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與時代烙?。壕W絡文學敘事模式的繼承與新變
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于2022年9月首次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的中文館藏書目中,被收錄的作品共計16部,包括《贅婿》《赤心巡天》《地球紀元》等。這已不是網絡文學第一次被“藏之名山”,2020年,中國國家圖書館選取了百部優(yōu)秀網絡文學作品并永久收藏。從目前新媒體文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網絡文學出現(xiàn)較早,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是新媒體文學領域的開山者。發(fā)布平臺經過了幾輪淘洗,已經遴選出一批樣本網站,并形成了版權保護、IP作家培養(yǎng)、同人作品衍生、讀者投票評選機制等一系列培養(yǎng)網文寫手的成熟機制,對業(yè)界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文學作品轉化為影視、游戲等衍生藝術產品的重要中介。在這些前提條件下,文學網站平臺刺激產生出的文學作品的質量相對有所保障,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時下新媒體文學達到的高度與成就。同時,由于此類網絡文學本身是在較為成熟的生產鏈條中被大量創(chuàng)作出來的,內容與形式方面也呈現(xiàn)出較為穩(wěn)定的模式套路,對此類作品的分析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新媒體文學的總體特征。本文將著眼于網絡文學的敘事模式,討論新媒體文學在敘事方面如何體現(xiàn)了新媒體環(huán)境的影響,又與中國敘事傳統(tǒng)具有什么樣血脈相連的關系。
一、網絡文學的敘事類型與題材
網絡文學受其發(fā)布網站運營方式的影響,多以可讀性為主旨,以點擊量和讀者投票數(shù)作為重要的寫作參照。為吸引更多讀者,眾多網文寫手多方探索有吸引力的寫作題材,從而一定程度地開拓了文學的表現(xiàn)疆域。受到市場的作用,網絡文學作為文學作品的同時也作為文化產品,面對不同的讀者群體逐漸凝聚出不同的亞文類,被細分出若干最為熱門的類型。為了引發(fā)讀者共鳴、喚起讀者閱讀興趣,諸多作家也將自己的寫作重點落在這些類型化題材之中。
以起點中文網為例,該網站按受眾分為男生網與女生網兩個平臺,其中男生網主頁頁面將旗下作品分為十三個熱門分類: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都市、現(xiàn)實、軍事、歷史、游戲、體育、科幻、靈異、二次元。而女生網的分類則有九種:古代言情、仙俠奇緣、現(xiàn)代言情、浪漫青春、玄幻言情、懸疑靈異、科幻空間、游戲競技、N次元。上述類目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87個小類,明確對應著不同讀者群體的不同情感和價值期待。其中,現(xiàn)實性題材雖然在近年來呈崛起態(tài)勢,佳作頻出,諸如體現(xiàn)我國都市風貌以及各行業(yè)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故事的《大醫(yī)凌然》《穹頂之上》《金錢無罪》等,但由于網絡文學的大眾化性質,能夠滿足閱讀快感的作品更受讀者青睞,一般來說涉及國計民生等嚴肅問題的題材仍然并不占優(yōu)。起點中文網上數(shù)量最多的是玄幻類作品,有將近70萬部之多;最少的是現(xiàn)實題材作品,僅有不足1萬5千部。而從分類的整體情況看,男生網的玄幻、奇幻、部分武俠、仙俠和靈異作品以及女生網的玄幻愛情等亞分類實則都屬于超現(xiàn)實幻想這一大類,約占起點中文網現(xiàn)有作品總數(shù)的一半,無論創(chuàng)作規(guī)模還是受眾群體都數(shù)目驚人。同時,我國網絡文學尤其幻想類小說在海外也引起極大反響,據(jù)《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fā)展白皮書》的分析結果顯示,我國網絡文學譯介出海的作品中,幻想類小說的讀者最為廣泛;從海外原創(chuàng)作品類型分布來看,奇幻、言情和魔幻現(xiàn)實是海外網絡文學作者創(chuàng)作最多的類型??梢哉f,無論海內外,幻想類小說都呈現(xiàn)異軍突起之勢,成為網絡文學這支勢不可擋的流行文化大軍中的急先鋒和主力軍。因此,為進一步分析網絡文學典型特色,我們將選取玄幻靈異等代表性類別為主要的討論側重。
文學創(chuàng)作的類型化傾向一方面代表著敘事的有效經驗,可以看作文體發(fā)展?jié)u趨成熟的標志。類型的生成及其敘事模式的穩(wěn)定,必然經過了大批作者長久的探索和實踐,能夠行之有效地呼應讀者的情感結構和文學趣味。例如《甄嬛傳》等宮斗小說就是通過想象男權政治體系下女性的情感政治模式,在某種程度上與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備受壓力的讀者們的心理感受相呼應,也暗合廣大讀者對于成長、復仇、理想化愛情關系與女性意識自覺等命題的期待。
事實上,如今網絡文學的許多類別早已在傳統(tǒng)通俗文學中誕生,諸如武俠、言情等類別便可以直接追溯到晚清。其它頗具創(chuàng)造力的新鮮類別也不是無源之水。以玄幻小說為例,“玄幻”一詞最早見于1988年,趙善祺為黃易的小說《月魔》作序,將“玄幻”解釋為“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于一身的嶄新的品種”。此時趙善祺已經敏銳地捕捉到玄幻小說的重要特性——包容性。就文體而言,它的文化基因多元龐雜,從遠古神話傳說到唐傳奇、六朝志怪小說、明清通俗小說,都是玄幻小說的取法對象和文化資源;而網絡文學誕生于現(xiàn)代流行文化場域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流行文化的深刻烙印。其寫作者與受眾多是80后以后的群體,要么有港臺武俠乃至仙俠類小說的閱讀背景,要么是同類作品改編影視的觀眾,對世界的期許或多或少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習慣或偏好于遙想在現(xiàn)實之外的英雄人生?!陡柲λ埂贰豆げㄌ亍贰赌Ы洹返葰W美類型文學也以其新奇瑰麗的想象、精妙縝密的敘事啟發(fā)著作者們的創(chuàng)作。此外,幻想類作品的作者受眾也生長在電子產品逐漸涌現(xiàn)市場的時代,多受國內外電子游戲直至大型網游的影響,熟諳網游的敘事模式——構建架空的或者半架空的整體世界,玩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入該世界進行探索、做任務,乃至逐漸升級通關,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超越于現(xiàn)實之外的冒險體驗,以及在現(xiàn)實世界中難以在短時內獲得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xiàn)感。以此為借鑒,玄幻小說也逐漸形成了典型的“升級流”模式。在此類作品中,往往有一位聚焦主角,以他或她的冒險經歷作為全作的線索,一路各種奇遇,牽涉出幻想世界的方方面面,主人公也在這個世界里不斷成長提升,名利雙收,最終演繹小人物的英雄史詩。而這種模式在近年來的長盛不衰,又無疑受到時代社會背景的影響,小說對于激烈競爭的刻畫以及對于主人公升級進階之快感的渲染,潛在地應和著在成就自我的路途上不懈奮斗的讀者們的想象訴求。
同時,玄幻小說題材天然地為其內容上廣博的容納量提供了便利,這也是該類型小說能夠吸引如此多受眾的重要原因。它能夠釋放出巨大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各種奇情怪事都可以在幻想的框架中得到合理的整合。在作品中建構一個獨立的世界體系是許多有抱負作家宣泄才情的重要出口,諸如天蠶土豆《斗破蒼穹》中塑造的宏大世界都很有俯仰天地的氣勢。同時,幻想也便于整合各種在現(xiàn)實中不易相互兼容的思想體系,比如在貓膩的《將夜》等作品中,中國歷史上的道家修仙思想、儒家圣賢觀念、佛家的涅槃境界與西方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理論都被借用來構架其中的個體升級階梯。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龐雜的文化、審美和價值取向中,網絡文學的主體部分始終以民族文化和精神旨趣為根基。這不僅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做出的主觀選擇,更是由網絡文學深深扎根于中華文化土壤這一客觀事實決定的?!洞髧毓ぁ贰稄团d之路》等回顧現(xiàn)代化歷程、描繪改革開放精神的現(xiàn)實題材自不必言。在大部分玄幻、仙俠、武俠小說等類別中,傳統(tǒng)文化符號與意象俯拾皆是,神話體系、儒道釋文化觀念及其美學特征得到廣泛借鑒和轉化。孑與2的《唐磚》《大宋的智慧》等歷史題材小說,更是以較為扎實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在對歷史的考據(jù)、重述和戲仿中呈現(xiàn)不同歷史階段極具想象力的故事,其中融入了作者對于歷代政治經濟結構、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個人化理解。憤怒的香蕉的《贅婿》則以古典小說形貌承載現(xiàn)代精神,形成了“以‘紅樓風’寫‘宅斗/種田’、以‘水滸風’寫‘武俠’、以‘三國風’寫‘官場/軍事’、以‘革命史詩小說’寫‘爭霸’”的獨特文風,借助穿越文的題材對恢弘的中華文明及其可能性展開思索,對民族精神的體認貫徹其中。
更有一批作品,在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上抽枝拔節(jié),在類型小說的基礎上獲得了更深遠的視角和更闊大的胸襟。例如烽火戲諸侯的《雪中悍刀行》,將廟堂與江湖、中原和邊疆的宏大關系建設為小說的骨架,以復雜難辨的人心人性、貫古通今的俠義豪情作為小說的肌理,以瀟灑的魏晉風流為小說的美學風格賦予神情,平民視角和家國正義緊密相連,士人風度的塑造與去偽存真的反思共存。蔣勝男的《羋月傳》《燕云臺》,以女性視角重構歷史敘事,以多民族融合的歷史背景呈現(xiàn)大中華文明歷程。貓膩的《慶余年》秉持著“以爽文寫情懷”的理念,文中映射著啟蒙的人性思考、普遍的政治理想和正義真理的不懈探尋。盡管許多文本中,人物所承載的價值體系常常存在矛盾和斷裂,但其間閃現(xiàn)出的真誠的理想主義色彩、廣博的人類情懷仍極具感染力。由此,傳統(tǒng)文化的活水在通俗文類的發(fā)展歷程中順流而下,在網絡文學場域中滋養(yǎng)出新花,賦予網絡文學以獨特的東方美學、厚重的歷史背景與具有普世性的精神向度。而這些要素成就了我國網絡文學的文化自信,成為網文成功實現(xiàn)跨文化傳播、贏得海外讀者青睞的重要價值所在。
另一方面,在網絡的媒介特質和網文平臺的盈利模式影響下,網絡小說逐漸呈現(xiàn)出體量上的超長篇幅、類型化經驗的泛濫乃至敘事上的同質化傾向。2003年后,起點中文網在付費閱讀基礎上設立VIP制度,對若干精品作品加V,讀者必須付費充值成為VIP會員才能獲得這些作品的閱讀權限,而對網文作者來說“入V”以后能夠以作品為收入來源。這一制度的建立直接改變了網絡文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延續(xù)至今,成為網絡文學平臺的普遍運營模式?!?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網絡文學作者已累計超2130萬人。如此龐大的創(chuàng)作規(guī)模之下,該制度在保障讀者避免低質量作品閱讀風險、節(jié)省閱讀篩選時間的同時也保證了作者寫作活動的經濟效益。經過市場整合,目前領頭網文平臺對VIP制度進行了完善,比如起點中文網中規(guī)定,一部小說要更新累積30萬字才有資格入V,成為付費閱讀的對象。這樣為收益考慮,多數(shù)作者在基本的前期準備基礎上還需要長線作戰(zhàn),每日一更,每日保證幾千字的寫作量。一部作品完結以后,為利用積累而來的熱度和讀者忠誠度,馬上投入下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是多數(shù)成熟寫手的選擇。目前起點中文網的白金作家如天蠶土豆累積更新作品達2900多天,累計字數(shù)達1400萬字以上;貓膩創(chuàng)作天數(shù)達3200余日,累積寫作近1650萬字。這種高強度的寫作在傳統(tǒng)媒體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經年累月的不間斷產出,作者顯然無暇對社會現(xiàn)實做深度挖掘或對歷史事實進行認真考據(jù)。在類型文的經典框架之中,則可以借助同類作品的成熟創(chuàng)作套路,點綴以稍加改動的新鮮元素來不斷催生新作。正如歐陽友權所說,“創(chuàng)作幻想題材不受物理時空的制約,少有人間煙火的生活邏輯掣肘,對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閱歷和社會評判力的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幻想類題材也最利于長篇情節(jié)的衍生。不間斷的奇遇、幾乎無止盡的升級,幻想類作品在既定情節(jié)套路的循環(huán)推演中就可以做到無限度的自我延伸,而這樣難免產生千篇一律的重復感覺,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成為生產技術復制時代批量生產、快速消費也快速腐朽的模式化產物。
但即便大量文本遵循著固定的套路,拼湊著一個個似曾相識的雷同故事,也仍然能吸引廣泛受眾,因為它們能最簡單粗暴地滿足讀者最底層的情感需求。而大量同類型作品的閱讀經驗又會反作用于讀者的閱讀趣味、文化偏好乃至情感結構,使其日漸鞏固,并推動讀者聚集而成的興趣社群范圍不斷擴大,同好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不斷加深。
從閱讀趣味看,幻想文學能夠滿足各階層讀者的閱讀期待。幻想文學可以按寫作者的水平或者偏好分為“小白文”和“文青文”兩種,其中小白文面向的主要是知識水平較低或者年齡段較低的受眾群體,比如天蠶土豆的主要受眾是中小學生。這類創(chuàng)作主要在情節(jié)曲折、故事的離奇方面下功夫,以附和受眾的獵奇探幽心理;同時,小白文的主人公升級旅途上往往一路開掛,好運連連,勵志熱血的調性也能夠不斷吸引青少年讀者的同理心。而文青文作者如貓膩等則面向文學欣賞水平較高的讀者,也即所謂文藝青年群體,他們更為強調文筆優(yōu)美、立意清奇,以滿足讀者的審美訴求;文青文的情節(jié)往往相對復雜,相對不回避悵惘哀婉的悲劇因素來博得文青們的同調感受。
盡管目前網絡文學題材類型化是文學創(chuàng)作接受市場化的產物,但是這種影響不應完全從負面角度來做解讀。一方面題材類型化符合市場細分原則,能夠在準確的市場定位中最大程度地提升文學傳播的效率;另一方面,題材類型化也在成熟的創(chuàng)作框架前提下刺激了更有個性的寫作風格的發(fā)現(xiàn),和多樣化的思想主題的爭鳴。恰如常方舟所言,“用戶黏度高的網文讀者能夠敏銳捕捉到作品類型化的最新趨勢,從中抽繹提煉出特質鮮明的典型要素,并助推標簽分類的不斷拓展和更新衍化。”
二、敘事情節(jié)線索的延展與豐富
與傳統(tǒng)通俗文類一脈相承,網絡小說的敘事結構以情節(jié)為中心,用緊湊曲折以至夸張的情節(jié)牢牢抓住讀者的興趣。而由于媒介特性,網絡小說一方面不受傳統(tǒng)印刷文學的物質性限制,獲得了極為自由的延展性。這種延伸和生長不僅體現(xiàn)在篇幅上,也體現(xiàn)在情節(jié)安排上。大多作品以讀者的閱讀快感為本位,少有婉曲的隱喻和克制的筆致,常常直面人物的每一段經歷與體會,展開每一分意義空間,將戲劇化情節(jié)相互連綴,連番推進之下不斷給予讀者感官刺激。其中幻想類小說更可以不受題材限制,汪洋恣肆地展開想象,將不同時空、不同文化的元素符號編織進文本之中,構成繁復奇譎的圖景。例如《鬼吹燈》等盜墓小說,以偵探、冒險故事為藍本,以神話志怪元素為語匯,從地質地貌到風土人情,從歷史文物到奇技淫巧,細節(jié)生動充盈,具有博物雜書的氣質,以此支撐起一個又一個離奇場景和精彩情節(jié),故事層出不窮地疊加下去,構成動輒幾百萬字的長篇。由《無限恐怖》所開創(chuàng)的“無限流”小說建構起包羅萬象的無限宇宙,人物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中經歷不同的社會體系,遭遇各種問題,逐漸歷練成長,獲得清晰的自我認知,小說結構也呈線性延伸開來。而由穿越小說和“無限流”結合衍生出的“快穿流”小說更是不拘結構、單純由片段化情節(jié)不斷拼接的產物,人物頻繁穿越進不同的戲劇化情境之中,直奔主題地體驗核心情節(jié)后再迅速奔赴下一個場景??梢哉f,“快穿流”小說舍棄了一切敘事的枝蔓,單純高效地服務于讀者的“爽點”。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小白文”作者的“升級流”“爽文”更是以持續(xù)密集地催發(fā)讀者快感為唯一目標。
另一方面,受網絡連載的創(chuàng)作形式影響,網絡小說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即時性和交互性的敘事特征。一部分小說的情節(jié)主線不是從最初就被設定明確,而是在長期的在線寫作和走向調整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這種主線的擴展和成長能力是長期的在線創(chuàng)作形式的產物,也成為許多長篇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共性。同時,無論是豆瓣、知乎、貼吧、論壇等供讀者自由討論的趣緣社區(qū)平臺,還是更具針對性的評論區(qū),或是起點中文網于2017年推出的能夠直接介入小說文本、交互能力極高的“本章說”模式,網絡平臺為讀者提供了即時反饋的渠道,作者與讀者的實時溝通成為可能,寫作者不再埋首于桌前,與想象中的一個個孤立讀者對話,而是在網絡這個虛擬場域中與讀者共處同一時空,結成實時交流、共同成長的“想象共同體”。因此,很多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會參考讀者的意見,對后續(xù)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適當調整。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典型化地呈現(xiàn)出網絡小說的這兩重面相。該文寫作過程歷時近9年,共計8部,近400萬字,其中第一卷《七星魯王》共29章,用短短10天就更新完結;第二卷《秦嶺神樹》共42章,寫作用了4個月的時間;第三卷《云頂天宮》共56章,前后花費近1年的寫作時長。從該作的發(fā)表情況看,作者最初對情節(jié)框架有一個大概的設想,隨即開始投入寫作,此時的試水性故事主要在于展現(xiàn)古墓探險中的危險性和其中尋寶的樂趣,每個章節(jié)都有奇異或驚險的遭遇,遇險時刻的危機處理和古墓空間結構的探幽也遵循典型的盜墓文套路。同時,小說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長篇章回小說的生產機制,總是在最奇異驚險處戛然而止,來吸引讀者持續(xù)不斷的閱讀興趣。
但是隨著作品后續(xù)章節(jié)的不斷更新,《盜墓筆記》形成了獨特的情節(jié)重心。從魯王墓開始,來自境外的長生探秘團體、本土的長生秘密守護者家族一點點登場,作品風格漸變,人物活動漸漸不只是對隨葬品漫無目的的挖掘,盜墓之外的主旨側重漸漸明顯,主人公吳邪也漸次被卷入關于永生之秘的追尋之中。由于死亡與永生之間的奇異共通之處,任何探墓活動都可以被解釋為對生命的追尋,對一處處匪夷所思的古墓的探尋帶上了求索古人在長生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目標,在死亡之地的古代墳墓中尋找永生的方法,整個8卷本小說終于有了核心主題,使得原本單純的盜墓題材作品有了復雜的情節(jié)主線。
然而,在線創(chuàng)作雖然有助于突破既定的寫作框架、使情節(jié)主線逐漸自我壯大,同時也會出現(xiàn)負面作用?!侗I墓筆記》的主題是不斷在寫作過程中補充完善進來的,許多后來出現(xiàn)的重要情節(jié)因素并沒有在行文之初就埋下頭緒。很明顯,魯王棺中的鎧甲、青銅樹中的尸繭或者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內含怪物的外星隕石之類的意象并未經過適當?shù)奈膶W編排,從而被容納到同一個話語體系中來獲得解釋,而作品最初中的幾卷也沒有吐露在吳邪家族之外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永生研究世家聯(lián)盟老九門的存在。作者沒有在他的寫作過程中投入足夠的精力來把前后不符與節(jié)外生枝的衍生支線進行調和收束,以至于在第八卷大結局發(fā)表后引發(fā)了許多讀者的抗議,認為南派三叔遺留太多懸而未決的謎題和未經收結的情節(jié),《盜墓筆記》也一度被看成是一部代表性的“坑作”。事實上,網絡文學的即時性寫作特征也應承擔“坑作”產生的責任。作者即寫即更,讀者隨更隨讀,已經發(fā)表的章節(jié)沒有再被修改的余地與必要,因此即使之后的創(chuàng)作路線出現(xiàn)了調整,也就信馬由韁寫下去,作品的前后呼應和整全性也就或多或少可以被舍棄了。從《盜墓筆記》另一部分的讀者反映看也能看出,讀者的期待視野早就隨著網文的生產模式發(fā)生了適應性的調整。很多讀者表示,《盜墓筆記》留下大量未結的懸念乃至于根本沒有結局正是該作魅力所在。在電子時代,當文學作品不以書冊這樣的完成品形式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是成為讀者的進行中的生命的陪伴者的時候,讀者對所謂整體性的追求自然也會讓位給趣味、情懷等因素了。
由于作者已經超越了既有的盜墓情節(jié)框架,又并沒有給看似玄奧的永生主題以自圓其說的解釋意愿,于是真正使《盜墓筆記》情節(jié)不斷增生、不斷吸引廣大讀者的內動因就不是情節(jié)自身,而是其他。究其根本,我們可以把這種內動力歸結到人物自身的塑造上。如前所述鐵三角的人物結構明顯受前人作品的啟示,并非原創(chuàng),但是南派三叔為這三人賦予的不同性格和彼此的關系張力則成為作品的重要看點。其中主人公吳邪是盜墓世家傳人,成長過程備受呵護,因此有天真無邪人設,對人的赤誠也起到了團隊凝合力的作用;胖子是盜墓過程中遭遇的同行,后來與吳邪組隊,成了彼此很有默契的搭檔,大大咧咧又一身江湖風范的性格與吳邪正成互補,身兼三人組里的段子手角色;身份神秘的青年張起靈功夫超凡,手段老練,為人淡泊又能多次救吳邪、胖子于危難之間,是鐵三角中最可靠的戰(zhàn)斗力擔當。確實,南派三叔為使人物與主線相互融合,也不斷在吳邪這一邊的家族背景上做文章,衍生出三叔一線和老九門一線,這一線又不斷開花散葉,在《盜墓筆記》完結之后還在衍生其他作品;而張起靈這個神秘人后來也不斷被作者附加不死之身等身份,更是顯得謎團重重。但是對于大量《盜墓》讀者來說,拋開與主線的關系不談,這三個人之間搭建起來的情誼結構就已經十足可觀,以至于三人組已經獲得了獨立的IP號召力,以這三人為主人公產生的大量同人作就足以說明這一點。由此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盜墓筆記》情節(jié)散漫無羈卻仍舊可以不斷衍生情節(jié)的理由,也能夠說明它在起點中文網收獲3000萬會員點擊量、此后無論實體書的出版、同名影視改編作品的發(fā)行都廣受關注的成因。以人物結構推動情節(jié)展開本也是《水滸傳》等中國長篇章回小說生產的重要內動力,《盜墓筆記》成為這一生產機制的當代詮釋范本。
三、敘事技巧的整體性與藝術性構建
相對隨意的即時性寫作模式代表了很大一批網絡文學的共性,也成為網絡文學區(qū)別于印刷文學的一大特征。但是也有部分作者基本遵循紙質印刷文學的寫作傳統(tǒng),在寫作之初就提前構建起整體的寫作框架,并運用大量的預敘、回溯等手段來不斷夯實作品的整體性,以更加豐富多變的敘事技巧鉤連情節(jié)線索,建構起圓融精巧的小說結構,從而使長篇的網文寫作得到敘事整體性乃至于藝術性方面的保障。例如《慶余年》中,父輩往事的漸次揭秘、身份和理想的逐步確認、主人公的成長與復仇都暗含著因果關聯(lián),這種敘事上的精心安排最終形成小說結構上的曲折回環(huán)、起伏照應,實則也潛在地遵循著因果循環(huán)的傳統(tǒng)觀念。
但以讀者、資本為主導,以閱讀快感為本位的網絡小說勢必與傳統(tǒng)小說有所區(qū)別。為制造持續(xù)不斷的共情心態(tài)、震驚體驗和消費沖動,許多網絡小說以夸張的傳奇筆法建構宏大的小說結構,視野層層遞進,背景的設定、世界觀的規(guī)模常??胺Q壯觀,并在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的此消彼長中突顯主人公極度張揚的主體性,由此也形成了本土幻想小說的獨特風格。貓膩的《將夜》就是其中值得探討的典型。
《將夜》是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貓膩的代表作之一,是幻想大類目中東方玄幻亞文類作品,邵燕君就曾評價《將夜》:“讓東方玄幻這個脫胎于西幻的網文類型,終于剝離了歐美網游升級系統(tǒng)和日本熱血漫畫的結構內核,在本土文化中落地生根。”小說構建了一個另外一個時空中的大唐帝國,國土廣袤,帝國周邊之外各國或者是與大唐文化信仰同根同源的盟友,也有利益相左過往為仇的宿敵。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初登場只有16歲的少年寧缺,他從大唐邊境軍營中的小小兵卒一路努力,成為帝國京城中天下知名的書院學生,獲得修行機會,從不惑到知命,不斷破境升級,蕩滌天下對手,乃至與世界之神昊天對抗和合,最終促生全新世界的建立。單從這條主線上看,是與大多數(shù)網絡“爽文”相近的情節(jié)走向。許多文化學者解讀此類情節(jié)為集體意淫的產物,讀者通過對主人公形成認同與投射,從而在閱讀主人公的成功旅途的過程中形成對自我的正面評估,從而收獲閱讀快感。雖然如此,我們仍然能夠從這部作品中看到網絡文學在既有情節(jié)模式的基礎上實現(xiàn)藝術性的可能潛力。
作品以第三人稱敘事,大多數(shù)時間里將視角限制在主人公寧缺的立場之上。限知性敘事是玄幻類作品慣用手段,因為此類作品既然部分地脫胎自角色扮演類游戲,那么以主人公視角來逐步認知玄幻世界中的種種奇異現(xiàn)象風俗本身也是此類作品承許給讀者的重要閱讀快感來源之一。但是在許多情況下,世界在人物和讀者眼中的逐漸鋪展并不是藝術上的預設,相反,倒是最后形成的宏大世界圖景是作者一邊寫作一邊構想出來的,因此往往會出現(xiàn)前述《盜墓筆記》中已有的那種整全性的缺失。而《將夜》等少數(shù)網文則能做到在寫作之初就已經對世界整體渾然在胸,并通過敘事技巧來將之適時展現(xiàn)出來。其中一種是全知敘事的適當運用,《將夜》雖將視角聚焦在人物身上,借他的雙腳丈量世界,借他的眼睛來審視眾生,但是也會有全知敘事者跳出寧缺身份之限時而以章節(jié)為單位、時而以段落為單位對某個場景某個境遇中引出的新元素來進行介紹。這種做法并不顯得過分突兀,因為這部分全知敘事的文風與寧缺本人的老成練達的人設極為接近,因此與其說是另一個畫外音在涉足情節(jié),倒不如說是主人公在換一副面孔評判時風輿情。
另一種做法是從限知性主人公的求知活動中得來。畢竟寧缺作為邊城少年的設定決定了他不可能對一切世事都了然于心,因此借助其他長者權威來對世界圖景進行介紹就成了必然。比如《將夜》中少年寧缺剛出道就碰到修行老者同行,于是從對話中得知了世界上修行的不同境界;入書院以后寧缺幸得佳友,在友人陳皮皮和其他師兄們口中得知了大唐與各國的恩怨情仇以及各種修行勢力的往來關系。通過限知敘事與前述全知敘事的相互補充,這個異世界中的全貌就得以全面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從情節(jié)演進的角度看,寧缺自身要求不斷自我提升的精進性格和激進的復仇心理是整部作品不斷推進的重要動因。這也是在同類作品中格外顯得優(yōu)異的一點。許多玄幻作品主人公主體目的性不盡明確,卻憑借一系列的機緣巧合被推上冒險之路,就顯得內動力不足。而寧缺最初為報世仇而修煉,后來為保護愛人而與各路奇人為敵,一路奮斗,沒有多少歷險經歷靠外力神助突破,多數(shù)以個人的意志強行解決,這種人設也使得作品情節(jié)獲得了由內而外的連貫性。
當然從整體架構看,主人公限于自身的視野局限并沒有在最初就形成重塑世界的意愿,但是這并沒有使作品出現(xiàn)其他同類作品中的那種前后不調或散亂無羈之狀。貓膩作為一個很注重對作品情節(jié)進行全力操控的作者,能夠善用另兩種敘事技巧來在主人公之上建構起另一重有如命運般浩大的整體性來。一種是匿名敘事者以旁觀的身份講述出的某些主人公之外的預示性片段。在這些段落中,敘事者用不同于小說大多數(shù)情況下出場作背景介紹的全知口吻出現(xiàn),淡然旁觀某些世外高士的對談或者寓言性的舉止,來預示許久以后會發(fā)生的某些情形,或者品評當下的若干事件將給世界全局帶來的影響。第二種是主人公在修行過程中經常陷入其中的預知夢。在這些前后有連貫性的夢境中,主人公總是發(fā)現(xiàn)自己處身于天地將劇變的恐怖又莫名的圖景之中,往往不知所以地看到某些征兆。而所有這些寓言和預示都在作品后半部分世界重創(chuàng)的章節(jié)里得到一一印證實現(xiàn)。這種預兆與結局之間從寫作時間看要間隔著近三年的時光,由此更可以看出,盡管網絡寫作本身有著種種的局限,但是只要經營得法,夢境預敘等手段運用恰當,關鎖照應之類的敘事機關布局巧妙,自然可以在歷時性的網絡寫作中建構起文學的整體性來,因為上述這些技巧正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已經過長期實驗而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敘事傳統(tǒng)。
毫無疑問的是,長篇網絡小說并不是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當代照搬,從上述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某些當代特有的敘事效果。比如,網絡小說情節(jié)推動的來源是人物的行動力,或者意志力。中國傳統(tǒng)小說如上一篇的若干章節(jié)中講到的那樣,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傾向于此。屈原固然是他自身敘事的核心,但是《離騷》文中的行動主要為抒情而起;唐人傳奇固然有探險經歷,但是其中的往來也主要為了展現(xiàn)才人胸襟;明清小說中大概《西游記》最接近寫熱血戰(zhàn)斗定能達成終結目標的玄幻網文了,可是我們也說到,其中角色的行動同時也是正心誠意的象征;待到晚清諷刺小說里,莫說舉止言行,就連文人們的胸襟情懷風骨氣度都統(tǒng)統(tǒng)被當作譏嘲對象。也即是說,傳統(tǒng)小說中總是有著比人物的個體行動或個體意志更大一層的寓指。而人物性格的優(yōu)長,固然在《紅樓夢》《水滸傳》等中各自血肉豐滿;人物奮斗的成效,在《三俠五義》等中也能夠快意江湖,但是這些人物總要被裹挾在另外一些被名為天道人倫之類的力量之中,而小說的敘事邏輯也是在高于個體范圍之外的更廣一層因果關系之上成立的。網絡文學,特別是修仙成道之類的玄幻作品,卻恰恰格外強調個體意志之因如何帶來超越萬有之果,像《將夜》這樣的作品,分明把“天地元氣”作為重要的設定,但是從最終的結果看,主人公只手通天,連同元氣一并收為己用,整個乾坤都為之重塑,也真是將個人的主體性宣揚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此前我們在討論中國傳統(tǒng)敘事風格時曾說過,受到史傳作者點評史實以及話本文學點評時風的傳統(tǒng)影響,明清小說中出現(xiàn)的全知敘事很能保持與人物之間的距離,形成平行多元的價值體系,從而呈現(xiàn)眾生百態(tài)。然而這種傳統(tǒng)我們很難在網絡文學中看到。網文時代人物是重要的IP影響力來源,而作者是人物的最直接的宣傳者,因此我們在這些作品的敘事話語中看到的基本是一邊倒的聲音。以寧缺為例,敘事者也承認他對生命沒有什么尊重意識,殺伐決斷未免狠辣,做事不擇手段,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可是反過來敘事者又回護道這些都不是寧缺的問題,而是適者生存所致,又堅持這樣的價值觀缺陷反倒使得他備受大家側目乃至喜愛??吹綌⑹抡甙褦⑹录记傻恼杂脕碜晕揖S護到這樣的一種程度,也迫使我們不得不慨嘆,網文寫作果然有其極度自戀的一面,即使其中佳作也不能免俗。又或者,這種自我賦予價值合理性的做法本身正是當下網絡寫作中的重要賣點之一。這類作品無疑可以迎合數(shù)量可觀的讀者,截止到2018年10月的4000萬會員點擊量即足以說明這一問題。同年,該作品的同名改編網劇也已經面世,相信會為該作電子版與紙質書的閱讀熱潮再添新柴。
四、敘事框架的整合與互動
陳平原論及武俠小說時曾經提及:“后起的武俠小說,有能力博采眾長,將言情、社會、歷史、偵探等納入其間,這一點,其他小說類型均望塵莫及?!比缃襁@也成為網絡文學的一大優(yōu)勢。例如玄幻小說博納廣收,將神話、武俠、儒道佛思想體系和游戲升級通關模式乃至陰陽風水、堪輿方術等多方元素融為一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修真”模式;靈異小說汲取懸疑、偵探、愛情、冒險等類型諸種小說的敘事要素,重述對風物人情、民間傳說的離奇想象,賦予靈異故事以更加豐富的敘事框架。
在此基礎上,許多優(yōu)秀的網文寫手更是有能力把不同亞文化話語體系相互雜糅,借業(yè)已成熟的多種文體程式來組成獨到的混合式作品來,借助現(xiàn)有因素的不同作用來實現(xiàn)自己的寫作意圖,“從題材選擇、故事創(chuàng)意、敘事方式等方面打通各種題材之間的壁壘,追求藝術創(chuàng)新,突破既有慣例,擯棄約定俗成的老套路,讓作品以‘泛類型化’形態(tài)彰顯出‘陌生化’或超越性的新風貌”。《將夜》中穿越與修仙兩類亞文類框架在作者筆力所及的范圍之內自圓其說成為一體;《詭秘之主》則將穿越、西方幻想、偵探懸疑、克蘇魯神話、蒸汽朋克等眾多元素結合起來,在玄幻小說既有程式內進行了頗具新意的創(chuàng)造。一些作品甚至流露出更加廣博的世界情懷,諸如一十四洲的《小蘑菇》,混融科幻、童話文類,讓世界末日的未知恐怖氛圍與跨物種的敘事視角相互碰撞,生成極具包容性的討論空間,文中詩性、科學與哲思并存,以離奇設定下的末世愛情、浪漫卻殘酷的宇宙幻想為主線,其底色是每一個生命平等且榮耀的尊嚴,是不同文化乃至物種多元共生、平等共處、共同繁榮的美好愿景??梢?,隨著寫作模式的日益成熟,許多優(yōu)秀作者的文體自覺也呼之欲出,在各個亞文類基礎上進行大整合,勢必能夠激發(fā)出某種更為龐雜多元、也更能表現(xiàn)網絡時代無限潛力的全新敘事形式。憑借更加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驗、更加多元包容的文化視野,網絡文學既形成了從傳統(tǒng)文學中尋求突破的著力點,也找到了我國網文形成跨文化傳播影響力的動力。
這一層面上,海晏的《瑯琊榜》提供了一個可供研究的切近范本。這部小說2006年—2007年間在線更新,2015年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上映后,作者對其中的某些章節(jié)進行了修整。該文不到74萬字的篇幅和不足600萬的會員點擊量似乎與其它現(xiàn)象級作品難相較量,但這部作品可以說是網文高質量的代表,截止到2018年10月,《瑯琊榜》在豆瓣讀書上的評分為8.5分,這一成績在網絡文學中已相當可觀。作為參照,前文提及的《將夜》是7.7分,《盜墓筆記》是8分左右。2015年電視劇《瑯琊榜》上映,豆瓣電影評分高居9.2分,可謂網文改編劇之首。而《瑯琊榜》這樣的成績與其對文體框架的巧妙運用與敘事主題的超越升華有極大關系。
《瑯琊榜》最初發(fā)表在起點女生網上,小說以梅長蘇(林殊)為第一男主,霓凰郡主為女主,靖王蕭景琰為另一男主,林霓兒女情、蕭林兄弟情兩條情感線并進。但假設這部小說就僅僅停留在這一框架里面,那完全無法解釋它如此廣泛的好評率與影響力。使這部作品真正獲得廣泛認同的,是它情節(jié)框架中的另一內核——政治理想主義。從整體故事看,作品也可以歸類在架空歷史文類里,故事背景放在一個架空的蕭姓梁國中,主人公林殊本是前代大將軍之子,因牽扯到黨爭之中,被當朝大員陷害,慘遭赤焰全軍覆沒、林氏家破人亡的下場,林殊僥幸得生,但身中奇毒,經一番脫胎換骨的大苦痛,化身為梅長蘇重現(xiàn)江湖,在友人幫助下經過多年布局謀劃,成為江湖勢力江左盟盟主,并以白衣客卿身份返回朝堂,借諸子奪嫡之勢行走往還于多種勢力之間,逐步將朝中力量一一洗牌,將宿怨仇敵一一扳倒,將朝堂上各謀其利者一一剔除,黨爭之風一蕩而盡,推動最為正直不阿的靖王力排眾議成了皇嗣的不二人選,并最終迫使皇帝承認當年赤焰錯案,最終沉冤得雪,正義伸張,也使國家擺脫了一姓之內誰得天下的既定命運,獲得了一位視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的君主。借助歷史小說的開闔框架,作品格局之壯闊、立意之宏遠,在時下的網絡文學中確乎可謂杰作。
正義、民主等主張如果是正面直陳難免空洞,《瑯琊榜》是通過步步為營的敘事鋪墊來引出這一主題的,因此顯得血肉豐滿,振聾發(fā)聵。在展開情節(jié)的過程中,小說又采用了另一種亞文類的寫法——權謀小說。作品主人公梅長蘇不但有卓世將才,同時有對朝局、江湖乃至國際外交等各種勢力的精準把握,十二年的沉潛謀劃,苦心運籌,一朝回到臨安城,這位蘇先生就成為全部棋局的操盤手,不可測因素被逐一拔出,每個角色按照他的測算按部就班行動,最終成就前述定局。
小說在敘事方面的克制,十分值得稱道,雖然總體看全部謀劃在最初就已基本鋪就,但是絕少使用全知性介紹,整盤棋局的排布是通過限知性敘事在迷宮般的線索中逐格呈現(xiàn)的,節(jié)奏不徐不疾。2006年版中,文章以瑯琊榜開篇,談及江湖中的人物,并聚焦在其中兼有朝臣世子身份的蕭景睿身上,借他引出江湖奇人梅長蘇,看似僅僅是游俠遇友的故事。受景睿之邀,梅長蘇來到臨安,隨之而來的是“得梅郎者得天下”的傳言,于是廟堂上奪嫡勢力紛紛登場,各路人馬先后與主人公產生交集。最初主角看似是全然被動地被裹挾到一個個旋渦之中,其行事原則表面淡然無涉,私下里又明顯自有一番計較,一時讓讀者理不清個中頭緒,待到梅長蘇聲明要協(xié)助靖王景琰奪嫡,作品正式進入主線,才云霧漸去,顯露真容,原來所有的一切偶遇都非巧合,一切時機都是人為安排。后面發(fā)展也就從諸事有何關聯(lián)的懸疑,轉變?yōu)橛媱澞芊耥樌尚械木o張。即使此時,何以梅長蘇要輔助靖王,他自身身世如何也依然是謎,雖在人物對話間穿插的表情描寫和追思的片段中可以使讀者偶爾窺見其人內有乾坤,然而梅長蘇與靖王的早年交往、與林家疑案的關系、來京參與黨爭的目的都是在后續(xù)奪嫡之爭的布局中一點點揭露出來的。隨著他的介入,朝局舊陣開始逐漸松動,出現(xiàn)一個個變局,乃至轟然崩塌,幡然重組,而此人胸中塊壘與對朝堂何為的理想直到篇尾才真正顯現(xiàn)全貌,作品政治理想主義的設想與試煉也在徐徐敘事中逐步成形與深化,最終在長公主殿上提請重審赤焰疑案、群臣全體附議的場景中升華到極致。
從文化產業(yè)的角度考察《瑯琊榜》及其改編電視劇的生產過程,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網絡文學具有文本更新再造和持續(xù)再生產的能力。熱門網文的影視改編作品往往會吸引相當多的原文讀者觀影,這些讀者會借助各大視頻網站提供的彈幕、評論區(qū)等對影視的選角、情節(jié)以及臺詞的還原程度和編輯改動、乃至場景的布置、服道化的設計等等一一進行討論評價,在對比中實現(xiàn)對原文與影視作品的雙重再創(chuàng)作。近來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作者本人也會參與到討論或彈幕發(fā)送的陣營之中,與讀者直接交流,甚至也會有作者根據(jù)改編的成果和觀眾的反饋來回過頭去進行新作創(chuàng)作或者原作改寫,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被稱為眾創(chuàng),即作者與包括讀者受眾和粉絲在內的用戶共同參與創(chuàng)作和改編IP。比如《盜墓筆記》中在影視改編后鐵三角形象人物更深入人心,在主線收官之后,南派三叔另建構新鐵三角組合來再開新章。再比如《瑯琊榜》影視化之后的2015年,作者海晏系統(tǒng)地對第一卷的網絡版原作進行了修正,使之以更近似電視劇情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直接從重返臨安一場開篇,舍棄不必要的江湖摹寫,砍掉與主線無關的冗余人物,因此場景設置就多了猶如鏡頭語言的那一重克制,情節(jié)也更為洗練簡潔,反而與文章的限知性敘事更為相得益彰。由此我們也可以欣喜地看到,由于網絡文學與衍生影視作品、實體書出版之間的密切互動,反倒給有反省力的作者提供了多種媒體呈現(xiàn)形式的輔助下更多仔細咀嚼文意、不斷精純重塑的機會。這也是新媒體條件下文學創(chuàng)作獲得的可貴優(yōu)勢。
當然,《瑯琊榜》雖是佳作,卻也并不完美,比如,全文在梅長蘇所受誤解委屈方面未免著墨過重,顯得格調較為綿軟自憐,與整體構架的剛健雄闊之風兩相違逆。須知中國文學傳統(tǒng)固然重視寫情,但是此情并非彼情,傳統(tǒng)主流文學中個體情感表達有明顯的公共建構屬性,而非攬鏡自哀。此外,作品謀篇布局雖有大視野,但是受到網文即時寫作的影響,行文落筆仍有許多有欠推敲之處。比如前面提及最初景睿江湖遇友的清麗情節(jié)實則與后面的臨安城權謀大戲并不協(xié)調,而在寫作過程中隨文意出現(xiàn)的若干人物在其后情節(jié)推演中也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模式對作品敘事的整合駕馭仍然是一個十分大的考驗。
行文至此,我們簡略地把網絡文學中的代表性敘事模式與技巧做了總結。由于網絡文學產量過于龐大,我們無力遍讀,因此這里的概述是相當粗疏的,絕不敢說足以言盡網絡文學的全部敘事特征。目前,我國網絡文學正以其驚人的創(chuàng)作規(guī)模、海納百川的作品風貌,滿足讀者的多元需求,探索著中國故事的美學風格、商業(yè)潛力、民族特性和世界視野,并以強勁的態(tài)勢沖向海外,其跨文化影響力正在擴大。而它如何在萬物互聯(lián)的宏闊場域中,與廣泛的人類經驗相聯(lián)通、與不斷翻新的媒介產生新的效應,能否以前沿姿態(tài)想象并書寫新時代的故事,又是否有能力探索整個人類“經驗與想象共同體”的道路,仍將是我們殷切期待并持續(xù)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