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航滿:北大書事瑣記
居家閑翻舊歲紀事,不由得想起一些書事。2016 年6 月10 日星期五,端午節(jié)后一天,我前往燕園,是北大中文系的李浴洋博士告知,此日有陳平原教授和夏曉虹教授的共同授課。之前我曾旁聽過一學期陳先生的課,夏教授的課則無緣聆聽,聽說這次還是他們夫妻的一次合奏,豈不妙哉。
當天上午,我如約前往北大二教,到場學生甚多,課堂很快就座無虛席。待夏曉虹教授開講后, 我才知道,這門課系陳平原和夏曉虹兩位老師合開的“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縱橫談”,也才知道,此為夏教授北大執(zhí)教生涯的最后一門課程的最后一次講授,之后,夏教授就從北大榮休了。陳平原教授那日屬于客串,并在夏教授課畢后進行評述。夏教授的歷屆研究生從各地趕來參加此次課堂講授,四二○教室擠滿了學生。兩位都是精心準備,夏曉虹教授回顧了自己的學術(shù)歷程,強調(diào)了在近代文學領(lǐng)域進行原創(chuàng)性研究的價值,并倡導閱讀報刊史料,返回歷史現(xiàn)場,才能使個人研究既有原創(chuàng)意義,又倍顯豐滿和生動。隨后,陳平原教授進行評述,娓娓道來,風趣幽默,極為精彩, 有如沐春風之感。
陳、夏二位的著述,我之前便有所涉獵。我對陳平原教授的文章很是喜愛,而我的朋友半夏先生,則對夏曉虹教授稱贊有加, 以為文章更勝一籌。那日印象深刻的是陳教授對于夏教授學術(shù)研究的體會:“做學問太冷清太熱鬧都不理想,方興未艾之際,靠自己摸索,最好玩?!痹u述夏教授的文章,陳則有此說:“不參與論戰(zhàn),不刻薄為文,不喜歡引證時髦的理論,初看不搶眼,實際上更有發(fā)展前景,不為任何一種理論模式作注,主張論從史出, 包含某種學術(shù)野心——長遠看, 才能意識到這種發(fā)凡起例的意義?!睂ο慕淌趯W生的評價,乃是:“好讀書,能體貼,有恒心, 不張揚,低調(diào),靜諧,溫潤,強調(diào)自我修養(yǎng),顯得不合時宜?!?/p>
下課后,我特意向陳平原先生呈贈了《中國隨筆年選》(花城出版社出版),因其中收錄有陳先生關(guān)于抗戰(zhàn)中西南聯(lián)大教授群體的長文《豈止詩句記飄蓬》,此系陳先生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 周年而作。借此機會,請陳平原教授在其著作《自序自跋》上簽名, 又請夏曉虹教授在其著《燕園學文錄》上簽名。前者據(jù)說系陳先生六十壽誕時,由三聯(lián)書店特意策劃,后者則系復旦大學的“三十年集”系列之一種。在夏教授最后一次授課的日子,請他們夫婦二人簽名留念,也是別具紀念意義的事情。
想來十多年前,我在北京讀研究生時,每周都會去北大旁聽陳先生講授的“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專題研究”,整整一個學期,從不間斷, 但那時從未想過請他們這些名教授在著作上簽名之類的事情。如今隨著陳、夏一輩先生的陸續(xù)退休、告別講臺,或許也意味著又一代學人即將成為傳奇,就像他們的師輩一樣,把學術(shù)的薪火傳遞到了更年輕的后繼者身上。
那天聽完陳、夏二位授課, 我順道去了北大小西門附近的博雅堂書店和野草書店,在后者購書四種,分別有黃裳的《來燕榭書跋題記》(中華書局, 2013 年)、馮其庸的《瓜飯集》(商務印書館, 2009 年)、止庵的《旦暮貼》(山東畫報,2012 年)和秦暉的《從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回望》(群言出版社,2016 年),前三種都為半價, 后一種則八折出售。野草書店久不來,我曾經(jīng)可是這里的常客,與一位瘦小的店員極熟悉,每次到店里,這位店員總是熱情向我推薦新到的人文著述,那天則未見其蹤影。之前,野草旁邊還有一家漢學書店, 由北大名宿季羨林先生題寫店名, 多售文史哲學術(shù)著作和古籍經(jīng)典, 惜已關(guān)張。此來野草書店,能買到秦暉教授這冊少見的論文集,也是一件意外之事。
現(xiàn)在看數(shù)年前的讀書日記, 頗為感慨。那時北大校園對外開放,可以去現(xiàn)場旁聽名教授的課,也可以去燕園買書和看風景。疫情以來,想進北大校園自然毫無可能,小西門地下超市的幾家書店, 也都閉門謝客了。那天我從北大小西門出來,準備坐車,過馬路時看到中國書店,想起這里正在舉辦一場簽名書展。于是折進了書店,又上三樓,才見到這個很小眾的書展,其中簽名本都在玻璃櫥柜展示,均有標價。我看中了一冊吳組緗先生的小說選,品相極好, 取出一看,原來是送給北大歷史系老教授吳小如先生的,可惜價卻甚昂。玻璃書柜還有白化文、林非、趙園、顧農(nóng)等當代學人的簽名本,價格不等。徘徊之際,發(fā)現(xiàn)有一冊上海學人劉緒源的隨筆集《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請店員拿出來后,發(fā)現(xiàn)也是簽贈給吳先生的, 且鈐有印章一枚。吳先生去世后, 藏書散出來不少。所幸此冊價格不昂,但因外出匆忙,囊中羞澀,遂告之店員,竟免去了不足的部分。劉緒源曾為《文匯報》筆會副刊主編,在書話、隨筆、評論和兒童文學研究等方面皆有造詣, 與北大名教授吳小如有所交往,自是在情理之中。歸來翻讀此書,發(fā)現(xiàn)集子里收有一篇文章,名為《隨筆之妙》,系關(guān)于吳先生集子《霞綺隨筆》書評,故而寄贈一冊請其“惠正”,也是應該。這冊簽贈本, 足可見證一段前輩情緣,而今又藏在我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