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紅袖添香對譯書”
梁啟超有詩云:“卿尚粗解中行頡,我慚不識左行怯。奇情艷福天難妬,紅袖添香對譯書?!弊掷镄虚g透露出他對翻譯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從梁啟超的等身著述中,人們可以尋到三條與翻譯有關的痕跡,一是從事翻譯研究,二是提出翻譯理念,三是進行翻譯實踐。
梁啟超的翻譯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對中國佛經翻譯的細致考察上,是他率先提出“翻譯文學”這一說法,稱“自羅什諸經論出,然后我國之翻譯文學,完全成立。蓋有外來‘語趣’輸入,則文學內容為之擴大,而其素質乃起一大變化也”。對“翻譯文學”的形成及其深遠影響,可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梁啟超認為翻譯文學對中國“一般文學”的影響,具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中國語言的表達詞語,通過譯者廣泛的引進和“大膽的創(chuàng)造”,日益擴大,不斷添新。第二,中國語言的表達形式或曰文體,憑借譯者的掂量、錘煉,賡續(xù)涌現(xiàn)出一個又一個的“新天地”:遠者,如“禪宗語錄”文體的勃興;近者,如以“白話新文體”譯述英人羅素的哲學著作。第三,中國的純文學,如小說、歌曲,其情趣,借助譯者“順應時勢以開拓”,面貌為之一新者,屢見不鮮。前者如《水滸》《紅樓》,“其結體運筆”受翻譯文學影響處“甚多”;后者如“雜劇傳奇彈詞等長篇歌曲”,亦不乏翻譯文學的珠璣錦繡。
梁啟超的翻譯理念有三點值得關注:首先,“譯書者,將使人深知其意”,即不能令原文本意“靡失”,更不能“羼雜主觀的理想,潛易原著之精神”。其次,對于原文的表達方式,雖“刪增之,顛倒之,未為害也”。再次,“譯者之所學與著書者之所學相去不遠”,力避“外行人說外行話”的窘境。
梁啟超的翻譯實踐,主要包括《佳人奇遇記》《世界末日記》等四部小說,數(shù)量雖少,影響很大。特別是對《十五小豪杰》的翻譯,開科學小說中譯之先河,為日后的此類翻譯起到標桿式的作用。此外,他還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節(jié)譯過拜倫長詩《唐璜》中的片段,如將The isles of Greece! the isles of Greece/ Where burning Sappho loved and sung/ Where grew the arts of war and peace,/Where Delos rose,and Phoebus sprung!移譯為“希臘??!希臘啊!你本是平和時代的愛姣,你本是戰(zhàn)爭時代的天驕,‘撒芷波’歌聲高,女詩人熱情好,更有那‘德羅士’‘菲波士’榮光常照”。
Sappho即“撒芷波”,一位古希臘女詩人;Phoebus即“菲波士”,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Delos即“德羅士”,愛琴海的一座島嶼,相傳為太陽神的誕生地。梁啟超在以“音譯”的方法處理好這三個專有名詞后,便放開手腳,對其他部分大膽“意譯”,取得了非凡的效果。如此翻譯,既不悖于他的翻譯理念,也顯示出他在佛經翻譯研究時所受的種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最近,我從南郊來到北城,在地處三貴街的“長沙時務學堂”作了一番游覽。睹舊物而思故人,觀今朝而憶往昔,在這里擔任過“中文總教習”的梁啟超,在向同學們大談國事的間隙,提到過翻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