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曙光:他在摯友群中活著
李迪(左一)在十八洞村采訪,和村民們一起烤火塘
《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
有兩年多了,幾乎每天我都要關(guān)注這個摯友群,借用朋友圈中的行話說,我是“潛”在群里的人,平時并不說話,只是在關(guān)注。然而這種關(guān)注卻是極用心的,有時竟被感動得落淚。當然,群里的朋友們并不知曉,但我可以就此斷言,凡是群里的發(fā)聲,大家都不會無動于衷,從建群至今的這兩年多里,大家都是處于被感動之中。
這個名為“李迪感恩親朋摯友群”的微信群,是作家李迪病逝一個多月后,由他生前的好朋友發(fā)起,于2020年7月9日建立的。入群初始,大家仍處于悲痛之中,李迪在參加扶貧攻堅的連續(xù)采訪后突然病倒,他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的最后幾個故事,可以說是用生命完成的,他面對世界的最后一眼,是終于看到了剛剛出版的新書……
摯友群里的群友,多是李迪曾經(jīng)的朋友、戰(zhàn)友、作者、被采訪者等。我雖然不曾結(jié)緣為戰(zhàn)友,但作為朋友,我們之間卻結(jié)下了情義?!芭笥选边@兩個字含義深厚,必得有真正意義上的交往,才可能稱之為朋友。李迪去世后,我寫了一篇悼念文章回憶我與李迪結(jié)誼的真情故事,題目就叫作《朋友李迪》,刊發(fā)在2020年9月3日《天津日報·文藝周刊》,后來編入了群眾出版社出版的《懷念李迪》一書。文章發(fā)表后,有朋友轉(zhuǎn)發(fā)在了摯友群,李迪的夫人魏老師看到后,即在群里回復(fù)我。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到北京約稿,在李迪家中多次見過魏老師,我曾感嘆李迪能有這樣一位知音型的好伴侶,是他寫作和生活上的福分。這個群里發(fā)布的所有文字、圖片、信息,都圍繞著李迪或是與李迪有關(guān),沒有任何雜音、雜質(zhì)、雜事,這是很難得的一種澄澈與真誠。
李迪走后,魏老師的精神幾乎垮掉,淚水不斷。她不相信李迪真的已經(jīng)離世,離開這個家,離開她和孩子。家中的陳設(shè)與物品之所以依然保持原狀,特別是李迪用過的電腦、翻過的書籍,她都放置在原處,是因為她總幻想著有那么一天,李迪會突然回來,還要坐在那里寫作。有時候,她呆坐在家中,恍惚間突然發(fā)現(xiàn)李迪真的就坐在那里,那個角度正好是他們互視的距離,她那溫柔的目光落在伏案的背影上,透著互愛的感應(yīng),那種感覺甜甜的、暖暖的……然后當然也就淚水漣漣。
這種情況朋友們都有預(yù)感,卻又是極不希望出現(xiàn)的,大家總想著用什么方法,使魏老師擺脫痛苦,走出陰影。先是有朋友建議她多去戶外活動、去公園散步、與好姐妹們一起唱唱歌,后又有親人邀請她去云南老家住些日子,放松放松心情。所有這些,都是想讓她過得開心、愉快,別讓李迪惦記。這個摯友群使得魏老師又有了一個“家”,她一下子有了這么多的朋友,雖然大部分都是沒有見過面的,但這沒關(guān)系,這些新老朋友都認識李迪啊。魏老師與大家沒有一點陌生感,她每天清早都要“光顧”這里,向大家問好,與大家說說話,她是代表李迪在與朋友們交往,就像李迪仍然健在時一樣,繼續(xù)聯(lián)絡(luò)友情。
清明節(jié)時,魏老師帶著孩子去李迪墓地祭掃,代表大家獻上無盡的哀思。她將靈位上的碑文拍照后轉(zhuǎn)發(fā)到群里:“這里安眠著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中國作家李迪……他一生出版40余部文學著作,獲獎無數(shù)……在他生命彌留之際,反映脫貧攻堅的《永和人家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兩書出版,成為他最后給讀者的奉獻?!鼻迕鲿r節(jié)的雨水,淅淅瀝瀝地打濕了她的一首思念詩:“清明未到淚先流,不敢呼君怕君愁。昔日同掃雙親墓,今與兒看汝墳頭。扯片陽光擋風雨,愿此光明常溫柔……”
李迪去世后,他的作品越發(fā)受到關(guān)注,新書出版、研討會舉辦、電視劇拍攝等,特別是他的《加油站的故事》,榮獲了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2021年6月,魏老師要出一趟遠門,獨自前往浙江湖州去領(lǐng)獎。這可是一件大事,魏老師為李迪能獲得這一殊榮而感到榮光,但又生怕自己會怯場。27日,她終于站到了頒獎臺上,一路上的糾結(jié)頓時煙消云散,在這個高規(guī)格的頒獎典禮的舞臺上,她看到展板上介紹李迪事跡的照片,才知道在青海、西藏等地采訪中,李迪竟是吸著氧氣在工作,她心疼得不行,眼前突然浮現(xiàn)出李迪的身影,囑咐她不要緊張,她的心立時平穩(wěn)下來。這是代表李迪在領(lǐng)獎,她的發(fā)言李迪一定聽得見。
回到北京,大家都在群里向她表示祝賀,說她在頒獎現(xiàn)場顯得大氣、沉穩(wěn),哪像是第一次登臺呢。魏老師不好意思了,她在臺上確實想起了李迪,她的聲音之所以哽咽,是想到這個大獎本該是由李迪來領(lǐng)取的啊,這個老李……不久,魏老師拿出稅后四萬元獎金及自己的一萬元,合計五萬元,捐獻給了山西省永和縣第一高級中學,幫助革命老區(qū)的孩子們完成學業(yè)。這一舉動,令群里的朋友們大為感動,刮目相看。
2021年5月,群里的朋友也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為李迪逝世一周年舉辦了一次“追尋李迪足跡,重訪永和人家”的紀念活動,組團前往李迪生前采訪寫作的山西永和縣,并為在第一高級中學校園內(nèi)矗立的李迪半身塑像揭幕。魏老師也是成員之一,她住進了李迪曾經(jīng)住過的那個房間,回想起李迪先后5次來過永和,總行程8000多公里,每天外出采訪,深入到村子里去。住在這個房間,魏老師感到李迪也還在永和,她沒有一點生疏感。白天,她流連在李迪走過的村落與河畔,一顆心終于放下了,因為她發(fā)現(xiàn)李迪塑像建在翠林環(huán)抱之中,后面是鳳凰山,身邊有李迪事跡陳列館和人民作家李迪圖書室,更有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魏老師站在李迪塑像前,仰面望著她的老李,發(fā)現(xiàn)李迪的目光格外專注,似乎在跟他的小魏對話:放心吧,就讓我永遠“扎根”在這片山水之間吧。此時,正是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漫山遍野的槐花香,讓魏老師感受到了什么是情深似海。
李迪生前愛花,尤愛牡丹。他家的那個小花園,一年四季都有看點。我曾見過那個小花園,依稀記得圍著樓墻有一長排木質(zhì)柵欄,里面種植多種花木,我到北京找李迪約稿時,見過這里開花的景致?,F(xiàn)在回想,不管記憶是否準確,李迪種花、愛花、護花,確是真實的?,F(xiàn)在,魏老師經(jīng)常提到家里的小花園,她知道那是李迪的最愛。小花園里的花草樹木由魏老師打理后,她總是擔心自己養(yǎng)不好,比不上李迪的細心和經(jīng)驗。哪棵樹、哪種花出現(xiàn)問題,她都會自責自怨,覺得虧待了這些花。這兩年多,她按照季節(jié)精心管理小花園,剪枝、施肥、澆水,深怕對不起老李,對不起這些花們、樹們。她把開得好的牡丹花拍照下來,發(fā)在摯友群里讓大家欣賞。冬天,她詳細介紹流浪貓的情況:怎么喂食、如何取暖、怎樣過冬。她在貓窩安放電暖氣、加厚門簾兒,又搭起了帷帳。這些細心活兒不比李迪做得差,她很像一名專職花匠和飼養(yǎng)員。
每有這樣錐心的思念,魏老師都會在群里訴說,她還憶起許多有關(guān)李迪的往事。于是就有朋友建議,魏老師如果能寫一寫李迪的故事,那肯定是一本感人的書。之前我也有類似想法,覺得魏老師的回憶別人無法代替,他們夫妻間的感情那么深,有那么多愛的細節(jié),外人如何能挖掘出心理活動與細微之處?誰寫也不如魏老師自己寫,只要把真情寫出來就是部好作品,可這樣的寫作必定傷情動感,又怕魏老師堅持不住,傷了身體。即使有一天,魏老師真的動手寫《我的丈夫李迪》了,那也是妻子永遠的痛。
啊,朋友李迪,你在“李迪感恩親朋摯友群”中活著,你生前的朋友圈正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延續(xù)著友情。同群里的朋友們一樣,我至今沒有刪除與李迪的微信記錄,那上面的文字似乎還保持著溫度;魏老師也同樣沒有刪除,這也是她的依賴和精神寄托。有時候,她竟然會用錯手機,誤用李迪的名義在群里發(fā)信息,弄得朋友們一臉驚訝,好像李迪還活著。魏老師發(fā)覺后就有些難為情,直向大家道歉。朋友們都能理解,那是魏老師又陷入追念之中了,她一次次打開李迪的手機,是在找尋李迪的蹤跡,想知道他又去哪里采訪了,什么時候能夠回來,可不能太累了啊。這樣一想,她就又釋然了,仿佛這是李迪最后一次遠行,他一定還會回來的。
魏老師代表李迪,成了摯友群里真正的群主。有魏老師在,大家還和李迪在世時一樣,不僅關(guān)心著李迪的作品,還關(guān)心著魏老師的生活,這份真情尤其顯得珍貴。魏老師也很聽朋友們的話,愿意接受朋友們的勸慰和疏導(dǎo),她把侍弄花木的過程、喂養(yǎng)小貓咪的細節(jié)、清明節(jié)為李迪掃墓的情況,甚至睡夢里見到李迪的情景,事無巨細地都要在群里念叨,就像和家里人嘮家常一樣。她多么幸運,有了這么多兄弟姐妹,她聽到的都是善意、相勸、開導(dǎo),被一片濃濃的關(guān)愛所包圍著,她重新生活在了一種別樣的幸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