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西游記》的心學(xué)境界
《西游記》跋山涉水,降妖伏怪,火爆熱鬧,但也有寧靜幽雅的一面。世人謂之心靈的“清涼劑”。
清涼,來自心學(xué)。
心學(xué),是寧心靜氣、修身養(yǎng)性的學(xué)問。孟子“萬物皆備我心”是其開端,明代王陽明集大成。誕生于明代的《西游記》受王陽明心學(xué)影響極大,從外到里都有心學(xué)的影子。世德堂本《西游記》(萬歷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凡二十卷,以邵雍《清夜吟》詩“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二十字編目,看來并非偶然。邵雍是宋代重要的心學(xué)家,這首《清夜吟》也是著名的心學(xué)詩。清月意象,配上微風(fēng)碧水,月為“陽中陰”,水為“風(fēng)中柔”,兩者相映成趣,水月之清,月映水中,意境優(yōu)美,令人陶醉。
再看世德堂本陳元之《刊西游記序》:
其《敘》以為孫,猻也,以為心之神。馬,馬也;以為意之馳?!?,魔;以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顛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以心攝。是故攝心以攝魔,攝魔以還理,還理以歸之太初,即心無可攝。此其以為道之成耳。
這段話充滿象征隱喻意義:以猻、馬為心意本真的借代,將魔視為達到心意本真的“顛倒幻想之障”,認為《西游記》降妖除魔,其旨即在“攝心以攝魔,攝魔以還理”,最終實現(xiàn)“歸之太初”“心無可攝”,也即原初心意本真“道之成”的境界。
深入《西游記》文本,心學(xué)內(nèi)容隨處可見。這些內(nèi)容多半以清麗靈動的文字,夾在繽紛繁茂的故事里,成為一股“迎面吹來涼爽的風(fēng)”。
第一回敘美猴王為求長生尋仙訪道至西牛賀洲須菩提祖師洞穴——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都是心的借代,斜月三星也暗指心:“斜月像一勾,三星像三點”,李卓吾評本發(fā)揮說:“言學(xué)仙不必在遠,只在此心?!睂O悟空求道以及后來的取經(jīng),都是修煉心意的過程。
第十二回敘唐僧赴西天取經(jīng)前,眾僧以“峻嶺陡崖難度,毒魔惡怪難降”相勸,三藏以手指心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甭?lián)系他常默念《心經(jīng)》抵御外魔,可知他之所以能以微弱之身抵御外魔,戰(zhàn)勝困難,力量的源泉即在于心。用今天的話講:內(nèi)心強大。
對于《西游記》的心學(xué)感悟,最深刻、最有影響的無疑當推晚明學(xué)者謝肇淛的“求放心”說:
《西游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于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孫悟空開始時無法無天,恃力胡為,而且“莫能禁制”,都是那顆燥熱、狂動的心鬧騰的,后來皈依佛教,心靈重新平靜下來,“至死靡他”,成了正果,這是一個“求放心”的過程,也正是《西游記》的深刻寓意所在。
那么,什么是“求放心”呢?
《孟子·告子上》說: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認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只有赤子之心是純真無暇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諸如功名利祿等私欲的侵害而喪失真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路閉塞、良知迷失。有的人雞狗走失了知道滿世界去尋找,心靈丟失了卻麻木不仁,不求反思,這是很值得悲哀的。所以孟子說“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把保持兒童般的真誠視為有德君子的標志,所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而學(xué)習(xí)和學(xué)問之道就是要把我們已經(jīng)丟失了的赤子之心重新尋找回來,從而達到修心養(yǎng)性的目的。當然,“赤子之心”不是孺子般的無知無為,而是君子美德懿行的一種象征,借用現(xiàn)代西方文論術(shù)語,叫“人類的第二次童真”。
對于“求放心”說,魯迅先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清代關(guān)于《西游記》的討論,談禪、證道、說儒所見蜂擁,不一而足,但“假欲勉求大旨”,則謝肇淛關(guān)于“求放心”一說,“已足盡之”。
誠然,現(xiàn)實世界充滿功名利祿的誘惑,熾熱煩躁。用《西游記》的話說,是“在在火焰山,處處荊棘嶺”。面對誘惑,人們更要守護好自己的心靈,自覺抵御火焰?zhèn)?,荊棘上身。淡泊寧靜,心平氣和,也即靜和定,都是人最美好的品質(zhì)。我們終究會發(fā)現(xiàn),那種內(nèi)心世界的鎮(zhèn)定與寧靜所帶來的精神愉悅,才是我們孜孜以求的人性需求。而閱讀《西游記》,即是走進清涼世界。在謬悠、荒唐的神魔故事中,在浪謔笑虐、參差俶詭的描寫中,在充滿“滑稽”和“卮言”的文字里,領(lǐng)悟修身養(yǎng)性的真諦,達到寧靜無欲、鳶飛魚躍的人生境界。
對此,古人早有感悟:“何為火焰山?心里燥熱者是也;何為芭蕉扇?內(nèi)心清涼者是也?!毙Q《西游記》大旨在修心養(yǎng)性,“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痹谘谉岬拇笄澜?,它是一股迎面吹來的清風(fēng),蕩滌、凈化著人們的精神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