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岳飛而出名的3個神奇小人物,比電影感人多了…… 《滿江紅》的故事 古人怎么寫?
2023春節(jié)檔硝煙已散,由《滿江紅》掀起的岳案疑云卻是說不盡的話題。
用清晰的小人物,映射詭譎的大歷史,這一講故事的手法并非今人原創(chuàng)。早在900多年前岳飛冤獄發(fā)生的當(dāng)下,不滿于官方欽定的“莫須有”劇情的時人,就在試圖用自己的心與口傳講另一種歷史,通過一個又一個案情鏈條上的小人物拼湊被權(quán)力砸碎的真相,去解釋時代的巨人何以含恨倒下,又何以重新站起。
牢籠中,是哪名爪牙幡然悔悟拒作偽證?行刑夜,是哪位獄卒冒死收葬英雄遺骨?十字街頭,又是哪條好漢為偶像復(fù)仇刺殺秦檜?……這些被正義感召鋌而走險的小人物的故事,遍布南宋士大夫們的筆記和在朝在野的回憶錄,有真人,也有藝術(shù)加工。他們就像一個個注腳,指向了作為看客的民心,更指出了畢竟東流去的歷史走向。
一起來認(rèn)識下這些由南宋時人創(chuàng)造的“滿江紅主角”們,作為歷史舞臺的龍?zhí)?,他們只在一生的某個瞬間做了某一件大事,卻因此擁有了超越肉體生命的精神力度,作為有幸埋忠骨的巍巍青山中的一塊石子,被我們的民族記憶永遠(yuǎn)傳頌。
時間 紹興十一年(1141)冬岳飛入大理寺獄后一個月
人物 岳案第一任主審官、御史中丞何鑄
何鑄是在《宋史》中正經(jīng)有傳的人物,徽宗朝的進(jìn)士出身,與秦檜是考場上的同年,自然而然,也成為其官場上的黨羽。宋室南渡后,他作為主和派的一員,因“操履勁正”被推薦進(jìn)入監(jiān)察系統(tǒng),而后一路亨通,岳案發(fā)生時,已當(dāng)上了大宋帝國的“總檢察長”——御史中丞。
大將下獄非小事,由御史臺和大理寺會審,主審官一職也落到了何鑄頭上,這自然也是秦檜的安排。還有什么比讓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除掉自己的死對頭更放心的事呢?何況,兩三個月前,何鑄就作為秦黨之一彈劾過岳飛,迫令對方自乞上書免職。于今,不過是送佛送到西罷了。
但秦檜這次想錯了,他的老同學(xué)和他不一樣。吃了半輩子言官飯,何鑄身上還是有些人如其名的硬度,很快就讓劇情有了新的走向。
初次審訊時,何鑄以罪狀上的謀反之名質(zhì)問岳飛,后者為證清白,做出了一個名垂青史的動作:“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p>
這個動作能夠打動千百年后的人,當(dāng)然也使近在眼前的何鑄為之一震。但他不會像后世小說戲曲中渲染的那樣,僅憑這個刺青就熱血上頭,認(rèn)定對方無罪,作為主審官查案子,最重要的是——講證據(jù)。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經(jīng)過反復(fù)的察驗和審訊,何鑄最終向秦檜匯報了如下結(jié)論:由樞密使張俊告發(fā)的“岳飛與張憲通書謀反”一事,缺乏足以定案的證據(jù),岳飛等人無罪,這是個冤案。
莫須有,還真成了并沒有。可以想象秦檜當(dāng)時陰沉的臉色,他搬出皇帝來壓何鑄:“此上意也!”——看看是誰要他死,你小子要是聽明白了,就回去乖乖發(fā)明罪證。
但何鑄接下來的回話直接讓秦檜語塞:“鑄豈區(qū)區(qū)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或許,史書精煉的原文已經(jīng)點破了何鑄與秦檜決裂的理由——后者張口閉口只有:“上”,而前者心中仍有“社稷”。何鑄知道,國家失去岳飛,失去的不僅僅是岳飛。但他不知道,在秦大人和“上”的藍(lán)圖里,此后確實不再需要岳飛和岳飛們,這片土地不再需要長城,因為宋金不會再有戰(zhàn)爭,“上”會變成“臣構(gòu)”。
小人物何鑄當(dāng)然想不到這回事,因為他是個主和派,不是俯首認(rèn)爹的投降派。
就這樣,尚有底線的何鑄被火速趕下主審官的位子,接任他的,是至今和秦檜一起跪著的萬俟卨(xiè)。何鑄的下一份工作是有殺頭之險的出使金國,余生在秦檜的迫害中輾轉(zhuǎn)于罷官、流放、起用之間,最后死在九江一個閑職上,終年六十五歲。
從秦黨,到秦黨的眼中釘,平平無奇的大宋高級公務(wù)員何鑄就是因為做了這么一件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改變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坐標(biāo)系。我們也不必自我感動地強調(diào),這個夾在英雄與奸臣之間的小人物是因為被岳飛的人格打動才背叛了秦檜,當(dāng)陰謀的刀子交到手里,他只是站在正常人的立場上做出了選擇。
實事求是,棄暗投明,這本身就是每一個正常人該選擇的路,不是嗎?
時間 紹興十一年(1141)臘月除夕前夜岳飛遇害當(dāng)晚
人物 大理寺獄卒隗順
對于關(guān)心岳飛身后事的讀者來說,隗順這個難讀的名字卻是耳熟能詳?shù)拇嬖?,幾乎可以算是岳案中第一號?jīng)典小人物。以他的底層色彩和傳奇舉動,若早生二十年,也該上水泊梁山坐把交椅。
隗順確實很像《水滸傳》中的角色,首先得益于他那低微而關(guān)鍵的職業(yè):大理寺獄卒。身為中央最高司法機(jī)構(gòu)的末端工具人,他能夠輕易而沉默地見證權(quán)力背后的陰暗面,而又如廁中之鼠般與這環(huán)境同混沌,天生就適合成為一樁大事的背景板。
當(dāng)一位舉世尊崇的大人物,被誣謀反而身陷囹圄,會和管理他的小牢子發(fā)生什么故事?《水滸傳》也給出了最精彩的答案——宋江題反詩下死牢,獄卒李逵劫法場。如出一轍的開頭,放在南宋初年的歷史框架里,卻只能擁有悲劇的走向。獄卒隗順無力阻止殺戮,但他也在自己的身份框架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在岳飛遇害的當(dāng)晚,江南陰冷的臘月二十九日夜,隗順將英雄的遺體偷偷運出這座奪去他生命和聲名的牢籠,連夜葬于錢塘門外北山之麓。一同入殮的,別無他物,只有岳飛生前佩戴的一塊玉環(huán)?;赝梁?,隗順又在墳前栽了兩棵橘樹,與棺底刻有“大理寺”字樣的鉛筩(tǒnɡ)共同作為來日指認(rèn)的記號。
這個一無所長的小人物,大概只能盡這一點微薄之力來表達(dá)他對一代名將的尊敬。或許他不敢質(zhì)疑為什么一個愛國者要以國家的名義被殺死,他只是不能接受那副身軀就這樣躺在亂葬崗里,被忘卻或者被報復(fù)。就像岳大人在獄中題下的“天日昭昭”,誰說黃河不會有澄清日呢?
出于這夜?fàn)T般的一捻信念,隗順用后半生守著這個秘密和這座孤墳,并作為遺言傳給了兒子。最終,在宋孝宗的時代等來了平反。朝廷根據(jù)隗順之子提供的線索找到了岳飛的遺骨,見“尸色如生,尚可更斂禮服也”,遂以人臣之禮重新安葬。
以上就是隗順?biāo)谷怂故碌娜?,最早見于南宋無名氏著《建炎以來朝野遺記》。建炎,是宋高宗的第一個年號,這本書相當(dāng)于南渡后的宋廷軼聞集,包含不少著名的段子,比如秦檜老婆“捉虎易放虎難”的高論,其雜史色彩和褒貶立場都十分明顯。
宋代私人述史、寫筆記小說之風(fēng)頗盛。獄卒隗順的故事,不能說一定為真,亦有可能是被亡國之痛和奸臣當(dāng)?shù)乐臼吭饴局藜灏镜臅r人對時事的藝術(shù)加工。只是,這種加工被聽眾普遍接受,而且一接受就是九百年。
人們愿意相信,在歷史的至暗之夜,會有一個小人物悄悄站出來,冒死去做一件他能夠為冤死的時代巨人做的事。這個小人物不是一個人,是千千萬萬的心。
就連那故事細(xì)節(jié),都隱藏著兩千年國族忠貞與冤屈的語碼:將軍入殮時身佩玉環(huán)、冢生雙橘。那玉——該是萇弘碧血化成的玉;那橘——該是屈子懷袖中留香的橘。類似的悲劇前有古人而后有來者,被歷史傷口不斷刺痛的人們只有借不同的故事殼子一再追嘆,愿那些黃壤下或怒潮里的忠魂重獲清白的哀榮。
隗順莫須有,但被他感動的聽眾永遠(yuǎn)有。
時間 紹興二十年(1150)正月某日岳飛死后九年
人物 殿司小校施全
說了一位正史中的官員,一名野史中的獄卒,再說說一個從正史走向野史,最終被民間文學(xué)發(fā)揚光大的小武官。
他叫施全,在南宋禁軍中當(dāng)差。身為有志報國的軍人,卻遇上了綏靖休兵的年代,如無意外,他將和千千萬萬行伍同胞一樣,“躺平”在議和的大旗下,一輩子吹著西湖的暖風(fēng),銹了刀劍忘了父老耗了余生。
但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于是青史留名——被一句簡練卻驚心動魄的記載留在了《宋史·秦檜傳》里:“二十年正月,檜趨朝,殿司小校施全刺檜不中,磔于市。”
紹興二十年正月的某一天,不知出于什么理由,施全埋伏在秦檜上朝的路上,當(dāng)街行刺了這位獨攬朝政十余年、皇帝也要忌三分的大人物??上]有成功,于是被殺。經(jīng)此一事,秦檜之后出門必帶五十名親兵持械自保。
一個小人物的奮不顧身,給當(dāng)朝權(quán)相留下陰影,更給圍觀群眾留下了震撼。在民怨鼎沸的環(huán)境里,刺客從來是值得慷慨悲歌的,功敗垂成的刺客尤甚,施全的故事于是逐漸豐富起來。
陸游的《老學(xué)庵筆記》中記載了更多的細(xì)節(jié):施全埋伏的地點是望仙橋,用的是斬馬刀,砍斷了秦檜轎子的一根柱子……其中最精彩的是路人對施全行為的反應(yīng),讓后人看到宋朝首都百姓在輿論場上陰陽怪氣的功夫:
“斬全于市,觀者甚眾,中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漢,不斬何為!’聞?wù)呓孕??!?/p>
施全被斬于鬧市時,圍觀者里有個人高聲說:這個不懂事的糊涂漢子,不殺留著干什么?——看起來政治很正確,在罵施全犯上作亂,其實“不了事”是個雙關(guān)語,路人的真正意思是:此人殺賊不力,居然讓大奸臣活下來了,真沒用,斬了算了。同仇敵愾的群眾聽懂了這弦外之音,因此會心一笑。
還有更多關(guān)于施全刺檜動機(jī)的演繹。比如岳飛故鄉(xiāng)湯陰縣的《岳飛廟志》里,就記載了施全被捕后和秦檜的對話。秦檜問他敢來行刺是不是瘋了,施全回答:“我非心風(fēng),舉天下皆欲殺虜人,汝獨不肯,故我欲殺汝也!”臺詞很糙,指向性卻很精準(zhǔn)——天下苦秦相久矣!
彼時,岳飛已經(jīng)死了九年,伴隨著輿論高壓統(tǒng)治的“和平”也維持了九年,但并不能消滅民間的抗金情緒和來自本能的亡國之痛故土之思。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猛士的刀沒能砍中目標(biāo),卻捅破了人們的心事。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悼念施全時,主動把他與岳飛聯(lián)系起來,說他是“岳侯舊卒”。這個沒來由的說法卻扎扎實實地流傳了五百多年,到了清人錢彩的《說岳全傳》里還有新創(chuàng)造,施全成了岳飛未發(fā)跡時的結(jié)義兄弟,在岳家軍中亦頗受倚重,最后為主將復(fù)仇刺檜,舍生取義。
作為一個只留給史書一句話的小人物,禁軍小校施全用一死重新定義了自己的一生。一代代觀眾一層層累加給他新的人設(shè),是對他的涂抹,也是對他的尊重。因為人們相信,英雄的隊伍會孕育英雄,義士的精神會感召義士,散落在歷史褶皺里的草籽會被風(fēng)吹聚于離離之原,欣然生根,為自己的長青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