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2022年第3期|張定浩:和友人談列維納斯(外一首)
張定浩,生于安徽,現(xiàn)供職于《上海文化》雜志,著有文集《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愛欲與哀矜》《孟子讀法》,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等。譯有卡明斯《我:六次非演講》,丁尼生《悼念集》。
《和友人談列維納斯》
1
關于那些不可抵達之物,這個人知道的遠比我們要多。
當他從戰(zhàn)俘營歸來,立陶宛已是遙遠的傷口,
當一個人的生活中忽然遍布死者,
他如何再去相信一種“向死而生”的哲學?
他同時也抗拒將死理解為一種完成,
那些被殺害者的死,如何是一種完成?
但他并沒有就此成為一個憤世者,
一個懷揣巨大痛苦的人不甘心做一個憤世者。
但痛苦不斷衍生,無用的痛苦,
整整一個充滿了無用的痛苦的漫長世紀,
一代代光明之子紛紛被痛苦擊潰,
他走出來,指引人們在黑暗中相逢。
他吁請人們重新面對黑暗,
不是從光的角度,而是試著從無限的角度。
在宇宙中,對于那些呼嘯而過的變幻著的星塵,
我們時常分不清它們是屬于過去,還是將來。
這種困惑,他覺得應當予以保留,
應當嘗試接受眾多事物環(huán)繞在我們的外部。
眾多我們無力洞徹之物,
眾多死者,眾多的時間。
過往的哲學只教會我們不去害怕自己的死亡,
但他希望有一種哲學可以戰(zhàn)勝他人的死亡,
一種新哲學,而非神學,可以像詩歌一樣
帶領我們穿過人世陡峭的煉獄。
2
但詩歌真能將死者奪回嗎?
也許沒有誰比從冥府歸來的俄耳甫斯更懂得
這件事情的艱難。
表面上看,這位歌者差點就成功了,
如果他在最后一刻忍住不回頭,
歐律狄刻就能被帶回有光亮的人間。
但據(jù)一個更古老的版本所述,
諸神允許俄耳甫斯帶回的只是他妻子的影子,
因為抒情詩人只是半心半意的愛人,
沒有勇氣用喪失生命的方式去贏得生命,
而只想憑借他的技藝,憑借一種失去的藝術
去感動最堅硬狂野的神靈。
據(jù)說,俄耳甫斯原已接受了珀爾塞福涅開出的
極其苛刻的條件:只能帶走歐律狄刻的影子,
并且,在回去的路上,不能說話也不能回頭看她。
在那沿著無盡甬道向上攀行的歸途中,
他咬牙忍受著孤寂,想象一種與她魂影相伴的余生,
想著回去以后就搬家,去沒有人的山里面生活。
作為一個軟弱的抒情詩人,他已經(jīng)盡力穿越死的黑暗
來找回她,并以此贏得自己的不朽,
但他依舊有些沮喪,他在想她是否會責怪他,
責怪他缺乏足夠的能力來使她完整。
責怪他那種強烈而自私的愛
正令她成為一個無法交流與回應的過去。
天快亮了。
他突然有一種想回頭再看她一眼的強烈沖動,
仿佛想要在她的目光中希求某種答案,
就在這時,身后窸窣拖曳的腳步聲消失了,
他聽見一個輕柔又熟悉的聲音在呼喚:
親愛的,看著我。
俄耳甫斯轉過身,
在一片漆黑中他看不見歐律狄刻的臉,
但他知道,她就在那里,與他面對著面。
現(xiàn)在,她不只是過去了,
她不只是他奮力追尋又終會磨滅的過去,
更是他所不能理解卻仍須去愛的將來。
她是每一場雨,每一個有日出的清晨,
她是永遠奔騰的河流,是起伏不定的浪濤,
她是,他希望藏身其中的午后的群山,
是他還沒有解出的謎語,尚未寫下的詩篇。她是
正快速和她融為一體的夜色。
他望著這新的黑暗,像望著她的眼睛,
也從此被這雙眼睛所注視。
3
一切都在變得更加寒冷,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漸漸消失,
化作海底艱難行軍的使團。
有人被雨聲驚醒,久久不愿起身,
承認是一生過錯構成他自己。
有人則立盡斜陽,
把懷念交付給眼前的山河。
而我們又一次僵持在
詞語破碎的夜色里。
在菊華與梧葉共存的時節(jié),
那耗完我們生命的火
也是幫助我們各自越冬的火嗎?
我不太相信淚水能挽回一個人,
一旦有人哭過,
就終究要有人離開。
4
在南方的冬天,有時候風會將落葉吹回天空,
和殘存枝頭的梧桐樹葉一同構成旋轉的甬道,
我走在這樣的路上,仿佛在一直走向你。
我本來只是在和你談論那個法國哲學家,
談論他在不可能得到贖償?shù)膫粗兴M行的斗爭,
在見過地獄之后,繼續(xù)寫舊日的詩
和繼續(xù)做過去的哲學,都是野蠻的。
但更野蠻的,是一種放棄。
你知道,我也是一個很容易放棄的人。
寫作者往往都有一顆冰冷的心,
他們草率而迷茫地對待身邊的人,直到這些人離去,
再懷著不安、竊喜與耐心,將之轉化為自身的一部分。
在遇見你之前的很多年,
我就是這樣在寫我的詩歌。
就像很久以來,在世人眼里,
俄耳甫斯都只不過是一個撥弄豎琴的挽歌詩人,
用他的回憶、悲哀與失敗,感動和安慰在愛中的人,
但對我所談論的那個哲學家而言,
他要的不只是感動和安慰,
作為哲學家,他必須要求得更多。
他要求,一種普遍的能夠作為原理的希望。
要求我們重新審視愛與死之間古老的相似性,
戀人們不知疲倦地相互愛撫、噬咬,探索,
只為了確認,彼此融為一體的不可能。
正是在愛中,
如同在這一生不斷要遭遇的他人之死中,
一個人強烈地察覺那些隱沒在我們身旁的無限,
如同不被任何量具記錄的無理數(shù);
察覺我們自以為熟悉,并供給我們秩序的親人
在獨處時所釋放出的陌生;
察覺日光下人類種種引以為豪的發(fā)現(xiàn)
不過是排除掉無力認知的那部分之后的殘余。
察覺時間的箭頭所帶來的一個又一個沒有終點的開端,
如一個人懷著巨大的好奇永不停息地走向另一個人。
無論他們是近,是遠,都永在面前,
如同新的歐律狄刻永立在新的俄耳甫斯面前,
不可占有,也不可毀滅。
也讓我察覺,一個不可抵達的你
在召喚我開始寫另一種詩:
它是橋,而非碑銘,是握手,而不是揮手。
《威尼斯船歌》
你練習彈奏這首曲子已經(jīng)很久了。
我聽到水面漸漸成形,搖曳波光,
并目睹歌聲從這波光中掙扎而起。
當你手指在黑白琴鍵之間翻飛跳動,
我在想音樂是一種多么可怕的藝術,
一旦開始,它就要求一刻也不能停下來,
直至結束,就像我們的生命,
它從混沌中誕生,那些最先出現(xiàn)的聲音
一一熄滅,又不斷催生出新的聲音,
即便在短暫的休止中,這音樂依舊
在繼續(xù),即便在這樣輕柔的旋律中
每個消逝的音符依舊要求被挽留,
被新的和聲裹挾著一同向前,它要求
所有被震蕩過的琴弦都朝向
一個持續(xù)不斷的現(xiàn)在,每個時刻都同樣重要,
就像宇宙中可能擁有的對稱性,
在音樂中,在此刻彈奏音樂的你身上,
我們能夠輕易地體會
格特魯?shù)隆に固┮蛟非筮^的理想寫作,
每一個句子都實現(xiàn)它自身的復雜,
同時也綿延成一個無法預見的整體。
你在彈奏,世界正年輕,
這首曲子才獲得它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