急找到場長。他依舊微微一笑,算是打了招呼。戴了頂新帽子,人立馬精神了許多。一路無語,來到武威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戴上新帽子的郭場長,剛上臺就神采奕奕,激情飛揚起來。所有的事都是親歷親聞,講起來自然滔滔不絕,尤其講到1993年4個多月日夜奮戰(zhàn)打井時,當林場二代治沙人賀中強下井被卡在鋼絲繩上,忽上忽下,命懸一線,空氣瞬間仿佛凝固了一般,他亦哽咽著流下淚來。被感染而感動的同學們,情不自禁爆出雷鳴般的掌聲來……
寫出初稿后,當時縣委宣傳部林部長說我們寫的有些空洞,聽起來感覺不生動,不鮮活……要用鮮活生動的細節(jié)、小故事小細節(jié)來展示大情懷,從六老漢三代人的所作所為,所經歷感知與親身實踐的鮮活事例中,多挖掘多琢磨多體味,并將這些閃光的珍珠串聯(lián)起來,讓聽者觸及靈魂,產生共鳴,汲取奮進力量……我數(shù)易其稿后,總算完成了任務。
“我的夢想就是山更綠水更清”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歷程中,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的保家衛(wèi)國,還是和平年代的建設祖國,又或是面對風沙肆虐之時,勇敢站出來全力呵護生存的生命家園,三代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大漠,對茫茫沙漠展開無休止的決戰(zhàn)。時代變遷,不變的是我們這個民族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滋養(yǎng)。
2019年開始,以八步沙林場“時代楷?!惫f剛為主的演講團,開始到全國各地巡回做演講報告,我從微信和新聞中時刻關注著他們的行蹤。第一代治沙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他的的確確做到了,成為可觸摸、可觀賞的現(xiàn)實。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不但樹木成林,夏秋一片爛漫花海,還長出了經濟作物,開始向沙漠要效益。從“義務治沙”保家園到“工程治沙”富家鄉(xiāng),昔日黃沙漫天、環(huán)境惡劣的八步沙林場,發(fā)展成為一個物種豐富、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機盎然的林業(yè)觀光景區(qū),在不毛之地的騰格里沙漠上建起一道綠色屏障,被譽為“當代愚公”。
生活的色彩與草木的味道,是人無法改變的生物秉性留下的痕跡。選擇了忍受寂寞,與風沙抗爭拼搏的治沙路,就意味著要失去欣賞和領略路上的其它風景。大漠里的那一抹抹的綠色、那一片片的樹木,是要用人的時光和容顏一點點換來的。他們一年絕大多數(shù)時間,就基本吃住在八步沙、堅守在八步沙,從一棵樹、一朵花、一棵草開始,在亙古大漠上孕育綠色的希望。
據(jù)說郭萬剛無論在全國各地巡回演講或是趕赴北京領獎,還是到省城蘭州開會,一忙完回到古浪,就趕緊一頭鉆進八步沙林場。他嗅一嗅沙丘上樹木的氣味,摸一摸那些精心呵護的林草,走在幾十年相濡以沫的土地上,自會渾身充滿了力量……
滴滴汗水棵棵樹。讓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一直是治沙人的夢想。
進入新世紀,八步沙林場探索出了“以農促林、以副養(yǎng)林、以林治沙,多業(yè)并舉”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新路子。自2015年起,郭萬剛場長組織承包了干武鐵路復線兩側生態(tài)恢復、黃花灘移民開發(fā)區(qū)農田林網建設、營(盤水)雙(塔)高速公路通道綠化、甘肅內蒙古省界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帶古浪區(qū)域治沙造林等6項生態(tài)治理工程。特別是承擔的甘蒙省界大林帶15萬畝的治沙工程,3年已完成工程治沙(草方格)0.7萬多畝,治沙造林1.6萬畝,栽植各類沙生苗木400多萬株,為構建西北治沙屏障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多年的治理,我們古浪縣的沙漠,整體向后推移了15到20公里,為構筑西部生態(tài)安全屏障做出了積極貢獻?!倍涍^多年的努力,林場的固定資產由原來的200多萬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2000多萬元,職工年收入由原來的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50000多元,徹底改變了貧苦落后的面貌,實現(xiàn)了沙漠變綠、治沙人致富的理想。同時,使林場周邊10多萬畝農田得到了有效保護,畝均增產10%以上,當?shù)剞r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更難的是幾代人堅持做同一件事。郭萬剛40年如一日,戰(zhàn)風沙、斗荒漠,讓八步沙治沙人的治沙造綠路越走越寬。如今,在郭萬剛的帶領下,先后在八步沙、黑崗沙以及北部沙區(qū)完成治沙造林28.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43萬畝,相當于再造了5個八步沙林區(qū)。
“為了子孫后代守住家園,為了這片土地永葆綠色”
走進八步沙一次,就是一次深入郭萬剛內心世界的機會,就是一次心靈和靈魂的震撼。2021年1月11日,我又一次陪同西安音樂學院的陳大明教授,到八步沙林場采風。
這次,陳教授作為省話劇院《八步沙》團隊的音樂總監(jiān),感覺不到實地走訪一趟,心中無底。吃過中午飯,前夜落在地面的積雪已融化了,路面濕漉漉一片。走進八步沙林場院落,已然溝通好,早就等待多時的郭場長立馬從辦公室走出來,笑盈盈迎候。沒有客套,也沒有繁縟禮節(jié)的過場。
他吩咐端來茶水,讓我們坐下后,立馬就將話題切入到主題。有些疲倦的郭場長,打起精神,娓娓道來:清朝末年,古浪作為游牧民族往來之地,人口少,環(huán)境較好,降雨量達500—600毫升??梢詮闹T如柏林溝、蕁子溝、昌林山、車路溝等地名中,約略可知當年是水草豐茂、樹木蒼翠之地。當年僅僅八步多寬的孤立沙丘。但后來,隨著氣候惡化,加上五六十年代及三年嚴重困難,人為破壞嚴重,人們?yōu)榱嘶蠲妫_始掠奪性人為破壞,并在周邊地區(qū)大規(guī)模開墾放牧,沙化一年比一年嚴重……肆虐的風沙吞噬了豐饒的土地,蠶食著人們的生存空間,侵害著人民美麗的家園和美好的生活。
他說話的時候,從窗戶外面投進來的陽光,照在穿的藏青色夾克衫上面,使得胸口上“黨徽”的紅色小徽章很醒目,也讓他背后滿墻的錦旗、各式各樣的表彰和堆放的文件,還有幾個盛放檔案的塑料盒,以及屋子里的鐵爐子……有了油畫般的層次感。陽光和郭場長會客室的許多東西相互配合在一起,沒有讓他的治沙事跡變得有多么神秘和復雜,反而明晃晃地折射樸實、率真以及陽光與時間在歲月中賽跑的許多真實細節(jié)。當陳教授問到六老漢為何要治沙……郭場長絲毫未曾猶豫地回答:農民失去自己的基本土地,就無法生活。我們連家園都保不住,如何生存下來?怎么給子孫后代交代?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我們不得不走進沙漠。
當年真是艱難,既無住處,又無一毛錢經費,更無治沙技術和經驗,土門當?shù)卦S多人不大理解,說這些老漢們活糊涂了,荒漠上種樹,談何容易?但六老漢排除萬難,咬牙堅持了下來。
當直率的教授問到為何堅持了這么多年,郭場長毫不掩飾地這樣坦言:人就要踐行諾言,不能言而無信。當初前輩六老漢發(fā)誓并約定要一代接一代治沙,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治理好沙漠。再說都是些農民,我們僅僅干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黨和國家卻給了這么高的榮譽,功勞應該歸功于黨的政策扶持和各級政府、干部群眾的大力支持。這要從五個時間段說起:一是1978年甘肅作為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重點省份,陸續(xù)開展了四期防護工程。二是1983年胡耀邦視察甘肅后,省上提出“三年停止破壞,五年解決溫飽”的奮斗目標。三是九十年代鄧小平提出建設綠色長城的構想。四是2001年3月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強調:治理好沙漠,建設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西部大開發(fā)的重要方面;五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2018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三北工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堅持久久為功、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鞏固和發(fā)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tài)屏障。)
他不無感觸地說,有些故事不愿意提,想起來就特別酸辛、特別難受。當年鄉(xiāng)親們的肚子都吃不飽。如今他們堅守40年把八步沙和周邊地區(qū)的生態(tài)治理好了。誰都沒想到幾個農民,竟然住窯洞、啃干饃、喝雪水……把沙漠治理得這么好。
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林場的情景,郭場長一再說:我們完全沒有想到,連做夢都未曾夢到。沒想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日理萬機,那么忙,卻抽時間專程來到沙窩窩里看望大家??倳浱貏e理解我們的艱苦,理解我們受過的苦,那么關心八步沙人的治沙……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沒有理由不好好努力!要對得起我們的父輩,對得起黨和國家給予我們這么多的榮譽……我們不僅僅代表八步沙,代表的是古浪縣的廣大人民群眾乃至武威和甘肅的防沙治沙群體!
在湛藍敞亮的天光和爽凈清澈空氣映襯下,遠處的巍峨的祁連雪山、眼簾近處的土黃色沙土地,再近處的高低起伏的林帶顯得十分靜謐,就連周圍被凋零枯萎枝葉切割成碎片狀的羊腸小道和星星點點的護林房屋,也被靜謐的氛圍一寸一寸掩埋了。我置身于安靜和高高低低各種樹木交疊出來的場景里,便生出八步沙不是地處土門鎮(zhèn)的外圍,而是回歸幽靜山野的錯覺——而多年前的童年時代,這里可是沙吹人走的荒漠。
走在林草與樹木簇擁的石家槽一處高大沙丘上,仰望由近及遠數(shù)不勝數(shù)幾十萬棵花棒、檸條、榆樹等合圍而成的林帶,陳教授喃喃自語,說太震撼了!這么繁多、這么茂盛的樹木,花費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呀……正午過后的寒風,穿過棉衣穿過肌膚直接滲透到骨骼里。
冬日安靜的八步沙給我的感覺提供了飛翔的空間。就連腦袋里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也隨我的身子抵達到荒野般的安靜環(huán)境里,一下子就解除了捆綁在它們身上的繩子,有了其寬泛的活動場所或者隱遁的地方,不再對我的感覺形成擠壓和包圍的勢態(tài)。難怪只要我一到達人跡罕至的大沙漠和綠樹成蔭的八步沙,各種名利傾軋、利祿誘惑帶來的惶恐,物質帶來的貪婪、忙碌帶來的神經質,貧富貴賤帶來的攀比心態(tài),甚至與生俱來各種各樣的私心欲念,都像繞在沙棗樹、花棒、檸條等各種樹林間的霧霾,被太陽一照射就消失殆盡了。原來時間的松弛與緊張,節(jié)奏的快與慢并不是時間的屬性而僅僅是我們的感覺。感覺不同,情緒不同,時間自然也就顯得太快或者太慢。
是的,六老漢及三代人實屬不易。多年精神上的寂寥、孤獨與沉靜,空間的壓抑,治沙種樹過程中的艱難等沒有壓垮、摧垮他們,反而是越枯燥無味、越困難重重,越磨煉了他們堅強品格。所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如今郭萬剛和鄉(xiāng)親們實現(xiàn)了沙漠變綠洲、治沙人致富的理想,八步沙林場不僅成了生態(tài)研學、觀光旅游的理想之地,更成了省內外黨性教育的紅色打卡地,甘肅省首個全國“兩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也在八步沙建成運營。
致敬英雄,除了珍藏心中那份敬意,更應學習八步沙時代楷模們勇挑重擔、踏實苦干的工作作風;致敬英雄,除了點燃心中那份激情,我們更應大力弘揚郭萬剛他們身上展現(xiàn)出的新時代“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英雄氣概。
治沙,是人和沙漠的長期對峙,更是人和歲月的無形較量。如今郭萬剛和鄉(xiāng)親們的治沙成果帶動了全縣移民搬遷工作,古浪縣將南部高深山區(qū)11個鄉(xiāng)鎮(zhèn)73個村的1.53萬農戶共6.24萬人,搬遷安置至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的北部沙區(qū),為全縣經濟社會發(fā)展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xiàn)了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做到了“在生態(tài)保護中促進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生態(tài)”,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實踐,展示出生態(tài)隴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喜人畫卷。
一個人始終要有夢想,有一種精神品質充盈在靈魂的深處——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沒有離開煩躁的根和把根嚴嚴實實包裹起來的泥土。我想郭場長是這樣,他帶領的手下人也一樣。他們的骨骼乃至血液里,甚至在心里一遍遍回味、咀嚼著六老漢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唯有將夢想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始終廣接地氣,就不會變成一粒塵埃,也就在當下越來越流于形式的追求繁華生活風氣中,始終不會迷失自己。
“再難,也得為了子孫后代守住家園,為了這片土地永葆綠色?!惫f剛如今按照現(xiàn)代公司模式管理八步沙,治沙人依舊年年在風沙線上忙活,一路跌宕走來,豈能僅僅用艱辛二字就能表述。在成功、鮮花和榮譽的背后,是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走過了常人無法體味的坎坷——我想:這應該就是源于他們?yōu)榱思覉@綠色及后代美好幸福生活的樸素情愫而生發(fā)出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
仰慕六老漢三代人的困難面前不低頭的氣魄,并非是有自己的虔誠認同之感,而是一種承諾和責任,一種榜樣和家風,讓他們代代相傳。
承諾就是信守,信守就要身體力行;榜樣就是楷模,家風就是做人,做人也是傳統(tǒng)。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人,八步沙治沙人做到了承諾和信守,這在當今社會是非常寶貴的一筆財富。這筆財富,是八步沙的精神財富,它不會因時間流逝而消散,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豐富輝煌。
“總會有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的那一天”
追求永無止境,夢想更加美好。
現(xiàn)在,第三代人郭璽等人開始陸續(xù)加入治沙隊伍,他們的治沙技術在改進,機械化程度在提高,沙產業(yè)也在發(fā)展。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按地入股、效益分紅、規(guī)模化經營、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公司化林業(yè)產業(yè)經營機制,目前八步沙林場流轉附近移民村沙化嚴重的土地1.25萬畝,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在立民新村、為民新村2個移民點栽植以枸杞為主的經濟林7500畝,以興民新村為重點完成梭梭接種肉蓯蓉5000畝,積極探索綠色產業(yè)發(fā)展新途徑。
郭萬剛的治沙造林壯舉和矢志不渝保家園的精神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他先后榮獲“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甘肅省農村優(yōu)秀人才”、武威市首屆“綠化獎章獲得者”、武威市“造林綠化先進個人”和古浪縣首屆“道德模范”、第六屆“武威市敬業(yè)奉獻道德模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第五屆”慈善人物、獲得甘肅省道德模范、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郭萬剛家庭獲評2022年度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他所在的群體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為表彰郭萬剛的先進事跡,2023年2月,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草局決定,授予郭萬剛“林業(yè)英雄”稱號。面對如此高的榮譽和這么多成就,他坦然自若,坦言說:我們將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八步沙三代人的治沙事業(yè)傳承下去,把三代人治沙的“時代楷?!本癜l(fā)揚光大,牢記治沙造林、保護家園的初心,肩負辛勤勞動、造福于民的使命,保持本色,再接再厲,投身鄉(xiāng)村振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美麗家園。
四季輪回,他對家園的守衛(wèi)堅若磐石;
時光輾轉,他對綠色的守護矢志不渝。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從“死亡之?!钡健敖洕G洲”。近40年來,郭萬剛帶領八步沙治沙人誓把“黃龍”變綠洲,用辛勤汗水譜寫了一曲讓沙漠披綠生金的時代壯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美麗中國建設注入了生態(tài)文明的實踐力量。
我致敬六老漢——這些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用無私奉獻的精神,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每一寸土地,用矢志不渝奮斗的精神呵護著我們的生命家園,“堅持、堅韌、堅守”的血性,已成為郭萬剛骨子里的稟賦。
治沙路上,林業(yè)英雄郭萬剛讓沙漠變綠洲、讓家鄉(xiāng)成為青山綠水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