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欣:懷念楊苡先生
去年冬天,楊苡先生的女兒給我們寄來了楊先生的新書——楊苡口述自傳《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伴著疫情的尾聲,在冬雪飄下來之前,一口氣讀完。一邊讀,一邊心里想著念著的,是什么時候可以再去看看楊苡先生。而距離上一次探望楊苡先生,已經(jīng)四年過去了。
早年,外子曾在南京居留,幾乎每周都會有一兩天出現(xiàn)在楊先生家;離開南京后,也時常會去拜望先生。
那一年,我和外子新婚。在楊苡先生96歲華誕前,外子去拜望先生,一面是賀壽,一面兼有小輩向長者報告喜事的意思。
甫進門,楊苡先生就對外子說:
“你變了!你不一樣了!”
那時,楊苡先生并不知我們的喜事,卻一眼看出端倪。
我們驚訝萬分——老太太如此犀利,究竟是哪里露了“馬腳”?我們倆合計猜測,或許是獨身的那些年里,外子穿衣總是依著自己的舒服,胖大的褲管,一條褲管里塞得進兩條腿,鞋子也是舒服而寬松,整個人看上去像泡漲了的年糕一般,在空間中無限發(fā)散開去?;楹螅瑒t統(tǒng)統(tǒng)換成了合身的衣服,西褲中縫筆直,襯衫領(lǐng)子也板板正正,人看起來精神了許多,連帶著像是瘦了一圈。
只是,這些終究是我們的猜測,如今再想,人的精氣神是藏不住的,老太太或許并不需要福爾摩斯般尋找種種蛛絲馬跡,以老人近百年的人生閱歷,對人間事,一望皆知,了然于心,卻只是頷首微笑。
百歲的楊苡先生依舊是出身貴族的做派,一點禮節(jié)也不含糊。雖然腿腳已不靈便,卻依然親自去給我們挑選新婚禮物,一條南京云錦領(lǐng)帶,一條云錦絲巾。包括后來我們得子,楊苡先生再次在保姆的陪伴下,去銀行親自挑選了一個紅流蘇的小金葫蘆,送給新來人間的小人兒。
有一年,我寫了幾篇追憶故土的文字,其中一篇偶然進入了楊苡先生的視野。令人大為震驚的是,楊苡先生竟然為我那幾千字的小豆腐干,手寫了滿滿兩張紙的信,點評文章的優(yōu)劣,提出自己的看法。而這信,是由楊苡先生的女兒拍照發(fā)來給我們看的。
先生的字跡已經(jīng)顫抖,但大略可辨,先生開篇便是謙虛之詞,自稱無用,連電腦也不會用,只能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信中楊先生給文章提出許多平實的意見,對我多加鼓勵。記憶最深的是,楊苡先生說,文章是否發(fā)表都不重要,自己的文章若是給刀斧手們砍削,不如自娛,就當(dāng)作是對自己青年時代的紀(jì)念,以及給孩子的禮物。
楊苡先生一生淡泊如閑云野鶴。對名利一向如此態(tài)度,從不停留于任何一種外部榮譽,對自己的人生亦是如此,要的只是一個自在。而我想,或許正是楊苡先生這樣淡然自在的人生態(tài)度,才使得她成為了傳奇。
楊苡先生百歲生日時,我們一家三口赴南京賀壽。
坐落在鼓樓區(qū)的一座小院,鏤空的花窗里透出院內(nèi)蔥蘢的花木,推開一扇簡陋的鐵門,便是楊苡先生的家。房間內(nèi)幾乎可以說是擁擠,稍多幾個人就要摩肩接踵。但又是不一般地闊大——書架上、桌上滿滿的老照片,訴說著百年的歷史,訴說著曾經(jīng)的那些人、那些事。而另一間房內(nèi),一架玻璃櫥柜,滿滿地擺著各式各樣的洋娃娃擺件,不可勝數(shù),讓人疑心,這是來到了一位少女的房間。
時值夏末,百歲的楊苡先生穿著一件普通的碎花短袖,精神矍鑠超出想象。尚不及說什么話,先生就高興地拿出自己新寫的詩歌獲得的一本小小的獲獎證書,給我們展示,如孩子一般,神情頗為得意。一剎那,眼前這位可愛的老人和那滿柜子的洋娃娃連起來了,這哪里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分明是一位純凈如水晶的少女,依然以飽滿純真的熱情面對著生活。正如楊苡先生翻譯的那篇散文所說:“生命始于八十歲?!倍@正是楊苡先生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因為老人壽誕,屋內(nèi)人也多,不懂事的小人兒覺著這屋內(nèi)吵吵鬧鬧,無甚好玩,一直哭鬧。楊苡先生想要哄哄小人,拿了一個點心來,沒有起效,又顫顫巍巍拿出一個小播放機(是《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中提到的播放機嗎?),放了一首古典鋼琴曲,對小家伙說:
“我來試試你的耳朵?!?/p>
可以想見,在這和楊苡先生幼時完全不一樣的時空中,楊苡先生也依然保持著自己對藝術(shù)的熱愛,在這間小屋里,這個小播放機曾多少次播放過老人愛聽的那些古典音樂。
楊苡先生家招待客人的午飯,是保姆小陳拿手的炸醬面。屋內(nèi)空間不夠不是問題,客人或坐或站,端著碗自己找地方便是。客廳站不下,在臥室里吃面的人也有。小陳端著托盤在兩間房里穿梭,一碗面,幾碟黃瓜絲和配醬,每人依自己的口味隨意加減。吃過楊家的炸醬面的人都說,在楊苡先生家,有一種極為寬松的氛圍,這種氛圍,使得這兩間小小的屋子可以容下從一百歲到一歲的所有年齡段的人進進出出。
疫情的三年間,我們再不敢去南京。心中雖充滿了對老人的思念和牽掛,卻只能將這牽掛埋在心底,一是老人年事已高,頻頻打擾老人的休息,不勝惶恐,二是唯恐我們路上帶了病毒去。其間聽說老人感染,忙去電打聽,聽說日漸好轉(zhuǎn),稍松了一口氣,只盼著疫情快些結(jié)束早日去探望老人,卻不承想,2023年1月27日,突然傳來老人的噩耗。
怎么會?老太太身體雖然多次染恙,但每次她都能扛過去。總覺得,這一次她也會一樣,順利地出院,帶點得意地笑著說:
“這一次的戰(zhàn)斗,我又勝利了。”
心里還抱著一絲絲微弱的希望——怕不是烏龍消息吧?隨即,噩耗證實。眼淚瞬間泉涌。
楊苡先生給朋友們寫圣誕小賀卡,賀卡上印的是可愛的卡通。在賀卡上,她稱我們?yōu)椤靶∮选薄?/p>
楊苡先生的“小友”究竟有多少???這一百年,以她對人間的熱愛、寬容和慈悲,有多少人曾被她親切地稱為“小友”?又有多少人曾圍在她身邊叫她“太太”,得到過她的絲絲溫暖照拂?楊苡先生曾微笑著聽過多少小友的故事?又曾或得意或不平地向多少小友訴說過她的故事?
憊懶愚鈍如我,不愿放下拙筆一支,寫下這些,是楊苡先生那溫和的鼓勵一直在心頭。這樣的鼓勵,她也曾多少次在自己這一生遭遇挫折時對自己說過,也曾多少次告給那些不可勝數(shù)的“小友”。帶著這樣的鼓勵,我們將銘記著楊苡先生以及她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繼續(xù)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