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名家談寫作 三生三笑:現(xiàn)實題材,莫在空中起樓閣
網絡文學蓬勃、鮮活地在這個時代生長著,以它的無限想象,以它的爛漫可愛,以它的現(xiàn)實沉思,給予這個國家數(shù)以億計的讀者以各種形式的能量與元氣,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與可能。
網絡文學旺盛生發(fā),始于寫作初心,成于時代機遇,更離不開所有寫作者一點一滴的耕耘。無論是知天命的閱歷還是Z時代的新浪潮,他們眼睛里閃爍著同樣的光芒,他們對于寫作的每一點思考,都經歷了無數(shù)個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國作家網通過推出“網絡文學名家談寫作”專題,與眾多讀者一起重溫網絡文學名家們的寫作初心,分享他們的文學理念與創(chuàng)作細節(jié)。我們相信,多元與精彩,都將會在這里呈現(xiàn)。
三生三笑,1984年生,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三期網絡文學高級研修班學員,文學創(chuàng)作三級職稱,代表作《粵食記》《我不是村官》《甘霖》《白衣暖陽》(原名《我們都是天使》)等。擅長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關注基層工作者,擅長把文化文旅、民俗風土融入故事,刻畫富有人情味的民間百態(tài)風情畫。《粵食記》入選2022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我不是村官》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優(yōu)秀現(xiàn)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
如果按照“拿到稿費”這個標準來算,我大概算得上是很早掙文字錢的人了。在我十六七歲的時候,就陸續(xù)有豆腐塊發(fā)表,那時候我寄宿在學校里,隔三差五地去取匯款單,讓我這個又黑又瘦,竹竿似的貌不驚人的小姑娘硬生生在傳達室大叔面前刷出了存在感!
但是,按照網絡文學入行的標準來算,我又是典型的“年紀大,入行晚”,30出頭才開始連載第一本書,滿打滿算也不過五六年的光景。作者聚會的時候,在一片生嫩的“90后”、“95后”年輕面孔中,我就是當仁不讓的老大姐。
在寫網文之前,我進過外企,當過村官,做過圖書館員,既在一線城市最頂尖的甲級寫字樓坐過班,又在粵西最貧困的山區(qū)量過青苗……這些經歷讓我有了寫現(xiàn)實題材的動力,入行短短數(shù)年,寫了四五本關于基層的現(xiàn)實題材。也因此不斷有朋友來問我:“我也想寫現(xiàn)實題材,但沒有過某某經歷,要怎么寫?”又或者是:“我曾經加入過某某行當,現(xiàn)在想要寫一段那樣的經歷,是不是就能夠大火?”
被問的多了,我不禁思考:網文的現(xiàn)實題材,是不是只需要徹底復刻現(xiàn)實生活就可以了呢?
——個人認為,不一定。
首先,現(xiàn)實只能夠是故事背景。
古早時期的天涯社區(qū)、榕樹下、紅袖添香、貓撲等論壇網站,存在大量立足現(xiàn)實的文章,包括但不限于婆媳文、職業(yè)文、校園文等,內容廣泛,情節(jié)精彩。我一度流連其中,樂而忘返。
因此,等到我決心寫現(xiàn)實題材的時候,也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我曾經從事過的大學生村官這項職業(yè)作為題材。下鄉(xiāng)期間,我親眼見到我們的基層工作者是怎樣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的,這些人身份構成復雜:公務員、選調生、三支一扶、政府雇員、大學生村官、村民自行選舉出來的村領導班子……他們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從文化到經濟,從宣傳到拆遷,從務虛到務實,統(tǒng)統(tǒng)都在鄉(xiāng)鎮(zhèn)以及村這兩級層面貫徹落實執(zhí)行。兩年的村官經歷,幾乎重塑了我的三觀,把我從學生氣十足的新兵蛋子操練成了“下鄉(xiāng)能走,遇事能做,見人能說,拿筆能寫”的家伙。
這樣的經歷說出來似乎很精彩,分派到每一天,實際上是枯燥而無味的,是沒完沒了的下鄉(xiāng)走路,是沒日沒夜的做材料看文件,是千遍一律的走訪個案整理數(shù)據(jù)……這些日常生活,顯然不適合用在文學作品里。有許多涉及私隱的人和事,更不適宜貿然照搬。
我比較常用到的一個方法是藝術整合。作為網文作者,基本功就是“捏地圖”,《我不是村官》的故事背景是一個小島,這個地方就是虛構的,是我捏地圖“捏”出來的。靈感來自于我的一次坐渡輪去郊游。
這個小島名叫黃布沙,相傳是北宋名臣包拯擲硯歸江之處。黃布沙上有荷花映日,沙灘百米,冬天的時候洋紫荊沿著小島沿岸盛開,非常美麗。離黃布沙不遠的地方,是另一個物產豐饒的半島,名叫沙浦。沙浦背靠高要市區(qū)而被大山阻斷,面臨鼎湖而被西江劃開,前后不靠,所以經濟不是很好,但沙浦出產美味的河魚,名貴的茨實,清甜的粉葛……我曾經不止一次去過沙浦,和沙浦的駐村大學生村官有過交流,后來這一切整合成虛構的黃沙島,配合上虛構的情節(jié),形成了故事。
其次,現(xiàn)實題材也是需要強故事性的。
網文中的現(xiàn)實題材,其本質還是網文。網文要好看,就要故事性。故事性強的前提,就是沖突性要強?!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保≌f中如果沒有了沖突,那么小說文本就會顯得平平無奇,乏善可陳。這一點在網絡文學中更是突出,連載過程中,如何設置懸念,如何制造沖突,如何抓住讀者每日追讀下去,是無數(shù)作者創(chuàng)作的核心課題。無論是行業(yè)論壇還是同行交流,網文作者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就是“如何抓住讀者”。
現(xiàn)實題材作為網文的類型之一,一樣有連載的過程,一樣面臨同樣的問題。在寫作過程中,“事業(yè)線”和“感情線”,是作者們常用的制造沖突的手段。有的作者涉獵面很廣,寫什么像什么,寫什么是什么,矛盾沖突信手拈來,探究人性,拷問靈魂,令人嘆服。而我感覺自己是笨拙型的,所以我用的是也是笨辦法:在不斷深挖一個題材的時候,反復變換角度來看矛盾。在此前的扶貧題材《甘霖》里,我的矛盾還是比較淺白的,偏重于描寫村子里的酗酒鬼、貪小便宜的婦人等平面反面人物。但是寫到最后,寫到男女主壯志未酬而遺憾分手的時候,我才挖到了真正感動我的點,把自己也寫哭了。
完成《甘霖》的創(chuàng)作后,我馬不停蹄地開始寫《我不是村官》,這次我下決心把上一本書的遺憾彌補掉,于是有了男女主共同創(chuàng)業(yè),有了成功的脫貧致富經歷,也有了更加廣闊的鄉(xiāng)村創(chuàng)富畫面。矛盾點集中在農村養(yǎng)老、重男輕女、家族傳承等問題上。這一次我寫得很滿足。
有時候,有的作者會問我:“如果不寫負面形象,要如何制造矛盾?”其實,能夠產生戲劇沖突的地方有很多,這些沖突,都得在不斷地重復深入已有資料的過程中,慢慢挖掘。打個不恰當?shù)谋扔?,從前有一個桌面小游戲“黃金礦工”,越到了高難度的關卡,石塊越多,我們要繞過石塊,挖到金子。平淡的現(xiàn)實生活是石塊,繞過石塊后面,好故事就是金子,我們要挖金子。
最后,現(xiàn)實題材還是要現(xiàn)實。
現(xiàn)實題材立足現(xiàn)實,“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故事的背后,仍然要體現(xiàn)現(xiàn)實的情感,現(xiàn)實的矛盾,現(xiàn)實的羈絆。故事情節(jié)可以是虛構的,但是矛盾和感情,是要真摯的。唯有滾燙的真摯的感情,才能夠打動讀者的心。
我開始寫網文那會兒,已經是流量時代了。那時候我剛從大學生村官考到了市圖書館里任職,得益于我們豐富的館藏,我能方便地看到很多好書;得益于我職業(yè)生涯中鍛煉出來的搜索技能,我能夠快速匯總當時網絡上已相當齊全的新手指引、網站科普、入門指南……工具是現(xiàn)成的,而我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把當時我們的情感傳達給讀者們。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這句話對也不對。很多時候因為境遇的不一樣,我們很難想象世界上另一群人的生活,就比如剛剛下鄉(xiāng)時的我,看到了和平時接觸的同學、同事截然不同的村民——他們是那么簡單直白,喜怒哀樂絲毫不加掩飾,喝多了就又唱又笑,不高興了破口大罵,喜歡你直接比大拇指,討厭你就翻個白眼。但我們感受悲喜的邏輯是一樣的,“生老病死”——經歷新生兒呱呱墜地,我們一樣得開心;經歷老人家離世,我們同樣得悲傷;經歷困難,我們一樣迎難而上……我把這些經歷經過思考和閱讀,沉淀下來,沉淀了好幾年之后,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化成文字。
無論是言情流量文也好,現(xiàn)實題材也好,都是來自我過往的每一項生活。竊以為,寫作就算不講求天賦過人,也得講究養(yǎng)浩然之氣化而為文章。虛懷若谷,師法天地。永遠銘記“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永遠的空杯心態(tài),永遠的海納百川,永遠的貼地皮接地氣。切莫因為多認識幾個字,多念了幾年書,多兩個學歷,就脫離了現(xiàn)實,脫離了群眾。我還記得我聽見第一句客家話時的迷茫,還記得被老領導一句“行下湖篤下氹”(粵語方言,走到哪兒算哪兒)時的逗笑。我還記得茶果節(jié)上茶果的軟糯香甜,蘇真人誕上的饗宴熱鬧……就算是路邊經過的一位積年老農,也曾經脫口而出“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的俚語,遂成我一言之師。這些鄉(xiāng)野俚語,市井小民,人情風俗,都是鮮活的寫書源泉。
寫現(xiàn)實,就是寫自己的心,心里藏眾生相,心里的感情真,無論語言優(yōu)雅與否,辭藻是否華麗,讀者,是能夠感受得到的。莫起空中樓閣,夯牢現(xiàn)實根基,就像一棵根須發(fā)達的大樹,遇到陽光雨露合適的日子,自會破土而出,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欄目策劃: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