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蝸居”生活
關(guān)鍵詞:周有光
著名語言文字學(xué)家周有光1956年從上海調(diào)到北京工作,住在北京大學(xué)舊址內(nèi)為德國專家建造的一座小洋房里。他家占其中的兩間半房間,一間給他母親和姐姐住,一間由他和老伴帶著小孫女住,剩下半間做他的書房、客室、吃飯間,書櫥留出一半放菜碗。這半間室內(nèi)還放著一張小雙人床,給他兒子和兒媳星期六回來住。
小洋房建于民國初年,年久失修,透風(fēng)漏雨,已經(jīng)破爛不堪。居住條件雖然簡陋,但周有光認(rèn)為住在沙灘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離北海、故宮很近。沙灘對面就是景山公園,他清早在景山公園繞一個圈,鍛煉一下身體,回來再工作,因?yàn)樗墓ぷ骺梢栽诩依锿瓿?,不一定非得到辦公室去。那時候故宮上午沒有人,他有時花上五分錢到故宮,然后在里面寫文章,那兒的環(huán)境又好,空氣又好。
為此,周有光特地寫了一篇《新陋室銘》描繪當(dāng)時的生活狀況:“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郁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jī)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借此鍛煉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談高干的特殊化。贊成工人的福利化。同情農(nóng)民的自由化。安于老九的貧困化。魯迅說:萬歲!阿Q精神!”文中透露著他一貫豁達(dá)、幽默、樂觀的性格。
1984年,他家搬到北京后拐捧胡同,住房條件才有所改善,但居住面積也僅有4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