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翻轉(zhuǎn)看張飛
桃園結(jié)義 圖選自清初刊本《三國志像·繡像金批第一才子書》
東漢末年,曹操在荊州當陽附近的長坂坡追擊劉備。長坂橋前,張飛手執(zhí)長矛,據(jù)水斷橋,大喝道:“我是張翼德,誰敢上前與我決一死戰(zhàn)!”曹軍不敢近前,劉備因此得以安全離開。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蜀書·張飛傳》中的這一幕真是奠定了張飛英武形象的基礎(chǔ)。除了《張飛傳》的內(nèi)容,三國其他陣營中的謀臣武將也對張飛的勇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程昱言“劉備有英名,關(guān)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quán)必資之以御我”;郭嘉言“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guān)羽者,皆萬人之敵也”;劉曄言“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關(guān)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周瑜言“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梢赃@樣說,張飛英勇善戰(zhàn)的形象在三國時期是得到廣泛認可的。
作為一名帶兵打仗的將領(lǐng),張飛的智謀其實也不容忽視。
《張飛傳》中,曹操打敗張魯后,留下夏侯淵、張郃鎮(zhèn)守漢川。隨后,張郃率領(lǐng)部隊南下巴西,計劃將那里的百姓遷往漢中,張郃進兵宕渠、蒙頭、蕩石,與張飛抗拒五十多天。隨后,張飛率領(lǐng)精兵一萬多人,從另外一條路將張郃截斷后再與之交戰(zhàn),由于山路狹窄,前、后隊伍無法呼應(yīng)救援,最后張郃的部隊被張飛打敗。張郃只能棄馬攀山,帶著十多名隨從從小路逃走,退兵南鄭,巴西得保安寧。張飛能夠大敗張郃,應(yīng)該說,張飛還是頗有統(tǒng)兵能力的將領(lǐng),因張郃也絕非等閑之輩,乃是魏國的一員名將——就是后來讓諸葛亮失街亭、斬馬謖的那位張郃。
對于張飛,《張飛傳》還有一個定性的結(jié)論:“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張飛到江州后,擊敗了巴郡太守,也就是劉璋的老部將嚴顏,并活捉了嚴顏。張飛對嚴顏怒斥道:“我大軍已到了,你為什么不早投降還敢抵抗?”嚴顏回道:“你等興兵無名,搶奪我益州,我益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甭犕赀@話,張飛大怒,喝令手下兵卒將嚴顏推出去殺了,嚴顏面色不變,反對張飛說:“砍頭就砍頭,發(fā)什么火呢?”張飛對嚴顏的勇氣甚為敬佩,當即下令釋放嚴顏,并把他作為客人以禮相待。
禮賢下士多是文臣謀士涉獵的范疇,但張飛作為武將對大夫君子的態(tài)度也是尊敬、欽佩和仰慕??梢哉f,張飛在士大夫面前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君子。這一點在《三國志·蜀書·劉巴傳》所注引的《零陵先賢傳》中也有體現(xiàn),“張飛嘗就劉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睍r為右將軍的張飛能夠如此禮賢下士,而且對方還是一名降將,也足以說明“愛敬君子”這個評價的準確性。
《張飛傳》中,張飛一生最后一個片段,是被張達、范強殺害的過程。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過度運用刑法,又隨意鞭打?qū)⑹浚€把這些被打的人安排在身邊,你這樣做會招引禍害的!”張飛聽后仍不改變。劉備征伐東吳的時候,張飛按照軍令要準備率領(lǐng)一萬人馬,從閬中出兵趕赴江州與劉備會合。臨出發(fā)前,張飛的下屬張達、范強把張飛殺了,并割下了他的首級,順江而下就投奔孫權(quán)去了。張飛軍營都督上表劉備,劉備一聽到張飛都督有表上奏,隨即說:“唉!張飛死了?!彪S后追謚張飛為“桓侯”。
張飛的“不恤小人”,很多人都只強調(diào)是其性格的問題,但如果回望東漢,奴隸制還是相當普遍的,殘酷對待奴隸對于很多奴隸主而言也是習以為常的。三國時期,被自己手下殺死的也不僅僅是張飛,孫權(quán)的弟弟孫翊與張飛有著相似的性格,同樣被下屬所殺。
七百多字的《三國志·蜀書·張飛傳》為我們勾勒了一個清晰、生動的張飛形象。在張飛去世十二年后出生的西晉史學家陳壽所寫的《三國志》雖為私人修史,卻在當時、在后世都得到了高度的認可。時人夏侯湛也在寫《魏書》,看到陳壽的《三國志》后,就把自己的作品毀掉了。而后人對其更是推崇,認為它可以與《史記》《漢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三國史相繼消失,只有這部《三國志》流傳至今,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
關(guān)于張飛的形象,后世修史時也會有細微的調(diào)整,但基本上是在陳壽的基礎(chǔ)之上。例如:隋唐時期,雖然陳壽認為“飛雄壯威猛,亞于關(guān)羽”,但在這個時期修訂的史書中,張飛的排名時常在關(guān)羽的前面,例如《晉書》卷八十一《劉遐傳》:“劉遐,字正長,廣平易陽人也……率壯士陷堅摧鋒,翼方比之張飛、關(guān)羽?!薄稌x書》卷一二六《禿發(fā)傉檀載記》:“張穆、邊憲、文齊、楊班、梁崧、趙昌,武同飛、羽?!贝Ф冗@主要是編著者房玄齡等人應(yīng)該認為關(guān)羽和張飛的武力差不多或者張飛還更厲害一些,想來是張飛的氣質(zhì)更符合唐初那種尚武的精神吧!
普通民眾對張飛的認識起變化,應(yīng)該要從宋元的小說和元雜劇說起。宋代時,“擁劉貶曹”的傾向越來越突出,張飛也開始有了比較大的形象變化?,F(xiàn)存最早的“說三國”的文本是元代刊刻的《全相平話五種》中的《三國志平話》。在《三國志平話》中,就講述督郵羞辱劉備卻被張飛所殺,可見這時就已經(jīng)把鞭打督郵的事從劉備身上轉(zhuǎn)到了張飛身上。同時,元雜劇中也出現(xiàn)了多出張飛的故事,例如:《張翼德大破杏林莊》《張翼德三出小沛》《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等。通過這些方式,張飛勇猛善戰(zhàn)的形象很好地得到了傳播,而且有了“莽張飛”的特點。
《三國志》中,關(guān)羽和張飛作為蜀國的開國大將,幾乎像孿生兄弟,談關(guān)羽必帶著張飛,可謂旗鼓相當。反觀后世,關(guān)羽、張飛在民間的傳播似乎差距就越來越大了。關(guān)羽在歷代封建帝王的共同努力下,已經(jīng)成為與孔老夫子并駕齊驅(qū)的“武圣”,而張飛卻越來越走向人民群眾,尤其是進入《三國演義》時代后,更加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喜劇人物。
關(guān)于張飛的出身,《三國志》僅僅提到張飛是涿郡人,到了《三國志平話》卻已經(jīng)變成了“家豪大富”,但沒有闡明以何為業(yè);《三國演義》第一回則說道:“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jié)交天下英雄?!笨赡軓堬w本人不一定殺豬,但殺豬的職業(yè)背景一出,對于當時的民眾來說,一下子多了幾分親切感,很有市井氣息。《三國演義》第37至39回中,劉備三顧茅廬,張飛三次跟去了,頭兩次還忍得,第三次的時候看到諸葛亮高臥不起,氣得揚言要屋后放火,率真可愛的張飛形象更是呼之欲出。不過,陳壽筆下那位“愛敬君子”的張飛如何能夠說出“火燒諸葛亮”的話呢?
為什么這個時期的張飛會是這種形象?歸根結(jié)底,是市民意識的不斷覺醒導致的。不管是說書先生的講述,還是寫出故事來出售,都需要客官們的認可才講得下去、賣得出去,而客官,不就是那些行商坐賈、閑漢游民以及各行各業(yè)的工匠嗎?正如同中國戲曲的產(chǎn)生需要勾欄瓦舍一樣,好的故事演繹也需要閑散的市民階層來支撐,否則說與誰聽、寫與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