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此中國 以綏四方”——關于小康的馳想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的古老開篇。在這部詩歌典籍中,佚名詩人用悠悠吟唱講述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追索小康的樸素夢想。
而今,穿越數(shù)千年風雨滄桑,這夢想在中國大地變?yōu)楝F(xiàn)實——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xiàn)行標準下9899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絕對貧困得以消除,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誕生。
曾幾何時,“二畝地,一頭牛”是多少中國人的愿望;曾幾何時,停留在農(nóng)耕文明中的人們所思所盼就是如何解決溫飽問題;曾幾何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人所能想象的最好生活愿景;曾幾何時,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就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詞;曾幾何時,“萬元戶”是許多家庭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從“8億人吃不飽”到“14億多人要吃好”,每一次奔跑,都是一次超越。
在筆者的新作《中國十二時辰》一書中,以脫貧攻堅為主線,飛馳的中國被濃縮在了一天的十二個片段中,訴說著十二個城市下轄村的脫貧故事。西海固、十八洞村、壤塘、襄陽、八閩大地……無論是高山之上,還是水聚之地,抑或云中新城,小康生活照進每一個角落,人們的命運因此改寫。
闔上書頁,心潮難平。我們走過的百余年浮現(xiàn)在眼前。
一
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曾一度被西方列強欺負得抬不起頭來。學者們曾思考這些問題: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成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國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
從18世紀到20世紀,中國一次次錯失工業(yè)革命的機遇、全球化的機遇、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的浪潮,只是“蝸牛般地爬行”。
1917年,剛剛回到中國履新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還不滿50歲。作為北京大學的第十三任校長,等待他的是一個棘手的“攤子”:教員因循守舊,學生無心向?qū)W,校園毫無生氣。立志改革的蔡元培冒著嚴寒發(fā)表就任演說,并試圖用教育掀起一場意義更加深遠的革命:“吾人切實從教育入手,未嘗不可使吾國轉(zhuǎn)危為安。”
1919年,孫中山剛剛完成《建國方略》。在這個方略中,他寫出了當時中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修建16萬公里鐵路和160萬公里的公路;分別建設華北、華東、華南三個世界級港口,覆蓋環(huán)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中國要采取“開放包容”的政策,大量引進外國雄厚資本和先進技術來發(fā)展國內(nèi)實業(yè);建立一個民主、博愛、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希望未來的中國人懷抱“替眾人來服務”的理念,具備很強的責任感和無私無畏的精神。
1935年,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可愛的中國》,暢想他心中的中國未來:“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
中國人民受困于貧窮太久,所以對幸福的期冀才十分深沉;中華民族曾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曲折,所以對小康的夢想才格外執(zhí)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此理想拋頭顱灑熱血,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所以他們的子孫后代對今天的收獲才更加珍惜。
二
今天,蔡元培所期待的“更加深遠的革命”終于“使吾國轉(zhuǎn)危為安”。孫中山的四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已成為現(xiàn)實——中國公路總里程已達528萬公里;中國擁有占全球70%以上的5G基站,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占世界一半,消費級無人機占據(jù)一半以上全球市場,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總量70%以上;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占8席和7席……中國發(fā)展成就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億萬中國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時隔八十余年的時光,方志敏的女兒方梅動情地說:“父親,您畢生都在為一個可愛的中國而奮斗。我可以告慰父親,您筆下‘可愛的中國’,我替您看見了。這個‘可愛的中國’,比您想象的還要好?!?/p>
不了解數(shù)千年的燦爛文明,就無法讀懂中華民族的復興意志;不理解上百年的苦難屈辱,就難以體會中國人的小康夢想。
中國的全面小康,不僅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奇跡”,更找回了中華民族曾經(jīng)“失去的二百年”。在飛逝的時光里,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國,是一個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
時間之河浩瀚奔涌,一往無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我將飛馳的中國濃縮為一天——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四川,懸崖村的峭壁上,17條藤梯、2556級鋼梯的痕跡還清晰可見。然而,這里不是過去那樣閉塞的小山村,而是一個面向世界、擁抱世界的彝族村寨。
——在寧夏,記載中國歷史光輝篇章、伴隨著中國革命偉大征程的山區(qū)老區(qū),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艱難探索,終于徹底摘掉了“苦瘠甲天下”的窮帽子,迎來了勝利曙光。
——在湖南,十八洞村村民用“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十六字方針徹底擺脫了貧困,迎來了山鄉(xiāng)巨變。
——在廣西,白褲瑤從深山走出來,開始建設新的家園。在這里,他們一邊傳承白褲瑤古樸、獨特的文化,一邊擁抱新時代的新生活,嶄新的日子正如同山里的朝陽。
——在浙江,曾經(jīng)頻繁遷徙的畬民“山哈”,早已擺脫了身份認同的尷尬,他們在景寧這片山地中扎下根來,心中是滿滿的幸福。
——在貴州,現(xiàn)代天文學讓平塘知道了大山外面的世界,也讓大山外面的世界越來越了解平塘,知道平塘不僅僅有“中國天眼”,還有“中國天坑”和“中國天書”。
三
這一天,是中國無比豐盈的一天。在這中國十二時辰里,有著數(shù)不清的人間奇跡:不論是雪域高原的西昌、懸崖峭壁的涼山,還是苦瘠天下的固原、武陵河畔的湘西;不論是中國天眼所在的平塘、七省通衢的襄陽,還是洞宮山間的景寧、紅水河岸的南丹……全面小康照耀的每一個角落,無數(shù)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shù)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xiàn),無數(shù)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縱觀世界歷史,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當前,全球仍有7億左右極端貧困人口。在中國廣大農(nóng)村“主戰(zhàn)場”,中國的脫貧攻堅行動創(chuàng)造了了不起的人間奇跡。
據(jù)統(tǒng)計,全球范圍內(nèi)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減貧目標。中國的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見。今天中國的脫貧攻堅,不僅書寫了最成功的中國故事,而且為全球減貧事業(yè)提供了中國智慧。
今天,“小康”被賦予新的時代意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奮斗永無止境,只有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才能夠秉持耐力、堅定信心,才能夠致廣大而盡精微。因為——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荽酥袊?,以綏四方。
(作者:李舫,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