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學》2023年第3期|蕭春雷:滇青與滇紅:瀾滄江中下游的茶香
瀾滄江中下游的臨滄、普洱、西雙版納地區(qū),高山入云,江河南流,太陽轉(zhuǎn)身,無數(shù)喬木型大葉種茶樹在森林里花開花落,吐露芬芳。北回歸線和瀾滄江十字相交,為我們標示出世界茶樹的起源中心。有意思的是,滇西南生長著全世界最古老的茶樹,卻出產(chǎn)最晚被世界認識的名茶——普洱與滇紅。
我探訪瀾滄江中下游的古今茶山,品嘗過無數(shù)杯芬芳的大葉茶,衣袖馥郁,靈魂里回蕩著滇西南地區(qū)的千年茶香。
易武:古六茶 山興衰
“易武衰落了,路又不好?,F(xiàn)在誰還去易武看茶?都是去勐海、南糯山。”徐師傅說。他在景洪開車十幾年,還沒去過勐臘縣的易武鄉(xiāng),開出一個我難以接受的包車價格。
我住在景洪市告莊一家客棧,名叫“虛度光陰”。告莊是西雙版納的文青聚落,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男女,在這里經(jīng)營著傣族風格的客棧、茶館和商店。“虛度光陰”的老板是一對來自江西宜春的夫妻,在當?shù)厣盍私?0年,也表示沒去過易武。我這才明白,古六大茶山真的邊緣化了。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就趕到江北站攔截去易武的班車。
西雙版納是普洱茶的主要產(chǎn)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轄一市二縣——景洪市、勐臘縣和勐??h,州政府設(shè)在瀾滄江邊的景洪市,茶區(qū)主要分布在江內(nèi)(瀾滄江以東)的勐臘縣和江外(瀾滄江以西)的勐??h。普洱茶的早期產(chǎn)地易武、倚邦等六大茶山,都坐落在江內(nèi)的勐臘縣北部,連成一片。
整個上午都在熱帶密林間穿行。窄小而彎曲的瀝青山路,漫山遍野的橡膠林和香蕉園,出檐深遠的傣族村落,寧靜而蕭索的鄉(xiāng)鎮(zhèn)。中午時分到易武,發(fā)現(xiàn)它是坐落在山腰的一個小鎮(zhèn),只有一條彎曲的長街,最多的是茶葉店和手機店。街邊有座醒目的仿古青磚院落“貢茶苑”,里面一排店門緊閉。11月不是做茶的季節(jié)。
我去過廣東、福建的不少茶葉產(chǎn)地,比如潮州鳳凰鎮(zhèn)和泉州安溪縣,滿街都是茶店和茶館,覺得易武的茶鄉(xiāng)氛圍相當?shù)?。按照路標,找到后山古樹間的茶馬古道起點,是十年前新立的碑??上菐字陞⑻齑髽洳⒎枪挪铇?,而是村寨的風水林,所謂茶馬古道的起點,頂多具有象征的意義。
但易武的確是普洱茶茶馬古道的起點。清代,現(xiàn)在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都屬于普洱府管轄。但普洱府所在地寧洱縣并不產(chǎn)茶,只是一個茶葉加工地,真正的茶區(qū)都在六大茶山。檀萃《滇海虞衡志》說:“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顓,六曰慢撒,周八百里?!逼渲?,慢撒山就在今易武鄉(xiāng)。事實上,易武堪稱清代六大茶山的主要集散地,70%的毛茶匯聚于此,再運往普洱府加工。
易武鄉(xiāng)人口以漢族、彝族為主,還有苗族、瑤族和傣族。民風淳樸,走進茶館,店主都會邀你坐下喝茶。街尾的易品天下茶廠,老板娘姓羅,竟拿出一泡2000年的生普,讓我受寵若驚。普洱茶屬于后發(fā)酵茶,越陳越貴。我打起精神細品,但覺滋味醇和,入喉柔順,口舌清爽?!斑@是古樹茶,16年了,市面價差不多6萬元一公斤吧?!彼卣f。她又泡了今年的曬青毛茶,條索狀,葉子很大,茶湯略帶生澀,勃勃而有生氣。我說我更喜歡新茶。
羅總是漢族,出生于易武,她和先生在昆明上班,辭職回家經(jīng)營茶廠。她家沒有茶山,是去各村收購茶青來加工的。她說讀小學時——20世紀80年代中期,老師讓大家交毛茶,臺地茶5角錢一公斤,喬木茶1元錢一公斤,誰知道喬木毛茶如今要3200元一公斤呢。
我雇了部摩的到麻黑村落水洞去看茶王樹,有些失望。海碗大小的樹干,高約10米,樹齡充其量三五百年。茶王樹周圍,山坡上散落著許多一兩米高的茶樹。我問,這是臺地茶嗎?摩的司機說,茶樹長得慢,這些茶樹也有七八十年了,算是古樹茶;每個寨子的古樹茶都不一樣,刮風寨的古樹茶最好、最貴。
當晚住在“貢茶苑”里的客棧。很寂靜,只有我一個客人。看見院子里有間“品茶室”亮著燈,冒昧敲門,一位清瘦的年輕人獨自在里面泡茶。房間里擺滿了各種餅茶,竹簸箕上放著一堆曬青毛茶,散發(fā)出清爽的茶香。他邀我坐下,換上一泡新制的生普。洗過茶后,掀開蓋碗,一股濃郁的芳香襲來,盈滿茶室。我大驚:“好香。你自己做的嗎?”他叫趙增志,湖南人,原來在這邊服役,退役后就留在易武做茶?!拔易隽似甙四辏鼙榱诉@邊的茶山,收來鮮葉自己加工。既做傳統(tǒng)茶,也創(chuàng)新工藝?!彼f自己的茶廠規(guī)模小,慢慢做,要創(chuàng)品牌。
這個夜晚讓我難忘。我再也沒喝過香得如此漂亮的普洱茶。他信誓旦旦地說,他沒有使用香精香料,只是發(fā)掘大葉茶天然的茶香。
南糯:哈尼族的茶山
滇茶主要供應(yīng)藏區(qū)。雖然唐代就有滇西南產(chǎn)茶的記載,但茶屬于戰(zhàn)略物資,是中央政府控制游牧民族的工具,歷代均嚴格管制。明以前的銷藏邊茶以川茶為大宗。1661年,吳三桂奏請朝廷開放云南北勝州(在今麗江以東)茶馬互市,滇茶才開始大舉進藏,滇藏茶馬古道(古六大茶山—普洱府—麗江—德欽—昌都—拉薩)因此崛起。
民國年間,勐海取代普洱的地位,成為滇南茶葉的主要集散地。這是因為新辟了一條往西經(jīng)緬甸、印度入藏的新茶路(勐?!皸潯龉狻訝柛鞔稹饋霰ぁ恿直馈_),沿途使用汽車、輪船、火車、纜車、馬隊等多種交通工具,大大縮短了行程。新茶路導致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的興起。
我想去看看布朗山的班章村,或者巴達山1700年的野生型古茶樹,均因行程太遠,需要越野車裝備而放棄。比較起來,前往坐落在景洪與勐海大路邊的南糯山,仿佛一次郊游。徐師傅把我拉到向陽寨一戶哈尼族茶農(nóng)家。
我進院子里轉(zhuǎn)悠。吊腳樓木屋,樓下存放一些閑置的制茶工具,旁邊新建了一棟茶廠,有傾斜的大鐵鍋,正在竹簸箕里萎凋的鮮葉。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其實很簡單:采來鮮葉(采青);晾兩三個小時(萎凋);放在鍋里炒青(殺青);揉捻成條索狀(做形);最后在太陽下曬干(干燥),就變成可以沖泡的曬青毛茶了。滇西南的茶葉屬于大葉種,毛茶條索粗壯,不大好看,但散發(fā)著陽光和山野的氣息。當?shù)厝硕己葧袂嗝?。至于壓制成餅茶、磚茶和沱茶,是為了適應(yīng)外銷需求而做的形態(tài)改變,利于長途運輸。
男主人不在家,他的女兒王海燕泡茶接待我們。高中畢業(yè)后,王海燕曾去廣州、上海打工,去年才回到村里。她落落大方。她說那些鮮葉是母親昨天采下的,都是喬木茶,一人一天可采30斤鮮葉;大約4.5斤鮮葉制成1斤毛茶;她家一年做300多公斤喬木茶,100多公斤古樹茶;喬木毛茶每公斤280~300元,古樹毛茶每公斤1800~2000元。
我被當?shù)貙ζ斩璧姆诸惛愫苛?。人們一般把茶葉分為三大類:臺地茶、喬木茶和古樹茶。按王海燕的說法,臺地茶就是才種二三十年的茶樹,經(jīng)過修剪的,比人矮;喬木茶比人高,不容易采,樹齡一般為50年到100年;凡過了百年的茶樹,都是古樹茶。她帶我去看她家的茶園,就在村邊的山坡上,草木叢生,像是疏于管理,茶樹都有兩三米高,底部分叉處斜擱著幾根樹枝當踏步,方便采摘;每棵茶樹上都掛著一張藍色或黃色紙片——王海燕說村里不許茶園用農(nóng)藥,給每家發(fā)黏蟲板。
南糯山有一株800年的栽培型茶樹王,前些年才死?,F(xiàn)在能看到的是一株600年的栽培型茶樹王,在永存寨的哈尼文化園中,樹干似乎比易武落水洞的茶王樹更大。茶王樹所在的陰涼山谷,到處都是碗口粗的古茶樹,郁郁蔥蔥。一位名叫鳥飄的哈尼族小姑娘介紹說,我們這里有1.2萬畝古茶園,都是茶樹與香樟樹套種,樟樹驅(qū)蟲,茶葉帶有香樟的香味。
山谷盡頭有間茶室,溪聲淙淙,青翠入室。哈尼族少婦耶蘭一邊泡茶,一邊說:我們地勢比勐臘高,沒有橡膠林,也沒有芭蕉林,只適合種茶;南糯山的古樹茶苦澀,味重,但是回甘好。我喝了曬青毛尖、5年熟普、3年生普和曬青毛茶。我終于明白,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曬青毛茶。
普洱:追溯普洱茶身世
晚上進入普洱市,車窗外閃過一尊巨大的雕像,諸葛孔明手持一株綠色茶苗,屹立在街衢。滇南的少數(shù)民族(如基諾族)往往奉諸葛亮為茶祖,流傳他為當?shù)剡z下茶籽的故事。我覺得如今塑這雕像有點奇怪。云南的茶樹當然不是四川傳過來的,實際情形恰好相反。
茶樹原產(chǎn)于中國,這本來沒有爭議。1836年,一位英軍軍官在印度阿薩姆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野生茶樹,宣稱印度是茶樹的起源地,不少植物學家附和。中國科學界忍不下這口氣,大力尋找野生古茶樹,在全國11個省區(qū)均有發(fā)現(xiàn),但最古老的種群集中在滇西南,包括臨滄市鳳慶縣香竹箐3200年的栽培型古茶樹、普洱市鎮(zhèn)沅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茶樹。此外,還在普洱市景谷發(fā)現(xiàn)了茶樹始祖寬葉木蘭的化石,在普洱市瀾滄邦崴村發(fā)現(xiàn)了半栽培型的千年古茶樹,建立起一個由寬葉木蘭、野生古茶樹、半野生半栽培古茶樹、栽培古茶樹組成的演化序列。全世界茶樹共計37個種、3個變種,云南省就發(fā)現(xiàn)有31個種、2個變種。毫無疑問,云南瀾滄江中下游地區(qū)是世界野生茶樹的起源中心和栽培中心。云南喬木型大葉種向西傳播到印度,產(chǎn)生阿薩姆變種;向東北經(jīng)四川傳播向全國,形成各地小葉種變種。
云南當?shù)孛褡逶缬锌静?、酸茶、煮茶等茶俗,因為地處邊陲,默默無聞。唐人樊綽的《蠻書》最早記載了滇西茶事:“茶出銀生城(在今普洱市景東縣)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敝钡皆鲀纱?,滇茶在全國還是沒有地位?!对贰穼⒃颇狭腥氩划a(chǎn)茶的行省?!睹鲿洹酚涊d,明初云南茶課僅十七兩三錢一分四厘。明中期錢椿年《茶譜》列舉全國知名好茶,明后期李時珍《本草綱目》詳細列舉各地名茶,都沒提到云南茶。滇西南漫山遍野的古茶樹,不為外人所知。
明末福建學者謝肇淛宦游云南,在《滇略》中描述當?shù)仫L土,稱:“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笔瞧斩枳钤绲挠涊d。普洱茶名來自普洱地名,但普洱本地并不產(chǎn)茶,只是古六茶山的茶葉集散地和加工地。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記》寫道:“所謂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內(nèi)所產(chǎn)。”普洱府是1660年設(shè)立的,次年清政府開放滇茶入藏,普洱茶才聲名鵲起。有清一代,普洱茶雖積累了一定知名度,終究無法與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君山毛尖、武夷巖茶等名茶相比。阮福說:“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庇悬c夸大其詞,但是他指出了普洱茶一個重要特點“釅”。普洱茶屬于大葉種,味道濃釅,與中國各地的小葉種名茶截然不同。
楊靜茜女士約我在石屏會館茶馬驛站見面。她是云南茶文化學者周重林先生介紹我認識的,普洱人,有人類學背景,對少數(shù)民族與茶的關(guān)系特別關(guān)注。普洱市下轄9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生活著14個世居民族,是人類學研究的寶地。楊靜茜說,石屏會館從前就在普洱府城內(nèi),是馬幫的驛站,以前很多茶商都是石屏人。風雨如晦,我們坐在高敞的會館大廳里喝普洱茶,古今茶香似乎混合在一起。
我感到疑惑,如果說滇西南地區(qū)最早馴化了茶樹,那么意味著中國茶文化起源于西南少數(shù)民族,確切地說,起源于百濮民族??静?、酸茶、竹筒茶、煮茶等少數(shù)民族茶俗才是中國茶文化的源頭,華夏族本位的茶史就要修訂了。
她笑道,恐怕是這樣的。
我說,但是普洱茶并沒有繼承少數(shù)民族的茶俗,它好像漢化了,比如鐵鍋殺青、渥堆發(fā)酵、沖泡飲用,都是漢族茶藝。什么才是普洱茶?熟普?生普?一定要后發(fā)酵嗎?曬青毛茶是普洱茶嗎?烤茶是普洱茶嗎?
楊靜茜說,按國家標準,普洱茶的定義有三點:一是云南出產(chǎn),二是喬木大葉種,三是曬青工藝。少數(shù)民族的茶俗不是普洱茶。普洱茶其實是一種商品,由銷區(qū)定義。因為銷藏,普洱茶制作成餅茶;香港人喜歡熟茶,所以出現(xiàn)了熟普。實際上,以前本地人并不喝普洱茶。在普洱市,大家一直都喝滇綠,買不到餅茶,直到現(xiàn)在還是喝綠茶的人多;茶區(qū)則喝曬青毛茶。成為商品后,普洱茶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關(guān)系就不大了。銷區(qū)還影響產(chǎn)區(qū)的消費習慣。我們普洱原來不接受老茶,現(xiàn)在也慢慢接受了。
我明白了,普洱茶只是云南大葉種茶葉制作的一種商品茶,銷區(qū)決定它的形態(tài)和本質(zhì),與產(chǎn)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茶文化倒是無關(guān)。少數(shù)民族村寨至今仍在生產(chǎn)普洱茶,但他們只是商品提供者。
“影響還是有的?!彼a充道,“比如江內(nèi)茶受漢文化影響早,偏甜;江外茶偏苦,少數(shù)民族對苦的接受度比漢族高。這些都要細心發(fā)現(xiàn)?!?/p>
景邁:在古茶園中央入睡
瀾滄江斜切一刀,把普洱市與緬甸接壤的三個邊縣——瀾滄、西盟和孟連——分隔在江西。這一帶屬于橫斷山余脈,高山深峽,江流湍急。從思茅區(qū)到瀾滄縣的百余公里,先是一路下坡,過瀾滄江,然后又一路上坡。
出乎意料,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非常繁華,坐落在一個寬闊的盆地里。在小店吃快餐,遇到一位熱情的彝族大媽,自稱在茶廠工作多年,告訴我當?shù)厝藦牟缓染o壓茶,喝的都是新鮮的曬青毛茶。“餅茶臟,里面什么都有,頭發(fā)、樹葉、木屑,還有股霉氣。”她說,“青毛茶新鮮,清香,當年的最好,放一年也行,兩年的就沒人喝了?!?/p>
乘班車去惠民鄉(xiāng)景邁村,同車有位去芒景的女背包客,是玉樹藏族。我說今年初夏我剛到過玉樹。聽說我在寫普洱茶,她說:“我們玉樹喝的不是普洱茶,是湖南的茯茶。希望你知道。”
景邁是一個傣族村落,海拔約1500米,坐落在山腰的斜坡上,房屋鱗次櫛比。一陣云霧飄來,村子就迷失在白茫茫之中,見首不見尾。云霧濕漉漉的,像是擰得出水來。我在古茶居客棧扔下行李,便雇了店主兒子小李騎摩托車帶我去古茶園。茶王樹高六七米,樹冠展開,樹干比我的腰還粗,或許真有千年樹齡吧?旁邊還有祭祀遺下的幡旗和臺板。小李說,更遠處還有一棵更大的茶樹王,但村人祭祀,都選村邊的這棵茶樹王。隔不遠,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樟,根部圍著紅布條,看起來也是人們祭拜的樹王。
茶樹王坐落的地方叫大平掌,是景邁村最大一塊平地,也是最大一片古茶園。樹干都有碗口大,五六米高,枝條遒勁古蒼,布滿苔痕。參天巨樟、竹林、茶樹、灌叢形成錯落有致的生態(tài)空間。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古茶園。林中十分寂靜,只有陣陣風聲、枯枝折斷的聲音。把一片茶葉放進嘴里咀嚼,滿嘴苦澀,舌苔上好像有一座茶園。我看見雪青的流嵐緊貼地面襲來,躡手躡腳,吞噬了一片又一片樹林,轉(zhuǎn)眼掠過我們,消失在另一個方向。
祖先留下的古茶樹讓景邁村發(fā)了財,村人感恩,在大平掌外面建了一個新廟,供奉茶祖。店主李躍華告訴我,茶祖不是孔明,而是景邁村的祖先招糯臘。
古茶居風景很好,坐在陽臺上泡茶,便望見云海之上,飄浮著滇西連綿不絕的蒼翠群山。群山背后,應(yīng)該是緬甸的山水了。景邁的古樹毛茶生澀、清冽,但回味甘爽,帶有亞熱帶森林的氣息。
李躍華是傣族,46歲,黝黑壯實,有點寡言;他的母親、70歲的魏寶云老人更健談。老人說大平掌的茶樹原來更多,大約是1987年吧,下了場大雪,積了一尺厚,雪水出不去,凍了一個多星期,很多大茶樹死了,“我們把茶樹當柴火燒,燒了好幾年。很好燒呢?!?/p>
李躍華道:“以前茶樹不值錢,采點茶葉,只是用來換鹽巴?!?/p>
景邁、芒景的古茶園,面積高達萬畝,據(jù)說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年代最久的古茶園。我只看見了一角。魏寶云老人說,哪里要到處去找古茶園?村子周圍都是,我們就住在古茶林中間。這天晚上,我就躺世界上最大一片古茶園的中央,茶香入夢。
壩糯:勐庫大山的茶村
臨滄市雙江,以全國最長的縣名而著稱,全名為“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h城正好坐落在北回歸線上,北面不遠,有一個勐庫鎮(zhèn),因勐庫大葉種、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而著名,周圍的邦馬大山上,像珍珠一樣散落著無數(shù)古茶寨。以勐庫河為界,邦馬大山海拔近2000米的山腰,西半山大戶賽、冰島、忙波,東半山那賽、壩糯,都擁有連片的古茶林,出產(chǎn)風格鮮明的頂級普洱茶。普洱茶是按山寨命名的,一個寨子出產(chǎn)一種茶,一個山頭飄蕩一種茶香。
“按今年的價位,頂級的普洱茶還是冰島、曼松和班章。”丁新軍評論說,“冰島古樹茶今年鮮葉賣2500元一斤,最貴的5000元一斤。當然有點炒作啦,但冰島古樹茶的確好,柔和醇厚。鮮葉還在樹上就賣光了,茶商只收鮮葉,不收毛茶。我們?nèi)ケ鶏u村,他們家里也沒冰島茶,拿給你喝礦泉水?!?/p>
我在臨滄市丁新軍的無為茶軒喝茶,聽他評點各村寨的普洱茶。丁總是浙江臺州人,2006年來臨滄做普洱茶,娶了一位當?shù)嘏?,就留在這邊,開了這家精品普洱茶店。一位廈門茶友介紹我們認識的。
“冰島原來是勐庫鎮(zhèn)最邊遠、最貧窮的村,不通公路,走路要9個小時。一夜之間成了土豪,毛茶賣到2萬多元一公斤。”布朗族作家、臨滄市文聯(lián)副主席陶玉明說。20世紀90年代初,他在雙江縣勐庫鎮(zhèn)當副鎮(zhèn)長,常常徒步到冰島村。他還抱怨說,有家茶廠請他當冰島茶友協(xié)會名譽會長,當了三年,送來的都是假冰島茶,所以今年辭職了。
丁總打了幾個電話,說前幾天下雨,去冰島村路壞了,去昔歸村要過夜。最后我決定去勐庫鎮(zhèn)東半山的糯壩村。陶玉明的夫人正好與糯壩村書記是同學,第二天我們四人一同上路??吹铰愤呌胁簧俨鑸@,一排排齊腰高的臺地茶,我感嘆說現(xiàn)在沒人種田了,都去種茶。陶太太說,現(xiàn)在種茶來不及了,那些臺地茶根本不值錢,沒人采收,你想,每斤鮮葉一兩元錢,一天采六七十斤,工錢100多元,還不夠雇工費。我大吃一驚,原來二三十年內(nèi)的臺地茶在這邊不算茶。
從那賽村拐進一條小路,小車盤旋在邦馬大山的山腰。天空湛藍,大雪山遠在天際。山腳的勐庫鎮(zhèn),散落在廣袤大山上的數(shù)十個村寨,歷歷在目。但神話般的冰島村,被山嶺遮住了。我們沿途經(jīng)過的每個村子,都有些古茶園,也不清楚屬于哪個民族。
壩糯村支書李學榮,是位中年漢子,抱著一個水煙筒抽煙。他介紹說,壩糯村1149人,多數(shù)為漢族,拉祜族占20%。茶園共6000畝,可采摘的4000畝,百年以上的古樹茶1500畝。古樹茶面積全勐庫最大,古樹藤條茶全臨滄最多。去年戶均收入約5萬元,其中茶葉3萬元。茶葉的確給村人帶來了利益。2000年,每斤鮮葉才七八角,今年有三棵茶樹每斤鮮葉賣到了800元。個別人家茶葉年收入達到了20萬元。
我詢問,漢人什么時候遷來壩糯村的?書記說兩三百年前,拉祜族更早。陶玉明接嘴道:“500年前,勐庫所有的茶山都是我們布朗族的。布朗族退出后,傣族、拉祜族和漢族才住進來?!?/p>
這話倒也不錯。民族學家說,百濮族是滇西南最初的主人,顯然也是他們最早栽培和馴化了茶樹,他們是布朗、佤、德昂三個現(xiàn)代民族的祖先。如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其他民族,例如傣族、拉祜族和漢族,都是后來遷入的。超過五六百年的栽培古茶樹,多半是百濮民族的遺產(chǎn)。
壩糯的茶王樹根部分叉,樹干粗壯,鶴立雞群于古茶林。李書記說,這些茶樹是同時種的,不知為什么這棵特別大,有四五百年了。我注意到壩糯的茶樹很特別,枝葉稀疏,每根枝條都細細長長,沒有側(cè)枝側(cè)葉,只在頂端留有一些葉子。丁總說這是為了讓頂端保持營養(yǎng)優(yōu)勢修剪出來的,叫藤條茶,壩糯的藤條茶最著名。
回到家里,沖泡李書記送我的壩糯茶,書房里縈繞著清香,我覺得茶味剛醇,回甘濃郁。事實上,冰島茶偏柔,我還是更喜歡壩糯藤條茶的勁爽。我的筆記本里還夾著一片在壩糯村采下的茶葉,拿起尺子測量,葉長24.6厘米,葉寬9.6厘米。好大的葉子!我把它再夾到一本大32開的書里,還探出了一截葉尖。
鳳慶:滇紅的性格
在滇紅大酒店用早餐,正好遇到滇紅集團的王天權(quán)董事長,趁機進行了簡短的采訪。王董直言不諱道:“什么臺地茶、喬木茶、古樹茶,根本就是偽科學。什么叫臺地茶?它的標準名稱叫現(xiàn)代高優(yōu)茶園。有些人把農(nóng)藥殘留強加給臺地茶,污名化,其實臺地茶也可以做到?jīng)]有農(nóng)殘。我們現(xiàn)代茶園的茶,營養(yǎng)成分不比古樹茶差?!?/p>
王董說,滇紅面向國際市場,國際消費者是理性的,只認你安檢是否達標,品質(zhì)是否優(yōu)良,不認哪個山頭的古樹茶。滇紅成為國家紅茶的標準樣,中國紅茶的領(lǐng)軍企業(yè),不但經(jīng)過了歐盟的食品安全檢驗,還進入英國王室。滇紅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紅茶最響亮的品牌。
鳳慶是臨滄市最北的縣,是普洱茶北上大理、麗江的必經(jīng)之地。來到這里,我似乎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茶人們講究現(xiàn)代科學,強調(diào)國際標準。縣文聯(lián)主席楊凌告訴我,鳳慶古稱順寧,明代改流官制,設(shè)順寧府,管轄如今的臨滄市,是漢文化進入滇西南的橋頭堡。鳳慶的茶葉非常好,要講古樹茶,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樹——香竹箐古茶樹,2.4萬畝百年以上的栽培古茶園。民國年間馮紹裘先生在這里首創(chuàng)滇紅之后,鳳慶就以滇紅之鄉(xiāng)馳名世界。
滇紅的誕生,讓云南大葉種茶另辟蹊徑,走向世界,實在是一個重大事件。
回到1938年??箲?zhàn)爆發(fā)后,我國東部茶區(qū)的祁紅、閩紅受到戰(zhàn)火影響,出口中斷。中國茶葉公司急于尋找新的紅茶生產(chǎn)基地,派馮紹裘等人到云南考察。11月初,馮紹裘到達順寧縣,看見茶樹一片黃綠,芽壯葉肥,白毫濃密,第二天就請人采了十多斤“一芽二葉”鮮葉,分別制成紅茶、綠茶各一斤多,郵寄香港茶市請行家品鑒,回報稱兩種茶均為我國紅、綠茶之上品。1939年,馮紹裘受命創(chuàng)辦順寧實驗茶廠(滇紅集團前身),用機器制茶。用云南大葉茶制成的滇紅,香高味濃,形色美艷,在國際市場大受歡迎,公認可媲美印度和斯里蘭卡的紅茶。
滇紅集團保存下來了順寧實驗茶廠的舊址,還豎立了一尊馮紹裘先生的雕像。展覽館里,有張1940年全廠員工的合影照片,只有30多人,引人注目的照片說明:“其中唐慶陽、童依云、祁曾培分別調(diào)任佛海(勐海)茶廠、復興(昆明)茶廠、康藏(下關(guān))茶廠任廠長。順寧實驗茶廠被譽為‘云南茶界的黃埔軍?!!痹瓉?,民國年間云南四大茶廠全與順寧茶廠有關(guān)。
順寧實驗茶廠率先在云南建立了現(xiàn)代茶葉生產(chǎn)和銷售體系。自創(chuàng)制以來,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滇紅始終是云南茶葉出口的主力。普洱茶的主要市場是西藏、四川和香港,屬于低檔茶。滇紅代表中國茶在海外與印、斯紅茶決戰(zhàn),屬于高檔茶。滇紅讓全世界領(lǐng)略了云南大葉茶的魅力。
滇紅集團的茶葉科學研究所里,種植了印度阿薩姆種、云南紫鵑、云抗10號、鳳慶9號、杭州云峰、福建毛蟹、福鼎大白等茶種。每個茶種除了一壟經(jīng)過修剪的齊腰高茶樹外,盡頭還特意保留了兩三棵原生植株,也就是所謂的喬木茶。我向茶葉研究院名優(yōu)車間李琴主任請教,臺地茶與喬木茶的成分有什么差別?“幾乎沒有區(qū)別。”她回答。
回到茶室,李琴給我們沖泡中國紅。一股優(yōu)雅的花香冉冉飄起,湯色在玻璃杯中顯得紅艷明亮,滋味甘甜醇和,余味深厚。滇紅集團常委副書記、《滇紅》雜志主編楊明柱先生說,這是頂級紅茶,送英國女王的同款紅茶,市面價5萬元一公斤。他又笑道,企業(yè)要適應(yīng)市場,為了國內(nèi)市場,我們甚至推出了古樹紅紅茶。
我問:“茶樹是不是越古越好?福建的茶園要更新,云南大葉種茶樹不會衰老嗎?”
“茶樹當然會老。茶樹的盛產(chǎn)期一般是5歲到50歲,然后開始衰老。”楊明柱道,“衰老后葉片變少,生產(chǎn)力下降,但每片葉子的物質(zhì)相對更豐富。另外,老樹也更有故事。所以有人喜歡?!?/p>
我又問:“有人說臺地茶不好是因為扦插,也就是無性繁殖。他們說用茶籽種植的實心苗更好。有道理嗎?”
李琴說:“扦插不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彼f話總是輕聲慢語,但簡潔精確。楊明柱笑著補充道,實心苗有主根,有個好處是下大雨不容易被洪水沖倒。
我還有一個疑問:“滇青(曬青毛茶)與滇綠(綠茶)區(qū)別在哪里?有人說殺青的鍋溫不同。是這樣嗎?”
李琴解釋說,前三道工序是一樣的,攤青、殺青和揉捻,殺青鍋溫也一樣。關(guān)鍵是第四道干燥的工藝不同。如果用曬青,用微弱的陽光曬干,屬于低溫干燥,茶葉保存了10%的水分,酶的活性還有一定的活躍度,還在慢慢發(fā)酵。曬青毛茶可以當綠茶喝,也可以做成生普存放,讓它緩慢發(fā)酵。烘青是高溫干燥,用鍋炒或爐焙,茶葉的含水量只有5%~6%,酶的活性固定了,不會再繼續(xù)發(fā)酵,這就是綠茶。
他們的一席話,破除了纏繞我一個多星期的疑惑。我覺得,滇紅集團集合了一群有科學精神的人,為滇茶別開生面。如果普洱茶是一種文化,博大精深,玄之又玄;那么滇紅就是一種科學,清晰精確,優(yōu)雅理性。它們是云南大葉種開出的兩朵花。
隨想:迷失的云南大葉茶
我在瀾滄江中下游流域穿行,探訪一座又一座古老的茶山。這里的茶林仍然保持野生茶樹的喬木形態(tài),讓人仰望,葉子則肥厚寬闊,讓我品嘗到最原始最濃釅的茶湯。我的記憶里,滇西南的整片山川都浸泡在馥郁的茶香里。作為記者,我行文盡量客觀。作為作家,我忍不住表達個人感受。但在文章最后,我更想以一個30多年茶齡、每年消耗20斤茶葉的資深茶客,直接寫下自己的思考。
云南喬木型大葉種茶樹是十分優(yōu)秀并獨特的資源。與小葉種比較起來,它的最大特點是入口苦澀、滋味厚重,也就是“釅”??嗳缓笥谢馗剩瑵缓竽苌?。我常說好茶如好文,起承轉(zhuǎn)合,蕩氣回腸。云南大葉茶就具有這種品質(zhì)。無論加工成什么茶,曬青毛茶、緊壓茶、綠茶、紅茶、青茶,都可以成為頂級好茶。
很可惜,云南大葉茶長期局促一隅,清代走出云南,但還是在邊陲打轉(zhuǎn),沒有進入中國茶文化核心地區(qū)。早期的少數(shù)民族茶俗,漢民族難以接受;后來發(fā)展出普洱茶,藏民用來煮酥油茶,香港人作為茶樓的免費飲品,檔次太低;滇紅的主要市場在國外。
云南大葉種的優(yōu)勢是苦澀,劣勢也是苦澀。受綠茶熏陶,其實中國茶文化早已培養(yǎng)出大批追求先苦后甜、澀而生津境界的茶客,可惜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曬青毛茶或生普。不喝茶的人,以及比較邊緣的族群,則難以接受茶葉的苦澀。普洱茶銷藏,經(jīng)長途運輸過程中的后發(fā)酵,苦澀味已去,所以藏民欣賞。滇紅全發(fā)酵,不再苦澀,所以外國人贊賞。廣東、香港的茶樓其實是以普洱茶配點心,油膩葷濁,并非正兒八經(jīng)品茗,所以他們發(fā)明了把普洱茶渥堆催熟的工藝,去其苦澀。很遺憾,歷史上消費普洱茶的幾個主要群體,恰恰都不能欣賞大葉種的苦澀,他們因為便宜而選擇了普洱茶,又因為不滿意而改造普洱茶。
2007年的普洱茶熱,是因為港臺茶商的炒作,時過境遷,但當時遺留的普洱茶“越陳越香”概念繼續(xù)流傳。前面說過,香港人發(fā)明熟普,是接受不了苦澀;但茶葉一旦陳化,色香味全失,味同嚼蠟,善飲者不屑。茶商們又發(fā)明了把茶當古董、當藥喝的理論。炒作固然提高了普洱茶的知名度,但作為保健品和古董的形象一旦固化,未必是一種福音。這將導致普洱茶被當成特種茶對待,與中國主流的茶美學脫節(jié),繼續(xù)被邊緣化。云南大葉茶如此優(yōu)秀的資源,應(yīng)該登堂入室進入中國名茶,而不是旁門左道。
我最早喝綠茶,到廈門后改喝烏龍茶,其間廣泛嘗試各地名茶。十幾年前普洱茶熱,喝了幾回老熟普,滋味缺乏變化,鄙視之;三年前偶然喝到生普,回甘生津,知道自己誤解了普洱;此次來到茶區(qū),和當?shù)鼐用褚粯?,覺得當年的曬青毛茶最好,新鮮、霸氣、抑揚頓挫、充滿活力。這是所有資深茶客夢寐以求的境界啊。為什么滿世界都是發(fā)霉的熟普、正在衰變的生普,最好的曬青毛茶卻只有瀾滄江邊的居民秘藏獨享呢?
我的觀點是,中國茶史發(fā)展到明代,炒青綠茶一統(tǒng)天下,清初就出現(xiàn)了紅茶、烏龍茶和普洱茶破局。紅茶是為外國人而發(fā)明的,且不說它。其中,烏龍茶因為更精細的茶藝興起于閩南方言區(qū),普洱茶憑借更優(yōu)異的茶種崛起于滇西南邊疆,都有遠大的前景——但我更看好普洱茶。
我?guī)Щ亓瞬簧贂袂嗝?。沖泡時,在遠古飄來的大葉茶香里,我品嘗到了瀾滄江邊的陽光、云霧和山風,聽到了各個民族動人的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