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農(nóng):李商隱的兩首詠柳詩
人臉上唯一沒有實際用途的東西是眉毛,唯其如此,它也就最受人愛重。小伙子濃眉大眼固然帶勁,眉清目秀往往更得人心。女士們尤其視雙眉為化妝美容的要地,而畫什么樣式的眉及其濃淡為美,則要看時尚如何,唐詩中的新娘早就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
僅僅是眉毛畫得漂亮入時,還不足以讓一個人顯得很美,要狠下功夫的地方還很多——眉毛只是一個局部,盡管是一處帶有戰(zhàn)略意義的重要局部。李商隱詠柳詩中有兩句說得好:“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
通體之美乃是由各個局部之美整合而成的,不重視局部尤其是那些帶有戰(zhàn)略意義的局部固然不行,而只注意局部更加是不行的,這里需要有足夠的辯證法認知。
李商隱《柳》全詩如下:
動春何限葉,撼曉幾多枝?解有相思否,應無不舞時。絮飛藏皓蝶,帶弱露黃鸝。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
眉如柳葉在唐朝被認為是很美的,例如形容楊貴妃的顏值之高有一句詩道“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長恨歌》)。李商隱這首詩最后由柳葉說到眉毛,前人往往以為必有深意,而諸說不同,或以為指“世無知己者”,或以為寫一位名叫“柳枝”的妓女,或以為另有寄托。大抵越扯越遠。近賢或謂此詩借柳寓指妓女,末二句“似是其人以眉目傳情,而作者因以謔之也”,似亦屬求之過深。照我看這無非是一首比較普通的詠物詩,寫到最后作者順便說起了自己的美學觀點,所以能高于那種一味講究形似的流俗之作。解詩須靠船下篙,不必崎嶇遠求。
李商隱還有一首也題為《柳》的七律: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這樣的作品,上承梁、陳謝絕“詩教”的純詠物詩,下開北宋以典故加描寫為拼盤的西昆體,其內(nèi)容并無深意;而前人的解說亦多有借口“比興”而亂加揣測發(fā)揮者。其實只要心平氣和地一讀原詩,便知道那些發(fā)揮無非是沒事找事。
穿鑿求深乃是李商隱研究中的頑癥,非下重藥根治驅(qū)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