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敏:回到生命的原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與書寫,促成了這本讀書隨筆集。而這“促成”卻非刻意,亦非偶然,讀和寫順由本性本心,如吃飯呼吸般自然,是我生活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在書中沉浸、體味、對話、思索,并將真實的思想寫記下來,汲取光明,獲得啟示,也觀照自我的內在成長,享受深入的生命之美、之樂。
所有的閱讀,都是回到自我本性。正如寫作了《活山》的娜恩?謝潑德擁抱大山,實際是深入地找到自我,抵達內心的靜定、歡喜與和諧,我們展開書籍閱讀他人,實際也是在閱讀我們自己,在此過程中,無論為之喜,為之憂,無時不有自我經驗、意識和情感的參與,同一本書,不同的人讀出不同的內容,而那些內容,即是你自己的內涵、境界所在。同一本書,每個人的領會都是獨特的,呈現出書籍的不同面相,甚至超出了作者的本義,那是讀者基于一本書和自身閱歷的激發(fā)、感應與再創(chuàng)作,也是書籍和閱讀的魅力所在。馳騁于廣袤無邊的精神原野,分享共鳴的生命喜悅,以良善之心體恤包容,與萬物同情共處,是閱讀之樂,也是人生之樂。閱讀是向內的求索,它一次次將我?guī)Щ氐皆醯男木澈蜔o染的天地,接通本自具足的神性來源,使自己常處生命的源頭,以赤誠之心,與真我同在,體會生命的大歡喜。
所有的閱讀,都是享受生命的花開,啜飲生命的甘醇。窗前,樹下,舟車之上,一次次翻開書本,在與同道的共鳴共響或交流碰撞中愈加深入地認清自我,找到自我,走入自我,領會蘊含于自性中的神奇、廣大和自由,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生命是一場禮贊,一場花開,你,就是你的源泉和活水,重要的,是不負此生。閱讀是享受,亦是一場修行,沿著既定的航向,不斷地校正,校準,永不偏航。在時時的砥礪與觸發(fā)中,我們變得愈加地清澈和純粹。
閱讀和書寫的確占據了我日常生活太過重要的分量。
當然時間有限,一種時間必然擠占另一種時間,乃至有一天我開始反思:更加鮮活的日常是否被擠占了?一味沉浸的我無形中是否已遠離本原、舍本逐末了呢?不知不覺中是否對自己已有了目的的框定呢?我是否應該將閱讀讓渡給生活,回到鮮活的氣場,接通生命活潑潑的氣象呢?并在內心叮嚀自己:人生灑脫,不可為讀書、寫字羈絆。在2021年開篇的日記中,我下定決心“要解開書籍的繩索,開創(chuàng)新的、更有意思、更有意義,甚至不附加任何意義的本然超脫的生活?!比欢坏揭恢艿臅r間,一早醒來我又照常直奔書桌了,并在當天的日記中感慨:大概這就是天然的本性吧。說不讀書了,卻仍無法與書脫離干系,這不是刻意讀與不讀能夠改變的,那么就順其自然吧。
我又回到了我閱讀、書寫的習慣中。我知道,那是順應生命自然的行為,而非刻意的方式,人為的忤逆和改變將破壞這份自然。有時候我也會想,我的閱讀為什么停不下來,書寫為什么停不下來,閱讀和書寫讓我著迷的是什么?沉浸于閱讀和書寫的我又獲得了什么?我沒有答案。閱讀、書寫于我,更像是一種無知無覺、本然本在的方式,是接通神性源泉的通道,是生命本具的指引、恒在的光與召喚。在閱讀中我照見了生命、自我,在閱讀中我與自我同在同行,在閱讀中,我獲得了自性的舒展、靈魂的歡脫和視野的廣闊,無有成見,無有偏見,全然地順由本性本心、天地自然,那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純粹的感覺,也是我喜歡的感覺。
我愿意同讀者分享、交流這種感覺。那是自我的感發(fā),也是書籍和寫作者的饋贈。
寧肯先生曾經在他《北京:城與年》意識流般的敘寫和憂郁感傷的基調里彷徨復彷徨,讀后的我也曾以“回到何處,去往哪里”為題寫下自己的沉思與感慨,并將此題定為本書的書名,許能喚起人們對于生活、生命以及自我的深入關照與思索?;氐胶翁帲咳ネ睦??如若回到生命的大追問,我想,時間自有交待。立于源頭,心無旁騖,此時的窗外,唯有布谷鳥的悠揚傳唱和春暖花開……
陳艷敏
壬寅仲春于北京
(本文系陳艷敏《回到何處,去往哪里:隨筆集》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