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2023年第2期|指尖:時間證據(jù)(節(jié)選)
指尖,山西省盂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散文集《檻外梨花》《花釀》《河流里的母親》《雪線上的空響》《最后的照相簿》《一色千年》《在我和我們之間》《符號》等多部。曾榮獲全國首屆網(wǎng)絡(luò)文學大獎賽散文獎、三毛散文獎、孫犁散文獎、《山西文學》雙年獎、《紅豆》文學獎、大地文學獎等獎項。兩次榮獲山西省趙樹理文學獎。
它當然在那里,作為某種無可辯駁與指責的證據(jù),以沉穩(wěn)、篤定,甚至冷漠且千年不死的姿態(tài),蹲踞在離散無常的人間。奇怪的是,我卻感到自己正離它越來越遠,仿佛長途跋涉,永無抵達之日。事實上,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如今去諸龍山的路,越來越筆直,越來越寬闊,越來越平坦,也越來越方便,我只需驅(qū)車十幾分鐘,就能站在它的腳下。乃至浩蕩的春風尚未吹散我身體所吸附的封閉空間里的熱氣,我掙脫重重束縛投身自然的輕松感尚不明顯,視野便迅速被綿延的山體,以及浩蕩的植物蠻橫充塞。
很顯然,諸龍山已不再有我所熟悉的、帶有接納性的緩坡,因緊臨村莊或耕地而呈現(xiàn)的某種低俯而溫存的姿態(tài),包括常年在此生長的低矮的藤蔓植物、荊棘和野花,以及跳來跳去的螳螂和穿梭的長尾松鼠們都消隱不見。眼前的山體,倒像一個彎腰駝背的人,猛然挺直腰桿,一時間藏匿在脖頸、肘彎、股溝、腘窩處的雜草、碎石和瘠土撲簌簌掉落。于是它就那樣裸露著軀體內(nèi)部的石塊、沙土和巖層,帶著壯士般的傷痛和豪邁,帶著英雄的氣魄和隱忍,嶙峋而威嚴地矗立于此。山風搖擺著莽莽蒼蒼的油松林,呼嘯高一聲低一聲地回蕩,每一聲都像在規(guī)勸它低下高傲的頭顱。可是,沒有,這個剛剛從時間深處醒過來的英雄,就那樣冷峻、漠然、沉默不語,無視面前的一切——道路,高架橋,攤開的村莊,羊群,以及我、蟲蟻和塵土。
它突然就變得遙不可及。
拓寬的入山公路,如一把黝黑鋸條鋒利地插入山體。整座山裂開兩半,一半陰,一半陽,陰坡植被繁茂,陽坡相對稀疏。倘若沒有這把鋸條,山體是否還能保持整體的蔥蘢?
一條U形彎道讓兩邊的松樹、雜茂的灌木,還有那些熱鬧的野花野草都呈現(xiàn)出奇怪的零落樣貌。一些樹體被劈去一半,褐色的傷口裸露著。伸向路邊的枝條上有稀疏的葉片,可以看到上面蟲子們繁殖的痕跡。濃郁的憂傷,正在源源不斷地漫漶,仿佛植物家族正經(jīng)歷著不可扭轉(zhuǎn)的突然變故,而它們不得不四處遣散,從此開啟顛沛流離的命運。
被機器和人工合力劈開的崖石,矗聳在公路兩邊,參差不齊,犬牙交錯。凹回去的地方,有隱隱的綠意,那是鳥雀播下的種子吧。再往前走,路邊有零星的枯黃樹枝,經(jīng)過一個冬天,已經(jīng)干透了,腳踩上去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洶涌的綠意重新?lián)涿娑鴣?。恍惚是初去的廬山、三清山、嵩山、五臺山或者以什么好聽名詞命名的一座以旅游帶動地方經(jīng)濟收入的名山,需要一條黝黑寬闊的公路,需要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觀光車輛,需要一些喋喋不休的引路人,來召喚和牽領(lǐng)著全世界慕名而來的游人,看瀑布,看霧,看日出,看絕頂奇峰,看被編造傳說鋪排的人造景觀……但我面前的諸龍山,它大大小小起伏的山脈,最高海拔僅一千四百多米,在巍峨綿延高聳入云的太行山山系,不過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余脈之一。
我第一次去諸龍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個冬天。我去林場上班,并沒有去場里報道,而是直接在縣城跟其他幾個同被招工的同事匯合,帶著行李坐上解放車的后馬槽。
當時的公路極其簡易,路面坑洼不平,顛簸難行。出縣城不久,汽車就開始走走停停,那些站在路邊等了好久的林場師傅們被凍得瑟瑟發(fā)抖,臉上和身上蒙上了一層黃黃的浮土,讓他們看起來就像僵硬的假人。加上初次見面,即便同在一個縣域生活,東南西北各地因氣候和習慣不同,人們的長相也帶著各地明顯的特征,所以他們站在那里,更讓人覺得詭異至極。
汽車喘著粗氣停在了一個叫段家山的小村落,距我們要去的諸龍山還有四公里。我們被領(lǐng)到當時的護林員家里取暖,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蘇喜歡??梢韵胂?,在這樣一個蝸縮在山腳下的低矮村莊,他的出世曾讓家人多么歡喜過。他妻子給我們倒水,那杯開水漸漸地將我們暖和過來。
蘇喜歡牽來幾頭牛,馱上我們的行李,晃悠悠在前面帶路,我們尾隨其后。在窄窄的碎石小道上走了一會兒,穿過幾片梯田,一拐彎,進入茂密的叢林,頭頂或蒼綠或干枯的樹枝相互交叉,不久眼前的路變得昏暗無比。
山雞零零星星穿出那些樹枝,撲棱著翅膀驚慌離去,而野兔大約被我們一群人的說話聲和拉扯枯藤的聲音嚇壞了,從看不見的地方竄出來,又遁向看不見的地方去。
這是一條深谷中開辟的曲折小道,如果沒有這個叫喜歡的男人,大約我們的進山之路將異常艱難。那些斜插進去的每一條隱約而蜿蜒的小徑,都將是一個危險陷阱,在那里,有豹、狍、狼和狐的窩。小道上布滿薄厚不勻的腐葉,大約很少有人走過,被兩旁的荊棘悄悄侵占著。偶爾,我們會被腐葉中暗藏的一塊石頭絆一下,踉蹌著向前時,看到每個人的腿上,早已沾滿密密麻麻的蒼耳,因為穿著棉褲,它還刺不到我們。
我和另外一個女孩極其興奮,時而走到牛群前面,時而落到人群后面,共同面對的新奇減弱了初次見面的陌生和矜持。我們走進一片沒有盡頭的核桃林,褪去葉片的核桃樹干,像一個個干癟蒼白的畸形道具。曾經(jīng)密實碧綠的葉片和果實,已成為厚厚的死地被物,人踩上去,每一步都軟綿綿的,使不上力氣,但聲響巨大,嘩啦嘩啦,儼然跋涉在一條看不見的河流之中。
應(yīng)該是有一條河流的吧。在我們偶爾感覺到腳下的冰碴的時候,我無比肯定,盡管它們或許只不過是上一場雪留下的遺跡。
世上任何一座山,都暗藏著洶涌的流水。在我們村泉子溝,一到夏天,水就會出現(xiàn),人們說,這是透山水,是穿過厚厚的山峰,沖破重重巖層擠出來流水,極其清澈,入口甘甜,卻冰涼沁骨,即便是三伏天,人的手伸進去,也會忍不住打個哆嗦。我們跳過窄窄的水流,爬到坡上搬石筆,那些雪白的石片又薄又脆,就像被流水洗過幾百次一樣。牧羊人喜歡趕著羊群到水邊乘涼,他穿著夾襖,并不見額頭有汗。更多時候,透山水悄悄地來了,后來就悄悄走了。它來之前,溝渠里是蛇和蜥蜴,蒿草和落葉;它走之后,留下了老鼠和腐葉、小魚的尸體,還有淤泥和堅冰?,F(xiàn)在,這條長長的蜿蜒的溝谷,在百年或者更早以前,一定流淌著清澈透明的透山水,冰涼的,安靜的,潤濕過路過的植物和動物。也或者遠非如此,應(yīng)該有一條浩瀚的大河,用一萬年的時間沖走堅硬的巖石,沖走肥沃的泥土。只有河流才能在時間中成就一座山峰,讓它成為一個確鑿的存留證據(jù)。
冰面上那種小心翼翼地感覺還殘留在腳底,透過厚厚的地被物,暗藏的水流依舊散發(fā)出冰冷的氣息。多年之后,我在縣志上看到了一條大河隱隱的暗影,它有一個極其動人的名字——冷泉河。這條河流流經(jīng)諸龍山的時候,極有可能接納過來自山間的另一條河流,它牽著它的手,浩浩蕩蕩一路往東而去。
對于一個從小到大生活在河邊的人來說,當時的我從未想過自己會陷入失去河流的困窘。即便后來,在偶然的機會下,我站在盂縣最大的河流滹沱河岸邊。正當雨季,寬闊的河面像一道天塹,黃色的水流咆哮著,伸著巨型雙臂,瘋狂地推落石壩上的石塊,飛快地拔掉岸邊的莊稼?;蛘?,那不過一次巧遇的暗示和提醒,遲鈍如我,并不會因此聯(lián)想到溫河的河床變窄變細的原因。那年冬天,溫河冰面上緩緩流淌著黑色碴水,夜晚結(jié)了冰。第二天新的黑色碴水重新涌來,稠密的,帶著嗆人的氣味,一層層覆蓋和更改著溫河本來的樣貌,同時也在覆蓋和更改著我根深蒂固的記憶。短短兩年,我熟悉的溫河斷流。無法預料的是,十年后,溫河北岸廢棄的露天煤礦在一夜之間地下水泛濫,仿佛失去的河流正在沿著原路返回??墒?,河道早已堵塞,它們無處可去,只能在原地蹀躞。水越積越多,幾十天時間,十里河床變成了一個巨型水坑。再過幾年,混濁的水慢慢變綠,春天,路過的天鵝穿過彌漫的黃沙,在水中停歇。從未見過天鵝的盂縣人,奔走相告,臉上掛著驚奇、滿足和難掩的興奮。當天鵝群族飛離之后,人們徘徊不去,水面上,映出一些塵土滿面的人,他們臉上綴著深深的遺憾。
倘若人類可以自如地在時間中穿梭,像遷徙的天鵝,幸運地暫停在某個時間點上,我或許也可以站在大河之上,真切觀望和注視諸龍山前身的樣貌。可惜,我只能存在于那年冬天的最后一個月的某一日之中,冒著凜冽寒風,沿著看不見的河流溯流而上,抵達山洼中那座破舊的小廟。
大河源頭,蝴蝶蹁躚。當年隨著護林員蘇喜歡進山的時候,我并不知道,這樣一個蜷曲在山坡的小廟,竟然是蝴蝶族群的藏匿之地。
不久大雪傾盆,視線里的山體和樹木,廟脊和院落都變成了一統(tǒng)的白,除去正殿前那口被譽為圣泉的井水,更多的事物都潛匿起來。那些在森林里躲躲閃閃的動物和飛禽渺無蹤跡,即便是膽大而喧鬧的山雞,更莫說在樹下箭一般射出去收回來的灰色野兔。我們站在石頭臺階頂端的窄條上院里,那時蝴蝶的靈魂就在雪被下沉睡。要到幾年后,我才有幸遇見。但這樣說顯然又是不對的,因為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仿佛受冥冥的指引,我跟同伴每天的必備節(jié)目是學唱晉劇《樓臺會》。那也是兩只蝴蝶的傳奇故事啊,它們雙棲雙飛,在花團簇錦的原野,在浩渺的大河,在來世,在某個美得無處躲藏的地方。對于兩個十六七歲女孩子來說,那是莊周的蝴蝶,是夢境照耀現(xiàn)實的蝴蝶,是虛無卻實在的蝴蝶,是未來之境和應(yīng)許之地的象征。
幾年后的夏天,在一群省林校學生的見證下,我與諸龍山的蝴蝶群族相遇了。
幽暗叢林中的蝴蝶,更像一閃而過的影子,根本不待你定睛,它就倏忽不見。當我們離小廟越來越近,陰涼越來越濃,空氣越來越濕潤時,蝴蝶漸多了起來。
奇怪的是,我們當年居住的上院并沒有蝴蝶,蝴蝶們都在下院,而正殿前,龍泉邊的蝴蝶最多最稠,仿佛那是一個盛產(chǎn)蝴蝶的泉眼。在正殿門前的漆皮脫落的紅柱子上,冰格紋的窗欞上,凸凹不平的灰色外墻上,以及對面古戲臺遺址的雜草野花上,古楸樹粗壯的樹體上,是蝴蝶活動的最佳范圍。
我們躡手躡腳走過去。它們并未因外物的闖入而受到驚嚇,而是依循著自身的節(jié)奏,飛起落下,自在徜徉,停在我們的袖口或者肩膀上,也停在頭發(fā)和手指上。
林校的學生們帶著白布傘和捕網(wǎng),似乎并不需要多么費力,捕網(wǎng)里自會有幾只蝴蝶去做急先鋒。而有人用兩張紙,也成功獲取了一只蝴蝶,但為了保證蝴蝶身體的完整,他們放棄了如此粗暴的捕捉行為。
在泉邊的淤泥里,近百只蝴蝶密密麻麻地將長長的觸角伸進濕泥里,好大一會才會扇動一下翅膀,好像被膠水死死地粘在那里似的。也有一些從淤泥里掙脫出來,盤旋而上,隨著它們的離去,更多的蝴蝶紛紛前來,毫不猶疑地將觸角深深地插下去。
據(jù)說,除去花蜜,淤泥里的水分、溶解的礦物質(zhì)以及鹽分是蝴蝶最喜歡的食物。從白堊紀起,蝴蝶隨著作為食物的顯花植物演進,并為之授粉,是昆蟲演進中最后一類生物。蝴蝶中,壽命最長者達十一個月之久,而最短者,不過兩三個星期。
我眼前可以被林校學生準確喊出名字的蝴蝶,跟納博科夫的蝴蝶顯然不同,他們也沒有高倍放大鏡來觀察蝴蝶翅翼上美妙的花紋。這些北方最常見的蝴蝶,在兩天之后,就被他們粗暴地用大頭針刺穿。一百多只蝴蝶展開翅膀,固定在薄木板上,下面標注了它們的名字:白粉蝶、樹粉蝶、菜粉蝶、斑粉蝶、灰蝶、藍灰蝶、銅色蝶、燕灰蝶、蝶蛺、黃鉤蛺蝶、小環(huán)蛺蝶、鳳蝶、絲帶鳳蝶、花椒鳳蝶……在眼花繚亂的標本室,蝴蝶們占據(jù)了整整三面墻,而隨后陸續(xù)進駐的動物標本——狍子、狐貍、野兔、石雞、野雞、田鼠、鷹、雉、百靈、云雀……僵硬而呆板,每一雙亮閃閃的玻璃假眼,在時間中漸漸暗淡。
……
本文為節(jié)選,全文見《西部》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