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夏詩歌中的革命火種
鄧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者之一,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卓越的工人運動領袖。他創(chuàng)作的大量詩歌,既平實質(zhì)樸,又熾熱深沉,啟蒙了工人思想,鼓舞了戰(zhàn)友為革命而斗爭。
“拿起鐵錘”:喚醒工人去斗爭
鄧中夏幼讀詩書,學養(yǎng)深厚志向遠大;他渴求新知,不斷求索救國之道。1917年,鄧中夏考入北京大學,在李大釗的引導下,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并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迅速成長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組織者之一的鄧中夏走在隊伍的最前方。他用新詩的詩體,抒情的詩筆,記錄下心靈的體驗和理想的召喚:“覺悟的門前,便是刀山劍樹,兄弟姊妹們啊,我們開門呢?不開門呢?刀山劍樹的那頭,便是我們朝夕希冀的地帶——光明和愉悅的地帶。兄弟姊妹們?。∥覀?nèi)ツ??不去呢?”雖是疑問,卻語詞堅定,呼喚覺悟催人奮進,跳動著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激情。
1921年1月,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正式開學,鄧中夏深入到工人們中間,宣傳革命思想,建立工人組織。他為人謙和,善于用平實的話語講述革命道理,很快就得到工友們的擁護。他不用深奧的語言,而是深入淺出地啟發(fā)大家,正如他這時創(chuàng)作的詩歌,淺顯易懂又朗朗上口:“北方吹來了十月的風,驚醒了我們苦弟兄。無產(chǎn)階級快起來,拿起鐵錘去進攻!紅旗一舉千里明,鐵錘一舉山河動?!?/p>
一天,鄧中夏夜宿工人宿舍,和幾個工友暢談,不知不覺已到天明,為此,他寫下90余行的長詩。詩中,這位青年革命者如實記錄下自己的見聞與感想,反映了“勞動學校有這樣可喜的成績”,期盼著工人運動像十月革命那樣奔騰澎湃起來。詩末寫道:“丁昌潤,趙盛宗,吳敏珂,張淳和我,坐燈光底下,作捫虱之談。‘人生’,‘社會’,‘階級斗爭’、‘世界共產(chǎn)’,都是我們的話料。奈勤勤懇懇的鄰雞,一聲聲催我們睡去。”文字簡單而希望殷切,以熱烈交談的場景作結(jié),溢出詩外的,是對工人成長為革命力量的期待。
一聲“棒喝”:做革命的詩歌
鄧中夏愛好文學,喜歡寫詩。新文化運動以后,他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不僅常在詩歌中抒發(fā)革命者的情懷,更以新詩為戰(zhàn)斗的陣地,以紙筆為斗爭的武器,開展革命宣傳。
革命的文學家,須有改造社會的責任感,因此,鄧中夏提倡“做革命的詩歌”,做“社會改造的文學”。他提出,“新詩人須從事革命的實際活動”。在鄧中夏看來,如果一個詩人不親歷革命,不參與戰(zhàn)斗,那他的詩歌就只剩下想象和虛構,更何況,“一個空嚷革命而不去實行的人”,他的作品也必定不會令人感動,所以文學創(chuàng)作者,更應當參與到實際的革命運動中。在《新詩人的棒喝》一文中,鄧中夏以詩的語言呼喚著:“青年們!醒來喲!誰在你們的四圍虎視鷹瞵的,磨牙吮血的?你們是處在一種什么環(huán)境?你們是負了一種什么責任?春花般的青年們喲!朝暾般的青年們喲!烈火般的青年們喲!新中國的改造只仗你們了,卻不是仗你們幾首新詩。青年們醒來喲!”
所以,新詩人的當務之急,是要正視殘酷的現(xiàn)實,喚醒青年,喚醒大眾,勇敢地擔起“新中國的改造”。鄧中夏明確指出:新詩人能多做描寫社會實際生活的作品,徹底露骨的將黑暗地獄盡情披露,引起人們的不安,暗示人們的希望。他進而建議新詩人關于表現(xiàn)民族偉大精神的作品,要特別多做,儆醒已死的人心,抬高民族的地位。鼓勵人民奮斗,使人民有為國效死的精神。
為了體現(xiàn)詩歌對于傳播革命思想的作用,鄧中夏貼近創(chuàng)作實際,提出“文體務求壯偉,氣勢務求磅礴,造意務求深刻,遣詞務求警動”。他的很多詩作,成為其創(chuàng)作理念的絕佳注腳,如《勝利》:“那有斬不除的荊棘?那有打不死的豺虎?那有推不翻的山岳?你只須奮斗著,猛勇的奮斗著;持續(xù)著,永遠的持續(xù)著。勝利就是你的了!勝利就是你的了!”氣勢高歌奮進,遣辭熱烈生動,只要我們革命者堅守信仰,持久奮斗,勝利必會到來。
雖死猶生:“紅花遍地”勵后人
青年革命者獨有的情懷,是那樣的清晰,又是那樣的豪邁,正如鄧中夏吟唱的:“丈夫意氣尚堅決,創(chuàng)造乾坤有何難?登高自卑終達巔,毋急毋慌毋盤桓。神州茫茫多荊棘,仍須消滅極加餐?!惫膭钣讶擞掠趹?zhàn)勝“茫茫荊棘”,召喚同志意氣風發(fā)“創(chuàng)造乾坤”。
堅定的信仰在心中,革命的情誼永遠年輕。1924年10月,鄧中夏和劉少奇等一起前往上海陸軍監(jiān)獄,迎接李啟漢出獄,他在《啟漢同志出獄》一詩中寫道:“你出來了,你我的責任更重大了。你看——猛虎一樣的軍閥呀!巨蟒一樣的帝國主義呀!蛇蝎一樣的資本家呀!他們聯(lián)合著,而且緊密的聯(lián)合著,長蛇般的向我們進攻了,鐵桶般的向我們重圍了,磐石般的向我們壓榨了。哦哦!我們的戰(zhàn)士!準備著迎戰(zhàn)!準備著廝殺!”這是斗志昂揚的號角,更是無懼無畏的激勵。
1932年,白色恐怖日甚一日。在全國赤色互濟總會堅持工作的鄧中夏,面對隨時到來的危險,早有心理準備,他和妻子約定好:“如果有一天我沒能回家,你就立刻搬家,只要我活著,我一定會找到你的。”
1933年5月15日,鄧中夏不幸在法租界被捕。在國民黨憲兵司令部監(jiān)獄,反動派軟硬兼施,手段用盡,但高官厚祿和嚴刑拷打都沒能撬開鄧中夏的嘴。在獄中,即使是不斷遭受酷刑,鄧中夏仍然堅持給難友們講革命思想,講工人運動,講中國的前途。講著講著,鮮血就從傷口里流了出來。他用鋼鐵的意志告訴世人,什么是革命者的氣節(jié),什么是共產(chǎn)黨員的信仰。知道時日無多的鄧中夏,拖著虛弱的身子,在墻上寫下——“但看十年后,紅花遍地開”,用他的樂觀和信心,慰勉著獄中的每一個人。
1933年9月21日早晨,鄧中夏在南京雨花臺被殺害,年僅39歲。臨刑前,他給黨中央寫了最后一封信,今天讀來,字字都有千鈞的力量:“一個人能為了最多數(shù)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比泰山還重。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编囍邢氖窃娙?,更是革命家,他用生命的詩歌播撒革命的火種,書寫了共產(chǎn)主義者的崇高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