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莫里哀誕辰400周年:四個世紀的洗禮 ——傳說與真實的莫里哀
法蘭西大劇院為莫里哀400年誕辰點燃紀念蠟燭
《偽君子達爾杜夫》劇照
法國17世紀的戲劇家莫里哀大名鼎鼎,但對他的生平,人們知之甚少,或者極不確切。他離世后,女兒將其信札全部燒毀,沒有留下任何書面印記,甚至沒有一份作品手稿。后人對他真實的個人日常生活一無所知,關(guān)于他的檔案全部遺失,流傳開來的軼聞多為傳說,后世甚至不知道他確切的生辰。到19世紀,莫里哀的洗禮文書被找到,日期為1622年1月15日。故今人說紀念他誕生400周年,是按他的洗禮日算的。廣泛流傳的“莫里哀鞠躬盡瘁,吐血死在舞臺上”,不是事實,他實際上是在巴黎黎胥留街40號家中,死于肺炎。
2022年1月,羅朗絲·莫羅在《莫里哀,一個天才的奧秘》的“緒論”里指出:“紀念莫里哀誕辰400周年之際,人們?yōu)槟锇Ь幙椓艘粋€傳略。可是,時光流逝,一切都變成虛妄之說。他曾被描繪成‘一個受惡人騷擾的可憐詩人,妻子是個對他不貞的漂亮女人。他最后是在舞臺上表演《無病呻吟》時死在扶手椅上的’。更糟糕的是,他被說成并非是自己劇本的作者,那都出自老高乃依筆下?!绷_朗絲·莫羅還特別強調(diào):“莫里哀生時就是一個名聲很大的閑人,富有誘惑力,且極受評論界追捧?!?/p>
最早的莫里哀傳略是逝者的友人格里馬萊斯特1705年寫的《莫里哀生平》,其中沒有一頁不是杜撰,故跟莫里哀有過交往的文論家布瓦洛說,“此書根本不值一提”。在格里馬萊斯特這類早期的莫里哀傳記作者筆下,他是“一個極其不幸的人,一生窮困,孤獨多病”,“夫妻不睦”,“遭人誹謗”,甚至“最后像一條喪家犬般被埋葬”。在法國學(xué)校里就一直這樣流傳。然而,這都是不實之辭,完全歪曲了真相。
其實,真正的莫里哀生時是一位十足的戲劇明星,擅長為自己揚名,積累財富,躋身于上流社會,且受寵于王室宮廷。莫里哀的父親是為法王路易十三整飭臥室?guī)め5哪衅停鲐S厚,還在巴黎中央?yún)^(qū)開了一個掛毯店,生意興隆。他將自己的優(yōu)越地位傳給兒子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Baptiste Poquelin),即后來的莫里哀(Molière),使之自幼就生活在富裕的環(huán)境里。莫里哀的外祖父常領(lǐng)他到巴黎梨園游逛,使他對戲劇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遂放棄法律學(xué)業(yè),走上了演藝之路,創(chuàng)辦“光耀劇團”,到巴黎街頭演出,很快就在舞臺成名。
這方面,莫羅說:“人們知道,莫里哀不失為一個廷臣,竭力奉承國王,對路易十四唯命是從。他為人靈巧,會在討好強者的同時,維護自己的信念。事實上,為了能夠站穩(wěn)舞臺,莫里哀必須尋求封建王室的庇護作靠山。他不僅將自己的劇團更名為‘王家劇團’,而且爭取到波旁王朝嫡系孔德親王家族的支持和保護。孔德親王是極有權(quán)勢的貴胄,全力支持莫里哀的劇作《偽善者達爾杜夫》,邀請他到自己兒媳帕拉蒂娜公主的住地海煕演出該劇。莫里哀于1668年將他的三幕散文詩劇《安菲阿拉俄斯》題獻給這位親王。莫里哀深知,他的第一觀眾是宮廷貴族。他在《評說婦人學(xué)堂》一劇里明言:“諸君須知,所有戲劇最大的考驗是宮廷的評價,必須研究這方面的癖好,此乃成功訣竅”。他十分重視巴黎劇院正廳觀眾的娛樂愛好,保證演出的經(jīng)濟效益來源。喜劇《可笑的女才子》所以成功,正是這一秘訣的應(yīng)驗。
今歲,在莫里哀誕辰400周年之際,法蘭西大劇院推出由伊弗·凡奧沃導(dǎo)演的莫里哀三幕喜劇《偽善者達爾杜夫》(le tartuffe ou l’hypocrite)。該劇與通常認定的莫里哀五幕《偽君子達爾杜夫》(le tartuffe ou l’imposteur)不同。新推出的版本是當代杰出文論家、被譽為“文壇福爾摩斯”的喬治·弗萊斯蒂埃最近發(fā)掘出來的,本是莫里哀的原創(chuàng)劇本。該劇本曾于1664年在凡爾賽的節(jié)日里演出過,因揭露教會的虛偽,得罪了一幫虔誠教徒,特別是惹怒了王太后安娜。她通過成為巴黎大主教的原太傅施壓,使其子路易十四下禁演令;《偽善者達爾杜夫》在凡爾賽的劇目里被《唐·璜》取代。國王頒布禁演赦令,鎮(zhèn)壓冉森派的“異端邪道”,莫里哀放棄上演這個腳本,甚至沒有將之付梓。《法蘭西日志》發(fā)文稱贊國王的“明智之舉”。到1669年,冉森派與教皇的沖突緩和,莫里哀覺得不至于再沖撞支持教宗的國王,才又重新拾起了“達爾杜夫”主題??伤仄馉t灶,推出了另一種筆墨的五幕喜劇,獲準上演。因而,從歷史上來看。這一題材先后曾有兩個不同版本,第一版遭到壓制,幾乎消聲匿跡,不為后人所知。
新版《偽君子達爾杜夫》比原版多兩幕,成為五幕喜劇,而且增添了兩個重要角色,一是瑪莉亞娜,二是瓦萊爾。劇中,主人公奧爾貢躲在桌子下偷聽到達爾杜夫調(diào)戲他的妻子,但仍不覺悟。直到偽君子赤裸裸地說他是一個“讓人牽著鼻子走的人”,才醒悟自己遭到愚弄,依從笛卡爾關(guān)于“直面現(xiàn)實”的教誨,放棄幻想。作者在這里淡化了重幽默的初衷,加強喜劇的諷喻和教誨性能,同時開創(chuàng)了“芭蕾喜劇”的形式。1669年2月4日,路易十四對《偽君子達爾杜夫》的修改本表態(tài),親口對莫里哀說:“這樣就可以了”。翌日,這個軟化版本獲準演出。在1669年第一季度,作為帳幔仆從,莫里哀每日早晨應(yīng)到國王的臥房里整飭宮內(nèi)掛毯布置,因而有機會向國王表達自己的信條:“戲劇的目的,在于通過笑聲、通過娛樂來糾正人的失誤”。據(jù)此,他增加了現(xiàn)今劇本的第五幕。使之發(fā)生“畸變”,順應(yīng)時局的需求,轉(zhuǎn)變了針砭方向。該劇新版本里,偽君子達爾杜夫已變得不那么偽善,甚至有些誘人,引起主人奧爾貢的仰慕,及其女兒艾勒彌爾一定程度的好感。
在被問及兩種版本的差異時,喬治·弗萊斯蒂埃明確表示:“我覺得自己發(fā)現(xiàn)的莫里哀原版好,更是莫里哀的劇作。我好似修復(fù)了一幅藏畫,去除了其上的浮塵,使原跡復(fù)現(xiàn)??梢哉f,莫里哀遮蓋了原劇面貌。比較起來,原作的鋒芒要強烈得多?!闭沾?,凡爾賽“王家歌劇院”演出恢復(fù)原貌的莫里哀另一劇作《臆想病夫》(Le Malade imaginaire),這是法蘭西大劇院的傳統(tǒng)劇目。
2013年夏天,法蘭西大劇院應(yīng)中國文化部邀請訪華,在天安門廣場的國家大劇院演出《臆想病夫》。時任法國駐華女大使白林邀請筆者及妻子一同前往觀看。當晚,演出大廳里座無虛席,但觀眾反應(yīng)卻很不理想。演出開始后不久,坐在我們倆后排的一位中國觀眾竟然酣睡,打起呼嚕來,令周圍觀眾十分尷尬。細思之,這里邊有一個文化差異問題。當晚,不僅有人睡覺打呼,而且全場反應(yīng)相當冷淡,散場時幾乎悄無聲息。不久,中方為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訪華舉行小型國宴招待時,筆者遇到白林大使。出于謹慎,我沒有對她提起日前劇場對莫里哀《臆想病夫》演出的情景,只轉(zhuǎn)達中國文化部此次接受筆者提醒,官方糾正了國內(nèi)一直將La Comédie fran?aise翻譯成“法蘭西喜劇院”的謬誤,在媒體更正為“法蘭西大劇院”,一洗中國知識界多年來養(yǎng)成的人云亦云的故習(xí)。
《臆想病夫》是莫里哀于1673年寫的一部三幕劇,描寫主人公阿爾岡稍有不適就神經(jīng)過敏,以為自己患病,不停地盲目求醫(yī)問診,糾纏醫(yī)生和藥劑師。他依賴第二任妻子貝麗娜,一個自私而又虛偽的婦人。阿爾岡一心想把女兒安杰麗珂嫁給一個愚笨而又可笑的年輕醫(yī)生。后者的奸詐面目最后被阿爾岡的女仆識破,安杰麗珂得以嫁給自己的心上人克雷昂特。這是一出關(guān)于生死的通俗劇,正是在其第四場演出時,莫里哀墜入了生死場,由此一病不起,最后離開了人世。法蘭西大劇院至今仍保留著莫里哀親自扮演《臆想病夫》一角坐的扶手椅。
依筆者看來,《臆想病夫》遠不如莫里哀的其他劇作,如《醉心貴族的小市民》《憤世者》和《慳吝人》(亦譯《吝嗇鬼》)那般具有一定的社會深度,尤其是《慳吝人》。
莫里哀1668年推出的五幕滑稽笑鬧劇《慳吝人》(L' Avare)是從古羅馬喜劇家普拉圖斯得到靈感的。劇中主人公阿巴貢是個富有的資產(chǎn)者,吝嗇又專橫。他竟然癡戀上瑪麗婭娜姑娘,一心想娶她為妻。不料,他的兒子克雷昂特也愛上瑪麗婭娜,父子成了情敵。這時,他裝有一萬埃居的珠寶箱失竊,讓他失魂落魄,躺在地上打滾,狂叫:“有人偷了我的錢!有人把我謀殺了!”1963年,北京外國語學(xué)院法語系的大學(xué)生將此劇搬上校園舞臺,將劇中阿巴貢等人物的形象表演得淋漓盡致,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
莫里哀的另一劇作《憤世者》中有作者本人的形象,一個實際上心胸郁悶的巴洛克小布爾喬亞的化身。用詩人繆塞的話說,既可笑又催人潸然淚下。他的戲劇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為描繪了法國一定社會階層的這種現(xiàn)實,幻想與癖好兩大特征,戲劇沖突鮮明,善于換位思考,讓人可以攬鏡自照,洞察本身的弱點,引起共鳴。莫里哀一生總共創(chuàng)作和演出了35部喜劇,皆為法國17世紀社會的真實寫照,超越時代,至今仍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引人深思。
一般觀眾常有一種奇特的感覺,就是莫里哀的劇中人物離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很近,甚至很像自己,沒有不同時代的隔閡,甚至可說從莫里哀起,社會沒有發(fā)生過本質(zhì)變化。正如《婦人學(xué)堂》里的人物奧拉斯所言,金錢依舊是打開懸崖下阿里巴巴山洞寶庫的鑰匙,必須熟悉“芝麻開門”這個口訣。對眼下的當代世界來說,莫里哀的戲劇也不失為一種社會學(xué)經(jīng)濟與文化狀態(tài)的剖析,不同的只是現(xiàn)時出現(xiàn)了因特網(wǎng)。1989年,女戲劇評論家讓娜·摩洛明確說:“莫里哀是我們的同時代人”。
近期,法國資深表演藝術(shù)家弗朗西斯·于斯岱爾在莫里哀生時演出的巴黎“王宮劇場”聲稱:“莫里哀談?wù)摰氖俏覀冏约骸薄K贻p時受到莫里哀戲劇的感染,立志投身舞臺生涯。作為演員,他扮演過4000次莫里哀的戲劇人物。作為導(dǎo)演,他執(zhí)導(dǎo)了十來出莫里哀的戲劇,尤其是《唐·璜》和《憤世者》,每次都付出自己的全副精力。在這位表演藝術(shù)家眼中,莫里哀是法國的莎士比亞,故他提議將莫里哀從拉雪茲神父墓地搬遷進“先賢祠”。
尚需提及的是,在法國文論界,對莫里哀的喜劇創(chuàng)作才能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從1919年起,著名作家兼詩人彼埃爾·魯伊斯就提出莫里哀只是舞臺演員,他名下的戲劇都是他的同時代人高乃依所寫。路易斯及其擁護者經(jīng)過多年考察分析,為他們的立論提供了大量似乎確鑿的證據(jù)。對于這類純學(xué)術(shù)的爭論,局外人難以置評。唯有一件事無需考辨,那就是1671年,莫里哀本人曾親自請高乃依為他的劇作《普緒喀》配詩。
莫里哀已成為法國劇壇豎立的一尊偶像,有人企圖將他推倒,絕非易事。法國文苑,特別是戲劇界是萬萬不會接受的。早在18世紀,啟蒙哲學(xué)家們就將莫里哀譽為“經(jīng)典作家”,盧梭說,“莫里哀是我們認識的最完美的喜劇作家”。大詩人雨果也確認莫里哀“是一個天才,偉大的推理家”,肯定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才能。文學(xué)史家費迪南·布魯納迪葉爾突出莫里哀的“民族魂”。莫里哀跟拉辛和高乃依構(gòu)成法蘭西戲劇界的“三位一體”,而莫里哀尤其體現(xiàn)了高盧民族的“法蘭西氣質(zhì)”?,F(xiàn)今,法語常被稱為“莫里哀的語言”,法蘭西大劇院成了“莫里哀之家”,一切表明,莫里哀在文化藝術(shù)上已經(jīng)成為“語言大師”,一種公認的反愚昧象征。
莫里哀生前不愿去教堂懺悔,故巴黎圣厄斯塔什教堂的神甫彼埃爾·馬蘭拒絕在他死后提供教區(qū)墳地,拒絕為他辦敷圣油圣事。莫里哀的妻子阿赫芒德四處奔走,向巴黎大主教佛朗索瓦·阿萊·德·尚瓦隆解釋,說她先夫曾在復(fù)活節(jié)領(lǐng)過圣體,乞求教會開恩。大主教最后允許亡者尸體在圣厄斯塔什教區(qū)墓園落葬,但不準舉行任何宗教葬禮儀式,且安排在夜間。莫里哀于1673年2月21日在圣約瑟夫墓地入土,約800來個他臨終囑托給予施舍的窮苦人在慘淡的燭光里為他送終。人們?yōu)樗麡淞⒘艘粋€十字架,墓碑上沒有銘文,只刻了他的名字讓-巴蒂斯特·波克蘭。法國大革命后,1817年5月2日,莫里哀的骸骨被遷至拉雪茲神父墓地,與寓言家讓·拉封丹為鄰。但是,據(jù)莫里哀傳記作者喬治·弗萊斯蒂耶判斷,石棺其實是空的,里邊放置的未必真是法國大戲劇家的遺體。
莫里哀留給后世的,是他的大量戲劇作品。從17世紀以來,他的喜劇不斷被搬上舞臺,除了19世紀一段時間,從法國到比利時、瑞士等歐洲國家,直至大洋彼岸美洲的堪薩斯城,風(fēng)靡全球,從來沒有間斷過。