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2022年第9期|杜懷超:何處問歸程
我現(xiàn)在還能清晰地記得1978年的衣胞地:破落的土坯,銹蝕的窗棱,坑洼不平、蟲洞密布的木板門,從低矮的門楣下垂下一綹枯草。坍塌、斑駁、灰頭土臉,完全一幅風燭殘年的光景。進入屋內(nèi),你可以透過面盆大的窗戶,看著光亮從厚厚的土坯擠進來,在黑洞洞的房間里留下一塊圓形的光斑。要是一時間花了眼,你會以為那是大地的傷疤呢。堂屋的地面是崎嶇不平的,鄉(xiāng)下人把城里人叫客廳的空間稱之為堂屋,有亮堂堂的意思,開門直沖著外面的太陽,在沒有鐘表的日子里,靠陽光留在堂屋里的影子,記錄下生活的刻度。一到陰天,雨水滲透進來,堂屋地上起了一層泥疙瘩,糾纏在土布鞋底,如同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像樂譜里的立體音階。
老屋冬暖夏涼、接地氣,與樹木、野草為鄰,以昆蟲、動物為伴,舒適自然。當年我家的屋梁上,始終有一個洗手盆大小的燕子窩。一到春天,閃電般的黑色燕子不知道從哪里飛來,準確無誤地棲息在這里。今年的燕子,還記得往年的窩?不得而知??粗鼈儾活欀魅说拇嬖冢蟠蠓椒降貜拈T外飛進,又從窩里飛出,絲毫沒有一點生疏和恐懼,這不由得令人生疑。狗、豬、羊,還有體型再龐大的牛,見到人都會驚嚇得躲一躲,為什么燕子們不害怕呢?“唧”的一聲,又“唧”的一聲,自由地進進出出,儼然這家主人似的。有時候堂屋喧鬧、嘈雜,大呼小叫,它們?nèi)徊划斠换厥?,依舊如故,膽大的燕子還敢對著梁下的人叫幾聲,算是回應,告知人們春天的降臨。它們飛來飛去的身影,像極了麥田里忙碌的母親。你不忍心去驚擾它們,只能裝著沒看見它的樣子繼續(xù)做事。這時如果你抬頭凝視它,它們也會蹲在高高的橫梁上,睜著明亮的眼睛,歪著頭,一動不動地打量著你、傾聽著你。
門洞是老屋的標配。門框左下角,幾乎每家每戶都要留一個洞口,籃球大小,一直敞開著。門洞功能強大,容得下一只狗竄出,也方便一只下蛋的母雞鉆進,當然,老鼠、貓等動物自然不在話下。老屋為什么要留一個這樣的洞口?是對狗、雞的愛憐,還是對貓、老鼠的同情,為它們大開方便之門,即使主人不在家,也給它們開個后門。長大后我在回望那個門洞時,才醒悟過來,那個門洞是為雞們留的,準確地說是為下蛋的母雞而設。主人在田里干活,一干就是一天,門上了鎖,雞們回不了家,也就沒辦法把蛋下在家里。有過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都知道,雞經(jīng)常會把蛋下在壘起的草堆、失修的豬圈里;逼急了的母雞,還會借鄰居家的雞窩下蛋,這不是典型的吃里扒外么?它哪里知道那只蛋會不會回到主人的手中。搞笑的是,雞做了虧心事后,還敢理直氣壯地大聲嚷嚷,以功臣自居,圍著剛從地里勞作回來的主人,不贊美幾句它就追纏著你,唯恐你忽略它的勞苦功高。這不是對主人的揶揄和諷刺?她正在為丟失一只蛋而郁悶,看到這般情景,氣不打一處來,抬起一腳,把它踢得遠遠的,嘴里嗔怪道,蛋都丟給了人家,還耀武揚威什么?當然,這并不是雞們的錯。大門緊鎖,門洞沒開,雞們哪里有下蛋之地?一旦門洞大開,雞也心領神會、曉得感恩,它們會無師自通地從門洞鉆進,把蛋下在自家的窩里,等主人回來后,賞賜一把米或剩飯剩菜什么的,算是對它極大的獎勵了。
門洞是雞的城門,與貓和老鼠關系不大,它們把門洞當作通道,白天它們在家里休息,或者流竄到隔壁,躲在地洞或者主人的棉被上小憩,到了晚上,才是它們真正登臺表演的時刻,貓鼠大戰(zhàn)頻頻爆發(fā)。
我一直以為老屋是有生命的,當然,至今還是認為有生命的。一旦老屋從大地上站立起來,從少年到青年、壯年或至衰老,風吹,日曬,加上雨淋,整個房子早就趴下身子,與泥土偎依在一起,天長日久,還會扎下根來。如果你在雨后沿著屋檐走過,總會發(fā)現(xiàn)一棵或幾棵小樹苗,從屋角下冒出來,那是老屋長出的根須。沒看到也不要緊,只要你不怕脖子酸,仰頭向屋外房頂望去,除了看到那黑乎乎的筆直煙囪外,還將看到那么幾棵或多棵瓦松,齊整整地站著,像列隊的士兵。那些瓦松,也不知道能活幾天、數(shù)月或經(jīng)年,總之,它們同住在老屋里的人一樣,努力地生長著,茍活著。
嚴格地講,這老屋不能算是我的房子,而是父輩的房子,我只是其中的過客,怎敢妄談?父親心中對男子漢的詞義是,蓋起房子,撐起門楣。站在1978年時間之岸回望父親,或許我們先輩的房子,都不是當初的第一站。居于淮河兩岸的人,對房子有庵、草棚、茅屋等說法,此類詞語的出現(xiàn),揭橥著房子的前世與后傳,木頭作梁、茅草苫蓋;實在困難的,則在樹林里選一片茂密的地方,三兩塊塑料布撐開圍住,就是容身之所。七尺之軀,能占多大地方?活著就行。
那時的我,相信和我一樣經(jīng)歷的人,都有一個遙遠而絢麗的夢想,從這老屋里逃離出去,逃離夏季漏雨、冬季飄雪的棲身之所。父親總是說,念好書,你就會住上瓦房呢!我信以為真。
正如父親所預言的那樣,1996年,我從老屋搬進了磚瓦結構的房子,沒有門洞,沒有燕子窩,也沒有屋頂上的野草和瓦松們。
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我回鄉(xiāng)從教,趕上了國家安排工作、分配房子的末班車。去鄉(xiāng)村小學報到的前一天,單位為我們安頓好房子。單身漢,按照規(guī)定一間標準的瓦房,瓦是紅瓦,磚是紅磚,十來平方米,臥室兼書房、廚房。如果說老屋用蓬頭垢面形容,那么我分到的公房則算是素面朝天,房內(nèi)水泥地坪光堂堂的,墻壁不再是蘆葦和泥巴混合而成,而是實打?qū)嵉厮嗯c磚組合,外表是一層風干后的白水泥,蹭到身上一點灰塵也沒有;窗戶也不是面盆大小,外面蒙上一層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取而代之的是半人高的玻璃窗戶,透亮得驚人,從窗戶向室內(nèi)打量,就像一個人被掏空了靈魂。門洞肯定是沒有的,校園里不許養(yǎng)雞,狗也不會有。代替雞鳴狗叫的,則是每天準時響起的電鈴、書聲。動物們雖然沒有了,可陰雨狂風自然必不可少。一到陰天,它們還會從狹窄的門縫里鉆進來。門很憨厚,可是抵擋不住時間持續(xù)地攻擊,露出僵硬的裂縫來。門楣上方,是早已褪色的舊年橫批“春風化雨”,一聲不吭地裸呈著。
父親來學??次遥咴谛@光滑齊整的水泥路面上,一改過去的彎腰駝背、點頭哈腰,而是腰桿筆直,間或帶有幾分趾高氣揚的神情,說話音量明顯提高了八度。一時間讓我無地自容,想找個泥縫鉆進去。他完全不去理會房子的大小,他在乎的是,我們不用自己再蓋個素樸簡陋的老屋,而由公家分配給我一所寬敞明亮的瓦房?!罢l此刻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房子”,完全印證了外國詩人的預言。父親心窩里一直隱藏著三個字“公家人”,只有成了公家人,才會住上公家分給的瓦房。為什么不是樓房?住在老屋里的父親,他的認知范圍里,就是我們村小院內(nèi)的瓦房。這是他躬身泥土、在人生的至暗里負重前行始終守護的燈盞,是他在遍體鱗傷之外時刻幻想的鎧甲。三個字,就像三根肉刺,深扎在肉身的隱秘處。
事實上,我只不過是鄉(xiāng)村教師隊伍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員,極其卑微的那個,可父親的內(nèi)心充滿著驕傲。在他再次扛起犁耙或握緊鋤頭時,對耳鬢廝磨的土地不再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而是心懷敬畏和感恩。他像一匹沉默寡言的老馬,走過人間的風餐或露宿,換來我的瓦房生活。盡管我在一次偶然的洗澡中,發(fā)現(xiàn)他脖子后積攢著一個鵝蛋大的繭塊(那是生活的壓力所致),父親沒有喊疼一聲。他把那個肉繭,當作他生活戰(zhàn)場上一面無比榮耀的盾牌與獎章,當作一個男人赤裸肉身與自然、塵世搏斗、撐起門楣的印記。他所能掌握的武器和依靠,就是那些簡陋的農(nóng)具,除此,還有汗水、血和硬骨。這使得父親后來清明祭祖時,就有了某種不辱使命的底氣和榮光,那發(fā)光的瓦房愿景,則繼續(xù)支撐著他在世間行走。
父親沉浸在自己的個人世界里。幾年后如果他要是再去,看到我從那間充滿著無限滿足與幻想的瓦房里搬出來,蝸居在縣城步行街一家店鋪逼仄的儲藏室時,我不知道他會不會當場坍塌、倒下?天旋地轉(zhuǎn)、山崩地裂還是從胸腔里吐出一口鮮紅的血來?種種猜測我想都不足以形容他那時的心情,天空一下子黑了下來。
多年以后我在回憶來路的時候,很懷念那間瓦房及那段透明歡樂的日子。早上,沿著宿舍區(qū)一條筆直坦蕩的水泥路走去,透過廚房的窗戶,鍋鏟與鐵鍋的撞擊聲、起床洗漱的咳嗽聲、嬰兒早起的啼哭聲,還有各種高聲喊叫、瑯瑯書聲和院外馬路上的車輛鳴笛聲,一起匯聚在這里,從擴散到集中,形成巨大的磁場效應。校門外,十里八村的孩子們,背著書包早早趕到學校,隨著大門一開,潮水般涌進來,校園立刻沸騰起來,接著鈴聲、晨讀聲一起加入了這春光的合奏里。
瓦房的另一番景致,是在潮水退卻之后,歡騰像是從院子里那口古井里冒出來一般,清新、純凈。古井像一本深邃厚重的典籍,在鈴聲的召喚下,敞開了所有的秘密。從課堂上、辦公室里、球場上回來的人,一下子聚攏到古井邊,鐵桶與水的掌聲里,男的淘米、女的洗菜,手忙著、嘴也不閑著,各種笑聲、趣事在井水的潤澤下抽枝整葉、葳蕤起來,像極了橋頭的那個書場,大鼓一敲,評書人沙啞的聲音在“叮叮咚咚”里敞開了話匣子。住在瓦房里的時間,就像一個喝醉了酒的醉漢,豪爽多情又如此迷人。飯后,男人們在院中擺開龍門陣,象棋、圍棋、二胡等次第展開,女人們則就著門前巴掌大的空地,揮動鋤頭,把從街上買來的辣椒、茄子、黃瓜、絲瓜和西紅柿秧子,一棵一棵栽下,只待夏季一到,門前蓬蓬勃勃。
城市對鄉(xiāng)村人來說,意味著光滑的馬路、觸天的高樓、琳瑯的商品,還有衣著光鮮的日子,她是富裕、繁華、高貴的代名詞。進城,對農(nóng)家子弟來說,是我們那個年代在泥土里摸爬滾打的終極目標。但是,進城之路,就像半空里的鋼絲,亦如老屋里那面來回搖晃的鐘擺,我把這種狀態(tài)看作是不安、焦慮、顛沛和居無定所。在父親的認知里,城市是人間的天堂,是我們的歸處;這也是他活著的全部意義。他那泥濘里的跋涉,似乎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我能穿過馬路,從城市上岸。盡管這樣的抵達,需要一代或幾代人的努力,這是鄉(xiāng)村橫渡到城市的日常路徑。
我深藏著父親給予我的生活經(jīng)驗,守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瞞著父親,跟著辭職的人潮,我膽戰(zhàn)心驚地向?qū)W校遞交了辭職申請,從體制內(nèi)出來,然后把自己交給自由而未知的以后。我承認,住在瓦房里,過著一眼看到底的穩(wěn)定生活,未免不是一種穩(wěn)定的選擇;而掙脫繩索,雖然有了無數(shù)的未知與可能,可是誰敢說前面不是懸崖峭壁或萬丈深淵?沒有人能肯定地告訴你,只能硬著頭皮向前。
這個決定,造成我多年來處于一種顛沛流離、懸浮的生活狀態(tài)。那時候我已成了家,從瓦房出來后,我?guī)е︻?,先是暫住在縣城步行街一家門市的儲藏室,后來又遷到城郊一處農(nóng)戶的院落。典型的江南四合院,院子里有一口壓力井,水井上面是一個實木搭成的葡萄架,夏季一到,密不透風的葡萄葉子遮住烈日,形成庇佑水井的巨傘。人站在水井旁,手一伸,就可以摘到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水、葡萄、生活,構成流離生活的第一站。四合院外,是房東開辟的一塊菜地。房東把這個福利送給了夕顏。她一下班回來,就拿起院子里的農(nóng)具,直奔菜地,刨地、碎土、上肥、下種、澆水、填土……
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這是我和夕顏進城后的共同渴望。古人說,居無定所,難免有凄涼難過之感。對于出生在老屋的人來說,房子的意義,不亞于身體內(nèi)一根肋骨。記得當時我像一只不顧一切撲向燈火的飛蛾,那個燈火,就是房子。所以,當聽說單位還有新房出售,不顧夕顏的擔憂,我迅速找親戚借錢付了首付,按揭下人生中第一套商品房?,F(xiàn)在回想起來,我對當時那個樓房的感覺,跟幼時手工課上制作的紙房子一樣,手指輕輕一推,隨便一場風雨,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不是說水泥鋼筋澆筑的房子不堅固,而是內(nèi)心的那座房子極其脆弱。在這套房子的門楣上,深刻著一個時髦的詞語——“按揭”。這兩個中國漢字,就像兩根釘子,揳進我們的胃部,無論怎樣反芻,始終得不到消化。當老實巴交的父親從老家趕來質(zhì)問我按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按時還上時,我躲閃著他的目光,用掉牙漏風的嘴唇回答道,能。微弱的聲音,連我自己都聽出了其中的虛弱和無力,涼意從身體里翻騰上來。
母親也多次站在樓底,久久凝望著這雄偉高大、不易接近的水泥建筑,嘆息連連,住得不錯,可吃什么呢?母親的草木世界里,她以為自己雖然住著老屋,可老屋旁邊,是菜園、莊稼、農(nóng)具、雞鴨鵝還有犁鏵呢。有地在,人就餓不著。母親發(fā)出低沉的嘆息,小區(qū)里沒有一點地,吃菜都得上街買,這日子還怎么過呢?她和父親走在光堂堂的水泥馬路上,爬著一層又一層的水泥樓梯,整個樓都能聽到他們的哀嘆。有人說水泥這個東西,是破壞這個世界的最大殺手。不只是封住草木、莊稼,還有暗中游走的蟲子,它讓人類處于一種巨大空間里的孤獨、凄涼。失去了自然、動物這樣的鄰居,我們怎能不感到齒寒?
那段時間里我老做噩夢,夢見自己是個蹩腳的雜技演員,穿著父親的解放鞋,戴著草編的太陽帽,站在高高的繩索上耍雜,隨時都有跌下來的風險。失眠、恍惚和混沌,成為我的常態(tài)。我預感到這樣的房子與自己無緣,事實上一語成讖,成了我逃離以后北漂的理由。
走在南方城市的老街巷里,狹窄逼仄的巷子,在兩旁老民居樓的擠壓下,我們只能看到地上的青石板和頭頂上的豎條狀藍天,差不多所謂的一線天。粉墻黛瓦,加上水鄉(xiāng)河道的縱橫,時光一下子推出了很遠。
光陰再次把我?guī)У蕉嗄昵暗哪莻€夏日,我主動結束“上無片瓦藏身、下無立錐之地”的北漂時光,和夕顏一拍即合,開始定居江南的生活,找工作的找工作,看房子的看房子。最終,我們傾盡半生所有,抵達南方后的第二年,我們買下了房子,辦齊了手續(xù)。而房子真正走進內(nèi)心的,是在我們與房子比鄰的商鋪、學校、地鐵、公園、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酒店、商場、老街、菜場和醫(yī)院熟悉之后,漂在半空里的肉身終于落了地,找到曾經(jīng)熟悉的、屬于老屋的一點歸屬感。我那卑微的父親也終于長吁了一口氣,那顆一直懸在空中“叮叮當當”多年的心,總算不再焦慮。我們喜極而泣,又恍然如夢。即使在新的樓房里,抱著房本睡覺,依舊如夢如幻。一連數(shù)月,我們都不敢相信自己擁有了一套房子,貨真價實的房子。掏出鑰匙,打開房門,看著考究的裝潢,陌生的家具,一時間恍惚、夢幻。墻壁、臥室、客廳、廚房,它們像個路人甲,疏離地看著我們,我們也冷漠地看著它們,沒有一絲熟稔的溫度。
在南方落腳。由此,我對房子的認知,在經(jīng)過中介老師不倦地輔導之后,從白紙一張到如數(shù)家珍,穿過私房、房改房、小產(chǎn)權房、商品房等一系列紛繁復雜的煙霧后,我們在荒涼的空地上逐漸建立了一套科學飽滿的買房知識結構體系。至此才明白,擁有一套房子,不是憑借水泥或草木搭建的空間,得講各種證件本本。也就是說,我和夕顏曾經(jīng)住的老屋、瓦房、出租房還有后來的按揭房等等,都不曾算真正的擁有,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寄居、飄零。想到這里,原本動蕩的心再一次甩到半空中,北漂的生活再次鋪展開來。屋內(nèi),我睡在鋼鐵架的木板上,枕著空蕩蕩的高樓寂寥,數(shù)著鍋爐房開水間午夜的水滴;屋外,是連綿起伏的高架、川流不息的車輛,還有無數(shù)失魂落魄的異鄉(xiāng)人,他們和我一樣,在森林般的樓宇下,睜著眼睛蜷縮在午夜的床上。
雙休或假日,我和夕顏挽著手在粉墻黛瓦的舊居里穿行,這已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不知為何,我們對舊居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巷子里很靜,家家戶戶都關門上鎖,開門的多是臨街人家,應付著來往稀疏的過客,好兜售他們殘存的美食或特產(chǎn),他們也不是專業(yè)做買賣的人,只是把家里多余的物什,靠著臨街的優(yōu)勢,有一搭沒一搭地等待著。巷子很古,行人很少,僅有的人群,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人早就出去住商品房,大平層或別墅。老人們?nèi)宄扇海谂R街的屋檐下,看著有人騎著電瓶車匆匆而過,除了快遞小哥,剩下的就是大聲說話的他們自己,聲音很高,驚動整個小巷,回聲從幽深里傳來,然后又沿著青磚鋪就的小路折回來,注入年邁的、將要失聰?shù)亩?。一旦發(fā)現(xiàn)有生面孔出現(xiàn),老人們就會立即停止拉呱,睜著迷蒙的眼睛上下打量,似乎在暗中窺探,我們到底是租客、買房者,還是匆匆而過的游客,她們警惕的目光泄露了一切。
夕顏說,曾以為進了城有了棲身之所,心就會安定下來??墒遣恢醯模齾s愈發(fā)想念昔日的老屋、有雞鴨鵝的日子,想念燕子在春光里穿梭,園里各種菜蔬潛滋暗長。那一瞬間,我再次混沌起來。她說的何嘗不是我的心聲?“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是的,寸心不寧的地方,怎么能夠稱之為故鄉(xiāng)?原來,半生肉身的逃離、顛沛、浮沉,從起點到終點,從出發(fā)到抵達,靠近心臟最近的地方,仍是那個業(yè)已消失的老屋!
杜懷超 ,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作協(xié)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作品》《北京文學》《草原》《散文海外版》等刊;出版《一個人的農(nóng)具》《蒼耳:消失或重現(xiàn)》等多部。作品曾入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等重點項目;曾獲紫金山文學獎、老舍散文獎等獎項,多篇(部)作品翻譯成外文和入選各種年度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