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牛痘局:從慈善到防疫
1842年3月,身處京師官場的曾國藩,寫給湖南的家信中有如下一段話:孫男女皆好,擬于三月間點牛痘。此間牛痘局系廣東京官請名醫(yī)設局積德,不索一錢,萬無一失。這封家書中提到了“點牛痘”和“牛痘局”。借助于大航海之后東西方交通的便利,1805年,牛痘接種法傳入中國,揭開了晚清防治天花的施種牛痘時代。專門為“點牛痘”而設的“牛痘局”,是傳統(tǒng)地方慈善組織的延續(xù),也是晚清新設眾局中的一局,更是近代專門防疫機構的濫觴。
早期的牛痘公局
曾國藩家書中言及的“牛痘局”,是1828年設于北京米市胡同南海會館的京都種痘公局,“廣東京官”是粵籍翰林院編修曾望顏。鴉片戰(zhàn)爭之前牛痘輸入中國的路徑,是與清廷對外開放的一口通商貿(mào)易格局息息相關的。牛痘術最早在廣東傳播,從事對外貿(mào)易的洋行商人率先接觸和接受該法,并招募人學習種痘術、刊刻種痘書籍。南海人邱熺是早期學習施種牛痘術的中國人之一,他將種牛痘的方法“筆之于書”,這就是后來影響頗大的《引痘略》一書。此后,牛痘術迅速傳播開來,從廣東北上至兩湖、江蘇、江西、京師、天津等處。重要標志就是在各地紛紛設立牛痘局,延醫(yī)種痘。
1828年的京都種痘公局是典型的早期牛痘公局。從組織形態(tài)來說,它是行善舉的善局,延續(xù)了明清以來善堂、善會等慈善組織的傳統(tǒng),主要目的是為了造福地方社會。從組織者來看,是由樂于公益事業(yè)的官員和地方上有名望的紳商聯(lián)合發(fā)起,解決其經(jīng)費及信任度等諸種事由。除了發(fā)起者之外,尚有數(shù)名管理者“按期輪班到局”,并且特聘“慎重者兩人,在局專司引種之事”,此外還有長班雜役。種痘公局自然是以為嬰童“種痘”這一慈善之舉為最要之務。不過,京都種痘公局也將傳播牛痘術視為己任,在局章中特別聲明:“有愿學者,按期到局,以便指點部位,用刀之法,局中送書一本,刀一把?!?/p>
同為京畿之地的天津,地方紳士華光煒讀過邱熺的《引痘略》之后,“知引種牛痘,其效甚速,可免嬰兒花痘之厄”。遂在天津鹽商的捐助下,于1852年創(chuàng)設保赤堂牛痘公局,坐落于津門城內(nèi)鼓樓南。保赤堂牛痘公局一般在每年春季施種牛痘,到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停止。凡欲施種的家庭,先到牛痘局掛號,預定種痘的時間,到期風雨不改,持票為證。種痘之后附送痘后宜忌章程,一律分文不取。
早期的牛痘公局,除了京都種痘公局和天津保赤堂外,還隨著牛痘術的傳播,零星見于各地。光緒《續(xù)纂句容縣志》記載,該縣在道光年間即由知縣王檢心和教諭張履倡捐設立牛痘局,“延丹徒王新吾刺種”。光緒《金陵通傳》中記載南京于道光年間“倡設牛痘局于諸葛祠”。光緒《重修安徽通志》中記載,合肥人戴鴻恩曾經(jīng)“捐設牛痘局十有六年”??傮w來看,這一時期牛痘公局的開設,是與牛痘術在中國的傳播路徑互相印證的。
同治、光緒年間牛痘官局普遍開設
同光年間,各地開始普設牛痘局用于預防天花。相比道咸兩朝早期牛痘公局的創(chuàng)立,這一時期的牛痘局開始漸具官方色彩,很多局都是地方督撫或者府廳州道縣主政官員提倡設立。開局的運營經(jīng)費中不再單純由官紳個人捐助或地方社會力量承擔,增加了官府公費撥款這一項。光緒年間的《點石齋畫報》稱牛痘官局能夠普立是因為“各省大吏知其有利無弊,飭屬籌費設局,如法實行”。
1862年,上海天花一度流行,時任蘇松太道應寶時在城隍廟內(nèi)設官立牛痘局,每周開放四天,免費種痘。之所以設在城隍廟內(nèi),是考慮到其周圍貧民眾多,果然前來引種者甚多,“日輒數(shù)百”,不僅服務上海貧家嬰孩,還輻射江浙皖數(shù)省。主持種痘事宜的是黃春圃,他熱心種痘事業(yè),執(zhí)業(yè)長達四十余年。王韜曾稱贊:“先生黎明即起,終日奔走,無問風雨寒暑,恒至夜分不息,忘餐廢寢,從無幾微厭倦之色。”
得風氣之先的江南各地也紛紛于同治光緒年間開設牛痘官局,翻看江南各地方志,對此多有記載。譬如,1869年,高郵“奉各憲札發(fā)牛痘書,通飭各州縣遵照舉行”,創(chuàng)設牛痘局。太倉州鎮(zhèn)洋縣由知州蒯德模在隆福寺創(chuàng)辦牛痘局;1882年,青浦縣由知縣吳康壽籌辦牛痘局;1886年,泗陽縣牛痘局由淮陰醫(yī)生馬少北創(chuàng)辦;1887年,江陰縣牛痘局由知縣許之軫創(chuàng)辦……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江南牛痘官局漸次普及。
西北也在這一時期推進牛痘官局的創(chuàng)設。甘肅蘭州早在咸豐年間,就由進士吳可讀募捐創(chuàng)設牛痘局。在《創(chuàng)設牛痘局啟》一文中,他號召地方士紳助力造福鄉(xiāng)里?!案腋嫒嗜斯渤闪x舉,從此澤流金郡,家無哭子之哀。”1881年,陜甘總督楊昌浚于蘭州城隍廟正式創(chuàng)設官辦牛痘局。1883年新疆建省前夕,正值傳染病天花流行,處理新疆事務的各善后局委員呈請首任巡撫劉錦棠,仿照內(nèi)地設局點種牛痘。劉錦棠在奏疏中稱:“查牛痘之法本極妥當,凡是早經(jīng)種過者多不再發(fā),即間有傳染亦極輕微,并無險癥,歷試不爽?!彼麆潛芙?jīng)費派員先行試辦之后,又在哈密、昌吉、阿克蘇、烏什等九地創(chuàng)設牛痘官局,從內(nèi)地招募痘醫(yī),種痘防病。1884年,劉錦棠將創(chuàng)設牛痘局一事呈報立案,成為定制。1890年,新疆裁撤各種冗局,但在護任巡撫魏光燾的奏折中,13處牛痘局“因地制宜,刻難裁減”,都保留了下來,這是新疆現(xiàn)代衛(wèi)生機構的起源之一。
江南、西北之外的兩湖、中原、直隸、東北等地,也紛紛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辦牛痘官局。牛痘官局于同光年間普設,并非偶然的歷史現(xiàn)象。一方面,它是泰西牛痘之法在晚清逐漸傳播、擴展的過程,體現(xiàn)了時人對現(xiàn)代免疫科學的接受。另一方面,地方官員普遍熱心開局,在于其“有利無弊”。種痘以預防天花,并非西方首創(chuàng)。晚明出現(xiàn)于江西弋陽和皖南的種人痘術,在清代其實已經(jīng)遍及大江南北。人痘法有一定的危險、禁忌較多、效率不高。不過,若沒有16世紀中葉以來施種人痘的中醫(yī)防治傳統(tǒng),晚清國人也就無法很快認識到牛痘法的優(yōu)點,從而迅速接受它。
慈善、防疫與制度變遷
理解同光年間牛痘局普設,需要回到當時的新舊傳統(tǒng)中“觀看”?!熬帧弊鳛槁毠贆C構的名稱,古已有之。古代的“局”零星散見于史籍,基本與皇家或者手工業(yè)相關,譬如尚食局、尚藥局、織造局等,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傳統(tǒng)。但數(shù)量龐大、種類繁雜、功能多元且處理眾多行政事務的局,則開始于晚清。19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應對太平天國戰(zhàn)事的需要,清廷地方督撫在傳統(tǒng)正式官僚體制之外,成立了諸多“專事專辦”的臨時的“局”,自此開啟了晚清督撫因事設局的傳統(tǒng),導致同治至清末新政這一段時間大量“局”的涌現(xiàn),許多局旋設旋撤,也有一些“局”逐漸固化下來,成為今天衛(wèi)生局、教育局等現(xiàn)代科層組織的前身。牛痘局的普設,也應該放在晚清設局的新制度傳統(tǒng)中理解。
地方設官局施種牛痘,很大程度上是多出來的事務,傳統(tǒng)的府廳州縣常官組織無法應對?!熬帧本哂畜w制外的靈活性,督撫可以一定程度上根據(jù)需要,因事設局。施種牛痘需要在技術、經(jīng)費、管理上與紳商為代表的地方社會力量打交道,委紳設局或者官督商辦的設局靈活性可以較好協(xié)調官方與非官方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以牛痘局、洋務局等為代表的技術性局,逐漸走上從專辦某事到專職分工的科層制之路。許多地方的牛痘局都演化成后來的防疫局、衛(wèi)生局,是近代專門的防疫機構和衛(wèi)生機構的前身和淵源所在。
同治之后的牛痘局,多具有官局色彩。不過,早期定位為慈善組織的善局、義局傳統(tǒng),也一直影響著牛痘局的開局與運營。各地牛痘局的開局選址,一般都在祠堂、廟宇之中,這些空間本來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慈善機構所在地。晚清以來,地方社會形成了諸多帶有慈善性質的局堂會所,比如育嬰堂、濟良所、掩骨會、牛痘局等。官員與鄉(xiāng)賢都樂于主持襄助這一類事務。清末《濟南報》上有一篇臨朐縣縣令呈請開辦牛痘局的稟文,很能體現(xiàn)官員所思所想。地方官秉持的理念是傳統(tǒng)民本思想中的“愛民”,繼而從造福一方的角度來看,通過捐廉設牛痘局不僅能成為官員辦新政的政績,也可以為本人“積德”,更能與紳商一起,成為方志中的書寫和記載對象,流芳后世。
對于地方紳商而言,與官方合作創(chuàng)設牛痘局,是功在鄉(xiāng)里的善舉??v觀晚清各地牛痘局,地方社會力量的介入程度決定著其能否有效和長久運營。首先是經(jīng)費問題。官方在開局和運行之際,盡管會劃撥一定經(jīng)費,但更多需要地方社會的捐助。商人的直接出資、捐錢的利息、田地出租的租金共同構成了維持牛痘局運營的常年經(jīng)費。以天津牛痘局為例,它能夠很好運營,離不開鹽商的持續(xù)資金援助。經(jīng)費之外,地方紳商也參與到局務管理之中。牛痘局的核心業(yè)務是施種牛痘,但具體牽涉到痘苗引進保存、種痘的技術和刀法、生徒的培養(yǎng)等,都離不開地方紳商的參與。
(作者:姜海龍,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