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友: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 ——第十二任右玉縣縣委書記袁浩基的綠色情結
艱苦跋涉七年,兩千六百多個晝夜,趟過晉北右玉崢嶸的群峰灘角, 從風沙飛揚到碧落丘崗,他在這里工作生活的那段人生,到處寫滿磨礪與淘洗。他出生山西應縣,兵營、學府、基層一路歷練走來,直到退休, 依然牽掛著與之廝守了七年的右玉群眾。他偉岸超拔,兩眼時刻洞悉著滄桑世界,內心卻揣著群眾的喜怒哀樂,秉性緘默,且曠達。他就是右玉縣第十二任縣委書記,退休前歷任山西省引黃工程局副局長、水利廳副廳長、巡視員的袁浩基。
一、赴任
一九八三年五月,塞北春寒料峭,大地正值春耕之際。我國最具里程碑意義的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剛剛推行。地處晉蒙交界毛烏素沙漠下端的右玉縣,卻春來鳥嗦,山野人跡罕稀。
走在右玉大地的袁浩基心情異常復雜。他回想起地委書記白興華的話,回想起家里妻子的抱怨, 內心五味陳雜。但這些都不算太大的苦惱,最讓他牽掛與在乎的,還是身為一位共產黨員,一個縣的領導,到底如何去帶領大家走出這多年來貧窮落后的困境,也能讓右玉縣的老百姓過上其它附近縣區(qū)的好日子。右玉風沙大,這是晉北附近縣區(qū)幾乎盡人皆知的劣勢了,可地區(qū)領導信任他,讓他擔任雁北地區(qū)最窮最苦的右玉縣委副書記,袁浩基義不容辭地答應了。
“黨員要聽黨的話,黨叫干啥就干啥?!痹苹鶟M臉信心地說著。白書記說:“右玉是全省最窮困縣之一,一九六一年,我陪衛(wèi)恒省長到右玉搞過調查,這個地方環(huán)境惡劣,生活十分艱苦。二十年后,我來雁北當地委書記又去過兩次,這個縣除了林業(yè)全國先進,其他變化不大。地委有決心改變它, 你也要下定決心作長期打算。那里交通不便,你最好能把家口帶上?!?/p>
袁浩基毫不猶豫地說:“對,我要帶上家?!?/p>
白書記見他信心滿滿,高興地說:“我們等著你打開良好的工作局面,有什么困難向組織提出來, 我們大力支持你?!?/p>
回到家后,他把組織上要派他去右玉縣任職的話和妻子說了。開始妻子十分高興,因為這到底是對他的提拔和認可。長期待在市區(qū)機關,工作雖說清閑一點,但卻不是施展才華大展宏圖的舞臺,能下到區(qū)縣擔任主要領導職務,這怎么說都是一次人生的升華。然而,當袁浩基說那地方交通不便,需要連同家室一塊前去的時候,妻子霎時拉下臉來, 說:“不行,不能只顧你的工作,要是連家都搬去右玉,咱三個孩子咋辦?”
妻子的理由不無道理:那時候,他們的三個孩子都在大同市讀重點小學和星級幼兒園,而右玉的教育,卻十分落后。聽說右玉縣在全省高考排名倒數第二,站到母親角度,孩子們的學習成績,絕對不能拉下。其次是袁浩基八十六歲的老父親,常年有病,絕對受不了右玉那地方的嚴寒與風沙。這些實實在在的客觀困難,擺在他們的面前,一時間家里進入冷冰冰的氣氛之中。
袁浩基耐心做妻子的工作。
我是一位黨員,組織上要我去右玉縣工作,那里條件是有點艱苦,但作為一名黨員,向組織保證過的話,決不能反悔。
老實說,對孩子們的學業(yè)是要受點影響,還有老爸的身體,我都知道,而且感到愧疚,可是,咱家里的這點困難,與右玉縣幾萬群眾的困難比較, 算什么啊!
沉默。
為了完成組織交給的工作任務,我們必須得克服所有困難,你也是個黨員干部,總不能拖我的后腿吧?
還是沉默。
但袁浩基的愛人到底是位通情達理的人,兩個多月的耐心溝通,后來她還是沒有拗過他:我們一起去吧。
右玉縣風沙大,是雁北地區(qū)出了名的。
正是這種惡劣天氣,當時一些帶家下縣工作的同志,又把家搬回了大同。而他們卻要全家趕赴這地方。臨走,袁浩基妻子都發(fā)自內心地嘀咕,人家是往回跑,咱是朝著風沙去……難于形容的復雜心理,不言自喻。
右玉縣工作過的前十一任縣委書記,有九任帶家前往,袁浩基作為第十二任,是最后一個帶家去右玉工作的。他們拖家?guī)Э?,曾經用馬車搬家,那時候條件更為艱苦。然而,為了更好地工作和右玉人民群眾的利益,他們帶著全家“走西口”,舍小家,為大家,迎難而上,無怨無悔。
家搬來了,這極大地方便了袁浩基的工作,但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一落千丈,這些也只能依靠妻子給孩子們額外補補欠賬,袁浩基早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右玉縣全局的工作中了。
夜里高寒異常,袁浩基身上披著個棉襖,在他的辦公室走來走去。他的內心裝著全縣老百姓的一張張憨實敦厚的面孔。右玉這地方人踏實,只可惜受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老百姓們苦??!
二、“十六字方針”
袁浩基攜全家去右玉縣工作數月后,按照四化標準雁北地委整體完成機構改革,全區(qū)十三縣領導基本換屆。這期間,他由縣委副書記提拔為書記。
袁浩基知道,身為父母官,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所有父老鄉(xiāng)親,其生活和生產,就得你去考量。他還知道,右玉縣自解放以來,歷任書記都特別能吃苦,他們孜孜不輟,帶領全縣群眾植樹不止,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之多,基本擋住了風沙,大大改善了生存、生產、生活條件,成為全省的林業(yè)先進縣。但右玉盡是“小老楊”,直接林業(yè)收入只占總收入 2%。由于其他各業(yè)的落后,林業(yè)亦缺乏有力的后勁支撐。地委白書記在應縣會議的時候,一再囑咐他,一定要想辦法探索一條林業(yè)先行、各業(yè)推進、富民強縣的大林業(yè)新路子。
袁浩基夜不能寐,他開始籌劃右玉的未來。
這年十月,右玉縣委、縣政府新班子組建完成。通過多方面調查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新班子初步提出了右玉縣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總方針,即“種草種樹、發(fā)展畜牧,促進農副,盡快致富”。簡稱“十六字方針”。
“十六字方針”一公布,干部們首先炸開了鍋。有的說“把種草放在林業(yè)前頭,有失林業(yè)先進縣的重心”。有的說“省林業(yè)廳多少年來對右玉林業(yè)發(fā)展貢獻很大,把種草放在種樹前頭,肯定今后會失去支持”。有的說“省林業(yè)廳劉清泉廳長一直不同意右玉養(yǎng)羊,主張養(yǎng)豬?;\統(tǒng)提出發(fā)展畜牧,不限制養(yǎng)羊,百分百會激怒劉廳長,倒掉右玉的綠化紅旗”。也有的說“右玉要想富,向左(云)看齊開黑庫。右玉地上有綠的,地下沒黑的,想富也是白想”。更有暗地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拿不出正經東西,編了幾句順口溜,沒用?!?/p>
這些情況很快傳到了前任老書記常祿和劉清泉廳長的耳朵里。
為了統(tǒng)一思想,盡快確定改變右玉貧窮落后面貌的目標方向,袁浩基多次組織召開縣委擴大會議, 并同時建議召開一次“右玉縣發(fā)展戰(zhàn)略論證會”,尋找到右玉縣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真正途徑。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地委行署的肯定與支持,并確定會議由雁北行署科委、中共右玉縣委、右玉人民政府聯(lián)合召開。
那次會議上,為了能夠讓右玉縣的老百姓走上溫飽甚至富裕的道路,袁浩基費盡心思想了好久。他組織全縣各級充分提建議,而且廣泛聽取意見。會前,準備了右玉縣從一九四九到一九八三年三十四年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資料,選擇了農、林、牧、副、工三十二個實地考察點。邀請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沙漠研究院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十人,同時邀請省直廳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行政領導、學者、教授三十四人參加。另外,還特邀了劉清泉廳長、馬祿元、龐漢杰、關毅、常祿四位老縣委書記。劉廳長和幾位老書記對右玉的發(fā)展和未來最有發(fā)言權,他們曾經的工作經驗,是刻進右玉年輪歲月的。他們對右玉縣的關心, 有最熱烈的愛戴,也有最深刻的教訓,他們最能看出右玉存在的實際問題,袁浩基做好了全部接納并客觀接受批評的準備,決心要利用這次群策群力的會議,讓大家獻計獻策,為右玉縣的未來,找到一條更加適合發(fā)展的路子,改變全縣人民貧窮落后的面貌。
礙于這么多年右玉人民勤奮植樹造林的功績, 右玉縣七月的山區(qū)涼爽怡人。山坡上翠綠的樹林, 清風吹拂得招搖像在款款招手友人,偶或再飄一場小雨,銀絲般墜入山坡,整個淺綠色起伏的山巒, 好像蒙了一層面紗。山坡上,那些各種類型的小樹,經雨浸潤過的樹干,微風中蕩漾著一種自信, 縹緲中顯現(xiàn)著一股憨實和慈祥。那不就是右玉人的性格?也抑或是這里正在生長的一種精神!
袁浩基不甘心右玉縣人日子緊巴,他要讓這里和其他地方人一樣能幸福美滿,環(huán)境惡劣是客觀條件,這里的人民有一種別處沒有的特質,他們不怕天氣不好,敢于面對所有困難和挑戰(zhàn)。
會議從一九八四年七月十六日開始,至二十二日,七天時間,三天安排考察,四天發(fā)言討論??h委作關于“十六字方針”的介紹,政府作如何實施“十六字方針”的匯報。三十三位專家、學者、老領導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他們對右玉縣實施“十六字方針”,從理論到實踐,從管理到效益,諸多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論證。
右玉縣已有三十多年植樹史,可老百姓日子卻并沒有改善多少,植樹造林雖然改善了環(huán)境,卻沒能改善經濟生活條件。一個“窮”字,讓人情何以堪。
這是右玉縣劃時代的一個轉折點,大家在這七天暢所欲言,并普遍認為,“十六字方針”的提出有根有據。一是對中央北方農業(yè)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得以體現(xiàn)??倳浐钪v“要實現(xiàn)中國北方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在我看來,第一位的工作是種草種樹,有草有樹才能發(fā)展畜牧……才能夠畜多肥多,多打糧食,也才能夠促進各種農牧林副產品的加工工業(yè)。”“在北方干旱地區(qū),特別是在土地多的地方,狠抓種草種樹,把它擺在第一位?!庇矣竦靥幬覈狈降母珊档貐^(qū),并且參加了這個會議。改變以糧為綱就糧食抓糧食的做法為種草養(yǎng)畜,過腹還田多打糧食,走“反彈琵琶”的路子非常合適。二是對本縣三十多年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進行了一次全面總結。解放三十多年來,右玉大搞植樹造林,取得了改天換地的驕人業(yè)績。大面積的人工造林,對于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培肥土壤、保護農田、改變氣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群眾解決了燃料、木料、飼料、肥料。先進的林業(yè)是右玉的立縣之基、強縣之本。但是也應看到,林業(yè)直接的經濟效益很低,更缺乏其他各業(yè)的支撐。“十六字方針”是三十年經驗的升華,是干部群眾的智慧結晶, 符合右玉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客觀實際。三是這個方針正好貫徹落實了黨中央的富民政策。一九八四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重點是發(fā)展農村的生產力,發(fā)展農村的商品經濟,使農民盡快富裕起來?!睂<覀兘ㄗh,要發(fā)展右玉的大農業(yè),使農民盡快富起來,單純抓糧油種植不行, 單純抓林業(yè)也不行,還必須利用廣闊的土地資源, 大力種草種樹養(yǎng)畜,發(fā)展商品性的畜牧業(yè),還必須發(fā)展林畜產品加工賺錢,同時開發(fā)礦產資源。
藍圖繪就,右玉的廣袤大地迅速蔥蘢起來。
短短兩年,老百姓的臉上無不按捺著一股興奮的笑顏。兜里慢慢鼓了,肚子里有了油水,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好起來了。
實踐證明,這個“十六字方針”是一個富民決策,把它作為右玉農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針,應天時, 得地利,順民心,合民意。
這年元月底,右玉的山川大地冰天雪地。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部分省、部級領導陪同下前來右玉縣視察。
下午三點半,總理抵達右玉,沒有停車休息, 就直接到了高墻框鄉(xiāng)的辛堡梁制高點。他佇立在一個山崗上,極目遠眺,斑駁積雪下蒼頭河流域連綿不絕的護岸林、更遠處一望無際的大片林,讓他連聲夸贊。當聽到右玉縣制定“十六字方針”調整產業(yè)結構,多業(yè)并舉取得成效,實現(xiàn)了農業(yè)翻翻,總理笑著說:“林草結合,綜合經營的方針好。”
同年六月中旬,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 在省、地領導的陪同下輕車簡從,前來右玉縣視察。一行領導登山下灣,對右玉縣反彈琵琶的做法和“十六字方針”的策略大加贊揚。
半年間,兩位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前來右玉,群眾奔走相告:“真是不簡單,右玉有福了!”
三、“父親,兒子不孝”
在右玉縣工作期間,袁浩基將全家都周折到了這里。
右玉的大自然好像有點特別,年平均氣溫僅有3.6 度。
這樣氣候條件,年輕人還好,他已經八十七歲的老父親就有點夠嗆。原來在大同居住,住房雖然小了點,但冬天有暖氣,樓內有廁所,年邁人還好將就,到了右玉縣,他們住進三間平房,取暖靠土炕火爐,上廁所必須得去院兒的旱廁。
隆冬右玉,白天常常是零下二十幾度,頭年數九天,袁浩基的老父親就得下急性肺炎,呼吸困難。其時他正在偏遠的丁家窯下鄉(xiāng),家里妻子忙不迭給醫(yī)院打電話,由于搶救及時,老人轉危為安,但卻落下了病根。一九八四年剛入冬,就下了一場很厚的積雪,袁浩基是個經常待在基層的縣委書記,那天,他依然在一個鄉(xiāng)處理領導班子不團結的問題, 傍晚七點多,他忽然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語氣急促:“孩子爺爺恐怕不行了,你在哪兒?能不能快點趕回來……”
袁浩基一下怔在那里,握著電話的手抖起來。
他簡單問一句,邊聽電話里妻子說醫(yī)院都救治三天,卻還不見好,今天又開始昏迷,這次怕是真的抗不過去了,你快點回來。
放下電話,袁浩基眼含淚水,他看了看屋外銀色的冰雪世界,“走,回家?!?/p>
右玉縣當時有幾輛老式 212,司機雖想開快點, 但右玉的山路坡陡路窄,坑坑洼洼,再加上厚厚的積雪,袁浩基趕回家里,已是晚間九點多了。
袁浩基撞門而入,撲到老父親仰臥的床榻前, 緊緊握住那雙蒼老的手,眼淚嘩啦下來。他喊了兩聲“爹”,但老父親已經不會說話。
微弱的喘息間,袁浩基似乎讀懂父親的一切話語,那就是,老人不會怪他,他是為了公家的事兒忙碌,彌留之際能看到兒子的身影,已經很知足。
那是個無盡愧疚與忠孝難全心理相互糾結的夜晚,他盯著老父親熟睡的面孔,呼吸微弱到停止, 兩手溫熱到冰涼……
父親去世了,袁浩基把縣長姚煥斗和縣委辦主任王兵叫到跟前,當面請假五天。并希望他們不散發(fā)老父親離世消息,不帶頭送禮,喪事一切從簡。
袁浩基做通了哥哥和三個姐姐的工作,不待賓客,不收葬禮,不披麻戴孝,不叫鼓匠吹打,所有孝子,每人胸前只戴一朵小白花,胳膊戴個黑袖標以示悼念。
從冰天雪地的右玉,一輛很不起眼的車將老人的遺體運回應縣老家,干裂的凍土掩埋了老人的一生。袁浩基和他的哥姐們提了一個錄音機,播放著哀樂,把操勞了一輩子的老父親安葬了。
右玉縣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送來一個兩米大的花圈。僅此一個。
袁浩基凝望著那堆黃土,再也抑制不住地大喊:“爹!兒子不孝……”
四、綠化旗不倒,窮困帽不摘
右玉地處毛烏素沙漠風口地帶,風大沙多,氣溫高寒,土壤貧瘠,十年九旱,是雁門關外的不毛之地。解放初,全縣僅有殘林八千畝,有林面積僅占總面積的 0.3%。解放后,從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開始,帶領群眾植樹,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到 1983 年右玉已成為全省、全國的林業(yè)先進縣,森林覆蓋率已達到 35%,成了遠近知名的綠化紅旗單位。
這時,有人說了,植了三十多年樹,擋住了風沙, 改變了氣侯,保持了水土,培肥了土壤,功不可沒。但是,一九八二年全縣財政收入還是僅有185 萬元, 從一九五六年集體核算到一九八三年二十八年中, 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 63.6 元,太窮了。在右玉該栽樹的地方差不多都栽了,綠化差不多到頂了。
總結右玉曠日持久的綠化歷史經驗,袁浩基與右玉縣的新班子首先認識到,植樹造林,是右玉群眾生存、生產、生活的優(yōu)先選擇;是右玉干部群眾最一致的共識;是歷任各級領導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官不分大小、人不分老幼的一致行動。
作為新一屆縣委,右玉人要求繼續(xù)植樹造林的愿望不能違,右玉林業(yè)先進縣的榮譽不能丟,歷任舉起的綠化紅旗不能倒。從林草綠化面積、林種樹種的更新改造、造林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看,右玉綠化的任務還很大,路子還很長,前途更廣闊。右玉綠化不僅沒有到頂,而且還任重道遠。
袁浩基在一九八四年春季全縣植樹動員大會上,從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前人栽樹蔭庇后人的美德講起,指出歷代種草種樹治理國土不乏其人。他說, 右玉人民依靠艱苦奮斗,硬是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到了我們這屆,不僅不能讓右玉綠化的紅旗倒下,而且要舉得更高。在右玉這塊土地上,職務不分高低,人員不分老幼,工作不分行業(yè),時間不分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抓林業(yè),責無旁貸,植樹種草,人人有責。不懂這一點,我們就不配做右玉的領導干部和公民。
“昨天的成績,不能代替今后的工作,擺在我們面前的綠化任務仍然艱巨。全縣干部群眾思想再解放,覺悟再提高,做好苦戰(zhàn)硬戰(zhàn)的思想準備,開創(chuàng)綠化右玉的新局面?!?/span>
一封《致全縣人民的公開信》,下書著縣委書記、縣長的簽名。
“十六字方針”后,把林業(yè)工作提到右玉全縣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和全局的位置,與其他各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互促互補,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喬、灌、草三個層次一起上,生態(tài)、經濟、社會三個效益一齊要”。改變過去以小老楊為主,以生態(tài)效益為重的老習慣。
依靠政策,調動發(fā)展。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后, 生產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過去植樹,主要依靠堅強的行政領導和群眾自發(fā)的強大力量,覺悟加義務, 義務加工分,幾千人的大會戰(zhàn),很快就能完成艱巨的植樹任務。責任制以后,集體經濟薄弱了,制定“鼓勵農民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十條規(guī)定”,對適宜農民經營的 70 萬畝林地,全部下放給農民經營, 并先后發(fā)放了小流域使用證,簽約承包合同,用政策調動千家萬戶,讓群眾治理千溝萬壑。
老墻框村王占鋒,三十歲,高中文化。原在大同市口泉旅店當經理,待遇優(yōu)厚。一九八三年毅然回村承包治理離村很遠的石砲溝。這條溝,坡陡溝深,亂石林立,沙多土少,缺水干旱。三十多年來, 他咬定綠化事業(yè)不放松,吃盡千苦萬苦不喊疼。他在溝里建庫蓄水養(yǎng)魚,引水上山澆地,改坡植樹造林。建起了苗圃、果園、養(yǎng)殖場和旅游飯店。治理面積由最初的 150 多畝,發(fā)展到 2000 多畝。把亂石溝變成了生態(tài)溝。
袁浩基知道,他接任右玉縣委書記后,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期,好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右玉太窮了,處于這個時候,在對右玉縣深入全面了解后,袁浩基先制定了“十六字方針”,對原有的以林為綱、限制養(yǎng)羊、不發(fā)展煤炭的歷史進行破冰。接下來開發(fā)智力資源。據當時統(tǒng)計,右玉全縣文盲和半文盲占到十二歲以上人口的 40%。全縣正式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 60%,大專和本科更是鳳毛麟角。
他在一次討論會上說,以智力資源推動自然資源開發(fā)。為了提高干部的理論文化和業(yè)務水平,采取了派出去進修學習和開設培訓班的多種形式,同時引進外來人才,提高右玉縣的干部隊伍綜合管理水平。
原雁北地區(qū)有十三縣,相比之下,右玉縣有兩大優(yōu)勢:1、地廣人稀,全縣人均土地面積三十畝, 耕地十一畝。2、由于連年的植樹造林,右玉縣已近 30% 的山坡和灘涂被綠化,所以擠進全國林業(yè)先進縣行列。除此之外,右玉縣環(huán)境條件全區(qū)最差, 全年無霜期不到一百天。右玉縣是全區(qū)三個無煤縣之一,地下礦藏匱乏。右玉縣教育落后,在全區(qū)每年的高考中,每次都倒數第一?;A建設落后,全縣 365 個自然村,63% 不通公路,33% 的村尚未通電。而電話、廣播更是奢侈品,很多村莊人畜吃水困難。全縣最大的一家醫(yī)院僅有 35 間平房作病房,也是三分之一不能接收病人。右玉縣工作條件太差,全縣五大班子有干部二十四人,只有六輛破212 吉普車和一輛小面包車。這些車主要用來接待上級領導和客人,平時縣里領導下鄉(xiāng),主要靠步行。
在考察右玉縣蒼頭河和境內長城的時候,袁浩基和隨行的同志們跋山涉水,基本依靠步行,沿途經過五個鄉(xiāng)鎮(zhèn)三十七個村莊,歷時六天掌握了境內89.2 公里長城的考察。
那是一個秋天,山坡的草開始枯萎了,遍野的風有點硬,吹得他們嘴唇干裂。走到黃昏時分,他們實在走不動了,袁浩基看著不遠處一個村莊說, 咱今晚就住這里吧。
全縣最北邊的郭家堡,全村只有七戶人家二十三口人,屬于大坡行政村,在地圖上根本沒有這樣的村莊。他們一聽說縣委書記來了,消息霎時傳遍全村二十幾人,差不多全涌來了。村里人主要想反映修路問題。夜深到快熄燈時候,房東大娘手抖著抱出一床新被褥,“這床被褥準備了十幾年, 原思慕是給兒子娶媳婦的,現(xiàn)在他也大了,娶不過媳婦了,你們蓋了吧?!?/p>
袁浩基一再推讓,說什么也不能用老人這床被褥。房東大爺說,“唉,留著也沒用,全村三十多歲以上的光棍有六個,我們家就兩個。沒辦法??!”
那是一個心情異常難受的夜晚,袁浩基和同志們把那床被褥擱在一邊,和衣睡在旁邊,時醒時睡, 極不踏實。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貧苦的縣,卻丟了貧困縣的帽子。
一九八四年底的一天,縣長姚煥斗在縣級領導干部聯(lián)席會上傳達省政府會議精神:“從今年省里重新確定貧困縣的標準,即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三年中,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 150 塊錢的縣,方可列入國家級貧困縣,我縣三年間平均人均純收入160.3 塊,超出十塊零三毛。” 一張張面孔,凝固了。
袁浩基嘴唇顫抖著,內心十分痛苦。
袁浩基想,貧困縣這頂帽子,誰不想摘?可是, 失去貧困縣這個扶持,右玉縣的廣大群眾怎么辦?怎么活?
十塊零三毛!右玉全縣老百姓焦渴的一雙雙眼睛,袁浩基冷靜下來后,抱著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義正言辭地和大家說:我們就是寧可不要這頂官帽,也得為右玉縣的老百姓爭取回這頂“貧困縣”的帽子!
說完這話,他的內心五味陳雜。他想,右玉啊右玉,咱啥時候才能真正摘掉這個壓在頭上重如泰山的“貧困”二字啊!
當天夜里,縣委兩辦聯(lián)合起草《關于要求把右玉縣列入貧困縣的請示》。并于第二天袁浩基和姚煥斗親自去送給地委書記和行署專員。
……
右玉縣為了自己成為貧困縣,縣領導懷揣復雜的心情反復奔走,終于完成這頂“窮”帽子的復位。這橫豎都是一種十分滑稽的帶有點黑色幽默味道的
“悲壯之舉”。然而,為了生存,右玉縣的窮山惡水,早就抹殺了“人”的尊嚴這些虛設的東西。他們需要在祖先延續(xù)的家鄉(xiāng)繼續(xù)生存下去,他們更需要發(fā)展。
右玉縣人不怕丟面子,袁浩基更不怕丟官帽。右玉縣的貧困實際,被刊發(fā)到了《人民日報》,來自全國的強烈反響,一時間震撼三晉大地,然而袁浩基卻全然不顧,他的內心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實事求是。
郭家堡村那一雙雙遲鈍甚至呆滯的眼睛,始終搖晃在他的腦海間。
身為一縣的父母官,他只恨自己沒有三頭六臂, 不能為右玉人民去做更多事情。貧困帽子,總有一天會摘掉,右玉人民總有一天會越過越好。
五、千方百計搞經濟建設
為了能發(fā)展經濟,袁浩基可謂方法用了,辦法使盡。
那些年來,右玉林業(yè)的生態(tài)效益很高,但直接的經濟效益太低,只占農業(yè)總收入百分之二三。收入低的原因,除土壤水肥不足,生長緩慢外,另一個主要方面是綜合開發(fā)不夠。一九八三年底,右玉有沙棘純林和混交林 28 萬畝,每年產果 3000 多噸。但無人利用,也有一些老百姓,到冬天把繁密的果枝砍下來,長長地排在公路上,熏上土讓汽車碾壓, 取籽賣點錢,實在太可惜。
那是沙棘結果最旺盛的一年,袁浩基看著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色,心想,這沙棘雖說豐收了, 怎么把它變成右玉人民手中的票子呢?
很快縣委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發(fā)展沙棘事業(yè)的決定》,縣領導多方尋找門路,積極加快開發(fā)。在雁北科委和北京食品工藝研究所的幫助下,由國家水電部投資 80 萬元,建成了第一條年加工 4000噸沙棘果飲料生產線和年產 450 噸沙棘果醬的生產線。產品出來后,深受消費者歡迎,竟然遠銷全國。幾位中央領導前來視察品嘗后,都予大加稱贊。
右玉林多樹密,每年都產生大量的枯樹枯枝。疏林間伐和修枝剪條,產生大量的廢材。一九八五年,在爭取到省政府的幫助下,投資 400 萬元,建起了一座年產 8000 立方米的人造板廠。產品硬度高,韌性強,很暢銷。建廠三年,創(chuàng)造產值 1500多萬元,上繳利稅 14 萬元。農民修剪枝條收入八十多萬元。
飲料廠、壓板廠的建立,極大地提高了林業(yè)收入,也給了袁浩基們走出困境的信心決心。
他們曾經為了探明右玉縣的地下煤炭礦藏, 請來 115 地質隊和雁北煤炭鉆井隊,披星戴月歷時數月,終于探明右玉縣不是無煤縣,而是在右玉縣的東南部元堡子鄉(xiāng)和白頭里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地下煤田,初步預計總面積 165 平方公里,地質儲量 34 億噸!
消息不脛而走,被新華社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最開心莫過右玉縣的干部群眾,大家難以抑制地微笑著說:“咱右玉縣,有盼頭了!”
右玉縣的煤炭生產很快進入了發(fā)展期,他們堅持有水快流不濫流,在上級的大力幫助下,全縣共投資 1500 多萬元,建起 15 座煤礦。同時組建了運煤車隊,在山陰縣建起了右玉自己的集運站。到一九九〇年,煤炭產量達到 72 萬噸,縣財政和農民收入逐漸得到改善。
他們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發(fā)展成果。加強科研的支撐。一九八四年六月,在北京林業(yè)大學的積極配合下,成立了“右玉縣沙棘研究所”和“北京林業(yè)大學沙棘科研基地”,并承擔起國家“七五”沙棘科研攻關項目,引進了國外19 個沙棘優(yōu)良品種, 進行了育種、種植、撫育、收獲的多種研究。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國家水電部部長錢正英前來視察, 把右玉確定為“水保試驗區(qū)”,并要求全國推廣右玉種植沙棘的經驗。
右玉植樹造林三十多年,以耐寒耐旱的“小老楊”為主,這些“小老楊”逐漸進入成熟期和過熟期,有六萬多畝已經開始歇頂、干枯、死亡?!叭暇G洲”在綠色的背后,也潛在著黃色的危機。
一九八四年夏,袁浩基組織專業(yè)人員到河北萬泉取經學習,回來后在辛堡梁南坡辦起了一個改造小老樹試驗點。經過一年實踐摸索,總結出四條經驗在全縣推廣。五年來,全縣疏伐撫育、優(yōu)種嫁接、速生豐產、喬灌混交共改造“小老楊”二十多萬畝。
歷史上,右玉只能在春秋兩季植楊樹,種植松樹很少。后來他們組織干部去壺關縣學習種植油松, 到偏關縣學習種植檸條。加上本縣的試驗研究,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右玉縣委、縣政府下發(fā)了《關于搞好兩季重點工程造林的通知》,號召在兩季種檸條、移植松樹,提高成活率。從此,右玉一年由春秋兩季植樹變成了春、夏、秋三季植樹。個別鄉(xiāng)村移植松樹,深秋封凍前挖坑、帶土挖苗,做好準備, 等到入冬苗土凍成實疙瘩進行移栽,成活率更高。
實踐,讓右玉的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右玉人民的好日子,越來越近了。
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袁浩基帶家前來右玉縣,他的孩子們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這對他的沖擊特別大。一個縣委書記的孩子尚缺好的教育條件,何況老百姓的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們了!
解放后,右玉的教育雖有很大的發(fā)展,但由于經濟貧窮,教育始終落后。一九八三年調查摸底的狀況是這樣的:
右玉地廣人稀,偏遠的山莊窩鋪很多,有些很小的村莊根本沒有學校。全縣小學兒童入學率90%。小學復式班教學占到 50%。全縣小學教育的普及率 56%。受條件所限,縣城初中只能使 70%的小學生入學。全縣 17 所鄉(xiāng)級中學,沒有圖書室、實驗室。全縣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占 75%,25% 的教師不合格。70% 學校的房子年久失修,需要翻修。一部分已形成危房,急需重建。一部分小村子, 只有十多個學生,還只是三四個年級。學校就一孔破窯洞,后墻上抹塊黑板,孩子們坐在土炕聽講, 沒有課桌板凳。絕大多數的學校管理比較正規(guī),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村干部為了生產,隨便停學校的課,讓學生參加植樹勞動。有的老師家里農活忙的時候,就讓學生放好幾天假。老師的辦公室, 既做飯,又休息,本來就很擁擠,一到冬閑時,晚上,村里游手好閑的人就來取暖閑嘮。
在深入西山下鄉(xiāng)時,袁浩基走進一個學校的教室,發(fā)現(xiàn)幾個學生正在站著上課,他問,桌凳去哪了?村干部說,某某家里死了人,辦白事拿走了, 已經好幾天了。老師無奈地說:“還有的人經常搬上課桌刷房泥墻,我管過,管不了,全村人成了習慣,都這樣?!边€有不少學校沒有院墻,豬狗羊雞隨便進去亂跑。
袁浩基深深感到,一個地區(qū)要發(fā)展經濟,離不開科技進步,科技進步源于教育,抓教育,就是右玉當下最緊要現(xiàn)實的問題,也是右玉長遠的需求。面對成堆的問題和十分困難的財政,必須抓、盡快抓、恨恨抓。
一九八三年十月,右玉縣召開全縣千人教育大會,出臺《縣委、政府關于加強教育的十條規(guī)定》。會議針對右玉教育存在的十個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十項針對措施。次年,縣政府出臺《關于群眾集資改善辦學條件的決定》,說千道萬,沒錢干啥都不好辦?!氨娙耸安幕鹧娓?,辦法總比困難多”。
政府倡導集資勤儉辦學:領導帶頭捐;各行各業(yè)幫;師生勤工儉學省。
第一條領導帶頭捐。那時候,一個職工月工資平均不到六十塊,農民年純收入 275 塊,袁浩基行政 19 級月工資 76 塊。這樣低的收入,為了全縣興教育,辦學堂,大家沒有推辭,
“為了孩子們,我們領導帶頭捐,縣五大班子每人捐五十,鄉(xiāng)鎮(zhèn)干部三十?!币痪虐巳揭痪虐宋迦觊g全縣千方百計共集資 460 萬元,新建學校 248 所,全縣中小學全部實現(xiàn)“一無兩有”: “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
楊千河鄉(xiāng)后莊窩村地處晉蒙交界的大山上,交通不便,十分偏僻,這個僅有六戶人家的小山村, 一直沒有學校。村里的孩子到外村上學,要走十多里山路。村民小組長李志義參加了全縣教育大會后, 回村就騰出自己的一間房,捐出六百五十多元買教學用具,請回自己的妹妹當教師,辦起了一座學校。
威坪鄉(xiāng)侯林村學校破舊嚴重,村民李全占燒白灰剛剛盈利,就拿出六百元捐給學校修房。
歐家村鄉(xiāng)十八戶營村,有個農民叫王占英。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決心要培養(yǎng)孩子念成書。因為太窮,他除了勤勞節(jié)儉東挪西借,竟然用買化肥的貸款先供兩個孩子讀書。村里人恥笑他,但他說“不上化肥少打糧是一年的事,孩子該念書時候不念書,誤的是一輩子的事?!庇捎谒匾暫⒆幼x書, 大女兒考入了山西醫(yī)學院,大兒子考進了山西農業(yè)大學。
李達窯村小學教師李玉林,家里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很困難。全家人節(jié)衣縮食,開源節(jié)流,大人舍命供,孩子拼命學。就在這個條件落后的右玉,他接連培養(yǎng)出三個大學生。這兩戶人家非常普通,但很典型,袁浩基親自下村給這兩戶人家授予了“為國育人”的光榮匾。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亞里士多德的箴言在右玉縣獲得了印證。
人生路,是歷練,也有憂傷。袁浩基在右玉縣這七年,早已和那里憨實敦厚的人們融為一體。在他們這屆任期內,右玉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政治氣候, 各項工作程度不同地全面推進和發(fā)展。全縣有十五項工作 23 次受到了國家和省地表彰獎勵,袁浩基本人也得到了“全省林業(yè)模范”、“山西省義務植樹模范”、雁北地區(qū)“端正黨風先進個人”“興學育人模范”等七次殊榮。他知道,毀樹容易種樹難, 更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右玉的這片厚土,早已刻下他堅實的身影。晚年退休的他,依然擔任著右玉干部學院的“特聘教授”。
右玉的大山與森林,蘊養(yǎng)著無數生靈,任半個世紀匆匆而過,時間卻義無反顧地繼續(xù)向前。
袁浩基走過的路,留下的身影,是澎湃與壯闊, 也是溫柔與豁達。
【作者簡介:張全友,實名張全有,男,山西省朔州市懷仁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曾在文學刊物《中國作家》《安徽文學》《特區(qū)文學》《山花》《芙蓉》《清明》等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出版小說集《阡陌》《豌豆黑豆和扁豆》?,F(xiàn)在朔州市文聯(lián)工作?!?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