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安
讀碑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壯麗的追懷與穆靜的莊嚴,這力與美的組合,不知是誰的設(shè)計與構(gòu)思?
紀念碑前低垂的松枝,想告訴我一點什么?
那曾揭竿而起的千萬支系著紅纓的鐵矛,在驚天的銅鑼聲中沖出的一條血路遙遠了。
那曾嘯集風云,以無聲的旋律與節(jié)奏席卷舉水兩岸,涌起大別山滾滾紅潮的旗幟遙遠了。
那曾噴吐烈火、洞穿黑暗、擊碎星月的槍聲,載著硝煙熏黑的天空遙遠了。
然而,那飄逝的熱血、遠遁的烽煙,以及信念的骨殖、無數(shù)血與火譜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yè)績,已冷凝成一座紀念碑,凝成了一句悲壯的詩。
擦去淚水,擦去歲月的風塵,我仰望著紀念碑,默默在讀……
紀念碑啊,一半埋在土里,猶如埋下一段逝去的往事;一半立在人間,又仿佛一段站起來的歷史!
硝煙掩蓋了名字
沒有凝重肅穆的碑石,也沒有撼天震地的墓志銘,只有幾抔黃土,隆起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墳包,靜靜地躺臥在路邊的山坡上。
一場雨后,墳頭上已是野草青青。
踏著雨后的泥濘小路,我來時,如血的殘陽正從山的那邊徐徐下墜。
浴著如血的殘陽,我默默地低垂著頭,肅立在墓前,而撞來撞去的風,還帶著硝煙和血腥,從歲月的那頭飄來。
據(jù)說,當年他們腳蹬草鞋,從倒水河畔走向大別山中,走進血淋淋的槍聲。當他們將復(fù)仇的誓言壓進槍膛正欲噴吐,誰知那曾阻擋過槍口與長矛的身軀不幸飲彈倒在陣地上,濺起一片血光……
那一刻,陽光也化作生命的灰燼。
然而,轟響的炮火與升騰的硝煙不經(jīng)意掩蓋了他們的名字!
如今,革命紀念館里的烈士簿上沒有他們的名字,革命烈士陵園聳立的紀念碑上沒有他們的名字,也許正因為如此,我才帶著素潔的花朵來此祭奠他們。
這不,你問我此時衣襟下的某個部位為什么隱隱生疼,只因為這些無名烈士們葬在我們后來人的心上!
尋訪紅軍洞
一個神秘的所在,藏在陡峭的山崖,隱于白云深處。
因著昔日掩護過紅軍傷員,這里如今不僅是一處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圣地,也是一處可以尋幽、覽勝,同時還可以探險的風光旅游處。
我不知道人們來這里是朝圣還是旅游,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傊糠旯?jié)假日,這里總要迎來許多遠方來客。
隨著人群,我也來了。
野花在繁盛地開著,望著野花野蔓掩映著的嶙峋斑駁的洞口,我止不住熱淚潸然。當年的烽火與槍聲,以及洞里掩藏的傳奇與故事,又引起我多少遙遠的遐想……
那是一個熱血激蕩的年代,光明與黑暗在對抗,革命與反革命在搏斗。就在這里,白發(fā)須眉的藥農(nóng)、瘦骨伶仃的樵夫、奶著孩子的大嫂……用野菜山果營養(yǎng)著自己,而將藥汁、奶水、米粥拌著滾燙的深情喂養(yǎng)受傷的紅軍戰(zhàn)士,使失血的革命蒼白的臉色一天天紅潤起來……
這紅軍洞深邃豐厚的內(nèi)蘊,我猜,不是過來人,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怪不得革命勝利后,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軍回到這里尋覓紅軍洞的故址,然后將他親歷的故事寫進革命回憶錄里。
我是在一個血色黃昏來到這里的。
我想,這藏在野花野蔓中的紅軍洞為什么如今還吸引著這么多的來人呢?除了它曾是受傷的革命休養(yǎng)生息之后又勃發(fā)生機的一個驛站,恐怕更多的還是它也是一枚勛章,深深嵌在大別山的胸膛,抑或它本身就是大別山革命斗爭史中一個動人的情節(jié)!
從七里坪唱響的歌聲
我知道,在中國革命宏大的歷史篇章里,紅安七里坪無疑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短章;不僅因為這里曾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
那時,她被稱之為列寧市。
早想去七里坪走走。這不,終于有機會來到七里坪。
先去長勝街。當我輕輕的腳步叩擊街道的青石板時,探求的眼睛卻遙望著街兩旁的翹首飛檐;這任憑風雨凄遲也要堅守初心的翹首飛檐,正以古樸與滄桑,告訴我這里曾演繹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紅色傳奇……
列寧小學呢,走出長勝街,我一眼就望見了她。當年,列寧小學奔波了好久好久才選定在這里落腳;一落腳她就張開寬闊的懷抱,春去秋來,迎來送往,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不知多少指戰(zhàn)員。如今,學?;t色資源為育人資源,培養(yǎng)新一代的“四有”新人。
不遠處的倒水河,這條當年以大刀長矛筑起堤壩的河,在我還未走近她時,河水早就在我向往的身心里流動;只因這一河激浪,當年催生了紅四方面軍的誕生,使之成為中國革命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呵,從哪里飄來歌聲?長勝街口、列寧小學、倒水河邊?好熟悉的旋律:“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當年從紅色革命根據(jù)地唱響的歌聲,不隨時光的流逝而流逝,幾十年了依然在七里坪唱響,從歲月的那頭唱到時間的這頭,莫非要唱到天的盡頭?
走在長勝街上
穿過黛青色精致的門樓,腳步輕一點,再輕一點。要不,真還有點擔心走在這花崗石板鋪成的街道上,一不小心就踩疼石板上留下的腳印,驚散那一段風起云涌的歲月……
青磚黑瓦,木門木窗,還有每間房屋山墻上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龍蛇鳥獸裝飾,在落日的余輝里顯得有些斑駁滄桑,但歲月的風雨依然不能改變它們昨日的風貌。
是呵,當年鄂豫皖特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還在、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還在、鄂豫皖特區(qū)蘇維埃銀行舊址還在、列寧市蘇維埃合作飯?zhí)门f址還在……
我不知道這些革命遺址每一個墻縫里,是否還藏著當年烽火硝煙的印記?這遠來的拂過遺址的縷縷清風,是否還流淌著當年風起云涌的情韻?但我知道,這里所有的一切,驟使長勝街成為當年鄂豫皖蘇區(qū)根據(jù)地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
走在長勝街上,猶如走在一軸中國革命歷史悠遠的畫卷里。
此刻,又一群游人走過黛青色精致的門樓后匆匆離去。但見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停下腳步,站在門樓下,一臉深情回首朝街道深處望去,依依不舍。
我猜,也許他就是長勝街的一個歷史見證人!
11月7日
已是冬日,又一個11月7日。
當我穿過流逝的歲月,定格在紅安七里坪西門外的舉水河灘上,定格在冬日的暖陽下,只有河水的潺潺私語和偶爾傳來的幾聲清脆的鳥鳴,剩下的便是我咚咚的心跳。
我突然發(fā)現(xiàn),已被寂靜掩飾的河灘上,裸露的石頭如時間一樣沉默,還是昔日的那一副表情,讓我想起嶙峋的骨頭。
呵,這河灘嶙峋的石頭可以作證!
1931年11月7日,就是在這河灘上,頭頂是烏云密布的天空,腳下是不露聲色的石頭,撲面而來的是浸骨的寒風。但一根根長矛,獵獵飄動著火焰一樣的紅纓;一把把大刀,閃爍著霜雪一樣冷冽的寒光;一桿桿長槍,像武昌城頭舉起的長槍,那槍口飄散著洞穿黑暗的硝煙……
是誰讓這么多的長矛、大刀、長槍嘯集在一起呵,刀光劍影,似要撕裂烏云密布的天空;鼓角爭鳴,莊嚴宣告一支工農(nóng)武裝誕生了!
“軍叫工農(nóng)革命,旗號鐮刀斧頭?!?/p>
之所以選擇11月7日,也許是因為這個日子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紀念日。正是十月革命向世界昭示:受剝削受壓迫的工農(nóng)大眾,只有自己掌握了武裝才能奪取政權(quán),解放自己!
我猜當年紅四方面軍的組織者或者策劃者,正是這樣想的。
兩塊銀元
在李先念故居的陳列柜里,擺放著兩塊銀元。
沒有文字,是的,沒有文字能描述這兩塊銀元。
這是一雙紡紗織線的手,以汗的凝重與夜的漫長澆鑄的銀光閃閃的兩塊銀元。
這是一位母親含辛茹苦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誠心留給當兵的兒子抵擋饑寒真心實意的兩塊銀元。
自然,這是彰顯驚天母愛通體光亮的兩塊銀元。
聽說紅軍要轉(zhuǎn)移,心里掛念著兒子的母親,執(zhí)意要見兒子一面。正在指揮戰(zhàn)斗的兒子見母親來到戰(zhàn)場,急得吼了一聲,請通訊員送走母親,又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
部隊迅速撤出鄂豫皖。行軍途中,兒子無意發(fā)現(xiàn)母親臨別時偷偷放在外衣口袋里的兩塊銀元。他的心頓時抽搐著,回頭朝故鄉(xiāng)的方向望了望,默默無語,滴落的淚水,悄悄浸濕了兩塊銀元。
兒子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最后一別,從此再也沒有見過母親。從此,這有著母親體溫的兩塊銀元,就像是太陽和月亮,伴著兒子征戰(zhàn)南北,穿過烽火硝煙,迎來人民共和國的晨曦……
如今,兩塊銀元靜靜躺在李家大屋的陳列柜里,又回到了母親的身邊。這兩塊锃亮的閃著太陽與月亮光澤的銀元,迎來那么多參觀故居驚奇目光的愛撫。
可是又有誰能用文字描述這兩塊大愛無疆的銀元呢?
在紅安,仰望星星
推開窗子,推開一重重夜色,我仰望蒼茫的夜空,細數(shù)蒼茫夜空里那一顆一顆熠熠閃亮的星星。
一個失眠的旅人,為什么要推開重重夜色,細數(shù)蒼茫夜空的星星呢?
像是怕看不真切,我昂起頭,睜大著眼睛。
那一顆星,看起來格外明亮,像是偷來太陽的光,悄悄鍍亮剛從清水里洗濯干凈的寶石,閃著祥瑞的光芒。
那一顆星,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瑪瑙,在鑲著黑絲絨的夜空里,閃著光潔純凈的光。
那一顆星,像是遺落灰燼里的一粒凝著火的激情與恨的憤懣的火種。
那一顆星,像是剛剛與靜默的山峰、滿腹心事的河水以及襤褸的草木擦肩而過,帶著不規(guī)則的夢的零亂的幻影,匆匆從遠天趕來,執(zhí)著擠進這星光燦爛的星群……
是誰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當我細數(shù)這一顆一顆星時,不由想起一個個閃亮的名字……
啊,這些時間的英靈,都活躍在星空里,依然那么鮮明生動。只因他們的名字,不是一段拍案叫絕的傳奇,就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抑或百折不撓的斗志、堅定不移的向往、堅毅崇高的信念,使他們的名字獲得永恒的存在,就像這一顆一顆星星閃亮在蒼茫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