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如雪:長安的春天有多冷 ——孟浩然與唐代科舉
按《唐六典》:出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歲為“中”,二十一歲為“丁”,六十為“老”??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那么在四十歲的時候,孟浩然是否達成了“不惑”的人生目標?當時他是什么樣的境遇和心情?
一
孟浩然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游歷更加感覺到功名之路渺茫不可及,“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予復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歸來當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澗濱。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保ā吨傧臍w漢南園寄京邑耆舊》)
此時,父母在堂,而四十歲的孟浩然仍一事無成。
溽熱的夏天過后,秋天就緊跟著來了。孟浩然再次離開襄陽前往長安,準備參加來年初的進士考試。
隋煬帝(569—618)開始廢除門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而置進士科,自此影響了中國一千三百余年。科舉取士,改變了諸多寒士的命運。自隋唐至清末,進士人數(shù)十六萬兩千四百多人,有名可查的文狀元六百五十多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3年)至唐亡,進士六千七百多人,狀元約二百七十人。唐代每次參加進士考試者千余人,最終能錄取的只有二十人左右,而考進士落第人數(shù)高達三十三萬人。
在唐代,進士及第者可以免除個人以及全家的徭役,但是中進士的難度確實太大了。尤其是開元、天寶年間,每次一千七八百名考生中能夠中進士的也就二十人左右,“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遙望龍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驊騮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萊五云地。物經(jīng)千載出塵埃,從此便為天下瑞?!保ㄖ芸镂铩都暗谥{》)周匡物在元和十一年(816年)中進士。
當時有“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可見唐代考取進士登龍門和蟾宮折桂之難。參加進士科考的舉子有的連續(xù)考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其中不乏白首窮經(jīng)者,而最終考中的已經(jīng)是萬幸了。“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出自溫憲的《題崇慶寺壁》。溫憲是晚唐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之子,年近五十才中進士,但不幸的是次年就辭世了。更悲催的則是孟浩然這樣的最終布衣一生。一旦考中進士,就是個人前途和光耀門庭的天大喜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李白《上韓荊州書》),“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王建《送薛蔓應(yīng)舉》)。
有唐一代,年齡最老的中進士者為晚唐的曹松,其于光化四年(901年)中進士,其時已經(jīng)七十三歲高齡了。與其同榜的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也都年逾花甲,故稱“五老榜”。最年長的狀元則是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的尹樞,其時也已過了七十歲(約生于開元八年即720年)。尹樞的弟弟尹極也于元和八年(813年)狀元及第。
而到了北宋時期,每次中榜的進士少則三四百人多則五六百人,其中大家熟悉的蘇軾、蘇轍兄弟于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進士,那一榜的人數(shù)是三百八十八人。宋代(包括南宋)中進士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發(fā)生在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居然高達八百零五人。
關(guān)于孟浩然一生入長安的次數(shù),有一次、兩次及三次等不同說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其四十歲左右進京趕考。關(guān)于孟浩然入京趕考的時間一直存疑,一般認為是開元十五年(727年)或開元十六年(728年)的秋冬之際。本文采用開元十六年之說。相關(guān)的典籍大都認定孟浩然是在四十歲的那年到長安參加科考而最終失敗?!短撇抛觽鳌犯且还赡X地把孟浩然入京于秘省聯(lián)句以及與王維偶遇唐玄宗之事都放在了四十歲這一年。
由襄陽入長安,其時走陸路官道最為便捷,但是由于路途遙遠,這對于行旅之人來說自是辛苦無比。我們可以穿過一千多年的時光,重新看看當時孟浩然的進京行旅圖。
孟浩然在秋天從襄陽縣城出發(fā),往北經(jīng)樊城、鄧城縣、鄧州,從鄧州繼續(xù)往北過官軍驛、臨湍縣、臨湍驛、商于驛,再向西經(jīng)內(nèi)鄉(xiāng)縣往富水關(guān)、陽城驛、青云驛、武關(guān)驛、層峰驛、桃花驛、棣華驛、商洛、洛源驛、四皓驛、上洛縣、商州、仙娥驛、安山驛、北川驛、藍田關(guān)、藍溪驛、藍橋驛、韓公驛、青坭驛、藍田縣、藍田驛、灞橋驛,然后才最終抵達長安城。
關(guān)于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前文已經(jīng)提到過,有的認為是進京趕考時所作。
迢遞秦京道,蒼茫歲暮天。
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
落雁迷沙渚,饑烏集野田。
客愁空佇立,不見有人煙。
這場進京途中所遇的大雪不僅使得孟浩然行程愈加艱難,而且天寒地凍之際滿眼的蕭瑟也似乎暗示了此次命運多舛,前景不容樂觀。
二
唐代科舉分為??坪椭婆e,制舉就是由皇帝下詔臨時性的開科取士。
常科分為秀才、明經(jīng)、進士、明法、明書、明算六科。其生源主要來自學館的“生徒”以及各州縣的“鄉(xiāng)貢”?!缎绿茣みx舉志》:“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由館學者,謂之鄉(xiāng)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試已,長吏以鄉(xiāng)飲酒禮,會屬僚,設(shè)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至省,由戶部集閱,而關(guān)于考功員外郎試之?!睆堘吩凇兑购酱分幸蔡岬健疤浦迫∈恐?,多因隋舊。其大略有二:由學校曰生徒,由州縣曰鄉(xiāng)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其科目,有秀才,有明經(jīng),有進士。”
“生徒”來自于中央舉辦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以及各州縣的官辦學校。武德元年(618年)就規(guī)定:“上郡學置生六十員,中郡五十員,下郡四十員。上縣學并四十員,中縣三十員,下縣二十員?!保ā杜f唐書》)到了唐玄宗的開元時期,官辦學校已經(jīng)擴大至鄉(xiāng),“宜零天下諸州縣,每一鄉(xiāng)之內(nèi),別各置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保ā短拼笤t令集》)
鄉(xiāng)貢亦是每年一次,由各州所轄范圍的大小和人口數(shù)量決定所貢舉子的人數(shù)。開元十三年(725年)全國有7861236戶,45431265人。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時規(guī)定鄉(xiāng)貢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而京兆府鄉(xiāng)貢的權(quán)力是最大的。孟浩然所在的荊州地區(qū)雖被譽為“衣冠藪澤”,但是在開元、天寶時期能夠通過進士考試且進入官場的卻寥寥無幾,“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保ā侗眽衄嵮浴罚┻@位“破天荒”的荊南考生劉蛻是在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中的進士,距離孟浩然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一百多年。當時鎮(zhèn)守荊南的魏國公崔弦還贈送他七十萬錢以表祝賀,但劉蛻拒收,后曾任中書舍人、右拾遺、華陰令。光緒十六年(1890年)五月十七日(公歷7月3日),一代史學家和國學大師陳寅恪出生于長沙泰安里周達武私宅,據(jù)傳這里就是當年劉蛻的故宅。
每年農(nóng)歷十月,取得文解(由所在州府統(tǒng)一簽發(fā)的介紹信)、家狀(參加進士考試時所需攜帶的個人信息文書)以及結(jié)保文書的各地“考生”(舉子)匯聚京城,完成相關(guān)的報到手續(xù)和資格審查,然后備戰(zhàn)來年正月與二月之間的進士考試,“孟冬之月,集于京師。麻衣如雪,紛然滿于九衢?!保ㄌ拼O端]士論》)
在此期間,考生除了備考和交游之外,往往更多要完成另外一門極其重要的“功課”,即公薦、行卷、覓舉之風。從天寶年間開始,舉子還要向禮部交納自己的作品,即所謂“納卷”。在來京城備考之前,諸舉子在各自所在的州府也要行干謁求薦之事,尤其富有聲望的外放京官更是被當?shù)氐奈氖亢团e子所格外倚重。到了京城之后,舉子們帶著書信(自薦書)、“名帖”(又稱“名刺”,相當于今天的名片)以及“厚紙謹字”的詩文卷軸(代表作)往顯赫而富于文名、聲望的名公巨卿的府第登門拜謁、投刺、獻書,以求得到吹噓、剪拂、推介、襄助、提攜和揚名的機會,“衣袖文章,謁人求知”(李商隱《上崔華州書》)。
當年白居易行卷時提供了自己的詩一百首、文二十篇,其求謁之信已成為范本,“正月日,鄉(xiāng)貢進士白居易謹遣家僮奉書獻于給事閣下:伏以給事門屏閑請謁者如林,獻書者如云,多則多矣,然聽其辭一也,觀其意一意也。何者?率不過有望于吹噓剪拂耳。居易則不然,今所以不請謁而奉書者,但欲貢所誠、質(zhì)所疑而已,非如眾士有求于吹噓剪拂者,給事獨不得為之少留意乎?大凡自號為進士者,無賢不肖皆欲求一第成一名,非居易之獨慕耳。既慕之,所以切不自揆,嘗勤苦學文,迨今十年,始獲一貢。每見進士之中,有一舉而中第者,則欲勉狂簡而進焉;又見有十舉而不第者,則欲引駑鈍而退焉。進退之宜,固昭昭矣,而遇者自惑于趣舍,何哉?夫蘊奇挺之才,亦不自保其必勝,而一上得第者,非他也,是主司之明也;抱瑣細之才,亦不自知其妄動,而十上下第者,亦非他也,是主司之明也?!保ā杜c陳給事書》)
唐代非常盛行的“行卷”(美其名曰“求知己”)和“溫卷”之風,“唐之舉人先藉當世顯人以姓名達之主司,然后以所業(yè)投獻。逾數(shù)日又投,謂之溫卷?!保ㄚw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八》)
這種行卷和朋游風氣從開元天寶年間開始盛行,甚至形成了“棚頭”以及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進士團”,“玄宗時,士子殷盛,每歲進士到省者常不減千余人,在館諸生更相造詣,互結(jié)朋黨,以相漁奪,號之為棚。推聲望者為棚頭。權(quán)門貴盛,無不走也,以此熒惑主司視聽?!保ā斗馐下勔娪洝へ暸e》)所謂“進士團”,“長安游手之民,自相鳩集,目之為進士團。初則至寡,洎大中、咸通已來,人數(shù)頗眾。其有何士參者為之酋帥,尤善主張筵席。凡今年才過關(guān)宴,士參已備來年游宴之費?!保ā短妻浴罚┻@種風氣甚至延續(xù)到了宋代,陸游即有詩云:“門外久無溫卷客,架中寧有熱官書。”(《秋雨書感》)
三
在唐代,舉薦人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張說、張九齡、韓愈、柳宗元、梁肅等,而王維更是直接得到岐王和公主的賞識和舉薦而得到狀元之位。
岐王李范(原名李隆范,李隆基登基后為避諱而改名)非常喜歡詩詞和樂舞,所以府中時時聚集了各色詩人、伶人、樂師,其中唐代頂級樂師李龜年就是???。岐王對他們也極其厚待,李龜年這樣等級的樂師無論是在經(jīng)濟還是社會地位上都非常人能比,“唐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學盛名。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顧遇。于東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東都通遠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保ㄠ嵦幷d《明皇雜錄》)
當時,王維與岐王交往頗深,也深得岐王賞識。甚至王維得見唐玄宗的同母妹妹九公主即玉真公主(690—762)都是岐王親自策劃和導演的。諸多史料以及筆記小說都指認王維最終狀元入仕和玉真公主以及岐王有直接關(guān)系,“維將應(yīng)舉,岐王謂曰:‘子詩清越者可錄數(shù)篇,琵琶新聲能度一曲,同詣九公主第?!S如其言。是日,諸伶擁維獨奏,主問何名,曰:‘《郁輪袍》?!虺鲈娋?。主曰:‘皆我習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為解頭,榮哉!’力薦之。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擢右拾遺,遷給事中?!保ā短撇抛觽鳌罚短撇抛觽鳌逢P(guān)于王維進士及第的時間有誤,并非開元十九年(731年)而是開元九年(721年)。
在其他材料中,王維引起玉真公主注意的不只是他在詩歌和音樂方面的才華,還主要是因為王維膚白貌美、長相出眾、風度過人,所以在眾人堆中王維就顯得有些卓然鶴立,“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戳瞠氉嘈虑?,聲調(diào)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郁輪袍》?!鞔笃嬷?。”(《集異記》)可見,按筆記小說家言,王維得中進士第一名是玉真公主替換了另一位首選張九皋的結(jié)果。張九皋(690—755)乃張九齡之弟,于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明經(jīng)及第。王維求庇岐王以及以“倡優(yōu)”般的姿態(tài)親近公主,在后世看來也成了他人生的“污點”之一。
甚至后人還演繹出王維與玉真公主的“情事”以及王維和李白因此“爭風吃醋”而互不理睬的噱頭來。
唐朝最有名的女道士(女冠)當然是魚玄機(約844—868),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罪而處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的公主入道的不在少數(shù),在二百多位公主中有近二十人做過女道士,比如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太平公主、華陽公主等。甚至有皇家為其修筑華麗道觀的極奢情形,而有的公主在做女道士期間行為也不檢點,“安康公主,為道士。乾符四年,以主在外頗擾人。詔與永興、天長、寧國、興唐四主還南內(nèi)?!保ā缎绿茣罚┓浅8挥袘騽⌒缘氖抢畎滓苍?jīng)人引薦結(jié)識了玉真公主(法號無上真、賜號持盈法師、尊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師),其時王屋山仙人臺下有其靈都觀,“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李白《玉真仙人詞》)此外李白還有《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比較巧合的是,李白和玉真公主都在762年辭世。不可思議的是,李白與王維生卒年極其相近且都與玉真公主有交往,但是二人之間卻無任何交往的跡象,連他們流傳下來的詩歌中也沒有任何交往的蛛絲馬跡。這成了唐代詩人交往史留給后世的千古謎團。
因為唐代行卷之風盛行,其時不乏精心謀劃和導演的噱頭。
韓愈和皇甫湜為舉薦和宣揚牛僧孺就曾編導過一出好戲,“奇章公始舉進士,致琴書于灞浐間,先以所業(yè)謁韓文公、皇甫員外。時首造退之,退之他適,第留卷而已。無何,退之訪湜,遇奇章亦及門。二賢見刺,欣然同契,延接詢及所止。對曰:‘某方以薄技卜妍丑于崇匠,進退惟命。一囊猶置于國門之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說樂》一章,未閱其詞,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為什么?’對曰:‘謂之樂句。’二公相顧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公因謀所居。二公沉默良久,曰:‘可于客戶坊稅一廟院?!缢?,造門致謝。二公復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薄暮而歸。’二公其日聯(lián)鑣至彼,因大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謁幾官先輩不遇?!钊?,輦轂名士咸往觀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唐摭言》)
四
唐代進士考試的競爭極其激烈,每屆只有二十人左右上榜,而落榜者甚眾。正所謂“龍門跳過者,魚化為龍;跳不過者,暴腮點額。”(張岱《夜航船》)
“點額”就是跳不過龍門者額頭處留下的黑疤。所以考生萬一能夠有機會被“有識之士”舉薦,命運就會大為不同,連李白這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傲、清流之士也不能免俗。當年李白也自言“遍干諸侯”,“李白開元謁宰相,封一板上,題云‘海上釣鰲客李白’。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白曰:‘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嘣唬骸挝餅轲D?’曰:‘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保ㄍ踝暋短普Z林·卷五》)。李白在荊州時就寫有拜謁韓朝宗的《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但是,寒士能夠被舉薦而名聞天下又是何等之艱難。初唐的陳子昂“胡琴一擲動京師”就是典型的例證,“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師,不為人知。時東市有賣胡琴者,其價百萬,日有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于眾,謂左右:‘可輦千緡市之’。眾咸驚,問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樂?!蛴泻檬抡咴唬骸傻靡宦労酰俊鹪唬骸嗑有柪?。’指其第處,并具有酒,明日專候。不唯眾君子榮顧,且各宜邀召聞名者齊赴,乃幸遇也。來晨,集者凡百余人,皆當時重譽之士。子昂大張宴席,具珍饈。食畢,起捧胡琴,當前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土,不為人所知。此樂,賤工之役,豈愚留心哉!’遂舉而棄之。舁文軸兩案,遍贈會者。會既散,一日之內(nèi),聲華溢都。”(唐代李亢《獨異志》)
唐代科舉的卷子是不糊考生名字的,主考官和閱卷人的權(quán)力就可想而知了。北宋開始科舉執(zhí)行卷子糊名制和謄抄制。有一年,在歐陽修(1007—1072)閱卷的時候還發(fā)生了極其怪異的一件事。
話說歐陽修主持貢舉,在閱卷的時候他總覺得有一個身穿朱衣的人在座。只要那個人一點頭,所閱的考卷文章就會入格,“始疑傳吏,及回視,一無所見,因語同列而三嘆。常有句云:‘文章自古無憑據(jù),惟愿朱衣暗點頭。’”(張岱《夜航船·會試》)
唐代的進士考試分三場,分別是雜文(指有韻之文,即詩、賦)、帖經(jīng)和策問(策論、策文、答策、時務(wù)策),“唐試士重詩賦者,以策論惟剿舊文,帖經(jīng)只抄義條,不若詩賦可以盡才?!保ā短埔艄锖灐罚?/p>
白居易在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中庚辰科進士第四名,當時一共錄取十七人。這一屆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陳權(quán)、吳丹、鄭俞,參加這一屆進士考試的白居易、杜元穎、陳昌言、王鑒等人都留下了應(yīng)試詩。那年第一場雜文(詩賦)的考試題目是“性習相近遠”(賦)和“玉水記方流”(詩)。
我們先看看當時白居易所作的這首應(yīng)試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yīng)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再來比較一下第三名鄭俞所作的同題詩——
積水綦文動,因知玉產(chǎn)幽。
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
潛潤滋云起,熒華射浪浮。
魚龍泉不夜,草木岸無秋。
璧沼寧堪比,瑤池詎可儔。
若非懸坐測,誰復寄冥搜。
我們再來看看開元七年(719年),王維參加京兆府省試時所作的試律詩《賦得清如玉壺冰》。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
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
抱明中不隱,含凈外疑虛。
氣似庭霜積,光言砌月余。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試律詩又名省試詩、省題詩、州府試詩,唐代一般為五言六韻。
五
就進士科考而言,每一場考試舉子們都要在五點左右出門備考,“夙駕送舉人,東方猶未明。自謂出太早,已有車馬行。騎火高低影,街鼓參差聲??蓱z早朝者,相看意氣生。”(白居易《早送舉人入試》)每一場考試都會淘汰諸多的應(yīng)試者。由于每場考試的時間很長,甚至有時從早上開始一直到晚上——“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古今詩話》),所以考生還要自帶干糧以及其他必備用品。到了宋代,甚至有條件優(yōu)越的考生帶著木炭、蠟燭(脂燭)、餐具、菜肉、泡飯、點心、茶酒。
科考如此艱難,而開元十七年(729年)春天之際孟浩然的前途還未為可知。
關(guān)戍惟東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樂建寅春。
雪盡青山樹,冰開黑水濱。
草迎金埒馬,花伴玉樓人。
鴻漸看無數(shù),鶯歌聽欲頻。
何當桂枝擢,歸及柳條新。
孟浩然這首詩名為《長安早春》。
起句“關(guān)戍惟東井”有的版本作“開國惟東井”。關(guān)于這首詩,其作者是誰有爭議。有的認為是孟浩然,有的則認為是孟浩然的同鄉(xiāng)好友張子容在科舉考試時所作的試律詩。結(jié)合孟浩然一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這首詩確實與他一貫的詩歌格調(diào)差異很大。孟浩然的詩被認為是“文采豐茸,經(jīng)緯綿密,半遵雅調(diào),全削凡近?!保ㄒ蟓[《河岳英靈集》)如果這首詩確系孟浩然所作,那么該詩就很有可能是孟浩然參加考試時所作。為了考上進士,孟浩然也不得不采取了“主流”甚至“媚俗”的說話方式。
那時的放榜時間大體在農(nóng)歷二月,所以稱春榜。一般是選在五更(又稱五鼓、五夜,即凌晨三點到五點)放榜。
福建莆田人黃滔(840—911)記述了乾寧二年(895年)農(nóng)歷二月一早放榜的非同尋常的時刻,“帝堯城里日銜杯,每倚嵇康到玉頹。桂苑五更聽榜后,蓬山二月看花開。垂名入甲成龍去,列姓如丁作鶴來。同戴大恩何處報,永言交道契陳雷。”(《二月二日宴中貽同年封先輩渭》)
在唐代,放榜地點在不同時期有變化,“進士舊例于都省考試,南院放榜。張榜墻乃南院東墻也。別筑起一堵,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即自北院將榜就南院張掛之?!保ā短妻浴罚┨拼M士榜“必以夜書,書必以淡墨?;蛟幻谡哧幾㈥柺埽缘珪?,若鬼神之跡也。”(《夜航船》)
新及第的進士由禮部移交吏部,之后要經(jīng)過吏部的考試(關(guān)試)才能具備入仕做官的資格。關(guān)試之后稱為前進士,“吏部員外,其日于南省試判兩節(jié)。諸生謝恩。其日稱‘門生’,謂之‘一日門生’。自此方屬吏部矣?!保ā短妻浴罚╀浫⊥ㄖ獣弧敖鸹ㄌ印保ò裉疤浦?,進士登第者,主文以黃花箋,長五寸許,闊半之。書其姓名,花押其下,護以大帖,又書姓名于帖面”(《云麓漫鈔》)?!敖鸹ㄌ印币卜Q為“喜信”,“新進士每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于家書中,至鄉(xiāng)曲親戚,例以聲樂相慶?!保ā堕_元天寶遺事》)
放榜之后和關(guān)試之前,有聞喜宴,“唐時禮部放榜之后,醵飲于曲江,號曰‘聞喜宴’”(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聞喜宴上,有皇帝御賜進士紅綾餅餤的習俗,即餅餤以紅綾裹之,“唐御膳以紅綾餅餤為重。昭宗光化中,放進士榜,得裴格等二十八人,以為得人。會燕曲江,乃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餅餤賜之。盧延讓在其間。后入蜀為學士。既老,頗為蜀人所易。延讓詩素平易近俳,乃作詩云:‘莫欺零落殘牙齒,曾吃紅綾餅餤來?!保ㄈ~夢得《避暑錄話·卷下》)通過關(guān)試后則有關(guān)宴,“大燕(宴)于曲江亭子,謂之‘曲江會’。曲江大會在關(guān)試后,亦謂之‘關(guān)宴’?!保ā短妻浴ぞ砣罚?/p>
在唐代,聞喜宴和關(guān)宴這兩個意義非凡的宴會都在曲江之濱舉行。大中八年(854年),高齡考生劉滄終于登進士第,“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霽景露光明遠岸,晚空山翠墜芳洲。歸時不省花間醉,綺陌香車似水流?!保ā都暗诤笱缜罚┐送猓黠?、杏園關(guān)宴、雁塔題名、樂游登高都在曲江發(fā)生。
關(guān)宴之時盛況空前,四海之內(nèi)水陸之珍畢備,“曲江之宴,行市羅列,長安幾于半空”,“曲江亭子,安史未亂前,諸司皆列于岸滸;幸蜀之后,皆燼于兵火矣,所存者惟尚書省亭子而已。進士關(guān)宴,常寄其間。既徹饌,則移樂泛舟,率為常例。宴前數(shù)日,行市駢闐于江頭。”(《唐摭言·卷三》)
此際正值日暖花開、春光爛漫的大好時節(jié),正與人生中高光時刻的進士心境相契合。此時也是王公貴族擇婿的最佳時節(jié),擇婿車絡(luò)繹不絕,“其日,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有若中東床之選者,十八九鈿車珠鞍,櫛比而至”,“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床,車馬填塞,莫可殫述。”(《唐摭言·卷三》)
凡事都有例外,正所謂“福兮禍所伏”。
開元五年(717年),新科進士計三十人,他們在曲江乘船宴游時發(fā)生了重大事故。這一科的進士全部葬身曲江。
據(jù)傳在事故發(fā)生前,已經(jīng)有異象發(fā)生,“春,司天奏:‘玄象有眚見,其災甚重?!谡痼@,問曰:‘何象?’對曰:‘當有名士三十人同日冤死,今新及第進士正應(yīng)其數(shù)。’其年及第李蒙者,貴主家婿,上不言其事,密戒主曰:‘每有大游宴,汝愛婿可閉留其家。’主居昭國里,時大合樂,音曲遠暢,曲江漲水,聯(lián)舟數(shù)艘,進士畢集。蒙聞,乃逾垣走赴,群眾愜望。才登舟,移就水中,畫舸平沉,聲伎、篙工不知紀極,三十進士無一生者?!保ㄌ拼鷱堹|《朝野僉載》)
除了宴飲,新科進士還有其他重要的活動要參加,比如看佛牙(即往慈恩寺、莊嚴寺、崇圣寺等處參拜佛牙舍利)和雁塔題名,“進士題名,自神龍之后,過關(guān)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題名?!保ā短妻浴ぞ砣罚┯械男驴七M士甚至還會光顧平康坊,狎妓冶游、眠花宿柳,“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進士以紅箋名紙游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保ā堕_元天寶遺事》)平康坊位于今西安城南和平門外至建西街、建東街以及東濠村與標新街之間,該區(qū)域南北長五百米,東西寬一千多米。平康坊中的南曲(前曲)、中曲、北曲為妓女聚居之所。
六
開元二十七年科考的主試官是嚴挺之。此時,孟浩然曾經(jīng)干謁并有深交的張說被任命為尚書右丞相、集賢院學士,不久接替源乾曜任尚書左丞相。
嚴挺之(673—742),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進士出身,曾任義興尉、右拾遺、給事中、濮州刺史、汴州刺史、尚書左丞。嚴挺之的兒子嚴武(726—765)是杜甫從乾元二年(759年)辭官后從秦隴流落蜀地后最重要的朋友。杜甫曾入嚴武幕府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性格暴躁,“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容,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而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錐就英寢,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郎戲殺英?!滢o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钙嬷?,曰:‘真嚴挺之子!’”(《新唐書》)
不幸的是,開元十七年(729年)這次科考孟浩然落榜了。此時長安的春天對于孟浩然來說太過于寒冷了。
這一年的狀元是王正卿。在唐代我們所熟知的詩人和書法家里中過狀元的有賀知章(695年)、張九齡(702年)、王維(721年)、柳公權(quán)(808年)。在唐代狀元中最喜歡喝茶且對茶文化(茶道)研究并推廣有重大貢獻的是張又新,撰有《煎茶水記》(成書于825年左右)。其于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中狀元,屬于非常罕見的“連中三元”。據(jù)考,中國科舉史上只有不到二十人是連中解元、會元和狀元。
此次科舉失敗,對于一貫灑脫、放曠的孟浩然來說確實是天大的打擊。以致于他在此后總會想起這一不幸的時刻,“猶憐不才子,白首未登科。”(《陪盧明府泛舟回作》)
名落孫山、入仕無望,對于已經(jīng)四十歲的“高齡考生”且“壯志逐年衰”的孟浩然而言確實難以接受。此時的孟浩然郁悶無比,情緒極其低落。
在此,我們可以比照一下在四十多歲時兩次落榜而一夜起坐九次長吁短嘆的孟郊(751—814),“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雕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落第》),“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再下第》)。
孟郊比孟浩然幸運!在兩次落地之后,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第三次參加科舉。四十五歲的他終于登第,算是“笑到了最后”。放榜之日狂喜不已的心情以及對往日艱難境遇的回溯,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了詩作中:“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后》)
至于孟浩然此次落榜的原因,當然與競爭的激烈程度直接關(guān)聯(lián),也與孟浩然的直率、不羈、隨意、散漫、任性的性格不無關(guān)系。此外,交際應(yīng)酬能力、朋友圈的層次以及對應(yīng)制詩、干謁詩文的熟練運用能力也至關(guān)重要。
此外,通過筆記小說以及相關(guān)記載,孟浩然有一個比較嚴重的缺陷。這就是臨場發(fā)揮不好,甚至總是在重大節(jié)點上錯過絕好的時機。不能不說這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guān)。
本質(zhì)上孟浩然是一個“地方詩人”。他擅長應(yīng)制詩和干謁詩等正規(guī)、方正、典雅、功利、機巧、浮夸、逢迎而缺乏創(chuàng)造風格和個人精神品質(zhì)的模式化寫作。
省題詩,為唐宋時期進士應(yīng)省試按尚書省所出題目而作的詩,“考官以古人詩句命題,尾字屬平,全押在第二韻上,不拆破者,并用全句對全句。”(宋代俞成《螢雪叢說》)孟浩然詩才一流,但是應(yīng)試作詩卻是他一大缺陷,“省題詩自成一家,非他詩比也。首韻拘于見題,則易于牽合,中聯(lián)縛于法律,則易于駢對,非若游戲于煙云月露之形,可以縱橫在我者也。王昌齡、錢起、孟浩然、李商隱輩皆有詩名,至于作省題詩,則疏矣。王昌齡《四時調(diào)玉燭詩》云:‘祥光長赫矣,佳號得溫其?!X起《巨魚縱大壑詩》云:‘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虾迫弧厄U驥長鳴詩》云:‘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钌屉[《桃李無言詩》云:‘夭桃花正發(fā),秾李蕊方繁?!说染渑c兒童無異,以此知省題詩自成一家也?!保ā俄嵳Z陽秋·卷三》)
《韻語陽秋》為南宋時期的葛立方(?—1164)所撰,其中所用的很多材料都不太準確。他所談到的孟浩然省題詩所作《騏驥長鳴詩》以及“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顯然是張冠李戴。
該詩的作者是唐代的另一位詩人章孝標。
有馬骨堪驚,無人眼暫明。
力窮吳坂峻,嘶苦朔風生。
逐逐懷良御,蕭蕭顧樂鳴。
瑤池期弄影,天路擬飛聲。
皎月誰知種,浮云莫問程。
鹽車今愿脫,千里為君行。
——《省試騏驥長鳴》
章孝標(791—873),字道正,睦州桐廬人,元和十四年(819年)中進士,曾任山南道從事、大理寺評事、秘書省正字。中進士后,他已經(jīng)感覺自己今非昔比了,所以不免有炫耀的輕浮之舉。他當時給朋友李紳的詩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jù),“及第全勝十政官,金鞍鍍了出長安。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保ā都暗诤蠹睦罴潯罚├罴潱?72—846)進士及第,曾任國子助教,江州、滁州、壽州、汴州等州刺史、宣武軍節(jié)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淮南節(jié)度使。李紳看不慣章孝標此等輕浮之舉,于是作詩回復,毫不留情地批評了章孝標,“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答章孝標》)
七
縱觀孟浩然的一生,他從未主動去迎合和改變自己的詩風,而是一味鐘情于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孟襄陽才不足半摩詰,特善用短耳。其景色恒傳情而發(fā),故小勝也。其氣先志而索,故大不勝也。然偏師而出者,猶輕當于眾志而膾炙藝林。”(《唐音癸簽》)所以即便是寫干謁詩,他在洞庭湖寫給宰相張說的也是獨樹一幟,盡領(lǐng)風騷而力壓同代的其他大詩人。顯然,這也是孟浩然自主和自為化寫作不為當時主流宮廷詩人和京城文人圈子所真正接受的原因所在,盡管孟浩然的詩歌才能之高也曾震動了京城,“他在這種正規(guī)風格方面的修養(yǎng)極差,而他在進士考試和尋求援引方面的失敗,說明了在個人詩歌才能和對于純熟技巧的功利賞識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宇文所安《盛唐詩》)也正是因為獨立、自主和自由的寫作,孟浩然超越了同時代的更多詩人而成為唐詩的重要傳統(tǒng)之一。
也許,孟浩然在長安時期最重要的收獲就是結(jié)識了一些新朋友,重逢了一些老友,包括我們熟知的王維、王昌齡、賀知章、張說等。
孟浩然畢竟是社會大熔爐中的一分子,對于落第他久久不能釋懷。
隨著天氣漸漸轉(zhuǎn)涼,悲秋之意和失落之感與日俱增,“久廢南山田,叨陪東閣賢。欲隨平子去,猶未獻甘泉。枕籍琴書滿,褰帷遠岫連。我來如昨日,庭樹忽鳴蟬。促織驚寒女,秋風感長年。授衣當九月,無褐竟誰憐。”(《題長安主人壁》)
值得注意的是孟浩然這首詩中提到的“東閣”。
“東閣招賢”的故事出自公孫弘之事,“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shù)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保ā稘h書》)可見“東閣”往往代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這樣看來,孟浩然所說的這位“長安主人”就非同一般了。如果說此人是張說也大體可信。張說乃開元時期的名相,分別于景云二年(711年)、開元十三年(725年)和開元十七年(729年)三次拜相,而他與孟浩然的交情又很深。張說于開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病逝。
綿綿無盡的秋雨中久滯秦地的孟浩然已經(jīng)徹底心灰意冷,苦苦讀書習詩幾十年竟然一事無成,離開傷心之地已是必然的選擇了,“為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明揚逢圣代,羈旅屬秋霖。豈直昏墊苦,亦為權(quán)勢沈。二毛催白發(fā),百鎰罄黃金。淚憶峴山墮,愁懷湘水深。謝公積憤懣,莊舄空謠吟。躍馬非吾事,狎鷗真我心。寄言當路者,去矣北山岑?!保ā肚刂锌嘤晁細w贈袁左丞賀侍郎》)
關(guān)于孟浩然此次何時離京回襄陽,一般的說法是開元十七年冬,也有認為是次年即開元十八年冬的。
《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中的袁左丞和賀侍郎分別指袁仁敬和賀知章。他們同為孟浩然的好友。
賀知章在開元十三年(725年)四月由太常少卿升任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開元十四年四五月間,賀知章又由禮部侍郎改任工部侍郎。由此可見,孟浩然羈留關(guān)中是在725年四月之后。據(jù)《舊唐書·本紀》,開元十四年秋“十五州言旱及霜,五十州言水,河南、河北尤甚,蘇、同、常、福四州漂壞廬舍,遣御史中丞宇文融檢覆賑給之?!遍_元十五年秋,“鄜州洛水泛漲,壞人廬舍。辛卯,又壞同州馮翊縣廨宇,及溺死者甚眾”,“是秋,六十三州水”。
賀知章與孟浩然的交好程度我們可以看看唐代另一位詩人張祜的說法,“一聞周召佐明時,西望都門強策羸。天子好文才自薄,諸侯力薦命猶奇。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唯是勝游行未遍,欲離京國尚遲遲。”(《寓懷寄蘇州劉郎中》)
關(guān)于孟浩然在長安困頓的經(jīng)歷,我們可以看看《舊唐書·文苑傳》的記載,“年四十,來游京師,應(yīng)進士不第,還襄陽?!贝舜慰婆e失敗也更堅定了孟浩然的歸隱之意,盡管此時仍心有不甘。在長安時孟浩然時時往來山中尋友問道,其歸隱之意日甚一日,“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guī)?。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在長安期間,孟浩然拜訪過不少的僧道和隱士,比如到終南山翠微寺拜訪空上人并留宿寺中。
翠微終南里,雨后宜返照。
閉關(guān)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
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diào)。
兩心相喜得,畢景共談笑。
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
緬懷赤城標,更憶臨海嶠。
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
——《宿終南翠微寺》
孟浩然顯然是此次到長安之前已經(jīng)到過吳越和浙東,時間即在開元十六年(728年)秋之前。其中的“赤城標”和“臨海嶠”都與浙江有關(guān)。“赤城標”是指土石的顏色赤紅而狀如城堞的山,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為天臺山南門。孫綽《游天臺山賦》:“赤城霞舉而建標?!敝Ф荨短炫_山銘序》:“往天臺,當由赤城山為道徑?!笨嘴`符《會稽記》:‘赤城,山名,色皆赤,狀似云霞。’”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臨海嶠”與臨海(今為浙江省臺州市代管縣級市臨海市)有關(guān)?!短档赜洝罚骸耙缘嘏R海嶠為名?!薄冻喑强h志》:“取郡東北臨海山而名?!迸R海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東臨東海、西接仙居、南連黃巖、北靠天臺。臨海晉代屬臨??ぃ宕鷮偬幹?、永嘉郡,唐代稱海州、臺州、臨??さ取L崎_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屬江南東道。
翠微寺在貞觀時期名為翠微宮,位于現(xiàn)在西安長安區(qū)灃峪灤鎮(zhèn)南淺山上的黃峪寺村,當年唐太宗曾到此避暑。孟浩然的好友李白也曾登臨翠微寺,“初登翠微嶺,復憩金沙泉,踐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圓,飲彼石下流,結(jié)蘿宿溪煙,鼎湖夢淥水,龍駕空茫然?!保ā洞痖L安崔少府叔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沙泉見寄》)
729年的歲末,一年中最為蕭瑟、苦寒的時節(jié),孟浩然回到故園南山。
我們來感受一下當時孟浩然滿懷難以排遣的蕭瑟之感。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歲暮歸南山》
此詩題有的版本作《歲暮歸終南山》或《歸終南山》。如果是“終南山”的話,詩題與正文的語境不符。盡管此時已經(jīng)快到除夕佳節(jié)了,但年已四十歲而功名無望的孟浩然內(nèi)心充滿了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