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長天入詩來
湖南是毛澤東革命的出發(fā)地;江西、福建,則是毛澤東早期軍事生涯的主戰(zhàn)場。在這一方方熱土上,毛澤東留下了大量詩詞,而每一首詩作的背后,又有一段風起云涌的歷史。
風景這邊獨好
從秋收起義后率部挺進井岡山,到踏上長征路,整整7年時間,毛澤東的征戰(zhàn)足跡,主要是在江西這片紅色的土地上。
軍叫工農(nóng)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飶]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nóng)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這是江西第一次出現(xiàn)在毛澤東的詩詞中。這首詞最初發(fā)表時,原文為“修銅一帶不停留”。修銅,也就是江西的修水和銅鼓二縣。1986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注釋,根據(jù)“作者修改的抄件改為匡廬”。
1927年9月9日,南昌起義40天后,34歲的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fā)動起義。第二天,他在銅鼓寫下了這首《西江月·秋收起義》,第一次亮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旗幟:“軍叫工農(nóng)革命,旗號鐮刀斧頭?!?/p>
然而,不到10天,起義隊伍就從5000余人銳減至不足1500人。起義總指揮盧德銘壯烈犧牲,年僅22歲。
從南昌起義到秋收起義,接連的失敗證明,面對懸殊的敵我力量對比,以城市為中心的暴動之路,在中國根本走不通。
生死攸關之際,毛澤東頂著巨大壓力斷然決策:放棄攻打大城市,向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山區(qū)農(nóng)村進軍。正是這一戰(zhàn)略轉(zhuǎn)折,為大革命失敗后共產(chǎn)黨積蓄力量找到了落腳點,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jié)合的道路應運而生,這就是: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軍萬余人轉(zhuǎn)戰(zhàn)千里,與毛澤東會師井岡山。當時全國工農(nóng)武裝中規(guī)模最大、戰(zhàn)斗力最強的紅四軍——“朱毛”紅軍由此誕生。
羅霄山脈,旌旗獵獵。官兵一致、軍民同心,讓這支紅色隊伍在莽莽群山之中,在人民群眾中間,艱難生存下來。五百里井岡,成為中國第一塊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
1928年8月下旬,湖南國民黨軍2個團、江西國民黨軍2個團,趁“朱毛”紅軍主力遠征湘南之際,“會剿”井岡山。此時,山上的兵力還不足1個營,靠著僅有的1門迫擊炮和3發(fā)炮彈、靠著人民群眾的無私支援,紅軍打退了敵人的猖狂進攻。
捷報傳來,正在前線領兵作戰(zhàn)的毛澤東欣然命筆,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戰(zhàn)斗場景躍然紙上。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2年零4個月的井岡山斗爭,4.8萬英烈獻出寶貴生命。養(yǎng)育了中國革命幼年的井岡山,在毛澤東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1965年5月,正值杜鵑花開紅似火的季節(jié),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夕陽西沉,遠山如血,登上黃洋界極目遠眺,毛澤東思緒萬千——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九死一生如昨。38年過去,置身這方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故地,崢嶸歲月的一幕幕往事猶在眼前。古稀之年的毛澤東詩興大發(fā),繼《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后,又創(chuàng)作了《念奴嬌·井岡山》。“無山不入詩,入詩成絕唱”。毛澤東一生之中為一座山三次寫詩,唯有井岡山。井岡山、黃洋界,由此名揚天下。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豪情獨有,來自堅定的理想信念。從井岡山到贛南,一路都是激烈征戰(zhàn)。環(huán)境再殘酷,也沒有影響到毛澤東迸發(fā)的詩情,就像他所帶領的那支愈挫愈勇的紅色隊伍蓬勃旺盛的戰(zhàn)斗精神一樣。
雪地行軍,天寒地凍。毛澤東在馬背上出口而成《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1971年11月15日,新中國代表團首次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智利駐聯(lián)合國代表當眾朗誦了毛澤東的這首詩,贏得一片掌聲。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國民黨軍“圍剿”中央根據(jù)地,規(guī)模一次比一次大。毛澤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戰(zhàn)斗間隙留下了兩首豪氣干云的“漁家傲”。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qū)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即使在人生低谷,毛澤東也始終保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非凡的偉人氣度。
從1930年初冬至1931年秋初,“朱毛”紅軍接連粉碎國民黨軍隊三次重兵“圍剿”,把贛南、閩西兩塊根據(jù)地連成了一片,開始了共產(chǎn)黨人在局部地區(qū)執(zhí)政的實踐。面積8.4萬平方公里、總?cè)丝?53萬的中央蘇區(qū),成了蔣介石的“心腹之患”。
也就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受到了“左”傾錯誤領導的打擊。1932年10月,毛澤東失去了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職務,也意味著失去了對自己親手創(chuàng)建的紅軍的直接領導權。
僅僅過了幾個月,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往贛南。接著到來的還有一位中文名字叫李德的德國人。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人博古把這位洋顧問奉若神明,將指揮大權拱手相讓,致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一敗涂地。
1934年4月下旬,毛澤東利用調(diào)查研究的機會,來到地處前線的會昌。時任紅22師政委的方強后來回憶,“毛主席指點紅22師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官兵心中的愁云一掃而光?!?/p>
當年夏天的一個早晨,毛澤東登上會昌城西北又名嵐山嶺的會昌山。面對著逶迤的山巒,一首體現(xiàn)他博大胸襟的壯麗詩篇,如同初升的朝陽噴薄而出。這就是《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zhàn)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首曠古絕倫的人生頌歌。會昌,這個贛南小城,也因為這首詞聲名大噪。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毛澤東寫在江西或者為江西所寫的詩作就有十幾首。1958年6月30日,毛澤東從當天的《人民日報》上讀到江西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的消息,“浮想聯(lián)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這些氣壯山河的佳句,感動了幾代人。
風展紅旗如畫
與江西一樣,福建也是毛澤東詩詞中多次提到的地方。1928年3月,鄧子恢在他的家鄉(xiāng)龍巖發(fā)動后田暴動,建立了福建第一支紅色武裝。第二年3月,蔣介石與桂系軍閥爆發(fā)戰(zhàn)爭。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朱毛”紅軍一路向南,紅旗指處,所向披靡,以龍巖、上杭、永定、連城、長汀為中心的閩西革命根據(jù)地初步形成。
汀江兩岸,翻了身的農(nóng)民分田分地,一派火熱氣象。毛澤東為革命前景所鼓舞,遂成《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
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zhàn)。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xiàn)。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然而,幾場戰(zhàn)斗的勝利,并不能掩蓋紅軍之中此時存在的矛盾與問題。那個多雨的季節(jié),注定要讓這支成長之中的紅色隊伍經(jīng)受暴風驟雨般的考驗。
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毛澤東的正確意見被否定,不得不離開紅四軍,前赴閩西蛟洋養(yǎng)病兼做地方工作。
當選新一任前委書記的陳毅,遠赴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根據(jù)中央會議精神和周恩來、李立三的多次談話,陳毅代表中央起草了經(jīng)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這就是著名的“九月來信”?!熬旁聛硇拧睂t四軍黨內(nèi)爭論作出明確結(jié)論,指出“黨的一切權力集中于前委指導機關”,這是“絕對不能動搖的原則”。周恩來指示紅四軍維護“朱毛”領導,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
消息輾轉(zhuǎn)傳來,已是菊花怒放的九月重陽。身體漸漸好轉(zhuǎn)的毛澤東,登臨上杭城里的臨江樓,聽遠山隆隆炮聲,望腳下奔流江水,心情一如秋日晴空,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詩情——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蹚過坎坷的山路,中國革命又見平川。1929年11月28日,中共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正式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5天之后,隊伍開赴連城新泉,進行“新泉整訓”。就在這時,國民黨軍隊攻占長汀,直逼新泉。為確保會議安全召開,紅四軍移師上杭古田。
深夜,古田小鎮(zhèn)“松蔭堂”燈光閃爍。直至曙光微露,毛澤東仍然筆走春秋。他要做一篇大文章,這就是:建成一支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的新型人民軍隊。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召開。那是閩西少有的寒冷冬天。窗外,飛雪連天;室內(nèi),暖意融融。廖氏宗祠廳堂里,燒旺的炭火映紅了人們的臉龐。毛澤東的建黨、建軍思想在實踐的檢驗中,得到了全體代表的擁護。而剛剛過去的12月26日,正是毛澤東36歲的生日。
從“南昌起義”到“三灣改編”再到“古田會議”——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形成,工農(nóng)武裝徹底完成了鳳凰涅槃。羅榮桓說:“我們要建立一支什么樣的軍隊就已經(jīng)定型了。”
快馬加鞭。朱德率紅四軍第一、第三、第四縱隊先期離開古田,出擊外線,轉(zhuǎn)戰(zhàn)贛南。毛澤東指揮第二縱隊阻擊龍巖方向來犯之敵,爾后快速挺進江西寧都,與朱德匯合。兩路大軍調(diào)動敵軍狼奔豕突,國民黨“三省會剿”被徹底粉碎。望一眼萬山叢中的鮮紅戰(zhàn)旗,毛澤東欣喜高吟: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這首《如夢令·元旦》,33個字,寫到了福建三個縣和一座山。人員還是那些人員,武器還是那些武器,紅四軍卻脫胎換骨了。從古田出發(fā),黨領導人民軍隊在斗爭中發(fā)展壯大,艱苦長征、浴血抗戰(zhàn)、奪取解放戰(zhàn)爭勝利、創(chuàng)建人民當家做主人的新中國。
芙蓉國里盡朝暉
1911年春節(jié)剛過,毛澤東跟隨表兄王季范來到省城長沙,直到1923年,他幾乎都在這座城市求學教書、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深秋,毛澤東路經(jīng)長沙。
故地重游。近處碧綠的湘江水,遠處霜色正濃的岳麓山,不禁讓毛澤東回憶起風華正茂的學生時代——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沁園春·長沙》與11年后寫成的另一首《沁園春·雪》,構成了毛澤東詩作中同一詞牌的兩大華章。兩首詞之所以流傳最廣、引用最多,除了思緒飛騰、意境高遠,還在于前一首詩中所發(fā)出的時代之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痹诤笠皇自娫~中給出了明確答案,那就是:“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p>
毛澤東后來回憶,大概在1915年到1918年間,“我逐漸地團結(jié)了一批學生在我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核心,后來成為對中國的國事和命運產(chǎn)生廣泛影響的一個學會?!泵珴蓶|所說的“學會”,就是1918年4月在他的同學蔡和森家成立的“新民學會”。發(fā)起“新民學會”,組織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作為毛澤東革命的始發(fā)地,長沙留給了他太多珍貴的記憶。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痹缭?910年秋天,當17歲的毛澤東離開韶山,前往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就讀時,就改寫了一首題為《七絕·改西鄉(xiāng)隆盛詩贈父親》的詩。1927年1月,毛澤東回韶山考察農(nóng)民運動。臨別,他對鄉(xiāng)親們立下誓言:“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潤之就不回韶山了!”
1959年6月25日,66歲的毛澤東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車出湘潭20公里,毛澤東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一遍遍撩起窗簾,眺望車外田野。他還時不時地看看司機,仿佛在說,能否開快點?
車子抵達韶山賓館前坪,毛澤東一步跨出轎車,急著與家鄉(xiāng)人打起了招呼。他掏出從武漢買來的“珞珈山”牌香煙招待鄉(xiāng)親們;他請家鄉(xiāng)的長輩、老師、親友和老黨員、老自衛(wèi)隊員、革命烈士家屬吃飯,菜單上都是地道的韶山農(nóng)家菜……
回到家鄉(xiāng)的第二天清晨,毛澤東悄悄起床上山,來到了父母的墓地。他將一把松枝恭敬地放在墓前,又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闊別家鄉(xiāng)32年的毛澤東回來了。父母交給他照看的兩個弟弟卻未能回來,曾經(jīng)陪同他一起回鄉(xiāng)鬧革命、教鄉(xiāng)親們唱《金花籽》的愛妻楊開慧未能回來,曾代他回鄉(xiāng)祭祖的他的長子毛岸英也未能回來……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一首《七律·到韶山》,道出了一代偉人的濃濃鄉(xiāng)情,更寫出了人民就是江山的領袖情懷。
對于養(yǎng)育了自己的湖南,毛澤東懷有別樣的情感。1961年,毛澤東的另一位青年時代好友、著名農(nóng)林生物學家樂天宇,帶領科研小組考察家鄉(xiāng)九嶷山后,與周世釗等聚會共敘同學之情,決定送幾件產(chǎn)自家鄉(xiāng)的紀念品給毛澤東,其中就有斑竹、斑竹管毛筆等,引發(fā)了毛澤東對家鄉(xiāng)的情思,這便有了又一首穿越時空、俯瞰大地的詩作《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