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游:一邊寫小說,一邊研究小說,也算是讀寫相長
“文筆有馮夢龍之趣,讀來似二月河夢回?!?/p>
這是著名作家薩蘇對于《麒麟》的評價。作為作家周游的長篇小說出版處女作,《麒麟》確實令人驚喜。它具有中國傳統(tǒng)世情小說的風貌和志趣,又內(nèi)蘊關(guān)于現(xiàn)代主題的思考和發(fā)問。而以說書人視角講述故事、推進情節(jié)、再融入故事,也是對傳統(tǒng)小說書寫的顛覆。古典與現(xiàn)代融合的探索中,《麒麟》有著諸多成功的創(chuàng)新。
《麒麟》是一幅呈現(xiàn)眾生的畫卷。帝王、官員、儒生、說書人、傳教士、反叛者,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可怖的時代下每一個人不同的“面”?;恼Q之中,懷抱著沉重的現(xiàn)實。
周游,河北正定人,“魔宙”簽約作家。中文系出身的他,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多年,熱愛與敬畏中國古典小說和文化,也對其有著相對更為詳盡和系統(tǒng)的認知。
在《麒麟》的后記中,周游敘述了中國文學的發(fā)憤傳統(tǒng):“這些作家因孤憤而書寫,以書寫而發(fā)孤憤,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或立錐于當下,直面慘淡與絕望,或假托于過去,深蘊心曲與諷喻,借烏有先生以發(fā)泄其黃粱事業(yè)?!边@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立足點。在澎湃新聞對他的專訪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他對文字力量的篤信,也不難感受到他的真誠。
周游
澎湃新聞:您寫小說多年,《麒麟》是您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在此之前您一直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古代歷史,出版過《筆墨游戲》,旨在介紹中國古典小說的美學特點和內(nèi)涵意義。從研究文學轉(zhuǎn)而創(chuàng)作文學,有什么獨特的體驗嗎?
周游:小說很早就在寫,大二那年寫過一本十五六萬的長篇,畢業(yè)第二年又寫了一本二十萬字的,現(xiàn)在回頭看都是些幼稚可笑的文字垃圾,也不會拿出來。2017年底,我轉(zhuǎn)向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先寫了本唐朝背景的小說,篇幅很長,一直在編輯那里壓著,后來又完成了《麒麟》。編輯認為先出《麒麟》比較好,因為它的寫法和可讀性比較吸引讀者。所以《麒麟》算是出版的處女作,但并非我寫作的開端,前期十多年的寫作鍛煉非常漫長,也很痛苦掙扎。
關(guān)于第二個問題,我并不是從研究文學“轉(zhuǎn)而”創(chuàng)作文學的,《筆墨游戲》是在我寫完《麒麟》后才開始籌備的,兩本書的出版都很坎坷,新人出頭很難,很幸運,兩本書在去年前后腳兒上市了,也是一種天意。我從小就熱愛中國古典小說,想在寫作實踐中從旨趣立意、字句章法、布局結(jié)構(gòu)等方面續(xù)接上這一斷了百多年的小說脈絡(luò)。為了更好地繼承,必須要深入地琢磨,這些年也有所領(lǐng)悟,加以系統(tǒng)整理,便是《筆墨游戲》。這本書寫得很入門,對專業(yè)學者來說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但它也有幾分普及、潤化之功。一邊寫小說,一邊研究小說,也算是讀寫相長。我在閱讀中領(lǐng)悟到的種種作文妙法,自然會試著化用在自己的寫作中,我在寫作實踐中的心得,也會帶入到研究之中。
澎湃新聞:《麒麟》并非單一的類型小說可以涵蓋,如您在《后記》中所言,它力圖“打破‘類型’,彌合所謂純(文學)與不純的粗暴的裂痕”。我們不難感受到其底色嚴肅悲遠,有時卻又十分潑辣風趣。在這個創(chuàng)新探索的過程中,您會覺得有什么難點嗎?
周游:為什么要打破類型,我在《麒麟》后記中已經(jīng)談得很詳盡。突破類型分界,也帶來不少誤會,比如豆瓣把《麒麟》劃歸為懸疑推理小說,還上了年度榜單,很多懸疑推理迷就無法理解,這怎么算懸疑呢?推理又在哪里?不本格也不社會派,差評。這種事我也無法左右,《麒麟》應(yīng)該更偏向于世情小說。我自忖天賦一般,“拓展?jié)h語寫作邊界”一類的宏大目標非我所能及,我依然對“講故事”抱有堅定的信念。文學發(fā)展到如今,很多人已經(jīng)不認同“小說等于講故事”了,這里頭可以討論很多。我覺得只要人類存在,故事便不會消亡,那些鄙視故事(敘事)的所謂先鋒實驗文學,不是我的游戲。我接觸過搞實驗文學的作家,直言:“我的寫作目標就是要讓人看不懂,越看不懂我越自豪。”——這就是道不同了。您說的“嚴肅悲遠”與“潑辣風趣”的風格融合,其實就是變奏,《紅樓》里也有猥褻的狂歡,《金瓶》中也有肅穆的哀傷。古典戲曲像《趙氏孤兒》《琵琶記》《桃花扇》那般莊重正經(jīng),里頭照樣有下流風趣的插科打諢,這種變奏也不僅僅是敘事技法,而是一種生活圖景的真實寫照,是一種處世精神。
這個探索中的難點,無非是老生常談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即便我哪天得到馮夢龍英靈加持,能夠?qū)懗龇旁谌灾幸舱鎮(zhèn)坞y辨的古典式小說,那又有什么意義呢?任何有志氣的復古都是朝向當下與未來的。文學史上的各種詩文復古運動,骨子里都在尋求突破。所以一定要有所開創(chuàng),借用古代背景、古典筆法來寫當下的心境與思考,這便是“寄托”。拋開當下寫過去,只為了編造一些古早味的轉(zhuǎn)折游戲給人以消遣,靠“人性是永恒的”這種話規(guī)避對現(xiàn)實的觀照,那不是我追求的。高明的寄托,氣足神完,光烈可感,但同時又最富有隱喻性,不是單向度的憤世嫉俗發(fā)泄牢騷,而是對人與時間、命運、權(quán)力之間關(guān)系的反思。這才是最難的,我覺得自己還有許多未盡之處。
《麒麟》,長江文藝出版社,2022年7月版
澎湃新聞:《麒麟》涉及了許多史料細節(jié),涵蓋了神話、制度史、文獻學等各個方面。您是從哪些書籍中獲知相關(guān)信息的呢?您平時愛讀什么書呢?
周游:寫《麒麟》時讀了明清鼎革史、學術(shù)思想史、乾隆朝史的不少資料,還查閱了西方學者研究來華傳教士的著作,包括國內(nèi)學者研究耶穌會士的一些專著和論文,尤其是他們的天文觀測活動,為我塑造傳教士群體提供了直接參考。平時的話,主要讀古典文學和古代歷史的書,大范圍是這樣。最近在讀《左傳》和《文選》,還有些歷史著作,零星時間在重讀“三言二拍”,因為我有個播客在講解這些小說。選擇了這種寫作路子,該付出的精力是無法偷懶的,繼承傳統(tǒng)也不是簡單細讀幾本古典名著就能繼承的,你面對的是整個古典文化寶藏。我很認同艾略特的說法,想要繼承某種傳統(tǒng),必須付出很大的勞力,必須要有“歷史的意識”,對永恒的意識以及對當下暫時的意識。說實話,我已經(jīng)很久沒碰過西方文學了,精力有限,必須有所擇選,但我覺得作為小說創(chuàng)作者不應(yīng)該太封閉,只是時間不夠分配,我也很無奈。
澎湃新聞:讀書人一生追求“圣”,但書中的士大夫都在所難免地陷入時代之“惡”或者“迂”的囹圄。而保祿作為一個西洋人,卻被賦予了連陶銘心都承認的“圣”的品格。能說說為什么會這么安排嗎?
周游:不能說保祿是西洋人,他是中西的混血兒。我看了些評價,很多讀者理解保祿這個人物時,常常忽略了一點:他身上光輝圣潔的一面,其實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浸潤。他自小生長在這里,最后返回歐羅巴,自然因為失望與痛苦,但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是發(fā)自真心的,少年時日日聽陶銘心講四書五經(jīng),對他真的沒有影響嗎?他品格中的剛正、擔當、仁愛、奉獻,正是儒家思想中最寶貴的東西,這些我沒有刻意去渲染,但我心里的他,就是在這樣的熏陶中成長起來的。中學參與塑造了他的人格,西學構(gòu)建了他的學識,他的兩個老師,陶銘心與葛理天,都有嚴重的缺點,身處黃金坑的世界,保祿守住了那點天性靈光,能守住它,培固它,就是圣人。守不住,甚至緊張與變態(tài)地去壓抑那點靈光,就是陶銘心,當然陶銘心有他的可憐之處,一連串災(zāi)難,讓他的心性邁入了褊狹一途,積重難返。所謂“圣”的境界,不是別人來判定的,更不是自己判定的,圣人不想自己是不是圣人,圣人永遠在成圣的路上,時刻提撕,圣人到底也是虛幻的名頭。我這樣寫保祿,并不是因為我對中國文化失望,加以重重諷刺,相反,是因為我尚有信心,我們的文化有精光閃耀處,斯文在茲。
澎湃新聞:無論是想為女兒討個公道的袁七娘,還是為了報仇而苦練武功的青鳳,又或者是讓人唏噓又無比真摯的何姑,這些女性似乎比書中的男性更不拘小節(jié),也更有情有義?
周游:這并不是有意地強調(diào)和渲染,也許跟個人生活經(jīng)驗有關(guān)。我小時候生活在鄉(xiāng)下,見多了暴躁專橫的、莫名自負的、窩囊懶惰的男人,記憶中似乎都差不多,反而村子里的女人,有強悍潑辣的,有幽默俏皮的,有吝嗇小器的,也有善良可親的,多面多樣。遇到什么事兒,男人只會揮舞鐵鍬打架,反而女人會足智多謀些、理智些,當然也有拍手跳腳罵街的、撒潑打滾兒的,我從小就喜歡看這種場面。我還記得小時候村子里來了個唱鼓詞的瞎子,拿了根竹竿,渾身臟兮兮的,男人們都欺負他調(diào)笑他,而女人們紛紛拿出饅頭包子給他吃,我現(xiàn)在還清晰地記得他狼吞虎咽的畫面。這是我們文化中最美好的品質(zhì),那種淳樸的善良、熱情,感人至深。當然,這些村民刻薄下作起來,也超乎想象,我都經(jīng)歷過。人的復雜與矛盾,是永恒的謎。袁七娘、何姑,都是我小時候在村子里見過的女人。我并不信奉任何主義,也不想刻意討好誰,誰都有缺點,誰都有苦痛,很多事情跟性別無關(guān)。男人可以溫柔,女人也可以暴烈,性別的標簽本來就很荒謬。不僅是性別標簽了,關(guān)系標簽也很多,有人就天真地認為父母一定愛子女,看看新聞,虐待的案例還少嗎?生活不是那么簡單的。如果讀小說只是為了尋找與自己三觀共鳴的東西,那意義何在呢?我認為,好小說一定有冒犯你的一面,刺痛你的一面,冒犯刺痛了,才能更深地理解所處的世界。
也有讀者批評我寫青鳳依然是“男凝”,是一種想象化的浪漫集合,這是個復雜的問題,我還要慢慢反思。青鳳這個名字是從《聊齋》的同名篇目借來的,但在人物塑造上我完全改寫了,加入了唐傳奇式女俠的一些味道。很多人一說起古代女性就如何如何,其實具體到個例,在歷史記載和小說作品中,也有很多灑脫的、不拘小節(jié)的、勇猛堅強的女性人物,想想王熙鳳、賈探春、薛寶釵,她們的眼界手段、經(jīng)濟學問,可是賈璉賈珍薛蟠之輩能比的?這些經(jīng)典人物對我的寫作也有影響。
澎湃新聞:在《筆墨游戲》“死亡:輕逸與黏滯”一章中,您為我們介紹了一些生前瀟灑恣意、死時卻顯得黏滯沉重的人物?!斑@種對人物生命‘始揚終抑’的寫法,很能凸顯古代作家的一種生死觀:人生如夢也罷,人死如燈滅也罷,無不在說生命之短暫之脆弱,以及最后的寂滅大空?!钡浙懶恼孟喾础K览锾由笾斝∩魑?,又成為“蟲草”任人擺布,還得了風癱。但最后,他“變成”麒麟,耀眼地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覺得“在蘇州的所有事,不過是一個冗長乏味的夢”。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設(shè)計是您有意為之的嗎?
周游:《筆墨游戲》里討論的“死亡”是有特定情境的,基本都是從飛揚熱烈到粘滯冷寂的過程,如水滸好漢,如晴雯,如白玉堂,如西門慶和潘金蓮等等,但陶銘心不一樣,他整個的生命是極度壓抑的,無形的大手在暗中揉搓他、控制他,所謂“這輩子都是假的”,加之他的中風,也是身體的粘滯,所以處理他的死亡,就不能壓抑到底,必須得飛揚起來。雖然我在《筆墨游戲》里說古典作家經(jīng)常刻意反高潮,可《麒麟》畢竟故事情境不同,不給他那樣輕盈壯烈的結(jié)尾,這個人物就徹底成了黃金坑里的石頭了,于心何忍呢?此外,他所謂的“冗長乏味的夢”,也許真的是夢,也許他早就死在南京城外的墳?zāi)怪辛耍K州所有事,不過是喬阿難的小說而已,我寫到這里時也分不清是夢是真。
澎湃新聞:清代的吳偉業(yè)提出杜詩為“史外傳心之史”,對于阿難、對于您來說,小說其實也同樣如此吧?
周游:吳偉業(yè)評杜詩的那句話是個學術(shù)命題,我沒有深入了解過,不敢類比。寫歷史題材的小說畢竟不是撰史,不負責如實記錄史實,甚至還可以扭曲和變形,但創(chuàng)作這類小說,一定要有歷史觀,這是繞不開的。關(guān)于歷史我是外行,說不出什么富有哲思的話來,我的歷史觀很具體:不歌頌帝王,不諂媚權(quán)力,警惕所謂拯救,警惕所謂功業(yè),心要永遠向著貧弱者,向著那些無力為自己做主的人,只信奉永恒的時間與人類良知。
我在《麒麟》中幻設(shè)的“鉤人”,確實代表了對官方史學的一種警覺,所以要有民間記錄、個人記錄來作為補充和匡正,這是對恐怖權(quán)力操控記憶的一種文學式抵抗。明初朱元璋刪《孟子》,要去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類的話,革去孟子的從祀地位,刑部尚書錢唐殊死抗諫:“臣為孟軻死,死有余榮。”錢唐是在為孟子爭嗎?他是為天地良心、生民之命在爭,你皇帝權(quán)力再大,大不過天地良心,你皇帝地位再重,重不過百姓。再想想崔杼弒其君的典故,想想明末清初的民間修史,那是真正有良知、有骨氣的士人做的事。時間才是一切的主宰,可以隨意擺布人、侮辱人的帝王和偶像,連同他們那些狂熱的擁躉,在時間的大河中不過是枯葉微塵,最終與我們一樣平等。
澎湃新聞:接下來有什么新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計劃嗎?
周游:最近忙著修改一本新小說,去年春天寫完的初稿,也是歷史題材的,發(fā)生在明代的故事,風格和寫法與《麒麟》大不相同了,有些新的嘗試,順利的話今年下半年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