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在石頭上開出花來 ——長篇小說《當歸》創(chuàng)作談
最近一個時期,我一直為《金枝》續(xù)篇的創(chuàng)作而焦慮,似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入口。有一次參加一個藝術展,看到工匠們在一塊塊普通的石頭上雕出精美的花來,我突然有所觸動。周啟明這個家族,不正是在石頭上開出花來嗎?他們欣逢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為故事的發(fā)展提供了各種可能性:周啟明和朱珠可以安享晚年,拴妮子的孩子也能一個個進入高等學府,甚至漂洋過海,過上他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城里人日子。這一切雖然和家族的奮斗分不開,但也要拜時代所賜。
對于為什么要續(xù)寫《金枝》,好像我在過去的創(chuàng)作談里有過暗示。我所謂的“念茲在茲”,早就表露了對此文本的執(zhí)念。但當我再一次進入“現(xiàn)場”,卻突然發(fā)現(xiàn)這是一樁非常艱難的工作。歷史和人心不堪打量,經過粗糲的時代和現(xiàn)實摩擦的靈魂,卻有著執(zhí)拗而細膩的力量。當我再一次審視父親、母親、穗子、拴妮子以及她的丈夫、孩子時,常常被一種久違的親情和溫暖感動包裹,我整個寫作的過程,眼睛始終濕潤著。他們各有所好,也各有所難,但無論如何,都是在扎扎實實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他們細小似草芥,卻也偉大如英雄。
當我試圖設身處地理解穗子和拴妮子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真正推動故事發(fā)展的,并不是我的父母親,而是她們。即使最后有了所謂的“和解”,其基礎正是穗子和拴妮子多年來的不離不棄。也可以說,《金枝》的續(xù)篇《當歸》,是一部“拴妮子正傳”。
我試圖理解拴妮子的母親穗子。也許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穗子是我的另一個母親。我母親一生靠忠貞堅守,她又何嘗不是?她是時代的悲劇,懷揣著不能實現(xiàn)的夢想,一心一意等待著結發(fā)丈夫周啟明回來,義無反顧地替他守著老家的宅院。所以,不管她的悲劇來自何處,她始終如一的堅守依然是構筑這個家族故事不可或缺的力量。她讓拴妮子盯緊周啟明,因為這是這個世界上她與他唯一的維系;在得知周啟明挨斗的消息后,她毫不猶豫地做好接納他們全家的準備。她有很大的私心,但從未將這種私心化為自己的享受和獲得;她對周啟明有著極大的怨恨,但又從未做出任何有損他利益的事情。一直到死,她都守著周家的老屋老宅。也許她從嫁給周啟明那一天起就在抗爭,而命運不公給她帶來的苦果,她要在以后孤苦無依的幾十年里靠極大的耐心和勇氣承受。但她都默默吞下了,把拴妮子的孩子撫育成人。她所做的一切與朱珠比絲毫也不遜色。
正如穗子就是我母親,我又何嘗不是拴妮子呢?她對父愛的追逐(或者是父女關系的體認)與我對她的排斥其指向是共同的,僅僅因為父親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且與母親有一紙婚約所保護,便剝奪她接受父愛的權利,對于一個未知世事的孩童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我的父親也是她不折不扣的父親,她當然有權利要求父愛。道義與情感的大幅度錯位,人性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點,都讓這種愛看起來比恨更令人痛心。而這背后最大的悲哀是被我們的愛所指向和綁架的父親。一方面,我們沒人懂得他除了背負著兩個家庭的包袱,同時也背負著巨大的家族歷史包袱??赡芩媾R的所有問題都比家庭關系大,只是我們僅僅從父女這種天然的關系出發(fā)看不到罷了。政治斗爭的殘酷性被我們輕易用親情給遮蓋和沖淡了。父親的苦惱就在于,自小便投身革命的他正在被革命反噬,他所面臨的革命的入口隨時就是他的出口,這使他處在進退失據動輒得咎的尷尬位置上。這種位置決定了他患得患失的態(tài)度,以及對于兩個家庭問題的取舍。
拴妮子對親情的不舍,甚至可以看做是“愚孝”。但無論如何,她的努力最終讓兩個家庭的融合看起來具有喜劇意義。事實上,她承擔了兩個家庭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如果沒有她的堅持,很難有后面的結果。這其間的曲折和委屈我們是很難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拴妮子是個心地純凈的人,也是一個處處與人為善的人。自小到大所受到的委屈和屈辱,并沒有喂養(yǎng)出她的仇恨,這才是真正值得稱道的。正像她母親穗子所擔心的那樣,她會像她一樣用情太深、太專一。果然,當她“娶”到一個男人時,她對他是如此的俯首帖耳忠誠不二。所幸劉復來不是第二個周啟明,即使進城之后他也沒有甩掉結發(fā)妻。除了孩子們,他認同了自己最熱愛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女人。這也許就是“當歸”的題中應有之義吧——時代賦予堅守以意義。劉復來的堅守讓孩子們考上大學,自己也終于進城;拴妮子的堅守讓土地彰顯孕育和吸納的力量,也讓土地成為他們的應許之地。各有所守,也各有所獲。
父親為時代所傷,也為時代所養(yǎng)。對他的評價我有著先入為主的臆想,覺得無論如何,即使僅僅是形式上,他也是兩個家庭的精神支柱。事實上,也許正是基于此,才給了他更大的選擇空間以及逃避和撤退的迂回之地。其實,對于這兩個家庭而言,他更多的只是象征意義,形式大于本質。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恰恰是因為沒有他精神的介入,才使得后來這兩個家庭的相互接納成為可能。首先,對我們和穗子這兩個家庭,他始終沒有明確的態(tài)度。雖然他的選擇已經證明了態(tài)度,但對于被傳統(tǒng)婚姻和倫理道德淹沒的家庭而言,他的作為實則是一種輕慢和傷害。其次,作為城市的解放者和地方長官,他原本可以成為一個拿得起放得下,至少是在關鍵時候可以有所擔當?shù)母赣H,但他沒有。因為政治和家族歷史的羈絆,讓他患得患失,所以他選擇了逃避。也許從更深的層面上看,恰恰是他的逃避保護了自己,也得以保全兩個家庭,但也因此使他失去父親所應該具有的責任內涵。他對孩子們的撫育和教育也是粗放的,武斷的,從學習、工作到婚姻。正像他不會處理家庭關系一樣,他也不怎么會處理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他身上巨大的精神空洞和怯懦,既有個人性格的原因,也有時代綁縛的痕跡。他把這些重負一樣一樣地卸給母親和家庭,成為一個懦弱的被保護者。然而,我必須承認,在那個時代,這樣的父親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也就是說,父親普遍缺失,這恰恰是它的悲劇性之所在。以他的善良、忠誠和能力,在一個好的時代,他依然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父親。
母親朱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角色,這是由她的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經歷所決定的。對于父親過往的婚姻和孩子,母親由開始的抵觸,到后來的忍讓、麻木和接納,有一個相當迂回曲折的心路歷程。她是一個做婦女工作的領導干部,也是一個有著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女人,更是一個在饑饉的年代拉扯四個孩子的母親。父親幾乎把家庭管理以及孩子的撫育責任全都卸給了母親,他回家除了喝茶看報紙,真正是“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的主兒。但對這一切,母親都默默地承受。首先,她從開始知道父親曾經有過一次婚姻并且還有一個女兒,便試著理解“那個女人也不容易”。進而對拴妮子五次三番的挑釁置若罔聞,甚至滿足她所有的要求。她做這些,當然與她從小所受的“三從四德”的家庭教育有關。而后來,她對拴妮子的接納甚至欣賞,除了有拴妮子那么多年的行走,還有她自己的認知。她甚至覺得自己作為一個領導干部,在很多方面對不起拴妮子。我很多時候認為她這種平靜和忍讓是裝出來的,覺得這才格外可怕。當然,后來的故事發(fā)展,消解了所有陰謀論的猜測,自始至終母親都沒有爆發(fā),也沒有發(fā)生“誰笑到最后便笑得最好”的預想結局。她靠心地的善良和高度的自覺意識,贏得了拴妮子對她的尊重。也可以說她是最后的勝利者,但她的勝利并沒有以犧牲或者懲罰拴妮子作為代價,對于兩個家庭而言是雙贏,并進而維護了父親的完美形象和尊嚴。她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她和穗子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
時代為人所創(chuàng)造,人也在時代里載沉載浮。一個家族五代人的夢想與現(xiàn)實、根系與枝脈、緣起與當下,活生生地在跌宕起伏的歷史中呈現(xiàn)。周氏家族親人間的逃離、刺痛、隔膜和融合,家族精英從鄉(xiāng)村匯集到城市,又從城市返回到鄉(xiāng)村的歷史輪回,在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巨大差異和變遷中展現(xiàn)人生的悲歡。正是穗子、拴妮子和朱珠們的恪守與抗爭,掙扎與奮斗,撐起了這片故土的魂魄與新生。
金枝玉葉是我們對生活的期許和高攀。雖然客觀世界給予我們的逼仄,往往令最美好的夢想灰飛煙滅,但即使最嚴酷的環(huán)境,依然能孕育和容留向善向上的力量。我對這種善良的追逐和贊美,以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做出了努力。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作家的立場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