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求是:一條千年古街,抬頭是歷史,低頭是生活
我的中篇小說《宇宙里的昆城》發(fā)表后,吸引了許多閱讀目光。不少人帶著好奇,對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進一步的追問。我不想對此一一作答,因為讀者們自己便有再創(chuàng)作的權利——他們可以依靠想象來填充小說的留白之處。
不過我挺愿意說說昆城,作為回答一種。
現實生活中,昆城喚做昆陽,是一座浙南縣城,離杭州三百多公里。在這個不大不小的鎮(zhèn)子里,我長大、游蕩和讀書,度過了憂郁又快樂的年少時光。許多年過去,我始終沒有斷開與昆城的聯系。小鎮(zhèn)早年的街路、河水、石橋和各色各樣的人物一直在我腦子里潛伏著,一旦遇到機會,它們就會帶著生命的蓬勃,長出我所需要的小說細節(jié)和氣味。我認同這樣的表達:故鄉(xiāng)不僅是地理學上的一處場所,更是精神學上的一個空間。對一個寫作者來說,它是展開想象的重要出發(fā)地。
現在,如果我想昆城了,就會抽閑兒坐高鐵回去。兩個多小時的路程,翻翻書或者劃劃手機,疲累還沒上身,列車已經到站了。走下車子,你會看見這是個喧嘩而新鮮的鎮(zhèn)子。街道是新的,樓房是新的,路上行人也是新的。這樣的鎮(zhèn)子,我一度在心理上予以抵抗,覺得它不屬于我——我的鎮(zhèn)子應該是靜淡的,有點黑白老照片的味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接受了,釋然了。時代在行進,昆城當然也不能遲滯腳步。它需要生長,需要自我刷新,并從中獲得鮮亮的色彩。
然而對著鮮亮的街貌,我仍然會念想黑白照片的感覺。一個有年頭的小城,總歸不能清空往日印記的。幸好鎮(zhèn)子里的一條老街滿足了我的心念。這條老街在鎮(zhèn)子南邊,是我中學時代每天來回行走的一條路道。在我小說第一稿中,有過如此一段描寫(因為小說新布局,修改稿中刪掉了):
為了喚醒往事,留住鄉(xiāng)愁,城南的一條古街由政府做主,開始化妝改造。這條古街名為坡南街,在史上有過風光歲月,眼下早沒了張揚的勁頭。正因為不敢張揚,舊時風韻倒存了下來,現在遇到好的點兒,忽然便得了翻身的機會。
三年之中,坡南街移骨換皮,舊宅重新激活,路橋重新修葺,終于搖身一變有了新顏。一千余米的路段,鮮景里摻著古意,站在那里吸一吸鼻子,能嗅到一股記憶中的味道。不經意間,游人漸漸多了起來,店肆也沿街串聯開來。關于街景的照片和文字,不時入侵到報紙和網絡上。有句話這樣點評:“一條千年古街,抬頭是歷史,低頭是生活?!?/p>
這條改造過的古街,其實游人并不多,平時散發(fā)著安靜和溫馨的氣息。若回到昆城,我喜歡一個人到這街上走走,看看房舍,看看牌坊,看看淌水,有時也坐在小橋旁邊,把閑散的目光送給路上的行人。
某一天,我因為一件公事來到昆城,當地領導陪我到坡南街參觀。參觀途中,領導對著街景指指點點,期望用自己的有效介紹激發(fā)我對這條街的好感——他以為我是第一次與坡南街相遇呢。我心里想,這街上的故事呀,已經生成了一個關于昆城與宇宙的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