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論古說“吹噓”
“吹噓”一詞,今人用來,大致為過分揚譽他人,甚至更多自我揚譽之意。此詞出現(xiàn)較早,可當時兩字連接或分用,意思并不一致。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意義分合演變,糾結繁復。在《管錐編》中,錢鍾書先生追溯探源,細加爬梳,使我們看到“吹噓”的本來面貌。
錢鍾書首先引述了后漢張升《友論》中的兩句:“噓枯則冬榮,吹生則夏落?!薄皣u”可讓枯槁物種冬日欣榮,“吹”能使活物夏日凋落。其中“噓”“吹”二字打頭,且表意顯著不同,一目了然。為清楚說明,錢鍾書再引一位對此有專門論述的學人文字:姜宸英《湛園札記》卷一云:“鄭泰曰:‘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注:‘枯者噓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淮南子》:‘嘔之而生,吹之而死?!忠庹喾础苯酚⑹乔宕鷮W者。在這里,他由《后漢書·鄭泰傳》中引了鄭泰的話,說孔公緒此人很是能說善言:“噓枯吹生”,此話用今天俗語就是:能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后面是李賢的注:“枯者噓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笨梢郧宄闯?,“噓”是能將枯者呵活的氣息,“吹”卻是可把活物風過枯干之氣息。所引《淮南子》中,“嘔”乃“噓”義。姜宸英由此得出結論:“二字意正相反?!彼M一步說:“今竿牘家動曰:‘吹噓’,《北史·盧思道傳·贊》已誤用矣?!碑敃r(清代)寫文章書簡的人,總合用“吹噓”為同義詞,其實是誤用。這誤用很早就出現(xiàn)了,他舉證是古代正史:《北史·盧思道傳·贊》“已誤用矣”。
對姜宸英的說法,錢鍾書評論:“已得涯略,稍為理董?!睂Α按祰u”二字的意涵,大致說到了,做了些訂正梳理。他認為:“張升二語即‘二字義反’之例?!鼻懊嫠龔埳齼删湓挘勺鳌按怠薄皣u”兩字意思相反之例證。錢鍾書舉例,很少只是一、二滿足,為充分說明,他繼續(xù)舉例:“《十六國春秋》卷一一載劉琨《遺石勒書》較《晉書·石勒載記》所錄多四句:‘成敗之數,有似呼吸:吹之則寒,噓之則溫’(《全晉文》卷一0八),正是張升語意。二者皆視姜氏所引《后漢書·鄭泰傳》更明?!薄妒鶉呵铩肥潜蔽簳r期紀傳體史書。這多出的四句大意是:成功或失敗的變數,就像呼吸一樣:若“吹”便會冷寒,如果“噓”的話,就會溫暖。姑且不論這譬喻是否合適,但“吹”“噓”二字所表的意思,是全然相反的。此例與張升對“吹噓”的表述,都來自《后漢書·鄭泰傳》。不過在錢鍾書看來,“吹噓”二字意義相反,還有更早的出處:“《老子》第二九章云:‘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是其朔也?!薄独献印肺淖执笠猓阂磺惺挛铮ū緛砭停┯械那靶?,有的后隨,有的輕噓,有的急吹,有的強壯,有的瘦弱……(參任繼愈《老子新譯》)“前”“后”“輕噓”“急吹”“強壯”“瘦弱”……皆相對相反,意思清楚分明。更早的《老子》中這幾句話,印證了“吹”“噓”兩字意義相反,應該是初始出處。
那么,“吹噓”何時被誤用的呢? 錢鍾書認為,最早并非如姜宸英所說的《北史·盧思道傳·贊》,《昭明文選》中有文及注釋,已可見誤用?!墩衙魑倪x》是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tǒng)組織人編輯的文集,可見兩字的誤用時間很早了。還有:“蓋《方言》:‘吹:扇,助也’,郭璞注:‘吹噓,扇拂,相佐助也’……”《方言》是西漢文學家揚雄所撰,注者為晉時郭璞。從郭璞所注可見,“吹噓”的意思,已經被注解為“扇拂,相佐助也。”已非原初二字相反的本義,而是合用后起的意思了。
可是,錢鍾書通過當時人們的應用情況分析,得出結論:“六朝時二字或反義分指,或同義合指,兩用并行?!痹诹瘯r,人們用“吹噓”二字,已經出現(xiàn)本義及后來義混用的情況。為論述此情形,錢鍾書一口氣舉出不少例證:“《文心雕龍·史傳》:‘吹霜煦露,寒暑筆端’,此同張升、鄭泰、劉琨之例?!薄段男牡颀垺分?,作者劉勰說,寫作有時若吹嚴霜勁風,有時如溫煦雨露,或寒或暖,全憑一支筆描摹。這里的“吹”“煦”(即“吹噓”),意思顯然相反,可見用的還是最初的意思?!啊段簳す駛鳌罚骸跎现毙爬顩_吹噓之說耳’;《南齊書·柳世隆傳》:‘愛之若子,羽翼吹噓,得升官次’;《梁書·劉遵傳》昭明太子與劉孝儀書:‘吾之劣薄,其生也不能揄揚吹噓,使得騁其才用’;《顏氏家訓·名實》:‘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此同郭璞、劉峻之例,已引申為贊揚之意?!保ㄥX鍾書引例較多,此處稍加節(jié)略)這里,錢鍾書多從正史典籍中征引,可見不僅一般人,連一本正經,欲傳諸后世的歷史書,也用“吹噓”引申出的揄揚意思。從文本數量看,遠高出運用本義者。字意遷變情形,可見一斑。
唐代是文化繁榮時期,可從“吹噓”運用看,后來義及不失本義者皆存在:“唐之詩流‘誤用’如楊炯、李頎、杜甫、元稹,不一而足?!本唧w例證:“杜(甫)《贈獻納起居田舍人澄》:‘揚雄更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尤成后世文士干乞套語?!倍鸥τ绊懘螅@樣的用法成了后世一些人的“套話”。這是詩,散文中,錢鍾書也舉了兩例:“《全唐文》卷六三四李翱《感知己賦》:‘許翱以拂拭吹噓’;卷六七四白居易《與陳給事書》:‘率不過有望于吹噓拂拭耳。’”用的都是“吹噓”后起的意涵。
除去這樣運用后起意義外:“然唐人亦有未背本義,違俗希古者?!边€有使用“吹噓”本義之人,可他們在當時已成了違反時俗的“希古”者,人數很少了。錢鍾書舉證:“如《全唐文》卷一六六盧照鄰《雙槿賦》:‘柔條朽干,吹噓變其死生’;卷五八五柳宗元《天對》:‘噓炎吹冷,交錯而功?!n愈《苦寒》:‘炎帝持祝融,呵噓不相炎’;噓溫之異于吹冷尤明?!绷谠短鞂Α吩模ǔS谩坝跹状道?,交錯之功”,大意為運動是由吹冷風、噓暖氣交錯變化而形成。這幾個例子,“吹噓”意義相異很是清晰。這幾位錢鍾書舉證的文人,學者成分更多一些,尤其柳宗元、韓愈,都是學術大家。這種人,或許對文字源流更為熟知,在行文時,更愿意使用自己所知的“吹噓”本義。
筆者續(xù)貂一點,我們今天還常常這樣形容:“春氣溫煦(噓)”;“秋風勁吹”。這中間似乎傳遞出“吹”“噓”相對的意味,應該隱含有古代此語本義的信息;或者它正是古人觀察“春氣”萬物生發(fā),“秋風”盡掃落葉現(xiàn)象后的精準描述呢!
古代說完,錢鍾書言及現(xiàn)在:“晚近用‘吹噓’,為‘吹?!粡椭浮頁P’他人,而指揚己自夸,以‘吹噓’之‘吹’,等‘吹角’之‘吹’?!钡搅爽F(xiàn)在,“吹噓”意思竟然變成了“自吹”甚至“直吹”。錢先生有意思,最后拉來“吹角”這樣傳播軍營的號令,把一些人的自我吹噓,給了加倍的描述形容。“孚甲新意,姜氏固不及知矣?!薄版诩住北局覆菽咀逊N發(fā)芽,引申為萌生、萌發(fā)。錢鍾書認為,“吹噓”成為“自夸”的意思,是現(xiàn)代應用生發(fā)的新意,這是總結前代用法的清朝學者姜宸英“不及知矣”。
該詞出現(xiàn)及千多年來演變情況,錢鍾書“理董”出來,還得分析其意味:“‘吹噓’一詞二字,或殊途分指,或齊驅同指,略如‘契闊’……”“吹噓”出現(xiàn),最早情況是意思分別,各指不一,后來合起成為同指一義之詞,大致情形與“契闊”一詞相同??捎植槐M相似:“然‘契闊’同指,或從‘契’義,或從‘闊’義,而‘吹噓’同指,歷來只取‘噓’義。”“契闊”二字一詞,錢鍾書曾作了專門分析,我們暫不過多涉及。在此他認為,“契闊”一詞在使用時,或者用“契”(合)義,或者用“闊”(離)義,而“吹噓”共同指用時,只偏取“噓”義。對此,錢鍾書也覺著有趣,概括說:“蓋兩文儷而成一詞,有聯(lián)合而各不失本者,有吞并而此長彼消者?!眱勺趾铣梢辉~,一種情況為兩字原意各自保持,另一情況是其中一字意思突顯,吞并了另一字的意思。
說到這里,錢鍾書再舉相關例證:“匹似‘人物’之為言‘人’也,單舉也,而‘人地’乃雙舉‘人’與‘地’;‘物事’之為言‘物’也,單舉也,而‘事物’乃雙舉‘事’與‘物’。”在這里,“人物”一詞,其實只指“人”;而“人地”卻既指“人”,也指“地”;“物事”只指“物”一種意思,可反過來的“事物”卻既指“事”,還指“物”。
舉證完后,錢鍾書說:“合離兼別,其故莫詳,成俗相因,積重難返?!鄙厦孢@些詞,有些用合成義,有的又用分離義。舉證這些,是為了說明,“吹噓”合用,僅偏余“噓”義,是有相應例證的語言現(xiàn)象之一??删烤谷绾螘霈F(xiàn)這種情況,連博學如錢鍾書也“其故莫詳”。可現(xiàn)實是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似乎已約定俗成,難以變動。說到這里,錢鍾書也不由得為語言現(xiàn)象之繁復感嘆:“正名慎思者嘗斥語言文字鬼黠如蛇,訓詁之學唯有與之委蛇耳。”認真的學者在研究分析后認為:“文字鬼黠如蛇”,解讀文字學人,當然也得順著曲折的文字現(xiàn)象進行探尋。錢鍾書先生這節(jié)對“吹噓”演變情況的舉證,正是以同樣“委蛇”的文字來解析其繁復之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